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614节
“本督在开会之初提这件事,什么用意?很简单。现在不同往常,也不要再把往常的官场习性又沿袭下来。
现在张相在中枢行考成法已有一年,颇见成效”
在座的官员不由心中一凛。
确实是颇见成效,可是报纸上刊登的一串串被处分的官员名字,也看得我们心惊肉跳啊。
现在真的进入到一个官不聊生的年代了。
“考成法要推行到地方,势在必行。考成法中央指导委员会行文,要把湖南列为考成法地方推行工作重点省份。
为何?就是因为湖南是新设的省份,如今还肩负着改土归流、洞庭湖平原及其流域地区开发工作等重任。
以考成法推行,鞭策全省各级官署,纠正官风、提高效率,进而保证以上两项重点工作的推进。”
众官员听得脸色有些不好看。
居然成了考成法地方推行重点省份。
真是要人命啊!
当初设省自己就不应该这么积极,非要往这里挤,掉进火炕了。可是天下官场以后都是这样,往哪里躲啊。
王一鹗继续说道:“接下来的会议,议事内容涉及到戎政军机。保密条例你们都有学过,军事机密泄露,罪加一等。本督也不希望锦衣卫的人找到你们。
好了。汤都使,你说一说情况,接下来需要布政司各部门配合,齐心协力,你们才好在前方安心打胜仗。”
“好,督宪让我说,我就简单地说一下。
现在黔中都司第三师,进抵凤凰县城,第四师进抵保靖县城,第二师进抵天柱所。三个师,三万兵马全堆在湘西边地,对外的理由是监督湘西土司改土归流。
你们也可以认为,他们就是奔这个去的。你们要做的,就是确保这三万兵马的后勤。后军都督府从去年开始,调集了大量军械、军粮、军衣等物资,囤积在上海。
这半年来利用水运,逆江而行,目前悉数运输到常德城。现在,需要湖南布政司六曹通力合作,把物资逆沅江送到辰溪城。
它现在成了黔中都司第一号兵站,然后在麻阳、卢溪、保靖成立第二、三、四号兵站.布政司的任务是招募民夫、组织船只,还有全力支持辰州府的工作”
汤克宽说完,王一鹗补充了两句:“本督再重复一遍。现在不是平日,你吊儿郎当,你的上司可以睁只眼闭只眼。
但是现在不行,你要是差事上出纰漏,本督会请出皇上钦赐的王命旗牌,军法从事!
诸位听到了吗?”
王一鹗厉声一问,在场的众人精神一震,神情肃穆,连凌云翼和胡僖都一脸正色,跟着大家齐声应道:“卑职听到了。”
王命旗牌是独属于总督的特权。
王命旗牌是国朝参酌前朝旌节制度,将令旗令牌结合起来,最初仅授予领兵出征的将领,最早的王命旗牌是宣德元年,总兵官安远侯柳升出征交趾时被授予的。
到了天顺五年,西北军事吃紧,朝廷开始把王命旗牌授予总督军务的文臣,以节制边军将领。
正德年间,南赣漳汀巡抚王守仁,为剿除赣南山贼,请旨得王命旗牌,成为巡抚被授旗牌的开始。此后提督军务的巡抚被授王命旗牌成了惯例。
但是到了隆庆年间,朱翊钧把巡抚变成中枢派往各省的最高文官,对军务只有监察权,再无节制权。王命旗牌也被收回,不再授予巡抚。
于是文官里,只剩下总督还被授予王命旗牌,拥有号令军队、执行军法的权力。
听到王一鹗把王命旗牌都说出来了,自凌云翼以下,都不敢懈怠。
会议开完,王一鹗邀请汤克宽、凌云翼再细议相关事宜。
正事讨论完后,王一鹗请两人喝茶。
汤克宽捧着冒着热气的茶杯,突然冒出一句。
“现在整盘棋的气眼在思南城。现在它成了万险之地,子荐,你不该把子明放到那么危险的地方去。”
王一鹗看了汤克宽,反问道:“李子明为什么不能去思南?因为他是本督的令史?”
“他也是我们的希望!”汤克宽在凌云翼面前毫不忌讳地说道。
王一鹗长叹了一口气。
是啊,李明淳是龙华书院培养出来的年轻才俊,东南系根正苗红的传承人。
“千锤百炼方为精钢。皇上的脾性,我们都知道。子明不好好锤炼一番,难入皇上的法眼。就算我们对他寄予再多的期望,也与事无济。”
“这些我知道,可是思南城,太危险了。”
“本督也知道危险。危险,才更历练人!”王一鹗看向西边,背抄着双手,悠悠地说道,“老汤,你看着吧,未来我朝的俊杰人才会越来越多,我们不抓住难得的机会,让子明他们多磨炼,以后能不能担当起重任,都很难说啊。”
汤克宽正要答话,有随从来禀告:“报督宪,湖北送来急报。”
王一鹗接过急报,扫了一遍后脸色一变。
凌云翼和汤克宽对视一眼,凌云翼问道:“督宪,出什么事了?”
“湖北出事了。虽然不是大事,却是棘手的事,本督要去一趟。”
汤克宽这时急了,“四天前急报有说,播州那一千狼兵过了铜仁城,这会已经到了思南城,说不好计划已经启动。
督宪,你这时去湖北,合适吗?”
