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132节
柳霏霏第二天出门的时候,就感觉大家眼神儿看他有点不大对劲,羡慕嫉妒还有一些人眼神当中夹杂着些恨。
她去买菜的时候,总感觉今天的菜价不大对,后来遇到熟人一聊才知道自己买的菜竟然比别人的价钱要高一点。
再一细聊,她就知道街面上的谣言了,老朋友也很好奇的问:“你们家是不是一地窖的钱啊?”
“这你也信。”柳霏霏无语至极,摇摇头:“你们家有这么多钱放家里面吗,这不怕遭贼吗?有钱我当然存银行了,还一地窖的钱,首先,我们家院儿里没地窖,就算是有地窖,那也是存冬储菜的。”
老朋友点点头:“倒也是,钱放在银行里面还有利息,不过这么多钱都放在银行里面不嫌扎眼吗?”
“放家里面不是更扎眼。”柳霏霏解释道:“而且,就算是一笔订单上百万,也不是说你就能赚上百万,生产不要成本吗?工人、水电、工资还有交税,这不都是钱吗,减掉这些才是赚的。”
柳霏霏摇摇头:“自打我们家那口子开了这么个公司,到现在就是一直往里面投钱,我还没看见回头钱儿呢,前两天他还说呢,公司到现在都没有一笔正经的订单。”
虽然柳菲菲解释的很详细,她那个朋友也信了,但不代表其他人都信了。
街面上还是会流传着他们家多有钱的谣言,为此刘家遭了三次贼,毛贼趁他们家人不在,找遍了全院,也没找到麻袋装的钱,最后只偷了百十块钱零钱,还有一些值钱的东西。
不过还是有意外之喜的,遭贼了以后,他们家这些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因为那些贼铩羽而归之后,直接就抱怨,翻遍了整个院子,翻了一身臭汗,最终也没找到几个值钱的东西,不知道是哪个天杀的传的谣言。
不过,总这么遭贼也不是个事儿,刘华干脆借助华清大学实验室的设备,做了十几个摄像头出来。
虽然做不到实时监控,但是好在硬盘够大,谁让刘华有钱了,能够储存七天的视频,再有贼进院,保证无所遁形。
利用监控抓了两波贼以后,监控摄像头就让公安部门给重视起来,最终,公安部门、华清大学还有酒仙桥的一家电子半导体企业联合生产监控摄像头。
虽然经费是有限的,公安部门还在一些重点关注区域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于是一时间,很多横行一时的不法分子纷纷落网。
刘华最担心的不是这些贼,因为这个时候治安还不是很好,按照他上辈子了解的,有不少有钱人在这个时候遭遇不法分子的绑架,所以他生怕自己家人也会被人盯上。
不过由于他们家低调做人,这种糟烂事儿也没有找到他们家身上,刘华倒是庆幸不已。
嘉陵厂和幸福厂终于派来参观了,在考察了生产车间之后,他们已经对于太一重工车间管理表现的都相当认可。
再加上大家都是摩托车圈的企业,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京城吉普下辖的摩托车厂已经向太一重工下了订单了。
那家企业是干嘛的?生产军需品的。这就说明质量是绝对过关的,品质也是绝对够强的。
于是两个厂子也没有什么犹豫,只是稍微讨价还价以后,就签订了合同,一年两万台发动机的订单,这一下子,刘华真的麻袋装钱了。
再次扩招,现有阶段的工人不足以支撑以一年六七万台发动机的生产量,刘华还是坚持校招。
不过太一重工的待遇也被外界知晓了,这么高的工资吸引来一大批成熟工人来求职。
这也就导致了刘华在家都不得安生,胡同里面,尤其是四合院里面,有些人没皮没脸,就要找刘华高抬贵手,想进厂赚工资。
第298章 你在说什么蠢话
这种挖门盗洞想要进厂的人,刘华当然不会允许,但凡他们有点本事的话,也就不会想这种办法了。
为此,好多邻居暗暗的咒骂刘华,说他这个人一点情面都不讲,老街坊都相处这么多年了,他们自家的买卖都不愿意帮助街坊,这样的人最后没有个好结果。
刘华可不愿意跟他们讲现在企业管理当中大忌,这种人情往来在企业当中,尤其是企业初期,那绝对是毒瘤。
把所有上门的人都拒绝了一遍,家里也就彻底清净了,刘华终于有时间投入到实验室中了。
为了能够星期实验室里稳定的制造出碳纤维,刘华已经等了两个多月了,实验室也造好一个多月了。
但是不是这里有事,就是那里有事,早就花了上万积分兑换的碳纤维技术,愣是一直没有用武之地。
之所以花这么多的积分才兑换这个技术,那是因为这个技术是刘华穿过来以后才有的,使用了等离子体和微波加热技术,取代了传统加热技术,能耗节约了百分之七十。
看中的就是这个节约能耗,低能耗意味着低成本,作为发达国家粉碎机,不把价格打到白菜价,也对不起这个名头。
而且咱们国家现阶段,基础建设还不是很发达,本身就处于缺电的状态,所以低能耗的技术相对于来说更加友好。
厂里面的生产已经走上了正轨,不管再怎么扩招,有之前的训练体系在,再加上刘华和鞠伟一手建立了质量检测,新来的员工很快就能走上正轨。
第一个月每个厂家各交付了两千台发动机,精神起步,只是像以前的老车型换上了新的发动机。
而嘉陵和幸福针对着民用市场自然放不过这个赚钱的机会,两个厂改改外形,改改颜色,顺势就推出了两款新车型。
