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79节
这可是王家族里第一个秀才公!虽说他们王家也没几个人!
但是,这秀才公说出去脸上都有光!
钱彩凤自然没有异议,连连点头:“全凭村长叔做主!”
很快,以王金福为首,浩浩荡荡几十号王家的男丁,提着大捆大捆的黄纸、叠好的元宝,还有用红纸包着的点心果子,簇拥着钱彩凤,一路浩浩荡荡地朝着村后山坡上的王家祖坟走去。
王家族人数量一般,所以祖坟都在一片向阳的山坡上,坟头不多但都离得不远。
王金宝的父母走得早,他又是独苗,他家祖坟在坡地的最上面。
到了坟地,王金福指挥着众人:
“先给各家的先人烧点,报个平安喜讯!
最后,大伙儿都聚到金宝爹娘坟前,一起给这两位老人家多烧点!
告诉他们,他们的好孙子,给老王家争了大光了!”
众人应声散开,各自找自家先人的坟头,点燃纸钱,嘴里念念有词,无非是家里都好,保佑子孙平安,今天主要是来报王家三郎中了秀才的大喜事。
最后,所有人都聚拢到了王金宝父母的坟前。
这两座并排的土坟,此刻成了全场的焦点。
“叔,婶子!你们在天有灵,睁开眼看看吧!”王金福站在最前面,声音洪亮,带着激动,
“你们的好孙子,明远!出息了!考中了秀才老爷!还是第三名!给咱们老王家,给咱们清水村,都挣了天大的脸面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亲自将厚厚一摞黄纸点燃,又招呼众人:“来!大伙儿都搭把手!给我那早走的叔婶多烧点!让他们在下面也风光风光!有钱花!有面子!”
几十号人纷纷将带来的纸钱、元宝投入火堆。一时间,坟前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纸灰被热浪卷起,漫天飞舞。
那火堆越烧越旺,火焰蹿起老高,热浪逼得人连连后退。
“烧!使劲烧!让祖宗们高兴!”有人喊着。
“叔,婶子!你们孙子有出息啦!”有人对着坟头喊。
火舌贪婪地舔舐着堆积如山的纸钱,发出噼里啪啦的爆响。
也不知道是不是王金宝之前两次烧纸烧的太多,还是今年雨水少,几次下来那坟底下的树根烘的快干了。
随着众人的不断加纸,有眼尖的人发现,王金宝家坟上开始冒着一股子青烟。
而且那青烟越来越粗,不再是丝丝缕缕,而是像一条粗壮的黑龙,翻滚着、扭动着,直冲云霄!
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隔着几里地都能看见!
瞬间就冲散了周围那些“普通”的纸烟,直插蔚蓝的天穹!
这景象太过骇人!所有人都惊呆了!
现场瞬间鸦雀无声,只剩下火焰燃烧的噼啪声和那股巨大烟柱升腾时发出的低沉呼啸。
“我的老天爷……这……这是啥?!”一个年轻的后生吓得声音都变了调。
“金宝哥家坟咋冒恁大烟呢?!”有人腿肚子开始打哆嗦。
王金福也目瞪口呆地看着那根粗得离谱、浓得化不开、直溜溜冲向天空的青色烟柱,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他活了五十多年,给祖宗烧了无数次纸,从来没见过这种景象!
忽然,他脑子里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词!一个只在戏文里和老人古话里听过的词!
他猛地一拍大腿,因为激动,声音都劈了叉,带着一种近乎颤抖的狂喜,指着那根擎天柱般的青烟吼道:
“祖坟冒青烟!是祖坟冒青烟啊!!!”
他环视着周围惊魂未定又满脸茫然的族人们,激动得胡子都在抖:
“看见没?!都看见没?!金宝家的坟头!冒青烟了!冒了这么大一股青烟!
怪不得!怪不得三郎能考中秀才!还中了第三名!
原来根儿在这儿啊!这是祖宗显灵!祖宗保佑!咱们老王家,这是要出大人物了!”
他死死盯着那根依旧在滚滚升腾、丝毫没有减弱迹象的粗壮烟柱,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撼和兴奋而变得嘶哑:
“我的个亲娘咧……这烟……这烟也忒粗了点!
这……这哪是普通的祖坟冒青烟?
这分明是……分明是……”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吼出了那个让所有王家族人心脏狂跳的猜测:
“王金宝家三郎!这是要中状元的兆头啊!!!”
他话音刚落,众人还没来得及反应,那坟……那坟竟然蓦的着了!!!
一瞬间,从那坟堆底下突然冒出来几簇火苗!!!
还没来得及反应,那火苗越来越大,几息间就成了熊熊大火!!!
