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586节

  冯保紧跟其后。

  “冯保,通政使人选,你有合适的推荐吗?”

  冯保连忙答道:“皇爷,奴婢是内臣。”

  “你是内臣没错了,可通政使是在跟你打配合,一内一外,要是你们俩性格不合,三天两头吵架,军国事都要被耽误了。”

  朱翊钧继续问道,“没事,说吧,说说你的想法也行。”

  冯保微弯着腰,略低着头,时不时抬头看一眼朱翊钧的侧后脸,揣摩着他的心思。

  “皇爷,资政局讨论通政司改革方案时,张师傅提出的人选,奴婢觉得合适。”

  当时讨论该改革草案时,朱翊钧随口提了一句,让四位资政各推荐一位通政使人选。

  胡宗宪、赵贞吉和张居正各提出一位人选,谭纶以自己没有合适的人选放弃了。

  在冯保忐忑不安的等待中,朱翊钧终于点了点头,“也是。通政使跟内阁交涉的机会更多,要是三天两头跟内阁顶牛,也耽误事。

  嗯,通政使人选,需要面面俱到,朕再想想。”

  “是。”冯保不敢再多说。

  进了棂星门,进到北海湖边,这里是西苑“内禁”,住的是朱翊钧的七位后妃。

  朱翊钧和冯保往瑶华宫走去。

  到了瑶华宫宫门,皇后薛宝琴带着女官、宫女出来相迎。

  “天气冷了,你们不必出来。朕跟皇后夫妻之间,用不着太多的虚礼。”

  薛宝琴没有出声,只是微笑着替朱翊钧掸去身上的落叶,请到正殿上首坐下。

  “这是新进的信阳秋茶,请皇上尝个鲜。”

  薛宝琴端着一盏牡丹缠枝茶碗,摆到朱翊钧跟前。

  朱翊钧随手接下,抿了两口,随意放在旁边的茶几上。

  薛宝琴也知道他在口食方面要求不高,很随意,便直奔主题。

  “皇上,今年是万历元年,太后的意思是过个热闹年,把筹备的事也交给了臣妾。臣妾筹划了些日子,有些事情要向皇上禀告一声。”

  朱翊钧哈哈一笑,“要朕批条子,找杨金水要钱。好,皇后只管说。”

  “是皇上。”薛宝琴从女官手里接过一份簿子,朗声念了起来:“按照习俗,宫里从岁暮正旦开始,宫里人要头戴闹蛾。这闹蛾是用乌金纸制作,画上鲜艳颜色。或用草虫、蝴蝶簪于头。

  闹蛾此前都是宫里制作,现在需要在外采办。”

  以前内廷什么都自己做,连火药都自产自用。齐全是齐全,可是耗费太大,效益极低,被朱翊钧绝大多数都裁撤了。

  “腊月二十四祭灶后,宫眷和内臣们要换上葫芦景补子和蟒衣。各宫里要蒸点心,储备牛羊猪肉,以及鸡鸭鱼,以供春节二十天之费。

  还有各种坚果、酒水.各种年货吃食,这是最大的开支.

  还要采办桃符板、将军炭、门神画,以及福神、鬼判、钟馗等画。还有床头悬挂的金银八宝、西番经轮、编结的黄钱如龙。

  芝麻杆要准备,要插在门框窗棂上。院里要焚烧柏枝柴,以全焴岁之礼各宫的福赏、窗花.

  诸多的太皇太妃,太妃的年礼,新衣裳.三皇叔、四皇叔,还有四位公主的各两身新衣裳”

  薛宝琴说的是隆庆帝留下的三皇子朱翊镐,还没有名字的四皇子,以及四位公主。

  隆庆帝留下的妃子有点多,现在都成了太妃,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朱翊钧点点头,“一年到头,就图个热闹。

  该花费的就花费,现在国库内库不缺钱,皇后用不着紧手紧脚。

  最要紧的是上元节,顺天府已经安排好了,在大明门搭建一座鳌山,在东长安街搭建游乐区,邀请各地的杂耍表演,就跟端午节一般。”

  薛宝琴笑了,“臣妾知道,今年端午万寿节,南苑游乐会是潘少尹操办,让人叹为观止,印象深刻。

  上元节由他来操办,那必定是热闹精彩。”

  朱翊钧说道:“不能外面热闹,禁内冷清。杨金水早就备好了,等到上元节,在奉先殿前面的空地上,也置办一个鳌山,还要举办一场灯谜会。

  请外面的翰林学士们,备好了数百个灯谜,禁内谁都可以参加,猜中有奖。”

  薛宝琴笑得更开心,“那真是太好了。有了杨财神鼎力相助,宫里的元旦和上元节,一定过得十分热闹。”

  一位女官在殿门禀告:“启禀皇上、皇后,关雉宫来人了,说有要紧事禀告。”

  朱翊钧和薛宝琴对视一眼,“叫进来。”

  “遵旨!”