号称拥有更强动力、更省油,于是价格当然也是更高,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卖的也更好。
现在民间资本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每一天都有人发家致富,有钱了之后,自然要追求更好的享受。
汽车买不起,买个摩托车那也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你买的嘉陵老款,我买的嘉陵新款,我就比你有面子。
这时候广告业不发达,但是口碑是什么口口相传的,买了新款摩托车的人,骑的时候发现确实很省油,我一箱油比你要多跑好几十公里,这也是面子,还是里子。
于是新款摩托车的销量节节攀升,除了一些过分有钱追缺面子的人喜欢买进口车,大部分务实的人还是觉得买国产车比较划算。
一时之间,这两个厂的销量竟然能跟进口车持平,两个厂一看卖的这么红火,那一年两万台的发动机明显是不够的,赶紧增加订单。
还有个人也比较着急,就是京城吉普,他们的摩托车一直是军用的,现在发现民用市场发展的如火如荼,那两个老对手赚的是盆满钵满。
京城吉普可是相当眼红,赶紧向上级打申请,他们也想要进入民用市场,正巧上级正在酝酿京城吉普改制。
索性把摩托车厂先做一个先行者试探一下市场的反应,要是好的话,那改制起来就有了底气了。
京城吉普也是有能人的,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以前他们是造军用摩托车。主打的一个是皮实耐用,马力强。
现在,他们准备将这一个特点发扬光大,只是他们把市场目标放在了边疆,那边的人也是比较有钱的,家里卖两头牛,就什么都有了。
参考了国外同类型越野摩托车的外观,京城吉普设计出了属于自己的猛兽形态摩托车,马力强劲又省油,最重要的是稳定、皮实、耐造,一下子就占领了边疆市场,并且在今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在这片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些进口车全部都得俯首称臣。
咱们国家进口摩托车的主要对象是小东洋,什么铃木、本田、丰田、川崎,这些公司还是比较重视种花家的市场的。
可是最近这几个月就发现他们在市场上出货量明显降低,这还得了,他们可是知道公司的股东们有多重视这片新兴市场。
要是真出了差错,导致企业退出种花家市场,股东们掐死他们的心都有,为了免遭股东们的荼毒,就要赶紧调查原因。
经过细致的调查,他们发现占据他们市场的,竟然是两家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的企业。
再细究,到底是什么原因,经过缜密的调查之后,他们发现竟然是发动机的原因,于是他们千方百计的搞了几台摩托车,运回小东洋的实验室进行拆解。
他们市场部的举动遭到研发部的嘲笑,那时候,小东洋人普遍瞧不起咱们,认为咱们又穷又蠢,所以压根儿不把咱们研究的发动机放在眼里。
市场部的人为了能够得到答案,又是请客又是送礼,这才换来科研部门的人勉为其难的进行拆解分析。
这一拆解,这些科研部门的人崩溃了,这种全新的发动机出乎他们的意料,在经过长时间的测试以后发现这种发动机动力强劲,省油、稳定。
科研部门的人坚决不相信这个种发动机是出自种花家人之手,他们一度认为是欧洲获得大老美的技术,并且让市场部的人赶紧查验,究竟是哪里哪个公司的手笔。
太一重工名不见经传,市场部的人在欧洲市场、大老美市场转了一个遍,也没找到这发动机是谁生产的。
直到有个科研实习生在发动机上发现个标志,一个圆圈,里面写了太一两个字。
实习生问他的师傅:“前辈,你认识这两个字吗,好像是种花家的文字,是不是这个发动机的品牌。”
“八嘎。”他师傅毫不留情的训斥他:“你这个蠢货,说的什么愚蠢的话,这么好的一款发动机,怎么可能是种花家设计的,我们伟大的小东洋都没有这个能力设计出来,这是现代工业的杰作。”
“嗨,可是整个发动机上只有这么一个标志,不管是或不是,至少是条线索。”
第299章 万元户
小东洋的科研人员是非常自大的,他们打心眼里认为,种花家的技术人员是不可能设计出这么完美的发动机的,所以之前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研究发动机内部构造上,一直没有关注发动机外表特征。
那个实习生提了一句,当时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等到市场部门在欧美市场转了一圈,又没有找到对应的生产厂家以后,科研部门的人又重新想起了这句话。
于是他们开始研究发动机外表特征,除了一个圈儿里面有太一两个字以外,还有发动机号。
匹配了一下这个发动机号,正是种花家的发动机号这下子他们不相信也不行了,连带着他们的世界观都有些崩塌。
“不可能,那样一个愚昧的国家和民族,他们怎么可能发明出这么完美无瑕的发动机?”