村长此刻吓得都快尿出来了!!!
他甚至都不敢再继续往下想了,只剩嘴里在无意识的呢喃:
“王家……王家……”
“难道……”
第92章 回程
长安府城这边,定亲宴后,王家众人也准备启程回清水村了。
天刚蒙蒙亮,长安城还笼罩在薄薄的晨雾里,小院门口却已经热闹开了。
王大牛和王二牛兄弟俩,正吭哧吭哧地把最后几个鼓囊囊的大包袱往两辆马车上塞。
锅碗瓢盆、铺盖卷、没吃完的米面、面盆水桶……一样不落,全都要带回去。
“轻点!轻点!别把三郎的书压坏了!”赵氏站在旁边指挥,手里还抱着个小包袱,里面是她给在家的猪妞新买的红头绳,和给二儿媳还有小孙子猪娃特地买的细软料子。
这次二儿媳看家没来府城,她这个当婆婆和奶奶的也得给买点礼物带回去。
二儿子王二牛每天都在她耳边叨叨他媳妇和儿子,已经叨叨的她耳朵快长茧子了。
王金宝背着手,看着两个儿子像蚂蚁搬家似的忙活,黝黑的脸上带着点满足。
他咂咂嘴,对旁边的张德海道:“张老弟,真是麻烦你了,还特意给安排车。”
张德海哈哈一笑,拍着王金宝的肩膀:“王老哥,跟我还客气啥!咱两家现在可是正经亲家了!应该的!以后用车,随时言语!”
此刻,王明远正站在崔知府的书房里,一早趁府衙上值前他就到了。
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纸张特有的味道。
崔知府今日穿着官袍,那张圆润富态的脸多了些官威,少了几分温和。
“仲默啊,”崔知府叫着王明远新得的表字,声音里带着点长辈的关切,
“回乡休整是好事,陪陪家人。但功课不可荒废。这些,”
他指了指书案上厚厚一摞用蓝布包好的册子,
“这是为师这些年随手记下的东西,你带回去看看。
再根据为师记录内容,挑选一些作几篇策论,等你回到府城,为师可要检查你是否用心。”
王明远连忙点头称是,快步上前,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包裹。
入手的分量让他心头一凛。
他小心地解开布包一角,里面是几本装订整齐的册子,从下往上依次从旧到新,最上层的墨迹隐隐还有些泛潮。
随手翻开一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不仅有历年朝廷邸报的摘要、地方上的大事纪要,更有崔知府用朱笔在旁边写下的批注、分析,甚至还有针对某些事件的应对策略推演!
这哪里是“随手记下”?
这分明是崔知府为官多年积累的“为官宝典”!
“老师……”王明远喉咙有些发紧,抬头看向崔知府。
他也注意到崔知府眼下那淡淡的青黑,显然这是熬夜了。
就这几本册子,就足以看出这位看似圆滑富态的师父,背地里付出的心血,远超常人想象。
外面那些说他只会钻营巴结的传言,何其荒谬!
崔知府摆摆手,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和的笑容,仿佛只是随手给了学生几本闲书:
“不必如此。你既入我门下,这些东西迟早要传给你。
多看,多想,尤其是那些批注,多琢磨琢磨为师为何如此想、如此做。
纸上得来终觉浅,日后你真正踏入仕途,方知其中意味。
切记,不可外传。”
“学生明白!谢老师厚赐!学生定当仔细研读,不负老师期望!”
王明远郑重地将布包重新系好,紧紧抱在怀里,感觉像抱着一个滚烫的火炉。
“嗯,去吧。路上小心。到了家,替为师向你父母问好。”
“此外……”崔知府话音顿了顿,“日后那些虚礼,不必再给为师送了,你我之间,不必如此见外。”
说完话,崔知府端起茶杯,示意他可以走了。
王明远一愣,才想起前日的那拜师礼,明白师父此话所指,只得深深一揖,低声称是。
这才抱着那珍贵的“作业”,退出了书房。
阳光照在身上,他感觉怀里的包裹沉甸甸的,心里也沉甸甸的,充满了对这位务实师父的感激和敬重。
回到小院时,马车已经装得差不多了。
王大牛正把最后那口大铁锅,小心翼翼地卡在两个藤筐中间,生怕路上颠簸磕坏了。
“三郎,回来啦?和师父交代完了?”王金宝问。
“嗯,爹,都交代完了。”王明远把怀里那个蓝布包小心地放进自己随身带的小书箱最底层,又用几件旧衣服仔细盖好。
“明远兄!等等我!”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只见李明澜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个小布包。
上一篇:大唐:从武惠妃马奴到篡唐新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