大秦:传承沙皇,铸太阳王朝 第119节
嬴政高坐于王座之上,龙袍加身,威严尽显。
手中紧握着那份详述赵北辰战功的军报,目光扫向阶下的李斯,开口问道:
“李卿,依你之见,赵北辰此番战功赫赫,当如何封赏才最为妥当?”
李斯微微躬身,神色恭敬而沉稳,他清了清嗓子,出言答道:
“陛下,我大秦以军功制为立国根基,向来赏罚分明。
按赵北辰此战杀敌二百余人,又亲斩敌军主将之功.
依律,其爵位至少可跃升九爵“零四三”,晋至五大夫。
官拜五千人将,再赐田地千亩,方能彰显其功。只是……”
李斯顿了顿,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赵北辰毕竟入伍不久,在军中资历尚浅。
骤然封赐如此高位,臣恐难以服众,亦怕他根基不稳,难以驾驭。”
李斯话音刚落,冯去疾便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陛下,臣以为不然。
自商鞅变法以来,我大秦便确立无功不得封爵获地之铁律。
赵北辰既已立下这等不世军功,便理应依照军功法度,不折不扣地给予封赏。
倘若因他是新兵就有所克扣,日后将士们在沙场上冲锋陷阵,又怎会心无旁骛?
军心一旦不稳,于我大秦大业危害无穷啊!”
蒙毅也在一旁点头附和:“冯大人所言极是。
大秦的锐士们,哪个不是盼着凭借战功挣出个前程?若有功不赏,公平何存?”
嬴政静静地听着众臣的议论,微微颔首,眼中透着坚定:
“冯卿、蒙卿所言甚是,军功制乃我大秦立国之核心根本。
无论是仁。
朕绝不允许有人破坏这规矩,寒了将士们的心。”
李斯见状,忙躬身称是:“陛下英明,臣明白了。”
嬴政目光环视一圈,缓缓站起身来,声如洪钟,宣布敕诏:
“传朕旨意,杨城大营代百夫长赵北辰,于此次战役中,勇悍非凡,斩敌二百余人。
更手刃敌军主将,立下灭韩首功。朕决定,封其爵左庶长,晋十爵之位,官拜万人将,统帅万军!”
此诏一出,群臣震惊,瞬间议论纷纷。
这封赏,远超李斯之前所提及的极限。
在大秦,十爵可是掌权者的分水岭。
一旦获此爵位,便可称为国之中流砥柱,拥有五百亲卫私兵,身份地位截然不同。
而万人将更是手握重兵,掌控一方军事大权。
且嬴政此番敕封,特意去掉了“代”字,意味着这是实打实的正式封赏。
和赵北辰之前在新兵营,那个随时可能被撤换的代百夫长全然不同,其稳固性不言而喻。
见群臣面露诧异,嬴政微微一顿,继而解释道:
“诸位爱卿,朕之所以如此厚赏赵北辰,并非心血来潮。
此人战力超凡,潜力无限,朕观之,假以时日,或许能成长为我大秦未来的万人敌。
甚至有望达到王翦将军那般高度,或是追平昔日战神白起之威名.. 0
朕就是要将他树立为全军典型,让他的战功传遍三军。
让每一位大秦锐士都知晓,只要肯为大秦拼命,朕绝不吝啬赏赐!”
李斯心领神会,上前一步,点明要害:
“陛下此举,实在是高瞻远瞩。
当下正值我大秦东出、鲸吞六国之际,竖立赵北辰这样的典型。
必能振奋全军士气,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于大业大有裨益。”
嬴政微微点头,目光炯炯:“正是如此。
在朕的大秦,从不看出身贵贱、人脉亲疏。
唯看为大秦效力、战场杀敌之功勋。
只要功勋足够,朕必当重赏,这便是我大秦强盛至今的根本所在。”
众臣闻言,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
最后,嬴政坐回龙椅,神色冷峻,下令道:
“章邯,即刻将这敕封王诏快马加鞭送至王翦军中。
并传诏王翦,命他最多五个月内,务5.3必让韩境疆土尽数归入大秦版图。
朕要让天下知道,我大秦锐士,锐不可当;我大秦雄师,所向披靡!”
章邯领命,匆匆退下。
群臣退朝之后,嬴政独自坐在空旷的大殿之中,目光透过殿门,望向远方。
这一场封赏,既是对赵北辰的肯定,更是向大秦全军乃至天下传递一个信号:
大秦唯功是赏,唯才是举。
有了这样的激励,何愁将士们不效命沙场?
何愁六国不灭?
..............
第137章 韩危!
章台宫,灯火摇曳,群臣鱼贯而出,脚步声渐远,直至消失在宫道尽头。
嬴政独自伫立在殿内,高大的身影被烛火拉得悠长,投射在那巨大的天下沙盘之上。
他的目光炽热而又充满野心,仿佛眼前这沙盘里的山川河流、城郭关隘,都已尽在囊中。
许久,嬴政缓缓收回视线,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内殿。
内殿静谧,嬴政轻轻跪在床榻旁,伸手从床下取出一个古朴的卷轴。
他的动作轻柔,像是生怕惊扰了什么。
卷轴徐徐展开,一幅栩栩如生的女子画像映入眼帘。
刹那间,嬴政那一贯冷漠威严的面容,仿佛被春风拂过,有了别样的柔情.
他的手微微颤抖着,缓缓伸向前,指尖轻轻触碰画像中女子的眉眼,口中喃喃低语:
“阿房女,一晃十年过去20了……”
回忆如潮水般汹涌袭来,十年前的种种仿若昨日重现。
那时的嬴政,还未真正掌控朝堂,虽身为秦王,却处处受掣肘。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各方势力明争暗斗,都试图将他这个年轻的君王玩弄于股掌之间。
而阿房女,就像一束光照进了他灰暗的世界。
她温婉善良,才情出众,与嬴政相知相恋,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给予他慰藉与支持。
“那时候,我连保护你的能力都没有……”
嬴政的声音里饱含悔恨,眼中闪过一丝痛苦。
在权力的漩涡中,他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女子陷入险境。
却无力援手,最终只能无奈分离。
那一场生离,如同利刃,在他心上划下了深深的伤痕,十年来从未愈合。
“如今,我已是大秦真正的王,再无人能制衡我。”
嬴政的眼神渐渐坚定,透着王者的霸气与自信。
他轻轻抚摸着画像,像是在抚摸着阿房女本人
“我正在这条一统天下的道路上大步迈进,我要创造一个大一统的国度,让战火熄灭,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阿房,这是我对你的承诺,我定会实现。”
说到此处,嬴政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太平盛世
“还有,我一定会找到你,不管天涯海角,待我荡平六国,我便立你为后,让你母仪天下。”
这些年,嬴政后宫嫔妃众多,环肥燕瘦,各有风姿。
但王后之位却一直空置,无人能填补那个位置。
宫中众人皆知,这背后或许与十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以及这位神秘的“阿房女”息息相关。
嬴政对阿房女的思念,藏在心底最深处,如同深埋的火种,从未熄灭,反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越烧越旺。
……
而与此同时,前线战事如火如荼。
赵北辰立下灭韩首功,先锋军成功破境之后。
王翦和王贲父子二人率领十九万大秦锐士,势不可挡地攻入韩境。
秦军战术高明,分兵多路,直击韩国的要害城池,打了韩国一个措手不及。
原来,秦国对外放出风声要攻赵,引得各国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赵地。
韩国也不例外,放松了对秦境的防备。
当大秦铁骑突然出现在韩境时,韩国根本来不及调兵遣将。
上一篇: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