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苦境:谁还不是个二代

苦境:谁还不是个二代 第418节

  但如果抛开那些,那也谈不上是大道之争。

  天佛尊询问:“众生需要魔佛帮他们领悟吗?”

  “三口之家,父慈母贤子孝,乃因一人信仰欲界而行弑亲逆伦之举,家庭支离破碎,众生可愿魔佛助他们成道?”

  不同的理念在此时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魔佛波旬反驳道:“妻助夫成道,子助父成道,乃是符合纲常伦理之美谈。”

  “父母助子女成道亦然。”

  “归吾欲界,自可得证大道,得享大自在。”

  “或者可以退一步讲,父杀子,乃是子前世之恶缘,如今不过是果报成熟,既然是因果循环也就谈不上弑亲逆伦。”

  辩论之余,魔佛波旬引用尊佛所言,予以曲解后作为兵器攻击天佛尊。

  “但魔佛并未考量众生是否需要,亦未考虑众生是否愿意,这样的选择、这样的领悟皆非出自本心,已然踏入歧路。”

  九界佛皇未与魔佛波旬谈纲常伦理之道,因为这个陷阱太明显。

  “有多少业报吾都接着便是。”魔佛波旬坦然与众人说道:“尔等做不到,可不代表吾与尔等同样无能。”

  “……”

  若非姬青阳现在就坐在那里,此刻必然已大打出手。

  这种绝对的大道之争谁都说服不了谁。

  胜负,要看哪方能打赢。

  交锋的气机并未分出高下,而是陷入僵持。

  理念与大道碰撞,与修为关系不大,不是根基深厚就能在交锋中获胜,而是看谁的心境修为更高深,看谁的信念更加坚定。如果在过程中被别人说服即是一败涂地。

  “既然如此,第二题毕。”姬青阳见众人似乎不打算继续进行辩论,便喊了终止:“第三题请众人论述何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在杀生与因果之后的第三题,同样不是很高深的问题。

  其核心便在「心」之一字。

  行差踏错即是万劫不复,真正的交锋,也会从这一刻开始。

  “无一众生而不具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只见尊佛双掌合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为慈悲。”

  “所谓「屠刀」乃是对「道」的执着。”九界佛皇语气平和道:“对道愈是执着,愈无法领悟而得道。”

  “一如欲界以成道为目的行诸般事,亦不过是将自己困锁在其中,妄念丛生。”

  “哪怕生死已经不是障碍,但心中对道的执着,令人不得解脱,唯有开悟、放下,方能得大自在,大智慧。”

第546章 把魔佛波旬辩到哑口无言

  欲界的修行方法本就是在取巧,哪怕对他们的了解不深,但在见到魔佛波旬,再结合从前掌握到的信息不难推测。

  “吾欲界不讲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魔佛波旬说道:“欲界宗旨,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

  “想要证得大道,首先要斩断尘缘,然后再排除所有不必要的阻碍。”

  “杀便是杀,若无此等觉悟,何以修行?如何成道?”

  此等理念对在场佛门众人而言太过激进,难以接受,双方信念与大道再次碰撞。

  “魔佛此言本就是放下「屠刀」之意,若想证得大道,须先放下,澄澈心境。”玉织翔与魔佛波旬说道:“选择以杀戮来让执念加深,未免落了下乘。”

  “佛门经典认为人世乃苦海,吾虽与尔等伪佛不在一条道路,却认同这一理念。”

  三面六臂之法相出言,其身现庄严之态:

  “芸芸众生将信念寄托于吾魔佛波旬,吾替众生担起因果,背负罪业,背负苦海,又如何是落了下乘?”

  看似极恶的道路又似至善,最后一题又与前两题相印证,组成一套属于欲界的逻辑。

  然而。

  在场之人一个比一个心智坚定。

  魔佛波旬身上庄严之态愈发恢宏,其所言话语更是直叩众人内心——

  “与尔等伪佛相较,吾欲界才是大乘之道。”

  “大自在,大解脱,大慈悲,普度众生,诸位不若皈依欲界,与吾一同助众生成道。”

  “阿弥陀佛。”天佛尊道了声佛号:“佛法也好,欲界信仰也罢,若有碍苍生,即为错。两者皆无需特意进行传教,它们就存在那里,想修便修,不想便罢。”

  “魔佛之理念是对是错吾不评价,因为这是纯粹的大道之争。”

  “然而,魔佛所为,欲界所为,却是真正阻碍了苍生开悟,让他们陷入到盲目之中,无法再进步。”

  “尔等不也在与吾做着相同之事?不过是假托了一个慈悲之名而已。”魔佛波旬不屑,他之信念同样坚定。

  “如此,我可解散鹿苑一乘,去教存法。”

  玉织翔淡然道:“魔佛可能解散欲界,今后不再出手引导芸芸众生皈依,让他们能够自由进行选择。”

  “……”

  魔佛波旬直接沉默,大道争锋,此时说谎自己的心境也会被影响。

  因为他对信仰存在硬性需求,说一千,道一万,再怎么辩论,也无法做到像天佛尊与九界佛皇那般,对佛法拿得起放得下。

  “弃教存法犹未究竟,我愿教法皆舍,不知魔佛可愿?”

