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491节
海瑞森然道:“这些世家豪右,盘剥百姓不算,居然连他们最后的希望也要剥夺,是可忍孰不可忍!
张道!”
“老爷,属下在!”
“回去马上派人去信华亭,说老夫不去徐府,就在苏州开衙理事。叫徐阶老儿自个来老夫衙门听参!”
舒友良故意在旁边煽风点火,阴阳怪气地说道:“老爷,徐公可是三朝元老,前内阁首辅,你怎么敢叫他老人家来衙门报道?
你这话要是传出去,可是自绝于士林,自绝于官场!”
海瑞看着他,冷笑道:“少在这里说风凉话。老夫弹劾过世庙先帝,弹劾过孔圣人和衍圣公,弹劾过太祖皇帝,前些日子连佛祖和张天师都一并弹劾过。
三朝元老,前内阁首辅,在老夫的弹劾名单里,找他徐阶的名字只能从后往前数!”
四敛兄在一旁听得汗流浃背,牙齿打颤。
老天爷,我遇到什么人了?
海青天?
我居然在这里遇到了天下闻名的海青天?
四敛兄牙齿打颤的嘎嘎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哦,原来还有位外人。
海瑞看了他一眼,说道:“老夫就是海南海瑞海刚峰。”
四敛兄腿一软,想跪下。
王师丘和方致远连忙在左右扶住了他,交代道:“这里可不敢闹出动静来。这里黑灯瞎火的,把我们老爷名号传出去,肯定一片沸腾,乱成一团。”
海瑞看着他,想了几秒钟,对张道说道:“张道,你在上海有认识的朋友吗?”
“有。”
“写封推荐信给这位小哥,请托帮忙给他找份好差事做做。”
“好的。小子,明天天亮到浒墅关码头,找到我们老爷的官船,报我张道的名字,来拿信。”
四敛兄连忙说道:“谢谢这位老爷,谢谢海青天。”
“以后不要再走歪门邪道了。有正经事就好好做,早点成家立业,堂堂正正做个人。”
海瑞的话让四敛兄的眼泪哗地流出来了。
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海青天,你老人家的话,我铭记在心。”
回到官船上,恭送海瑞回船舱歇息,大家忍不住聚在一起轻声议论开。
皇甫檀轻声问道:“友良叔,老师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此前老爷还不忍心拿徐家开刀,想着跟徐相国再合计合计,给他最后一份体面。不想徐相国两位公子做的事,正犯了老爷的忌讳,说不好听,踩到我们老爷的尾巴根了。”
皇甫檀和众人一样,无比惊诧:“徐府啊,三吴第一世家徐府啊。”
舒友良悠悠地说道:“一鲸落,万物生!”
松江府华亭县徐府。
徐阶在后院花园里纳凉,显得有些焦急。
“海瑞怎么还没来?”他在亭子里转了几个圈,开口问道:“老二这几日在外晃荡,老三怎么也不见人影?”
管事连忙答道:“老爷,三少爷在外面忙着正事。”
“什么正事?他能忙什么正事.”
话还没落音,有家仆急匆匆地冲进来。
“老爷,急报来了,苏州急报来了。”
“说什么?”
“江苏巡抚苏州行辕传来急报,说海抚台不来华亭,叫老爷”
徐阶厉声问道:“叫老夫干什么?”
“叫老爷去苏州巡抚行辕报到听参!”
