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612节
“不必相送。卓吾公有公事,在下也有公事。”
“正是。那老夫祝子荐旗开得胜。”
“谢卓吾公。”
回行辕的马车上,王一鹗对李明淳交代着。
“子明,你替本督办件事。”
“督宪请吩咐。”
“明日召开湖北三司大会,布政司六曹各厅局主官皆会列席。你找个机会,跟湖北警政厅的赵都事好好聊一聊。”
“督宪想让学生聊什么?”
“湖南石鼓、岳麓书院藏污纳垢,不法之事触目惊心。两湖一体,湖北问津等书院就独善其身?”
“学生明白了。”李明淳答道,“督宪这段时间精力放在西边,多驻湖南。湖北的顽固势力,有些忘乎所以然了。”
王一鹗笑了,“办好此事,你就马上去思南,一场大考,等着你。”
李明淳跃跃欲试,“是!督宪,学生早就做好了准备。”
第668章 目标,思南城
辰水河,麻阳以西河道上,一艘座船两边的桨整齐有力地划动着,劈开碧绿的江水,逆流而上。
两岸山高林密,峰险石峻。
船头上站着四人,穿着素色衫袍,头戴大帽,指着两岸风景指指点点。
“子明兄,前面就是铜仁城了。”
“清涟兄,铜仁为何叫此名?”
“铜仁前唐时分属思州、锦州、黔州。元初设思州、思南两宣慰司。那里有一处岩石,通体黄灿,恍如金铜。被人称为铜岩。
元中时,相传有渔人在铜岩处潜入江底,得铜人三尊。于是元庭设置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隶属思南宣慰司。
国朝永乐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分设铜仁、思南、石阡、乌罗府。而今乌罗并入思南,石阡地小,名为府,实为铜仁、思南分管。”
李明淳赞叹道:“清涟兄真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啊。”
丘弃浊哈哈大笑:“都是穷给闹得。”
“穷?”
“对。在下是长沙府湘乡人士,农耕世家,家里有二三十亩薄田。幸得舅舅眷顾,给丘某启蒙,教授功课。”
罗昇在旁边补充了一句,“不仅如此,清涟兄还成了舅舅的爱婿,与表妹喜结良缘,举案齐眉,十分恩爱。”
丘弃浊摆了摆手,“成家后方知责任重。生活那有书上写得那么自在逍遥。在下还得四处经营,养家糊口。
得舅舅一位旧友介绍,在下给石阡司一位土司之子启蒙授课三年,八个月在黔,四个月回湘,来回奔波,路途辛苦,却束脩不菲,能养家糊口。”
罗昇在一旁补充:“是啊,贵州湘西不少土司,仰慕礼教。给他们的子弟启蒙教书,奔波辛苦,但报酬不菲,是我等穷酸书生,最好的挣钱养家门路。
清涟去了一年,也给我介绍了提溪司土司子弟教书差事。我与清涟兄每年往来常德、铜仁,走了有两个来回了。”
丘弃浊哈哈一笑,“没错,多靠了铜仁思南的土司襄助,我和文健兄才能熬到考中秀才,秋试有成。
李明淳跟着哈哈一笑,“你们邺侯书院三侠客,乡试中举,恭喜贺喜。典恩兄,你执意跟着来,大可不必啊。”
杨彦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子明兄,你称我们为邺侯书院三侠客,自然不能清涟和文健来了,我却独留在长沙。”
李明淳了一眼三人,“你们真是情深义重。
不过此次前去思南,凶险重重,搞不好有亡身之忧。三位务必要三思,前面就是铜仁城,要是反悔了,到铜仁城换船回去,督宪不会责备诸位。
但是一旦过了铜仁城,路就必须走下去,不得反悔了。”
丘弃浊先答道:“凤梧先生时常写信回来,鼓励我等后学之辈。他再三交代我等,而今时逢千年变局,我等自当奋勇任事。
风浪越大,收获也越大。”
罗昇附和道:“没错。当初凤梧先生身陷逆境,不馁不弃,毅然投入到梅林公幕府中,亲临战事,几经生死,才有今日之成就。
正是吾辈之楷模。”
杨彦说道:“才识再高,胆怯懦弱,不敢任事,终究还是一介酸儒。”
丘弃浊总结道:“我三人侥幸去岁秋试中举,被列为湖南布政司吏员。又有幸得遇良机,被选入督宪平杨计划,任为先锋。
这是旁人想抢都抢不到的好机会。”
李明淳看着丘弃浊、罗昇、杨彦三人,看到他们脸上的坚毅和激动,想起这次任务的艰辛凶险,不由感动。
李明淳看向河面,滚滚的辰水河,日夜不停地东流,汇沅江,入云梦。心有感叹,大声念道。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任博安从船舱里走了出来,他衣衫长裤,包着头巾,完全是往来苗地的汉人行商打扮。
“子明老弟,你还念起屈原的九章。”
“有感而发,有感而发。”李明淳哈哈笑道。
“我问过船家了,还有一个小时就到铜仁码头。那里肯定有杨应龙的耳目细作,大家务必要小心。
千万不要露出马脚。清涟、文健、典恩,你们三位是被聘去给印江、思南,给土司少爷公子教书的秀才。
子明,你和我是搭伙的行商,我管货,你管账。
上了岸,你们三人一伙,我和子明一伙。你们跟我们认识但不熟络,前后脚往思南赶路就是”
任博安巴拉巴拉说了一堆注意事项。
杨彦有些不解:“一定要这么认真吗?”
