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357节

  萧如薰摇头答道:“公子,我只擅长追踪别人,被别人追比较少,没有察觉到异常。”

  王逢猛说道:“公子,我刚才也觉得不对。来者很谨慎,离我们比较远。”

  朱翊钧转头看到一处酒楼,指着说道:“我们进这里,先吃午餐,顺便看看他们是不是跟进来了,准备抓人。”

  “是!”

  这家酒楼不大,雅间都满了,朱翊钧也不以为然,选了一张偏一点的桌子坐下。

  点了几个菜和米饭,就等着上菜。

  “听说了吗?”

  旁边有人在议论着。

  “听说什么?”

  “一念公学今天上午出大事了。”

  “什么大事?”有人好奇地问道。

  一念公学门口数千人打架,还有礼花绽开,肯定惊动了京城好事之人。

  “鼎德书院和文昌书院学子们,趁着一念公学的人去西山看球赛,打上门去想一雪前耻,结果被留在公学的学子暴打了一顿。两三百人追着两千人打,鼎德书院和文昌书院真是丢死脸了。”

  有人幸灾乐祸:“哈哈,那些儒生学子,一脉相传,浑身上下最厉害的就是那张嘴!真要打起来,只恨没长七八条腿!”

  有秀才模样的人摇头道:“真是有辱斯文,要文会,不要武斗!”

  另外几人连忙附和道:“就是,读书人就是要讲斯文,这样暴烈,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一位老者呸的一声,“你们这些穷酸秀才,闭嘴吧!看看你们,读书读成什么样子,铁灰的脸,目光呆滞,一个个跟行尸走肉一般,毫无生气。

  大明要是交给你们,全得瞎球完蛋!

  一念公学群架时,老汉我就在旁边,看得真真的。好!一个个就像小老虎似的,这样的人,才是我大明的希望。”

  朱翊钧转头看向老汉,目光闪烁,若有所思。

  吃完饭,一行人离开,方良禀告道:“那些人十分机警,没有跟进酒楼里,远远地就散匿了。”

  “叫宋公亮和冯保继续查。”

  “是。”

  第二天一早,首辅李春芳召集内阁阁老,还有礼部尚书葛守礼、太常卿李贽、顺天府尹刘应节,讨论一念公学群架事宜。

  葛守礼要求严惩一念公学和鼎德书院、文昌书院双方带头的,李淳明、沈万象、王用汲和沈一贯、朱赓、沈鲤、许国全部严惩,“各打四十大板”。

  李贽坚决反对,他认为此事是鼎德书院和文昌书院主动挑衅,受辱也是自讨的。要严惩也该严惩此事煽动者沈一贯、朱赓、沈鲤和许国,李淳明、沈万象和王用汲不仅无过,还守校有功。

  这事就拧上了,两人在内阁吵得跟斗鸡一样。

  陈以勤完全站在葛守礼这边,甚至还觉得沈一贯、朱赓、沈鲤和许国被打得有点惨,现在还躺在京师医院里,应当减轻惩罚,结果被李贽又是一顿喷。

  李春芳、张居正和赵贞吉表态中立,表示不偏袒任何一方,但言语间,张居正倾向于葛守礼,双方各打四十大板。

  李春芳倾向于陈以勤,旧学吃亏了,出于仁义道德,惩罚应当减轻。

  赵贞吉偏向李贽,但不明显。

  高拱却坚定地站在李贽这边,旗帜鲜明地支持他,这让其他几位阁老和葛守礼大为吃惊。

  僵持不下时,有书办来禀告:“各位老先生,西苑来人了。”

  李春芳连忙说道:“快请!”

  祁言走了进来,微笑着拱手行礼:“各位老先生,咱家奉殿下令旨,给诸位背一段他即兴写的赋词。”

  念赋词?

  咱们这位千岁爷还有这才华?

  李春芳等人面面相觑,静静地听着。

  祁言清了清嗓子,大声背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天下,则国雄于天下。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念完后,祁言拱手道:“诸位老先生,咱家告辞了。”

  看着祁言的背影,李春芳等人目光闪烁。

第456章 西苑第一诗人

  陈矩拿着一叠内阁票拟过的题本,蹑手蹑脚走进勤政堂。

  “殿下,内阁票拟的题本。”

  “嗯!”

