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386节
赵贞吉不动声色,但嘴角挂着难以察觉的欣慰。
李春芳神情复杂,目光闪烁。
张居正还在继续慷慨陈词。
“可是考课条例虽好,但百年来,百官消极怠工、人浮于事。内阁奉谕下发的诏书政令,中枢地方只过手往下传达,是否执行、可有成效,一概不管。
朝廷诏令变为一纸空文,考课不严,名实不核,形同虚设。
为一正官风,张某苦苦思索历朝历代吏治利弊优劣,想出此考成法。”
张居正转向朱翊钧,诚恳地说道。
“殿下,臣等窃闻尧之命舜曰,询事考言,乃言的可绩。皋陶之论治曰,率作兴事,屡省乃成。故合为考成。
考成法之法对于朝廷中六部诸寺事务做了明确分类,有‘章奏’、‘明旨’等重要事项,也有无需考查的例行公事等事项。
其次,对各项政事进行了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的划分,并在此规定了政务完成的期限。
奉殿下以事实为准绳之要旨,臣行‘随事考成’和‘逐级考成’的考课新法,其中‘考’即考核官员,‘成’即官员政绩。
以办事结果和理政治绩为重要考课内容以此法行六部诸寺,就是要肃清吏治,上行下效,进一步推动新政改革。”
朱翊钧点点头,开口说话,不给高拱再反驳的机会。
这些文官,最善于辩驳,引经据典,从三皇五帝给你扯到国朝初年,主打就是胡搅蛮缠,不管什么道理反正我最有理。
自己要一锤定音,省得纠葛。
“张师傅考成法,孤看过,确实可行,乃国之大计。欲行改革,吏治在先。吏治不正,政令不通,再好的新政得不到有效执行,都会被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
《官吏考成法》当行,内阁拟诏,遍谕六部诸寺各院,以及其它衙门,再重申一次,必须严格执行《考成法》。
先由太常寺主持,分批召开在京官吏动员大会,从七品以上在京官员全部要参加。张师傅给他们讲讲《官吏考成法》细则,孤也会出席,强调《考成法》的严肃性。
你要是觉得此法非善法,不想遵循,可以,提出辞呈来,孤马上就准了!
如果动员会开完了,《考成法》传达下来了,你阳奉阴违,甚至暗地里捣乱阻拦,那就休怪国法无情!也不要喊什么不教而诛!”
不教而诛!
五位阁老听到朱翊钧嘴里吐出这个诛字,心里都咯噔一下。
杀人诛心,是太子殿下最擅长的。
迎着朱翊钧的目光,五位阁老们马上应道:“臣等遵令旨。”
“好,下一项议题.”朱翊钧看到万福和李春站在门口。
“李春,什么事?”
“启禀殿下,总督山西大同军务衙门和总督陕西甘肃宁夏军务衙门八百里加急送来密报,督理处不敢擅专,送进西苑里来。”
“嗯,万福,你有何事?”
“启禀殿下,皇后娘娘有要事请殿下入宫一趟。”
朱翊钧马上做出决定。
军务不急在这一时,千里之外你想急也急不来。
紫禁城近在咫尺,母后有要事相商,先去一趟再回来处理军机也不迟。
“五位老先生,孤先入宫。此前议定的宗藩和考成法两项议题,马上拟诏,待孤过目后用宝即发。
李春,军机急报先放在文书房,等孤出宫回苑再处置。”
“遵令旨!”
从西华门入宫,坐着步辇进到坤宁宫,给皇后陈氏行礼后,提起前襟,挨着陈氏在凳子上坐下。
陈氏挥挥手,偏殿里只剩下他们母子两人。
“母后唤儿臣入宫,有什么事吗?”
“上午时分,你父皇昏厥了一次,幸好有入内御医所当值御医救治,很快就醒过来。万神医也来看了,没说什么,只是开了个方子,叫陛下好生休养。”
朱翊钧眉头一跳,“为何不告知孤?”
“不要怪万福,是本宫叮嘱他,不要惊扰到你。皇上也是这个意思。你国事繁忙,无暇分心。”
朱翊钧皱着眉头说道:“万神医说过当有一年之缓,这才过去多久?”
陈氏叹了一口气,“万神医说的是修身养性,当有一年之缓。可你父皇的性子,才好一点,就忍不住荒唐起来。”
朱翊钧也明白父皇为何交代万福不要“惊扰”自己,怕被自己说。
“儿臣去看看父皇。”
“先不着急。我去看过你父皇,跟他相约我们三人一起用午膳,你届时再去给他请安不迟。”
朱翊钧何等聪慧,听出陈氏有话要先跟自己商议。
“母后有事要跟儿臣说?”
“太子啊,你父皇的身子,我实在是担心。万一熬不到明年二月,你要守孝三年啊。”
是啊,国丧百日,臣子百姓丁忧守制二十七月,自己身为太子,皇上的亲儿子要为天下表率。
起码也要即位后二十七个月内不婚不喜,以示孝道。
“母后想把儿臣的婚事提前?”
