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133节

  他们厂现在办公室的副主任,就是以前厂里面的办公室主任,是个长袖善舞的人,京城这一片地区,五小企业基本上他都认识。

  刘华就把这事托付给了他,并且承诺他,这事儿办成了,奖金不会少于五位数。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个时代,五位数的奖金足以让这位副主任抛弃一切顾虑,跑断了腿也要办的漂亮。

  要知道这可是五位数,拿到手了就是万元户啊。

第300章 深不可测

  很快,他就在FS区找到一家化肥厂,准确的说,这家厂已经不单是化肥厂了还是化工厂,能生产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

  当年主持这家厂的厂长在放开限制以后啊,也是雄心勃勃,上马了化工项目,效果是立竿见影,当年就盈利了十好几万。

  受此鼓舞,这家伙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连续上了好几条生产线,都说步子不能迈太大,迈太大了容易扯着蛋,这家伙就被扯坏了。

  一下子投进去了好多钱,还有一部分是银行贷款,完了市场又迟迟打不开,只能吃老本儿赚点钱,刚刚够付银行的利息。

  整个厂表面上看上去是在盈利,其实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还得靠上级的拨款。

  区里边已经不堪重负了,本来他们的经费就少,还得从财政中挤出一部分拨给厂里,给工人发工资。

  至于说精简工人,这么好几百号工怎么安顿是个大问题,光让人家回家,不给人家准备后路,他们就等着老百姓冲进他们家里吃饭吧。

  正好这时候刘华要来承包这个厂,心里边儿简直如释重负啊。也不提什么过分的要求了,只要求把工人安抚好,别让他们三天两晌的跑到区政府说理,然后每年上交一些管理金就行了。

  刘华付钱非常爽快,很快就交割清楚了,给了位副主任五万块钱的奖励,这家伙直接美屁了。

  接手了化工厂以后,刘华一时也找不到合格的管理人员,于是让化工厂的人内部进行推荐,选了一个比较有威望的老工人来当厂长。

  临上任之前,刘华请这个厂长喝酒,两人在小酒馆里推杯换盏,刘华约法三章:“张厂长虽然你是工人推荐的,但是你是我任命的厂长,所以一切要以我的命令为准。”

  张厂长想了想,点点头,但是试探着说道:“不管怎么说,我也是工人推荐的,我还是要维护工人的利益。”

  “当然,我承包这个厂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扩大生产,是为了盈利。既然能盈利,我就不会去损伤工人利益,因为我需要他们为我干活,如果我损伤了他们的利益,谁还会一心一意的为我的工作?”

  张厂长点点头:“那就没有问题了。”

  “另外,我的新产品和你们之前生产的那些不一样,科技含量更高,所以我特地请了几个老师过来给你们做培训。”

  张厂长想到什么,于是开口说道:“这几百号工人,有年轻的,有年纪大的,有人学习能力强,有人学习能力弱,要是考核不通过的话,我希望你不要开除他们。因为那是砸了一家人的饭碗。”

  “考核不通过的话,我就要把他调到那些比较简单的岗位。”刘华认同的说:“当然是指年纪比较大的工人,我希望那些年轻的工人都能通过考核。”

  “我会亲自监督大家学习的。”

  刘华很满意张厂长点点头态度:“虽然你年纪也比较大,但是你是厂长,所以我会对你格外的严格,另外凡是考核通过的工人,工资会比较高,没通过的工资就稍微少一些。”

  刘华笑了笑:“其实真正好的管理方法应该是把考核不通过的人排除掉,但是没有办法,区里面现在不会让我开除工人。”

  “好,可以实行比较严格的奖惩制度。凡是不通过或者过做不认真的,我会狠狠的惩罚,绝对不会拖累老板。”

  这态度,刘华太满意了,笑着说:“我看您年纪也挺大的了,如果你管理的好的话,过两年我可以给你买一份大额的养老保险,保证你以后的退休生活。”

  刘华从高级职业学校找了几个好的化工老师,给工人们进行培训,上半天课,然后再干半天活,改造整个厂区。

  在大家干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刘华也把碳纤维生产流程给设计出来了,我需要用到的设备,国内基本上没有,刘华只能亲自设计,跟相应的厂家订购。