第649章 纵是尘心重,相看亦顿忘

  被带进来的是关雎宫女官之首,谢尚宫。

  “奴婢拜见皇上,拜见皇后。”

  “贵妃那边有什么事吗?”朱翊钧问道。

  “回禀皇上,今日入内御医所给贵妃娘娘例行检查身体,诊断出喜脉来了。”

  “确定了?”朱翊钧一喜。

  自己又射中靶了!

  喜讯接二连三啊。

  “回禀皇上,两位女医官分别把了贵妃娘娘的脉,都说是喜脉。得了准信,奴婢们这才敢来禀告皇后。”

  朱翊钧不由地转头看了薛宝琴一眼,看到她神情沉寂,目光涟漪。

  站在旁边的冯保微抬头,目光在朱翊钧和薛宝琴的脸上扫了几圈,又低下头去。

  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天不遂人愿啊!

  “这是大喜事。”薛宝琴开口道,“正好皇上也在这里,省得再禀告了。

  你回去告诉贵妃妹妹,叫她好生养胎,皇上已经知道了喜讯。待会本宫会入紫禁城,去慈宁宫拜见太后,把这个喜讯禀于太后。”

  “是!”

  谢尚宫连忙行礼,高兴地离去。

  “潘尚宫,”薛宝琴转头嘱咐身边的女官。

  “你去入内御医所传本宫的话,就说关雎宫日夜必须有一位产科女医官轮值,再传话给西苑御膳房,关雎宫的饮食要按照产科女医官的交代来操办,小心应对,不得有误。”

  “是!”

  看着潘尚宫远去的背影,朱翊钧挥了挥手,“你们都退下!”

  冯保带着内侍和宫女都退下,殿里只剩下朱翊钧和薛宝琴。

  朱翊钧拍了拍座椅的空处,“宝琴,过来坐。”

  薛宝琴美目看着朱翊钧,闪着光,像阳光下的湖水,她柔声叫道:“陛下。”

  “离朕近些,好说些体己的话。”

  薛宝琴从座椅上起身,提起裙幅,走到朱翊钧跟前,迟疑一两秒钟,在他旁边的空处坐下。

  两人并坐在一张座椅上,肩并着肩,四目相对,近在咫尺。

  朱翊钧伸出左手,挽住了薛宝琴圆润柔软的左肩。

  她顺势把头轻轻地靠在了朱翊钧的左肩上。

  薛宝琴今日梳了个圆扁桃心发髻,没有戴冠,只是左边插了一支云凤钗,额头盖了一串璎珞。

  两人默然无语,殿里很安静,仿佛能听到对方的心跳声。

  有叮当声从左右两边幽幽传来。这是左右偏殿屋檐挂着的风铃,被风吹动发出的铃声。

  清脆的声音一会急促,一会缓慢,显得很杂乱。

  “宝琴,人生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朕贵为天子,很多事也无法掌控。”

  “臣妾知道,让陛下操心了。”薛宝琴喃喃地说道。

  “你是朕选的皇后,你我夫妻一体,有什么事,朕定会与你一起面对。”朱翊钧继续说道,声音不大,却语气坚定。

  “唳唳——!”

  有清脆的鹤声从殿外的上空传来,这是一群仙鹤趁着冬雪到来之前,向南方迁徙。

  “这声音真好听,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朱翊钧轻声说道。

  “仙鹤飞走了,冬天来了。”薛宝琴呢喃地说道。

  朱翊钧的左手在她柔润如玉的脸庞上轻轻拂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的皇后,你的春天肯定不远了。”

  冯保站在殿门口,守着不让任何人靠近。

  殿里寂静无声,时而传出轻轻的声音,如情人间亲密的呢喃。

  他忍不住悄悄转过头,从敞开的殿门门轴缝隙间看进去。亮丽的殿里,朱翊钧和薛宝琴并坐在一张榻椅上,如同两棵树,紧紧地依偎在一起。

  冯保目光闪烁,欢喜、欣慰,还有羡慕。

  又过了两日,这天中午一点多钟,城东天音阁。

  许多趁着午休时间来吃饭兼交友的官员们,纷纷走了出来,赶着回去上班。

  他们出门后,先朝着窝捧在一起的双手间使劲哈了几口气,鼻子猛地吸了吸,没有酒气。

  实在是盛情难却,小酌了两杯,幸好自己把持得住,没有再多喝。

  一身酒气回到衙门里,同僚们不会多说什么,万一被中央考成指导委员会的那些巡查小组抓到,比迟到缺勤还要严重。

  三个月俸禄和津贴没了,还要在部里或寺里做公开检讨,检讨书发布在《铨政报》和《顺天政报》上,记大过一次。

  俸禄津贴少了三个月的是小事,记大过一次可是遗祸不小。今年考成肯定是不合格,三年磨勘期,有一年考成不合格,就无法升迁官阶和涨俸禄。

  三年白干,还得继续奋斗三年。

  官场上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三年一磨勘升不上去,后面就会落后旁人许多了,越到后面差距越大。

  夭寿啊!

  现在连中午喝个酒都提心吊胆的,官不聊生啊!

首节 上一节 586/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