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152节

第343章 钓鱼

  又是一次哄堂大笑,尤其是亚洲这边的记者,他们都理解大白菜的梗,那是南棒的灵魂啊。

  刘华笑着说:“他们之所以要制裁我们,是因为觊觎我们的高科技技术,回绝了他们的收购请求以后,他们恬不知耻的出台了一项制裁,说实话,我大脑都快烧干了,我想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好意思出台制裁的,我认为世界上最不要脸的政客也不可能做出这么盲目的决定,但偏偏有个商人做到了。”

  记者们可是兴奋的很啊,明天有新闻写了,虽然在整个国际社会上来说,南棒子并不是什么不重要的角色,但人家好歹是亚洲四小龙啊,现在世界上令人瞩目的经济体。这回可以好好的大肆嘲笑一番。

  这时候终于有人问到正题了,一个国内记者问道:“请问贵公司有什么产品是吸引四星集团的?让他们因为收购不成,由爱生恨而做出制裁。”

  刘华撇撇嘴,现在记者就开始堕落了,这不妥妥头条的文体吗。

  刘华笑了笑:“在这里再次感谢一下四星广告公司,我们太一新材料生产的是碳纤维,目前强度已经达到T800了,属于全世界最先进的等级。”

  惊讶的记者不多,大部分人都是国际时事方面的记者,不是很了解理工类的东西,但是记者当中还是明白人,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大新闻。

  现在全世界能够生产高规格碳纤维的,一共就这么寥寥几个国家,而且都受制于大老美,现在多了一个种花家,市场要发生巨变了。

  大概是因为外事部门的人一直用眼神给刘华示意,所以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刘华就只能给自己打广告而没有过多的去刺激南棒他们脆弱的小心灵。

  第二天报。很多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对南棒政府的冷嘲热讽,正常的商业往来,收购不成就申请国家的制裁,这在全世界来讲都是破天荒了头一遭。

  而且再加上去年是汉城奥运会,全世界都见识了一个毫无体育道德和人品下限的国家,这么一个嘲笑的大好机会,全世界的媒体自然不会放过,基本上都是火力全开。

  有一些懂行的写了一篇分析文章,种花家能够生产碳纤维,对全球碳纤维市场以及附带的一些高科技产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这篇文章才是满满的干货,不少大的财团在得到这个消息以后,第一时间和自己的智囊团开会分析。自己是否能够从中分一杯羹。

  外事部门一天就接到十几份的申请,他们希望能够到种花家商谈有关碳纤维单丝合作,这是咱们以前的做事风格。

  外事部门查点了一下,发现太一新材料是民企,而且碳纤维也不是保密的材料,已经出口汉斯国了。

  于是直接回复这些申请:不是管控材料,可以直接与商家进行洽谈。

  回复的办事人员无意间说了一句,我们已经和汉斯国达成了交易合作。

  各大财团激动死了,已经和潘汉斯国达成交易,这就说明他们种花家并不管控这种材料。

  要知道有这种先进材料,一般来说种花家政府都会进行管控,这次没有管控,他们又开始浮想联翩了,是不是种花家有了更先进的材料?

  确实有,只不过很没有进行生产而已,咱们国家针对以及航空航天暂时还不需要更先进的碳纤维。

  刘华已经有了生产工艺了,但是没有进行实验,还是那句话九二年之前,他并没有心思继续扩大,等到他完完全全能够独立了,那才是大展宏图的时候。

  突然间十几个财团一起,基本上就是前后脚来到了太一新材料,老张赶紧摇人。

  刘华接到老张的电话,火急火燎的赶到工厂,十几个大公司都代表,衣冠楚楚、西装革履的坐在休息室里等待,老张招待他们喝着最好的茶叶。

  老张站在门口,指着休息室里对刘华的说道:“老板,这可是发财的大好机会,咱卖国内就已经赚翻了,跟汉斯国做交易,我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日进斗金,现在又来了这么多国外大公司,上赶着给咱们送钱啊?”

  刘华摇摇头:“送个屁呀,咱有那个产能吗?”

  “扩建啊。”老张着急的说:“老板您有钱,又有技术,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快速扩充产量啊。”

  刘华搂着老张说道:“我拿了汉斯国财团的钱,已经又扩张了两条生产线了,整整五千吨的产量,如果再扩张,那就是又是五千或者一万,价格还怎么保持,我暂时还不准备把这个碳纤维做成白菜价啊,除非什么时候咱们国内大规模需要。”

  “老板,钱就在这儿,你不赚就叫小东洋,叫大老美就赚去了。”

  刘华点点头:“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但是你想一想,咱的原料现在够吗,再扩充一万吨的产量。”

  “咱们国内的产业链还没有铺开,我们的原料就已经受制于人了,你现在还疯狂撩拨那些国外大公司的神经。”

  刘华直接摇摇头:“殊为不智啊。”

  老张皱皱眉头,刘华又小声地对他说:“咱们现在这么赚钱,已经够惹眼的了,再扩充产量,你信不信房山这边的人就要急眼了。”

  “咋了?”老张着急的说:“他们跟您说什么了?”