  玉织翔看向端坐于另一座峰顶的魔佛波旬。

  并未区别对待,未见歧视,未有分别心,唯有慈悲。

  “…………”

  魔佛波旬只觉得玉织翔脑子有病,好好的辩法玩什么命,事实就是他不敢,连虚与委蛇都做不到。

  “阿弥陀佛。”玉织翔双掌合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地者,乃正信,贫僧不欲欺骗魔佛。”

  “若魔佛愿教法皆舍,贫僧可先行,与魔佛在此立正信。”

  九界佛皇的意思非常简单,只要魔佛波旬愿意行教法皆舍之举,他可以先一步,并且以自身信德保证。

  而在说服魔佛波旬前,佛门众人便已经被佛皇说服。

  代表此番「法藏论道」有了结果。

  天佛尊佛法高深,九界佛皇更加高深,直指那没有执着的觉悟本心。

  ——弃教存法,教法皆舍。

  姬青阳将整个过程看在眼中,不得不说,九界佛皇名不虚传。

  在这短短一个月时间,竟又有所悟,如今修持较之“剧情”不知强了多少,毕竟,在第一次面对佛业双身时,玉织翔几乎败在与爱祸女戎的辩法中,致使修为受损。

  而以其今日展现出来的境界再看,至少得三个或者五个爱祸女戎才可一辩。

  赢面渺茫。

  如果只是「弃教存法」,那九界佛皇与天佛尊境界相当,不分轩轾,可惜,玉织翔并不是在圣菩提之下成道。

  “吾。”魔佛波旬说道:“认败。”

  与其在无瑕心境留下破绽不如主动认败。

  况且,此番辩法不止他一人败了,其他人同样做不到玉织翔那般。

  “四境天险无可阻,万佛唯有一僧皇。九界佛皇名不虚传。”

  魔佛波旬不吝出言赞叹,承认失败,同样是一种修行。

  玉织翔坦然道:“贫僧只希望魔佛能早日放下屠刀。”

  众人身上若隐若现的气机收敛,辩法开始前虽有度化魔佛波旬的念头,辩法开始后便同样不再执着于此事。

  “妄想!”

  魔佛波旬在话语落下后身形迅速淡化,一声声祷词回荡在周遭。

  「无声色难,界心牟利,波耶气释,答迷身悲。」

  正是其借助先前布置的手段离去,并未与佛门众人纠缠,此番辩法圆满结束,再见时恐怕便是战场上论高下。

  “看来不需要公证者投票议定各方高下了。”

  最后,主办方苍皇出言,为此番法藏论道划下句号:“那么便劳烦佛皇保管圣器十甲子。”

  “我等无异议。”众人双掌合十。

  姬青阳又与各方提议:“如此,法藏论道十甲子一次,众人以为如何?”

  “可。”

  “既是天降圣器,便需对其妥善保存,贫僧有一想法……”

  …………

  在法藏论道结束后,玉菩提提议,为佛牒这支天降圣器增添一副剑鞘。

  剑鞘非是由寻常金铁打造,而是以佛门各脉佛元,炼制法器。

  前前后后,忙碌到地纪六百五十年,一支开合式剑鞘终于大功告成,其表面漆有金色六字大明咒,鞘首为一尊坐卧的佛像,鞘耳则繋有金环作为装饰,佛门圣器被安置在鞘中。

  各脉共同承认,以佛牒杀人无杀生罪,鹿苑一乘会先保存其十甲子。

  期间,若有需要可以请出。

  整个过程都在苍皇的见证下完成,玉织翔是不是唯一对佛牒没有想法者,他也不清楚,但对它没有想法者获胜,却也说得过去。

  十甲子一次「法藏论道」,参与者可以进一步放宽,他们这些前辈,也该给后辈留出机会。

  而佛牒降世之地被命名为「法藏之眼」,众人还特意做了基座,用以在今后辩法中安置佛牒。

第547章 岁月匆匆又百年

  此番若非魔佛波旬代表欲界参与,也不需要这么多佛门高僧出面,佛牒这支天降圣器,在这个过程中不一定比魔佛波旬重要。

  所以,在欲界不会参与下一届的前提下……

首节 上一节 418/10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封神,开局二桃杀三士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