  又是大几百万花出去,这要是没有摩托车发动机那边的盈利支持着,刘华还真有点吃不消。

  刘华发现,这家化工厂的技术人员竟然只有五个,这哪儿够用啊,他现在等于重造一家化工厂,技术人员少了,会大大拖累工程进度。

  现成的技术人员没有,只能外聘,刘华从华清大学化工专业请了两位专家帮忙,又从石化公司接了一支技术团队过来支援。

  这还是他当年设计双头驴积攒下的人情,石化部门终于有还人情的机会了,挑了精兵强将给他送过来。

  把自己厂里面的五个半拉子技术人员放到这些专家身边,学,给我使劲儿学,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另外,他还紧急从高级技工学院化工专业的,聘请招聘了几十个比较机灵的、成绩好的学生,作为厂里面后备的技术力量,也给扔到这些专家身边学习。

  有那些专家的支援,工程就顺利很多了,人家到底是化工专业的佼佼者,要不然也不会被石化部门给招过去。

  刘华好酒好茶好饭,招待的无微不至,他也没有想过把这些人给挖过来,现阶段高工资敌不过体制内,再过几年还有可能,先结个善缘吧。

  在刘华这边做了将近一个半月,这些教授、工程师也聚在一起议论。

  石化部门的一个工程师纳闷的说:“刘工这个厂做的有点蹊跷啊,我也负责过好几个项目了,没有一个项目跟这个项目有类似的地方。”

  华清大学的教授点点头:“没错,我感觉这不是我们现有的化工项目,而是刘工自己研发的项目。”

  石化部门的人问道:“刘工之前在你那华清大学教过书,他那时候有没有搞过什么化工研究?”

  “完全没有啊,他那时候负责的是半导体专业,搞超级计算机、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机、打印机还有雷达。”

  “嚯,没看出来啊,刘工还是个全才,他以前还给我们石油部门设计过采油机。”

  华清大学的教授摇摇头:“刘工确实深不可测呀,这一次这个项目我有点看不懂啊。”

第301章 拒绝内卷

  有人不服气的说:“刘工这是不信任我们了?让我们负责施工,就不告诉我们具体的工程项目名称。这是对我们进行保密呀。”

  石化集团领头的工程师摇摇头:“不对,不是对我们进行保密,而是他在赶时间,你没发现吗,来的时候除了给我们开过一次会以外,其他的时间都在让我们进行赶工。”

  “那我最起码要知道我在干什么。”

  “我看过给你们分配的任务了,虽然和我们以往负责的工程项目都不一样。”那位领头工程师说道:“但是我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刘工应该看过我们所有人的履历,给我们分配的项目都是我们以往最擅长的,虽然跟现在的项目有所不同,但也只是进行了一些调整而已。”

  “可是我们在这儿工作也有两个多月了。到现在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项目。这说出去也不合理呀。”

  老工程师也感觉有点不大合理,于是皱皱眉头:“这样,你们看看自己手上有没有什么难解决的问题,咱们抽个时间,统一跟刘工一起探讨一下,到时候顺便问一下。”

  没想到这一汇总问题还不少,于是老工程师跟刘华联系了一下,准备抽了半天时间,统一解决问题。

  第二天上午,大家开了个碰头会,针对问题的难点,大家群策群力,没费多少功夫就给解决了。

  “刘工,我们有个疑问。”

  刘华挑挑眉毛:“疑问?什么样的疑问?”

  “这工程做到现在,也有两个多月了,再有两个多月,差不多就能完工了。”老工程师试探着问道:“就是大家伙儿到现在都不知道安装的生产线究竟是生产什么的,跟我们以前接触过的项目完全不同。”

  “我第一天开会没说吗?”

  众人愣了一下,然后齐齐的摇头,老工程师笑着说:“我这个记忆力还可以,我可以确信你当时没有说。”

  刘华一拍脑门,不好意思的说:“不好意思啊,之前在实验室里面忙晕了,把最重要的问题忘说了。”

  刘华笑着说:“我们现在安装的生产线是为了生产碳纤维的。”

  “碳纤维?就是那个小东洋东丽化工最拿手的碳纤维。”

  刘华点点头:“没错,不能说他最拿手,只能说他暂时领先一手,我的工艺拿出来不比它次,甚至我认为比它还要好。”

  老工程师很严肃的说道:“刘工,这可开不得玩笑,咱们国家目前为止还没有碳纤维完整的生产工艺,如果真是生产碳纤维的生产线,那可是填补了国内空白呀。”

  “我搞科学从来不开玩笑。”刘华很认真的说:“就是碳纤维,我已经在实验室里面总结了一整套的生产流程,整个生产线也是我设计的。”

  刘华自傲的说:“等生产线安装完毕以后,只需要进行适当的工艺调整,咱们就能生产出比小东洋还好的碳纤维。最重要的是还便宜。”