  “暂时还没有。”刘华摇摇头:“但是人性经不起考验啊,咱们现在又是免税期,房山这边分不到钱,你说他们着不着急?”

  老张立刻就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了,皱着眉头说道:“没有办法避免麻烦吗?还有这屋里面这么多人,这可是代表着大笔的订单,咱怎么回绝?”

  “正常报价吧。”刘华无奈的说:“把我们的正常价格报给他们,在他们心里种一个种子,现在供应不了他们,不代表以后不能供应啊,要知道,他们可是早就受过大老美和小东洋的高价。”

  “像钓鱼一样钓着他们。”

  刘华点点头:“切记啊,不接受收购、不接受投资,咱们这个厂子必须从头到脚保证百分之百的纯血统。”

  “我就算说了接受投资、接受收购也不算数啊,您才是老板。”

第344章 试车

  老张费了好一番口舌,才婉拒了这些人,同时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临走之前,老张也要把自己的碳纤维样品送给这些财团,这就是要让这些财团知道,咱们的产品既物美价廉又质量可靠。

  商务部门听说太一新材料这次竟然一个合同都没签,纳闷的说要死,他们还准备接手外汇,没想到一毛没有,白激动好多天。

  商务部门就赶紧问刘华,为什么一个合作都没有达成。

  刘华一摊手:“怎么达成合作?我现在厂里的所有的产量全部已经卖的一干二净,连我自己给自己做钓鱼竿儿都只能用边角料的碳纤维,跟人家签了合同,我拿什么交货。”

  “把产量扩大呀。”商务部门的人理所当然的说:“你扩大了产量,不就有货物付了吗?”

  “扩大产量,国际碳纤维市场会产生怎样的波动,价格肯定要往下掉,现在我们是仅有的几个碳纤维玩家,还是资历最差的那种,要是刺激了小东洋和大老美的资本,他们不计成本的跟我们火并怎么办?”

  “生产碳纤维需要原料,咱们现在石化集团每个月就那么多产量,全国上下有多少厂家嗷嗷待哺,我们每个月就能争这么多原料,光有生产线没有原料有个屁用。”

  “扩大产量,我需要投资生产线,当然钱我是有的,但是技术工人哪儿来,又得花个一年半载去培训,这还仅仅是技术工人,成熟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短缺,这可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培养出来的。”

  刘华摇摇头:“所以我们不能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得从长远出发。”

  商务部门的领导笑着摇摇头:“这生意让你做出心得来了,还是说我们不从长远考虑,我们考虑问题从来都是非常长远的,最起码十几二十年的计划。”

  刘华一摊手:“反正难度就这么多难处,我们太一新材料跟傻子瓜子可不一样。”

  刘华提到傻子瓜子,让商务部门的人皱起了眉头,大概算是明白刘华的意思了。

  商务部门的同志摇摇头:“这个事情我可解决不了,只能等着了,总有一天会有一个明确的结论的。”

  四月份的时候,江南造船厂那边通知刘华,他们准备第一次试车。

  因为刘华带领他们的科研,进度实在太顺利了,三月底的时候,已经组装了第一台动力系统。

  作为LNG运输船的心脏,二冲程低速柴油机系统加再液化装置,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

  到时候不但刘华去,甚至连总工程师杨先生也会去,还有工业部的领导,动力系统的效率直接关系到LNG运输船的运营成本,成本越低,越能吸引客户。

  一艘十几万吨货轮的动力装置有多大,人在它的面前都显得渺小。

  刘华,杨先生,还有工业部的领导站在这个运输船的心脏前面,领导插着腰感慨的说:“真是个大家伙呀,我还没见过这么大的发动机,这其中蕴含的动力不敢想象啊。”

  “他要推动一艘重达十几万吨的货轮前进。”杨先生摇摇头:“我感觉好像做梦一样,想起当年我在约翰国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国家的工业水平跟约翰国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我看着人家舰船上的动力系统感慨,现如今,我终于能感慨自家的,此生死而无憾。”

  刘华笑着说:“杨先生你得长命百岁啊。舰船界的三大工业明珠,航空母舰、邮轮以及LNG运输船,你这才只看见你一个,你还得看到我们国家的航母下水,我们国家的邮轮下水,到那时候,一个造船人才能叫做真正的死而无憾。”

  领导点点头:“刘工说的一点儿都不差,杨先生你得长命百岁,你得看着我们一个个的攻克难关,你得看到我们国家的造船业站到世界的顶尖行列之中。”