任博安哈哈一笑,“不瞒四位大才子,在下进锦衣卫之前,一直在江湖讨饭吃。搞得是喇唬会的那一套。”
“喇唬会?”
“就是坑人骗钱的那一套。不过四位不要介意,在下搞的喇唬会,专坑官宦富贵人家,算得上劫富济贫。而且手脚干净,没有血债孽帐。
锦衣卫现在家法严,收进门槛的都严加审查,真要是手脚不干净,我也不会被招进来当差。”
丘弃浊笑着说道:“原来如此。当初在长沙城里,广宁兄找到我们兄弟三人时,就觉得广宁兄儒雅斯文外表下,藏着几分江湖气息。”
“哈哈,在江湖打滚久了,染上了。也深知,不想露出马脚,细节关窍最重要。”
李明淳左右看了看,见站在这里的都是自己人,忍不住问任博安:“我听闻原本是让姚都事主持此事,怎么突然换做你了?”
“此事是督宪做的决断,子明没听督宪提起?”
“没有听督宪提起过。”
任博安想了想答道:“此事姚都事主持是最合适不过。他这些年一直奔走在湘黔川南等地,各地土司的情况都熟悉,可事情坏就坏在他在边地诸地太熟了。
各土司认识他的人不少,去到哪里都能会有一堆的人跟他打招呼。
腊月他去酉阳那边安排事宜,没想刚上岸就有人认出他来。”
李明淳摸着下巴说道:“真要是行商之人,到处熟络是好事。但是对于搞谍报的他来说,反倒是件坏事。”
“没错。姚都事从酉阳回来,意识到问题,把情况向汤都使禀告。汤都使也觉得不妥,与姚都事商议。姚都事便推荐了我。
我虽然惯于行走江湖,但湘黔边地的风俗和情况,一点都不熟,睁眼瞎。
汤都使拿不定主意,便向王督宪禀告。几经商议,最后还是王督宪拍板,定下我顶替姚都事去思南城。”
说到这里,任博安看着李明淳,诚恳地说道:“幸好还有子明、清涟你们一起来,这下我就有了主心骨。
此次去思南,子明,这舵你来掌,你在督宪身边待过,站得高看得远,肯定比我们有主意。
清涟、文健,你们熟悉这边情况,多多帮衬。
我和典恩,就听你们调遣。”
李明淳听出任博安话里的意思。
自己是王督宪的令史,对于王督宪制定这次计划的战略意图,肯定比他们要清楚的多。到时候到了思南城,需要做决断时,自己知道如何去配合计划的战略目标,进而做出最合适的决定。
“没问题。这也是督宪把在下派来思南城的目的。诸位,接下来我们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了。”
“好!”
座船到了铜仁城码头,丘弃浊三人结伴先上岸,找了一家不大的客栈,先住下。
李明淳和任博安带着四名“伙计”随从后上岸,打着长沙“湘长顺”商号掌柜和账房的旗号,拜访了城里十余家商号。
“湘长顺”号是长沙城有数的商号,专做湘黔苗地的生意。贩卖粮食、白糖、棉布到苗地,再收生漆、桐油、鬃毛、材板等山货出去。
在黎平、铜仁、镇远、思南等地很有名气。
“湘长顺”商号每年定期派掌柜账房来苗地,一是把账目核对清楚,二是收集各处的需求,筹集好货品好运过来。
掌柜任博安和账房李明淳受到铜仁城诸家商号的热烈欢迎。有往来账目的把账目核对清楚。没有往来账目的,也会找任博安要一份报价单。
他们要看看“湘长顺”商号的报价,跟老供应商的价格有无差异。差异不大,继续维持老交情。要是差异大到动了心,多年的交情也不好使。
丘弃浊三人当天就找到了印江土司派到铜仁来接他们的人,第二天就跟着上路,直奔思南城。
任博安和李明淳在铜仁城盘桓了六七日。
这日铜仁城诸多商家接到铜仁府衙的通知,叫他们筹集部分粮食、盐巴,说是播州杨氏的一千狼兵,正从常德逆沅江而上,到辰溪县逆辰水河到铜仁城,再经铜仁到思南城,逆乌江入播州地界。
当铜仁城诸多商家忙得四脚朝天时,任博安和李明淳完成了在铜仁城的对帐和“订单”收集,沿着官道北上思南城。
到了思南城,任博安和李明淳花了四天时间,拜访了城里的十来家商铺,对账,收集“订单”。
这天下午他们回到客栈。
他们在客栈后院定了一间小院子,轮流留下两位随从在小院子里,守着重要的“账本”、“订单需求”等重要文卷。
“李令史,任都事,他们来了。”
两人进到院子里,一位随从就迎上来,轻声禀告道。
“好。注意警戒。这里离播州近,杨家的狗很多。”
“是!”
李明淳和任博安进到正屋里,看到水德江长官司正长官张瑢和蛮夷长官司正长官安岳坐在屋子里,作陪的是杨贵安,镇抚司湖南差遣局副都事兼调查科主事。
上次张瑢四人悄悄拜访卢溪城,与王一鹗见面后回思南城时,杨贵安就乔装打扮成一位铃医,悄悄跟着他们回来。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