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613节
任博安是熟人,开口介绍。
“张长官,安长官,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王督宪的令史李明淳李子明。”
李明淳拱手客气道:“两位好。上次王督宪接见四位时,在下被留在长沙,协助凌藩司做事,所以没有见到两位,实在遗憾。
不过时隔不久,在下还是见到两位了。”
张瑢和安岳对视一眼,心里又惊又喜。
王督宪居然把他的令史派到思南城来了,看来是势在必得。
“李令史,有幸相会。”张瑢和安岳也客气了一句。
李明淳开门见山,“张长官,安长官,现在前来思南城,意欲如何,两位肯定是知道的。现在在下首先想知道。思南城准备的如何?”
安岳马上答道:“李令史,我们都按照计划准备好了。从十一月份,大量的水泥、螺纹铁等建筑材料被混在商队的货品里运到思南城,还有十几位湖南布政司工曹的营造工匠。
我们打着给长官府翻新以及扩建文庙的旗号,对思南城城墙进行了加固。尤其是七星山文庙,名为文庙,实际上成为一座占据制高点的堡垒。”
杨贵安在一旁附和道:“李令史放心,在下带着几位随从,乔装打扮,轮流在工地巡查。一是防止杨氏以及其它势力的窥视,二是督造工程质量。
我们都有按照工部营造要求,做了督造日记,随时可查。”
“好。”李明淳欣然道,“两位长官,此事关乎我们的生死存亡,在下吹毛求疵,还请见谅。”
“李令史客气了。”
“其次,播州杨氏有什么异动?”
张瑢答道:“我们发动了各种关系,也利用过年走亲戚的机会,在杨主事的指导下,对播州临近土司进行了侦查。
播州临近我们的余庆司、瓮水司、容山司,都有异常,过年期间大约进驻了六七千兵。
石阡府名义上归思南管,但实际上这些年被播州侵入的非常厉害。我们西边的龙泉坪司,乌江上游的苗民司、葛彰葛商司,已经成了杨氏的狗腿子。
过年期间,悄悄进驻了五到六千兵。”
李明淳算了一下,“光这几处,杨氏已经出动了一万二千兵丁。加上我们不知道的,可能有一万五千到两万兵丁。
我们初步推测,杨氏兵丁在三万到四万左右。老巢要留一部分兵力,西边防御水西要留一部分兵力,还有北边泸州和重庆,南边的贵州布政司要防御。
由此推论,杨氏目前能动用的机动兵力,全部用来对付思南。看来杨应龙也是势在必得。”
张瑢和安岳点了点头,“是啊,现在就像两伙狼群,都在给对方设了埋伏,就看谁能沉得住气。不过好在我们在暗,杨氏在明,主动权终究在我们手里。”
李明淳继续问道:“还有其它什么情况吗?”
杨贵安答道:“二月开始,随着杨氏那一千狼兵启程回乡,思南城多了许多耳目,大部分是杨氏的,少部分是其它土司的。”
“先盯上,但不要打草惊蛇。我们后发制人。”
“好!”
等了十来天,杨贵安来禀告。
“李令史,任都事,杨家回乡狼兵明日到思南城。”
“好!好戏要开锣了!”
第669章 老子有王命旗牌,你们怕不怕?
常德城,湖广总督行辕。
王一鹗在主持会议。
与会的有黔中都司都指挥使汤克宽、湖南巡抚凌云翼、湖南布政使胡僖、湖南提督隋雍,以及布政司左右参议、六曹参政。
“开会之初,本督先说一件事。”
王一鹗扫了一眼众人,凌厉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了一圈。
“都司给本督禀告,这月十二日,是黔中都司各师各团发饷的日子。都司粮台发文给布政司,要求布政司把户部拨下来的部分军饷,转到粮台账上。
可是到三号了,布政司户曹财税厅迟迟不出文,汇金银行湖南分行没法拨款。
想干什么?!”
王一鹗一声严厉的质问,众人目光都聚集在布政司户曹参政梁文亮身上。
他讪讪一笑,“督宪,往来账目太复杂了,下面的人忙得手忙脚乱,一时顾不过来,还督宪见谅。”
王一鹗看了他一眼。
这位以前是湖广布政司湖南分守道参政,一直负责湖南这边的赋税征收。老资格官僚,有能力就是手脚有点不干净,又爱倚老卖老。
湖南立省,他以为自己会荣升布政使,至少也是参议保底。万万没想到参政原地不动,连参议都没捞到。
心里有怨气!
王一鹗继续说道:“这次黔中都司所属各部,官兵俸禄后军都督府照发,只是津贴由湖广、江西、安徽、江苏沿江诸省支援,分省按月轮流支付。
这月轮到湖南省,想不到其它省没出问题,偏偏湖南省出问题了。”
梁文亮还在推诿狡辩:“督宪,实在是账目有些乱,财税厅那帮混账子没有经验.”
现在大明军队官兵钱饷也分两部分,一是俸禄,按照军阶,从列兵、正兵、下士、中士、上士、士官长、军官往上算。
陆海军,以及镇卫、营卫、警卫和翼卫诸军,军阶相同,俸禄也相差不大,差距在津贴上。
津贴是根据岗位以及状态来分。
海军岗位比陆军岗位高,边军岗位比驻军高.