  杨先生乐呵呵的说:“我争取吧,以后我每天早上起来锻炼锻炼身体。”

  不过事实上杨先生是真的高寿,当年刘华穿越的时候,杨先生依然健在,他老人家过一百零七岁生日的时候,精神矍铄,容光焕发。

  他老人家出生的时候,外国的舰船在我国海域横行霸道,当他老人家百岁高龄的时候,我国的造船业已经是世界第一,我国的航空母舰已经横行在咱们的海域之中,这是一位人瑞。

  试车的时候领导让杨先生宣布开始,杨先生也是当仁不让,直接一挥手:“开机。”

  随着工人的操作,机器缓慢的转动起来,轰隆隆的声音响起,刘华堵着耳朵。

  杨先生笑着说:“小刘啊,这就受不了了,你还没有见过蒸汽机呢,想当年我约翰国学习的时候,就上过蒸汽船,蒸汽机发动起来,那个声音才叫响呢,船舱里又闷又热又潮湿,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

  刘华笑了笑:“没办法,我投胎的好,虽然生在了旧社会,但我长在红旗下,直接参与了咱们整个工业化进程,与有荣焉呐。”

  杨先生点点头:“你小子命确实好啊,这小一年的时间,我是一边工作一边打听着你的情况,因为其他人我都认识,唯独你比较陌生,这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才明白,你这个小娃娃的功劳比我都大呀。”

  “可不敢这么说,是你们这老一辈打下的基础好,才能有我发展的余地。”

  杨先生摇摇头:“过分谦虚。”

  在柴油机附近,穿梭不停的技术人员拿来了一张纸,上面记录了他们记下来的各种技术参数。

  刘华接过来看了看,然后默默的点点头:“已经达到我们设计的最低数值了,把功率再调高一点吧。”

  领导还有些担心:“谨慎一点,毕竟是新机器,再运转一段时间没有毛病,再增加功率吧。”

  杨先生摇摇头:“你着什么急呀?发动机的总师在这里。他说可以增加功率,那就可以增加功率,他要是没这点本领,也不会主动请缨设计运输船的发动机,专业的事情问专业的人。”

  领导也只能无奈的说:“那就都听刘工的吧。”

第345章 砍一刀

  技术人员慢慢的增加功率,这种重型机械轰隆作响的场景,让人有一种血脉喷张的感觉,已经四十岁出头的刘华都有一种,赶紧出去找小鬼子决一死战的热血冲动。

  江南造船厂的工程师们还是很谨慎的,增加功率也是一点一点的增加,基本上就是百分之一都往上调。

  他们心里也害怕呀,这么多重要的工程师还有领导都在场,真要出个麻烦,一是脸上不好看,二是真要出大事儿他也兜不住。

  好在刘华的设计,还有江南造船厂的生产制造还是比较靠谱的,整整运行了四个小时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停机以后进行了检查,也不是完好无损还是有一些小小的麻烦。

  工程师们卸下来几个零件,摇摇头:“还是有一些变形。”

  “好好查一查,是因为什么原因?是因为机器的原因,还是因为生产制造的厂家工艺处理不合格?”

  几百个工技术人员经过一次上下检查,全面的测量出了最精确的数据。

  刘华只是瞥了一眼,就把它递给杨先生:“总的来说已经达到了设计的预期,还有一些小瑕疵需要微调一下,不过问题不大,江南造船厂这边就可以完成。”

  “通过这一次科研,江南造船厂工程师底蕴又增加了一些。”杨先生笑眯眯地说:“有了这次的经验,他们能开发出一系列的发动机,至少十年以内,我国在船用动便不用愁了。”

  领导也点点头:“杨先生的话说的没错,刘华,你知道为什么但凡你能掺和的科研项目,我都想把你拽上吗?”

  “因为我便宜好用。”

  领导摇摇头:“我不知道这是一种天赋还是什么,凡是有你参与的科研项目,都顺利的不科学,就比如说眼前的这个动力装置,第一次组装,第一次试车,基本上就算是大功告成了,要是所有的科研项目都像这样的话咱们能省多少经费。”

  刘华笑了笑,没有说话,但是在心里吐槽,合着我就是你的拼夕夕砍一刀呗,只要我来砍一刀肯定能省钱。

  杨先生羡慕的说:“这倒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天赋啊,老头子我怎么就没有呢?”

  领导伸了个懒腰:“试车的时候,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其实我都多余操这份儿心,你刘华主持的项目还没有不成功呢,想当初你还只是个技术员,带着厂里面几个高级技工愣是搓出了咱们现在的装备的全地形车,简直是个奇迹,我也有心得了,以后再有你刘华负责的项目我就不多操闲心。”

  “低调,低调。”刘华笑着说:“当年那是李怀德想显摆,要不然也不会三辆全地形车就换了一个七成新的吉普车。”

首节 上一节 152/2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