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591节
不过他知道,这锅热汤他一个人搞不定,必须拉上沈一贯和其它看中的翰林一起,才能把这锅汤烧沸。
沈一贯有才华,与自己脾性又相近,可以作为“接班人”培养。
张四维看中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沈一贯此前跟王遴等人走得太近,“有污点”,其它门路不通,只能依附自己才能重新青云直上。
否则的话,沈一贯心眼这么活的人,怎么会如此恭敬地对待自己?
“老夫正在学习《典范汇集》,还有《万历元年简体字表》和《大明军政官署机关规范条例》,用心揣摩其中的玄妙,正在尝试写一些范文出来。
按照惯例,《典范汇集》以及《规范条例》下发后,内阁、戎政府和宣徽院,以及六部诸寺,地方两府二十省,都要召开动员会议,传达汇集和条例,再组织学习
老夫正在写一份题本,上疏皇上,请求让翰林院担纲这次动员和学习工作。”
沈一贯的眼睛亮得跟十六的月亮一样,几乎让人睁不开眼。
“凤磐公此举妙啊。
翰林院把这次汇集和条例的动员学习工作做好,让皇上重新看到我们的用处,翰林院就能在凤磐公手里,破茧成蝶,再次扶摇直上了!”
张四维语重深长地说道:“不疑,这是一次绝妙的机会,既是翰林院的机会,也是你我的机会,定要好生把握。”
“凤磐公放心,学生回去后再次好好研读《典范汇集》、《万历元年简体字表》和《大规范条例》,用心揣测。
其实学生一直在拜读皇上的诸多文字,反复推敲,以求明白圣意,目前略有所得。”
张四维欣慰地说道:“不疑的才华,老夫是知道的。
你在《皇明朝报》、《中国政报》、《顺天政报》、《铨政报》发表了多篇文章,尤其是总结分析考成法施行得失那四篇,鞭辟入里,切中要害。
张太岳看完后,都是赞不绝口,在老夫面前,还提起过你,还特别提到了那四篇文章。”
沈一贯脸色涨红,声音有些发颤,“张相,张相有提到学生?”
“没错。他提到你了,还说隆庆二年会试他任主考官,亲笔点的进士里有你的名字。虽然后来略有小错,但迷途知返却是大好事。”
沈一贯抹着眼泪,哽咽着说道:“能得张相这样一句话,学生就算是立即死了,也是值了。”
张四维目光闪烁,继续说道:“不疑,我们好好把这件事做好。做好了,就不止是张相提你的名字,皇上也会提你的名字。”
简在帝心!
沈一贯激动地浑身颤抖,一脸的坚毅,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
张四维继续画饼,“等老夫坐上通政使,定会提携你为通政司长史。”
说到通政使,沈一贯猛地想起自己此来的目的。
连忙说道:“多谢凤磐公提携。
学生此来,就是告知先生一个好消息,栾永芳这个憨货,在顺天府衙门口,把他姐姐的那些文卷原稿,全部塞给了潘凤梧。
众目睽睽之下啊。”
张四维一喜,“真的吗?”
“千真万确!我的心腹一直跟着栾永芳,在旁边亲眼看到他等到潘应龙下了马车,然后把那叠文稿塞给潘应龙。
潘应龙不明就里,站在门口还傻了十几息。”
“好!”张四维兴奋地站起来,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就像一只发燥的猫。
“文稿进了潘凤梧的手里,就跟黄泥巴进了他的裤裆里,是不是屎已经不重要了。不管后面的戏文是唱成《西厢记》还是《红拂夜奔》,我们都要把它唱成《宝剑记》里的林冲夜奔!
不疑啊,这官场如战场,是华山一条道,没人下来,我们也就上不去了。”
沈一贯信心满满地答道:“凤磐公放心,学生一定会把这出戏唱精彩了。”
这天晚上不到七点,天刚黑透,苏峰步行到锦衣卫附近的西江米巷庆云楼前。
“客官,可有订房?”
“潘先生有订。”
伙计笑意更浓,“可是苏先生?”
“正是。”
“三楼雅间风熏阁,潘先生在候着苏先生。请!”
苏峰提起衣襟,拾步走到三楼,敲门进到雅间里。
“苏兄请坐。”
“潘兄客气了,让你久等了。”
“不算久等,我下午去南城办事,回来时已经六点,散衙了,径直来这里等苏兄。”潘应龙一边让座叫上茶,一边客气地说道。
“苏兄可有忌口?”
“兄弟是粗人出身,江湖上也滚爬过几年,什么都吃,没有什么忌口的。”
“那在下就随意点了。”
“随意点。”
苏峰呵呵一笑。
官场上的人赴宴,有几位是专门奔着吃饭来的?