  老工程师有些激动,虽然他并不是从事碳纤维这个专业的工程师,但是他知道,这玩意儿现在卡在咱们脖子,如果咱们自己真的能够实现量产的话,那对于国家的发展绝对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其余的这些工程师也有些激动,小小的兴奋了一会儿之后老工程师握着拳头说道:“刘工,这个事情还是比较大的,我觉得应该向上面汇报。”

  刘华摇摇头:“还是先等一等吧,我现在是私营企业,等我有了合格的产品以后,再向上面汇报吧。”

  “也对,我有些过于激动了,毕竟口说无凭。”

  大概是因为知道自己在从事这么一项伟大的工作,这些工程师们每天投入了百分之一百五十分的精力。

  原本预计还有两个半月完工的工程,硬生生提前了半个月,这还是刘华静他们长时间加班的结果。

  原本每天八小时的工作,硬生生让他们延长到了十二个小时,后来被刘华知道了以后,坚决拒绝他们这样的疯狂行为,但架不住这群人偷偷的卷,于是每天都加班两个小时,刘华很大方的付给他们加班费。

  刘华对于内卷这件事是深恶痛绝,总体来说,大家都是积极向上的,你过分积极,那就显得原本积极的人懈怠了。

  原本人家也是愿意积极上上的,就因为跟不上你的节奏,而被旁人瞧不起,索性就只能躺平。

  这种内卷的风气,简直就是万恶之源,这就好比写网络小说一样,大家都是日更四千,有人非要爆更,读者可是很爽了,但损害的是写手的健康,这年头英年早卒的写手比比皆是。

  本来安装工程结束以后,这些工程师就可以回去了,但是他们硬生生又跟石化公司要了一些假期,他们想亲眼目睹自己安装的设备把碳纤维给生产出来。

  张厂长那边已经组织好员工进行了培训,其中七成的人都通过了考核,剩余三成没有通过考核的,都是年纪过大或者压根儿就没什么文化的人。

  根据刘华的指示,他也早就准备好了生产原料,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随时可以进行实验性生产。

  刘华从自己家里黄历上挑了一天,这一天什么都宜,唯一一个忌,是忌下葬,虽然没有明确说是宜生产,但这么多宜肯定是黄道吉日,选择这一天应该错不了。

  从最开始的原丝制备到出成品碳纤维,还需要经过预氧化、碳化、石墨化、表面处理和上浆,整个过程需要四五天天的时间。

  工程师们有条不紊的负责他自己负责安装的环节,监控着每一个生产条件,并且及时汇报生产状况,虽然只有短短四五天的时间,但就感觉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跟在他们身边的小学徒还有一点不以为然,因为不懂,所以他们无知者无畏。

  老工程师跟自己的小学徒说的最为通俗易懂:“小子,你把这个环节学通了、学透了,这以后你就永远不愁饭碗了,而且是绝对的高工资,吃香的,喝辣的,你一点儿都不会心疼。”

第302章 哭急尿嚎

  望眼欲穿,大部分人是第一次感觉到这个词形容的是多么形象。

  这四五天时间,就包括刘华都是吃住在车间的,那些工程师更是坐立不安,有时候明明已经睡着了,突然就睁开眼睛爬起来,披上衣服到生产线旁边转一圈儿。

  心里面藏着事儿,根本睡不踏实。

  四天以后,所有人都聚集在生产线的的最后,眼睛已经红了,而且干涩,但是没有人在乎,大家都急切的盼望着看到第一缕碳纤维单丝。

  碳纤维单丝非常细的,直径只有五微米,每一束单丝出来都有几万根,分为等于12K和24K,12K就是一万两千根,24K就是两万四千根。

  刘华直接上的就是24K的,这个技术难度更高,当初安装设备的时候,其他工程师就劝他,先生产12K的吧,等有了技术积累以后,再生产24K。

  直接让刘华拒绝了,老子打的就是精锐,绝不学老太太捉柿子,专拣软的捏。

  当第一缕丝束出来以后,工程师们兴奋的切割了两米长的丝束,然后用工厂里面比较简陋的测试工具进行测验。

  经过漫长的等待,此时,工程师们已经说不清楚究竟是漫长还是短暂,因为每一秒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漫长的。

  “五千兆帕,模量290GPA。”

  “已经达到T700强度了。”

  “不对不对,我们这个测试的仪器都还是太简陋了,可能还是有偏差。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精密检测。”

  石化公司的老工程师看着刘华,刘华一挥手:“送专门实验室进行检测。”

首节 上一节 133/2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