徐阶的脸刷地全白了。
第572章 一大进步
袁咸安站在西苑南华门值房外,心里又惊又喜。
大理寺正卿郭乾在一旁跟人说着话。
皇史宬三杰之一袁咸安,左顺门乞讨事件后,被贬去了辽东为八品小吏。
后来辽西在西辽河河套地区大修城堡,急需人手,便把他抽调过去,在辽西巡抚郭乾手下任职。
勤勉任事,兢兢业业,被郭乾赏识,一问来历,唏嘘一番后更加器重。
图们汗被斩,察哈尔部被灭,蒙古左翼归附,辽西辽东合并为辽宁,郭乾调回京师,接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后兼任大理寺正卿,顺便也把袁咸安调回京师,任顺天府通判。
赵贞吉接掌都察院,后又出任御史中丞,资政之一,一直在配合朱翊钧的国体官制改革,对都察院进行司法改革。
只是都察院的改革在他的主持下细雨润无声,没有引起太多动静。
都察院改为两院,左院监察院、右院大理寺。
御史中丞为都察院首脑,设左都御史,为中丞第一副手。
赵贞吉还是资政之一,时常要在西苑司礼监旁的资政局衙门办公,左都御史为他的第一副手,实际上是主持都察院事务。
现任左都御史是赵贞吉推荐的原刑部尚书黄光升。
黄光升是福建泉州人,俞大猷和李贽的同乡,嘉靖八年进士,做过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抚、兵部侍郎总制蜀楚黔三省,后分别升南京户部尚书、刑部尚书。
善理民政,也带兵打过仗平过叛。
料理钱粮,厘清刑名,属于全能型人才。
后世史书评价,是少有能冠上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水利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明朝大臣。
正职右都御史有两位,邹应龙管左院监察院,郭乾兼大理寺正卿。至于其他挂职的右都御史,如海瑞、霍冀等人只是挂衔而已,不会到院视事。
左院监察院只设中央监察厅,中央监察厅由六科给事中演化而来。负责地方监察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则直接下派到地方按察使司。
右院大理寺,也叫大理院。大理寺是最高法院,负责复核死刑,终审各种上诉案件以及审理指定的大案要案。
各省按察司有按察使,副手为左右副使,左副使管本省监察厅;右副使管各级法院—慎法院,主理全省案件审理判定。
大明的鞫谳分司在前宋基础上更进一步。
负责审讯及调查事实的鞫司是布政司下属的警政部门,依据事实检法用条以及公诉的谳司之一,是刑部直属的检法官。
最后按律审理判定的谳司之二是隶属按察司的慎法院。
用听得懂话就是地方警政部门查案办案,抓到案犯后把证据一并移交给检法官。
检法官复核,看警政部门是不是依法办案,再合议对案犯适用什么律法,再以合适的罪名向慎法所提请公诉。
袁咸安是顺天府通判,副手有司理判官,负责顺天府案件审理;还有佥事御史,负责顺天府的地方监察。
当然了,袁咸安还是顺天府首席司理判官,兼佥都御史,顺天府通判署慎法院的审判文书,监察局佥事御史的弹劾报告,都需有他的审核签名,才能成为正式公文。
袁咸安矜持地正了正自己的乌纱帽,在孔雀补子的绯袍官服上掸了掸。
从级别上来说,袁咸安这个顺天府通判,已经与各省的按察使平级,官阶为从三品大中大夫。
从八品官阶几年间跳到从三品,国朝立朝以来有几位?
袁咸安心里当然十分自得,但他也知道,自己命好,分到了辽东,沾到了漠南战事的春风。
军功优叙可不是说着玩的。
赤峰和通辽城是袁咸安全程督造出来的。
他现在还记得在辽西,那些风餐露宿、日以继夜的忙碌日子。腰痛、肩痛、膝盖痛,脸黑得连老婆孩子都不认得,就是那时落下的。
有这份丰厚的军功打底,再加上恩主一泉公(郭乾)的提携,当然升得很快。
一泉公是嘉靖十七年进士,他的会试房师正是大洲公(赵贞吉)。
一泉公和大洲公年纪相近,亦师亦友,是可靠的盟友。
自己成了一泉公的“故吏”,等于进了大洲公的门下。
一脉相承,传承有序。
袁咸安想着这两年的“奇遇”,自己都不敢相信。
去辽东转了一圈,居然从边缘人物迅速成为青年才俊。
又想起好友周秉洲和李治彬的来信。
周秉洲在两广总督殷正茂麾下,混得风生水起。
殷正茂是内阁总理太岳公的同科好友。
资政、总戎政使汝贞公在宣慰南海时,也很器重这位,前途无量。
周秉洲在他麾下,筹集、转运粮草,参与广西安隆、上林土司和广东罗傍平叛战事,现在也升迁到广州知府,从四品官阶。
李治彬在西北,成了徐贞明的副手。
徐贞明是皇上简旨特派到西北任职的,他的那份《西北治政策》,满朝上下赞不绝口。
还跟梅国桢结成好友。
梅国桢、叶梦熊、宋应昌,大家都知道是皇上重点培养的青年才俊,可能是未来的宰辅。
想到这里,袁咸安忍不住在心里感叹道,还是去地方历练好,有前途!
尤其是边地历练,抵得上在京师里苦熬多年。
皇上的脾性大家都知道了,于是各位大佬和各派系,都会把看中的才俊派往边地历练。那里虽然艰辛,但确实容易出头。
正胡思乱想着,郭乾走了过来。
“全宜。”
袁咸安马上站起来,“郭公。”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