作战状态比战备状态高,战备比值勤高,值勤比守备高。
陆军里镇卫军官兵粮饷最高,因为它常年处在战备状态,而黔中都司各师各团目前处在作战状态,自然津贴最多。
警卫军粮饷相对高,因为它常年处在值勤状态,一有紧急应急事宜,就是战备状态。
营卫军粮饷相对低,因为它常年处在守备状态,一年两个月集中校演时才会转为值勤状态。遇到联合演习或紧急事宜才会转战备。
听了梁文亮的话,王一鹗淡淡一笑。
汤克宽、凌云翼、胡僖看着梁文亮,神情有些怪异,看得梁文亮有些不自在。
什么意思?
用目光霸凌我吗?
老夫不怕!
王一鹗悠悠地说道:“自嘉靖四十五年后,大明陆海诸军,有一条铁律。那就是每月十二日,准时发饷。
以前是锦衣卫、宣赞局、粮台三方人手同时在场,把钱粮一一发到官兵手里。后来银行兴盛,自隆庆二年开始,各部官兵在汇金、富国两家银行里开设有账户,一人一折,入伍就发。
每月十二日,俸禄和津贴一文不少的打进官兵账户里。官兵们只需延时一个月去团部银行代办所,把折子补录一下,就知道发了多少钱,余额多少。
可以定期叫代办所给家里的银行折子打钱后来官兵们的待遇越来越好,有伤残保险,有阵亡保险。一有伤亡,不仅朝廷有抚恤,保险社那边还有一笔保险金。
以前官兵们还每月去补录一次折子,慢慢地他们去得不勤了,三五个月,有时一年才去补录一次。
知道为什么吗?梁参政。”
梁文亮皮笑肉不笑地答道:“督宪,卑职不熟戎政,所以不知道。”
“本督知道你不知道。你要是知道,就不是这个态度。
官兵们如此懈怠,因为他们知道,每月十二日,雷打不动,朝廷会准时把俸禄、津贴发到他们银行账户里,算好是多少就是多少,不会克扣一文钱。
知道这叫什么吗?”
王一鹗转头问众人。
众人面面相觑,不明就里,梁文亮心里察觉到不妙。
想不到朝廷对这些丘八这么好?按时发饷,一天都不拖,一文都不克扣。那自己主管的湖南财税厅差点延误黔中都司诸部官兵在十二日发津贴,会不会有事?
王一鹗的目光在梁文亮的脸上转了几圈。
凌云翼在旁边答道。
“老夫知道。
大明王师的钢铁军纪,就建立在按时发饷上!连按时发饷都做不到,谈什么赏罚分明。
皇上圣言垂训,历历在耳,犹如昨日。”
梁文亮有些坐立不安。
他的神态,王一鹗看在眼里,继续说道。
“因为发饷的事,皇上砍了多少脑袋?戎政府五军都督府的,本督就不说了,梁参政不熟戎政,提了也没法感同身受。
本督就说一说隆庆元年冬月,延绥镇、宁夏镇诸部官兵粮饷晚发了三天。听到禀告,当时的陕西总督霍公,衣衫前胸后背都被白汗毛浸湿了。
下令严查,原来是延绥巡抚属下的督粮道参政给儿子娶亲,请了假。心思放在操办亲事上,匆忙间没有给暂时接手的督册道交代清楚。
督册道参政偏偏又是从他地刚调来不久,不熟戎政,也不当回事。下面跟火烧房一样催促,他也不急。还是以前的做官秉性,喝着小酒,由着性子,慢慢来,于是晚发饷三天。
霍公找到他,他还满不在乎,说给官兵们发了粮饷就行了,晚个三两天无所谓。霍公被他气笑了。
当时还是秉政太子的皇上直接批复,派锦衣卫到榆林,把三位主要责任人延绥巡抚、督粮道、督册道当场斩杀,首级传檄九边。
其余被流放苦役者二十九人,就连霍公也被明诏严责,罚俸禄半年。梁参政,你有没有觉得本督是大题小做?”
梁文亮吓得牙齿打颤,哒哒的响个不停。
“属下马上派人星夜去长沙,叫财税厅赶在十二日之前,把拨款文书和细目给到汇金银行湖南分行。”
王一鹗没有出声,胡僖在一旁说道:“梁参政,十二日之前给,晚了!必须初十之前给到。
你知道军中粮台是怎么准备的吗?往往都是提前三个月把钱款准备好,放在账户里等着拨款。
提前三个月往后滚动,中间要是有哪笔钱两个月前没有到位,粮台能拿着火枪去找你算账。知道为什么吗?”
梁文亮麻木地摇了摇头。
我怎么知道?
我真的没有碰过戎政,不知道里面的关窍和轻重啊。
“他拿着枪顶在你脑门上,就算受处罚,也好过延误发饷被抓去吃一刀要强。”
梁文亮拿着手帕,擦着汗水:“藩司,卑职知道了,卑职马上派令史回长沙,拿着刀子叫财税厅的人,初十之前,必须把账目和拨款文单给到汇金银行。”
王一鹗敲了敲桌子,众人的目光又聚集在他身上。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