“对,本宫不想出意外。太子不用管,我去跟皇上商议,以问卜此前吉日不吉的名义,再择吉日。
你去跟钦天监那些人说说,就说今冬腊月十二日这天大吉。”
“母后算过日子了?”
“本宫请了四位真人算过日子,都说腊月十二日这天大吉。”
朱翊钧想了想,现在六礼进行了一半,至于大婚筹备,从隆庆元年开始,母后就开始筹备,婚服、庆品都早早准备好了。
礼部也演练过大婚仪式两次了,因为到了腊月正月是礼部最忙的时候,没时间操心这些事,所以提前演练两遍。
赶一赶,一个月能筹备好,剩下大半个月时间,可以查漏补遗。
“那就一切听母后安排。”
“那就好!”陈氏拉着朱翊钧的手,非常欣慰,“幸好太子已经定下她们的名分。陛下和我,只需要东宫有位太子妃即可,太子却还要考虑许多。”
“多谢母后体谅。”
“我没有想到你最后定了薛宝琴,还有宋琉璃。”
“儿臣也是在见过一面后才定下的。儿臣对他们说,孤的要求是必须见一面。于是他们就好生筹划了一番,给我来了一出江南采荷和策马并骑。”
“也难为他们了,煞费苦心,把两女最能讨太子欢心的一面,展现给你看。这下你称心如意了吧。”
“多谢母后选得好。”
“你我母子同心。钧儿,知道宫里为何都喜欢看戏吗?”
“儿臣愚钝。”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看着看着,这戏里戏外就分不清了,仿佛换了一个活法,出了这高高的紫禁城。
有命妇说薛氏过于跳脱,不配母仪天下。呵呵,不管做姑娘是什么脾性,多么天真活泼,只要进了这宫,坐上那个位子,礼教名分会让她娴静端正。”
说到这里,陈氏看着朱翊钧,意味深长地说道:“重华宫七女,薛氏看着最憨厚率真,其实最聪慧,心志最坚。外柔内刚。
以后有她替你主持六宫,钧儿可省心许多。”
“谢母后耗费心神为儿臣操持。”
第482章 羊会上树吗?
用午膳时,隆庆帝的神态勉强正常,但吃得很少,基本上靠孟冲跪在旁边,用勺子小口小口地喂食。
朱翊钧轻声问万福:“这些日子,都是孟冲在悉心照顾父皇?”
“是的殿下。这些日子孟冲日夜不休,时时伺候着皇上。”
朱翊钧目光在孟冲的身上转了几圈,没有做声了。
隆庆帝气息很弱,午膳时强撑着说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但陈氏和朱翊钧都很配合地大笑起来。其余内侍宫女也抿着嘴巴使劲地忍住笑。
看到大家都被自己的笑话逗乐了,隆庆帝十分开心,多吃了半碗米粥。
“老大,腊月十二,第三天正好是你皇爷爷的忌日,你正好带着新妇去仁寿殿,祭拜他,让他也看看,钧儿成家了。”
隆庆帝最后说道。
”是,儿臣遵旨。”
朱翊钧答道,心情有些沉重。
成长的代价就是一个个亲人远去,就算是天子太子也不例外。
坐着步辇出了西华门,朱翊钧转头看了一眼。
巍峨的紫禁城像一座大山,更像一座樊笼。
回到紫光阁后的勤政堂,朱翊钧马上叫文书房把军机急报送过来。
第一份是去兰州赴任两个多月的曹邦辅写得近期汇报,朱翊钧看完后,不由拍案叫好,高声赞叹道:“曹公高义大气,孤派他去出镇陕甘,是派对了!”
朱翊钧欣然提起朱笔,在奏章上写下一番赞许的话。
第二份是山西大同总督霍冀与兵部侍郎兼谍报侦查局指挥使兼蒙古右翼谋略前敌指挥使汪道昆联袂领衔上奏。
朱翊钧看完,脸色凝重,站起身,双手笼在袖子里,在屋子里转了几圈,转头对祁言说道:“叫督理处八百里加急廷寄,召汪道昆汪先生回京。”
“遵令旨!”
兰州,陕甘总督衙门。
曹邦辅刚到兰州赴任没几天,就做出一个让众人十分惊讶的决定,放霍靖霍边离开。
众人纷纷劝道:“霍靖霍边虽然回土默特部无望,但他们野性难驯,一旦放离,恐怕鸟入天空,兽归丛林,再难回来。”
曹邦辅不会所动,亲自送霍靖霍边两人过浮桥,到黄河以北。
“忠明、靖边,你们此去因亦集乃,路途遥远,一路小心。据悉俺答汗给居延海派去新的那颜和千户,事不可为就赶紧回来,大明现在不缺兵马,只缺良将。”
曹邦辅挽着霍靖和霍边的手,切切叮嘱道。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