“那好。庆云楼以鲁菜著名。那就先来个葱烧海参。据说是烟台威海军港那帮吃货,捣鼓出来的新菜。
苏兄,我们尝尝?”
“尝尝!海军部那帮货,在下是打过交道的,吃遍四海,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都吃过,嘴巴最刁。他们都觉得不错的菜,还必定有它的绝妙之处。”
“好,一个葱烧海参。再来一个木须肉。据说这是孔府传出来的名菜。”
“孔老夫子吃过的?那我必须得尝尝。”苏峰笑着答道。
“好,再来一个焖大虾。庆云楼的虾,都是用蜈蚣船快运的大沽港捕捞的虾,很新鲜。”潘应龙点了四菜一汤,再叫了一壶酒。
“吃鲁菜,必须配上济南的秋露白。不过苏兄,兄弟酒量不好,明天还得上衙,只喝一壶可好?”
“好!”
“今晚不能让苏兄尽兴,等到哪天休沐日,在下再陪苏兄喝尽兴。”
“哈哈,我老苏就等着你。”
点好菜,两人闲聊了几句,等到伙计把酒菜都上好,关上房门离去,雅间只剩下潘应龙和苏峰两人。
潘应龙起身,给苏峰和自己倒上一杯酒。
“在下令史沈千鹤去相邀苏兄,说苏兄非常忙,翻了两遍记事簿,才定到今晚,苏兄近期在忙什么?”
苏峰右手食指在桌面上叩响,呵呵一笑,“近期在兵部帮忙。”
“兵部有何事需要苏兄帮忙?”潘应龙随即解释,“苏兄不方便说就不要说,在下只是一时好奇而已。”
“有什么不方便说的,都是政务,要登在报纸上的政务,有什么不能说的。”
苏峰不在意地挥挥手。
潘应龙举起酒杯,敬了苏峰一杯。
两人喝完后,放下酒杯,苏峰抢先起身,拿起酒壶给潘应龙和自己倒上一杯,然后开始细聊起来。
“兵部谭部堂最近忙得很很多事情需要我们镇抚司配合,便把我叫了去。”
第653章 哥哥帮你办了他!
潘应龙说道:“愚弟知道,兵部谭部堂现在最大的事就是改革驿站递传。”
苏峰哈哈一笑,“没错了。我国朝现在上下最忙的事就是改革。
张相在大刀阔斧改官制,改财税。胡相在完善陆海军改革。赵相在改革监察和司理。
谭部堂也在忙,忙着改革驿站递传,改各地卫所。”
“谭部堂的驿站递传改革,愚弟是知道的,顺天府也出面协调过京畿地面上的驿站递传改革。
兵部这次改革,力度很大啊,可以说是改得面目全非,要是在以前,都察院和清流们,肯定会跳出来指手画脚。”
苏峰呵呵一笑:“那是当然的。
那些清流正事做不了,指摘别人错处却是一等一的能手。只是朝堂上几经风波,这些以务虚空谏为能的清流们,被横扫一空。剩下的也多半不敢出声了。”
事关朝堂党争,两人点到为止,继续说起兵部改革驿站递传之事。
“苏兄,愚弟的顺天府给兵部帮忙不多,也不知道谭部堂的改革到底是个什么章程?你去帮忙这么多日子,应该知道些,能不能指教下愚弟?”
苏峰看了一眼潘应龙。
你以为人家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人家这就是勇于任事的能臣做事风格。
政事事事关心,哪怕不是本职政事,也会想法去了解清楚。
人家不是多管闲事,人家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以安邦定国为己任。
“哈哈,潘兄客气了,谈不上什么指教,我姑且说一说。”
潘应龙用公筷给苏峰夹了些菜,又给他满上一杯酒。
“苏兄,不着急,我们慢慢聊,边吃边聊。”
难怪皇上如此器重他,怀才不傲,有志不躁,三十岁出头就有宰执之风。
朝廷有传闻,湖广总督王一鹗和顺天府少尹潘应龙是皇上重点培养,好接胡宗宪和张居正两位的任,未来的左右两相。
果真不是空穴来风啊!
“酒逢知己千杯少,饭遇良友不饿肚啊。”苏峰心里结交之心更灼热了,“潘老弟,我们边吃边聊。
在下台甫百成,潘老弟叫我一声百成即可。”
“百成兄,你叫我凤梧即可。”
“凤梧,来,我们痛饮一杯。”
“好,百成兄,来,干杯!”
两人同饮一杯,关系无形中更近了一步。
又吃了两口菜,苏峰拿起手巾,把嘴巴轻轻地抹了抹,开口说起兵部的事。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