但是不管他们怎么不敢置信,事实就是事实,把这个结果报上去,管理层也不敢相信,但是到了董事会那就简单了。
要说世界上什么人最清醒,无疑就是这帮资本家了,他们能清晰的感觉到他们西边种花家的潜力,你知道那个民族有多么强大的创造力。
第一反应是他们要制造一个发动机反超回去,于是开始了新项目的评估,但是经过详细的评估以后,发现压根儿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
要是让刘华知道,就得骂他们,要是系统出品,能被你们那帮榆木疙瘩超过,那我的系统不白有了吗?
既然没办法创造一款超越这款发动机的发动机,那资本家就要挥舞着资本的大棒进行收购,他们可以预见自己的摩托车装上这样的发动机,那又将是一波收割狂潮。
大公司不好的一点就是,太过庞大会导致反应迟钝,等他们正式找上刘华的时候,已经将近大半年过去了。
小东洋公司在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的时候,刘华正在自己的实验室里面制备碳纤维。
他可不是要沿着东丽化工的路走下去,那群小矬子坏的很,他们一旦踏上一条赛道,就会疯狂的申请专利,然后把其他人全部挤下去。
咱们国家既然开放了,那就不能不遵守国际上的那一套,所以刘华现在试验的是系统给出的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避开技术壁垒。
经常做实验的人都知道,做实验这个东西是科学,也是玄学,很多论文人家已经列出了具体的实验步骤,但是换你来做,有的时候就是没办法成功,甚至有的时候就你能成功,别人都做不了。
一丁点儿的差距,都能造成实验折戟沉沙,系统给出的是最标准的实验步骤,刘华要做的是探索在普通情况下如何成功的制造碳纤维。
按照标准的实验估测,刘华已经失败很多次,没办法,现在的实验室环境还是太差了,再加上还没有电脑辅助。
想当年他们当up主的时候,那个小小的工作室,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再加上高性能电脑的辅助,做实验不要太顺手。
又扔了好几十万下水,柳霏霏是知道这件事的,但是她也知道,自己男人是干大事的,干大事儿就不能惜小财。
话虽如此,但是不免还是有些心疼,有的时候也会小小的埋怨一下:“你老老实实的开那个发动机厂不就行了吗?非要做什么实验,这一下子小半年扔进去大几十万,别把咱家的钱全部扔进去,最后都看不到结果。”
“呸呸呸。”刘华笑着说:“我这儿正准备在科学的道路上高歌猛进的时候,身为贤内助,你怎么能出口不逊了。”
“封建迷信。”
刘华哈哈大笑:“瞅你那个守财奴的样子,放心吧,其实整个实验肯定会有结果,只不过有一些条件需要进行调整,我告诉你,生产出来这个产品可是大价钱。”
“能卖多少钱啊?”柳霏霏不以为然的说:“我听都没听说过你研究那个东西,不过既然能叫碳纤维的话,用碳制作的能值几个钱?”
刘华竖起一根手指:“最起码一百美元以上。”
“一吨啊?比煤炭还不值钱。”
“一百美元一公斤,而且这个价格我还是往低了说。”刘华笑着说:“一旦形成工业生产规模的话,这玩意儿都是成吨成吨生产的。”
柳霏霏感觉自己有种想要晕倒的趋势,就算是一百美元一公斤,一吨那就要乘以一千,那就是十万美元一吨,一年生产一千吨,那就是一亿啊,还是美元,再乘以汇率,柳霏霏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了。
一直到八六年年中,刘华终于在实验室里面试探出了一套可行性的方案,可以忽略外界条件干扰,生产出合格的碳纤维。
接下来就是要形成生产工艺,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他没有化工厂啊,形成生产工艺,你首先得有生产设备啊。
不过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儿,在那段特殊时期,虽然工业陷入了停滞,但是为了民生需求,他们在各地区积极的推行了一种政策叫做工业五小。
小钢铁,小煤炭、小化肥、小水泥、小机械,虽然这样极其容易造成资源的浪,但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它确实满足了人民的基本需求。
遍地的小化肥厂这也属于化工厂的一种,自然有些经营的好,有些经营的差,好的,好的是凤毛麟角,差的是遍地的都是,随随便便拿下一家,不要太简单。
就比如说刘华他现在承包的这家机械厂之前也属于五小之一,既然是一个圈子的,那就比较好打听了。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