王一鹗把急报收进怀里,“计划启动,反倒没本督的事了。剩下就看你们的了。我马上就走,速去速回。
凌抚台,三万王师的后勤,就交给你了。”
凌云翼呵呵一笑:“督宪放心,那个混蛋敢懈怠误事,本抚先抓了他。等督宪回来,再请了王命旗牌,老夫亲手砍了他!”
“好!”
第670章 烦躁的张居正
在京师,朱翊钧带着胡宗宪、张居正、赵贞吉、谭纶,以及六部尚书、诸卿正卿,五军都督们,在通州城以北,给戚继光送行。
先是天子赐王命旗牌,授大印、符令和万胜旌旗。
再是天子赐酒壮行
一整套仪式结束后,朱翊钧挥了挥手,对胡宗宪等人说道:“四位先生先在凉棚里等一等。朕有话跟戚继光说。”
“是。”
“戚卿,我们去那个亭子里说。”
“遵旨。”
朱翊钧今天穿了朱罗十二纹章金龙圆领常服,头戴翼善冠。
戚继光穿着原野灰陆军将军服,主动把佩刀和配枪递给随从,跟在朱翊钧的身后,爬上高十几米的小山丘,进到顶上的小亭子里。
“坐。”朱翊钧指了指亭子的木护栏,先坐在上面。
“是,皇上。”戚继光在离朱翊钧一臂远的地方,恭敬地坐下半个屁股。
“这次西征,戚卿至少要离京两年,孤悬万里之外,肩负十五万马步军安危,要为大明打通西通之路,责任重大。
有些话,朕想趁着这个时机,跟戚卿讲清楚。”
“请皇上垂训。”
“这次西征,朝野有议论,说朝廷动员翼卫军十二个骑兵团,三万五千名骑兵,以及索伦营一个突击步兵团,肃慎营两个突击步兵团,合计九千人,主要目的,就是让金山的瓦剌部以及西域的亦力把里,把朝廷这些隐患消耗掉。”
戚继光脸色微微一变,连忙恭声答道:“皇上,这些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对西征的重要意义毫不知情,肆意揣测,胡乱造谣。”
“朕为何在此时跟戚卿说起这些谣言呢?就是因为这些话,诛心啊。”
戚继光反倒不好接话,干脆静静地听朱翊钧往下说。
“金山瓦剌部,是翼卫军各部的老对手。那里有草原千里,最适合骑兵作战。翼卫军必定是主力。
作战必有损伤,翼卫军一旦死伤过多,那岂不是正如他们所言?
还有索伦和肃慎营,在白山黑水以渔猎为生,作战骁勇,意志坚韧,在对付图们汗、扫荡漠北、朝鲜平乱等战事中,他们都是先登陷阵,铁锤尖刀。
我们都知道,先登陷阵,战损都小不了。一旦死伤过多,岂不是又兑现了他们的预言?”
朱翊钧看着戚继光,观察着他脸上的神情。
戚继光做事极为稳重,没有把握的事他绝不会做。
香河、柳河、滦河等战事中,他的这种脾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未战先谋不败。
但有时候过于稳重又不好。
朱翊钧继续说道:“朕跟你说这件事,就是担心你顾忌这些谣言,不敢放手使用翼卫军和索伦、肃慎两营,生怕伤亡过大,舆论不好。”
戚继光心里一惊。
皇上这么一说,他猛地察觉,自己还真有可能顾虑这些风言风语,进而担心翼卫军和索伦、肃慎营伤亡过大,不敢大胆使用这些尖兵。
皇上对自己真的是非常了解啊。
“皇上这么一说,臣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不得不承认,皇上所言的情况,臣真的可能会发生。”
“这就是了。”朱翊钧欣然说道:“虽然我们的步军实现了车骑化,但毕竟还是步兵。围城、正面对战,再硬的核桃,朕也相信这些将士能把它砸碎。
但是金山瓦剌各部骑兵,不输给土默特和察哈尔两部,正统年间,就是他们打到了宣府,造成了土木堡之变。
我们的步兵孤悬万里,携带的辎重再多,也是有限的。李陵的五千骑兵就是前车之鉴。对付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骑兵。
翼卫军对付瓦剌部骑兵,有优势。当年俺答汗带着他们,曾经多次击败过瓦剌部,对战经验丰富,对那边的情况也非常熟悉。
所以你要放手使用他们。信任,充分信任他们,不要被那些风言风语干扰到。
听懂了吗?戚继光!”
戚继光马上站起来,身子笔直,恭敬答道:“回禀皇上,末将知道了。”
“好,坐下来,朕还有话跟你说。”
“是。”
“上元节一过,霍靖、霍边就回了青海。曹公、文长先生在陕西、甘肃,早就给他们准备好了。
一万多西海营也蓄势以待。他俩做事情非常利索,回到青海肯定会迅速行动起来。现在已经是四月,他们的兵马估计已经通过雅令阔山口,翻越了昆仑山,下到了扯力昌河(车尔臣河)上游。
他俩怎么打?
是沿着扯力昌河东进到蒲昌海(罗布泊),对土鲁番南边进行袭扰?又或者沿着昆仑山向西,对于阗(和田)、叶尔羌(莎车)、哈实哈儿(喀什)等叶尔羌汗国城池进行袭扰?朕也不知道。
朕给他俩的任务只有两个,一是保全自己;二是抓到机会,谁好打就打谁。
反正现在西域和金山的叶尔羌汗国、亦力把里以及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瓦剌部落,跟我们大明都没交情,打谁不打谁,没有定理。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