  朱翊钧继续翻阅着督理处的奏本,只是鼻子哼了一声。

  陈矩把那叠题本放到了桌子左边,低着头弯着腰退下。

  胡宗宪已经启程回京,算算时间,大约大半个月后能回到京城。

  谭纶已经回京,胡宗宪也要回京,安排他在什么位置上?他和谭纶的定位重复,而且谭纶的实力不比胡宗宪差。

  王一鹗、卢镗、汪道昆、俞大猷、李超等名臣名将,都得他提携之恩,就算戚继光等人,要他在胡宗宪和谭纶之间选择,他只会选中立。

  怎么安置?

  朱翊钧放下朱笔,起身在房间活动肩颈,再弯弯腰,又做了几十个扩胸运动,在心里定下主意。

  “祁言。”

  “奴婢在!”

  “把右边这叠批红的奏本给司礼监,转给督理处处置。”

  “是!”

  朱翊钧重新坐下,伸手向桌子上左边,拿起那叠内阁票拟题本上的条目,陈矩很贴心,把那一本放在最上面。

  朱翊钧取出来展开,这是顺天府少尹张佳胤具名上奏的,关于一念公学大门口群殴事宜的奏本。

  内阁票拟。

  鼎德书院和文昌书院主动上门挑衅,不遵律法、有辱斯文,主谋者沈一贯、朱赓免职,沈鲤和许国罚俸一年。

  一念公学损坏之处,由鼎德书院和文昌书院赔偿,被打学子汤药费,也由两书院出。

  李淳明、沈万象和王用汲保护学子和校产,勇于担当,记铨政磨勘优叙一次。

  朱翊钧拿起朱笔,在票拟上方写道:“辱人者自取其辱!沈一贯、朱赓褫免官职,革除功名。交原籍安置。

  沈鲤和许国为师不尊,着褫免本兼官职,斥令回籍。另着四人不得授徒讲学著书,以免误人子弟,遗毒乡里。”

  检查了一遍,朱翊钧签上自己的花押,“果毅”。

  人主忌讳直名。

  放下题本,又放好朱笔,朱翊钧心情还是没有平复下来。

  昨日一念公学之事,让朱翊钧大受振奋。

  数年的苦心经营,终于有了收获。

  人心的改变,比聚财收兵还要让人高兴。

  此时的大明,从皇室到勋贵百官,再到缙绅士大夫,富贵耽于逸乐。

  逸乐需要成本的,需要老百姓辛劳付出。

  偏偏此时地球进入小冰河期,北方草原寒冷干燥,蒙古人只能聚集在漠南地区,直接跟大明九边接触。

  西北干旱,中原天气多变,天灾必有人祸,年年欠收。

  大明百姓困于贫贱饥寒。

  南方百姓困于粮赋,北方百姓苦于徭役,还被朝廷和士绅集团敲骨吸髓,最终酿成明末大乱。

  自己必须做出改变。

  如何改变?

  聚财收兵只是一时权宜之计,改变人心才是长久之计。

  打破太祖皇帝在国朝初年建立的禁锢一切以求稳定的桎梏,同时摆脱配套这个桎梏的程朱理学,利用这些年间大兴阳明心学,思想动荡之际,彻底改造程朱掺了许多私货的儒学。

  反正它在历史不知被多少人精心装扮过。

  从昨日的一念公学群殴事件来看,相信用不了多久,自有大儒为我辨经。

  朱翊钧拿出一张白纸,取下一支毛笔,蘸上墨汁,挥毫在纸上写下两行字。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发展科学技术,启动工业革命,进行增量发展。”

  今后大明的政策围绕一个中心,发展科技,推动生产力,开启工业革命。自己也有足够的力量去开启华夏民族从未有过的新时代。

  开天辟地!

  把这张纸条丢进火盆,看着它在橘红色的火苗中变成灰烬后,朱翊钧心情大好。

  “祁言,出去吹吹风!”

  祁言连忙说道:“殿下,天色变阴,可能要下雨。”

  “下雨就下雨,孤管不到老天,他也管不到我。他下他的雨,我骂他的娘!哈哈!”朱翊钧畅快地笑道。

  出了紫光阁,沿着湖西的林荫道往北走。

  前面是原蚕池改造的游泳池。

  这座建筑很独特,有点像水立方,一半是石块垒砌的房子,一半是玻璃大棚,晶莹剔透,闪闪发光。

首节 上一节 357/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