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第255节

  刘明远的手停住了,他缓缓抬起头,厚厚的镜片后,眼睛一点点睁大,死死盯着方东明脸上那绝非玩笑的严肃表情。

  空气仿佛凝固了。

  “你……你说什么?”刘明远的声音有些发飘,带着难以置信的干涩,“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方东明一字一顿,清晰无比,“仓库里那堆残骸,一些核心的部件,经过评估,再简单的修复后能够使用。

  而我们,找齐了一架飞机上所需的全部部件。只需要将这些部件尝试组装起来,或许就真的能够完整的修复一架97式重爆轰炸机!”

  这是方东明系统修复所开发出来的一个新功能。

  原先方东明认为修复是一次性的,但经过前两天的无意行为才发现,原来也可以分为一个部件一个部件进行修复的。

  而最后,这架轰炸机组装完成后,系统还可以最后进行相关的调整,确保能够翱翔上天。

  也就是在发现出这个新功能后,方东明才悄悄的将一些核心部件给利用系统修复了,而后今天来上报给刘明远。

  而此时的刘明远感觉脑子像被重锤砸了一下,一片空白。

  他下意识地扶住桌沿才站稳,脸色瞬间变了,那是一种混合着极度震惊、荒谬感和一丝微弱得几乎不敢存在的狂喜的复杂表情。

  “东明!”刘明远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前所未有的严厉和难以置信的颤抖。

  “这玩笑开不得!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那是飞机!小鬼子的重爆!不是咱们修两门炮!就凭仓库里那些摔得稀巴烂的玩意儿?还有咱们这点家当?”

  “厂长,我没开玩笑,7天,再给我七天的时间,七天之后见分晓!”方东明刻意压制着兴奋的情绪,目光炯炯的看着刘明远。

  过了不知道多久,刘明远才慢慢的回过神来,看着方东明的眼神有些复杂,但却异常坚定的点了点头。

  “我信你,那就给你7天!”

  “七天后,属于咱们的飞机会翱翔上天。”

第288章 多好机会,方东明不在

  新一团驻地外,临时靶场。

  李云龙粗糙的大手,带着近乎亲昵的力道,抚摸着那门两天前刚从黄崖洞兵工厂拉回来的雷霆二型大炮冰冷粗壮的炮管。

  炮身黝黑厚重,透着股蛮横的力量感,炮口粗得能塞进一个小孩脑袋。

  “他娘的,这才叫家伙!”

  李云龙咧开嘴,笑得见牙不见眼,扭头冲旁边眼巴巴盯着的王承柱吼了一嗓子:

  “柱子!这两天,你小子把这铁疙瘩的脾气摸透了没有?别到时候给老子放哑炮!”

  王承柱一个激灵,挺直腰板,胸脯拍得咚咚响:“报告团长!原理弄明白了!标尺也大致摸清了!就等您一声令下,试它一炮!保准让您开开眼!”

  “哈哈哈!好!有种!”李云龙大手一挥,豪气干云,“就给你小子来一发!给老子瞄准喽!打歪了,小心老子踢你屁股蛋子!现在就去准备!”

  “是!”王承柱兴奋地应了一声,带着几个炮手立刻扑向那门巨炮。

  这雷霆二型大炮,是兵工厂在没良心炮的基础上改进的“土造重炮”。

  炮管粗短敦实,口径达到惊人的120毫米,射程虽不算远,但也有个2公里,且装药量巨大,炮弹简陋却威力骇人。

  内填肥田粉提纯而来的铵油炸药和大量碎铁片、石子,爆炸时能掀起恐怖的冲击波和破片风暴,对步兵和简易工事杀伤力惊人。

  很快,新一团驻地外一处选定的空旷山坡靶场。

  李云龙和赵刚并肩站在高处,身后是全团刚恢复起来的千把号人——老兵们沉稳中带着期待,新招募的近六百名新兵则伸长脖子,好奇又激动地张望着。

  王承柱亲自操炮。

  他眯着眼,伸出拇指对着远处山坳里用白灰圈出的目标区域比划了几下,又低头飞快地拨弄着炮架上的简易标尺。

  动作虽不如操作日式山炮那么流畅,却带着一种专注的自信。

  “装填!”王承柱低喝。

  沉重的炮弹被塞进炮膛,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预备——放!”

  王承柱猛地一拉击发绳。

  轰——!!!

  一声远超寻常火炮的、沉闷如滚雷般的巨响猛然炸开!大地似乎都跟着一颤!巨大的炮口喷出长达数米的橘红色火焰和滚滚浓烟!

  肉眼可见一枚黑点呼啸着划过天空,带着沉闷的破空声,狠狠砸向远处的山坳!

  轰隆——!!!!

  又是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目标区域瞬间被一团巨大的、翻滚着的黑红色火球和烟尘吞噬!

  冲击波肉眼可见地扩散开来,卷起漫天碎石尘土!爆炸声浪隔着几百米冲过来,震得新兵们耳朵嗡嗡作响,不少人下意识地捂住了耳朵,脸上满是惊骇。

  烟尘缓缓散开,只见白灰圈被炸开一个巨大的豁口,虽然离中心点偏了十几米,但那片区域已然一片狼籍,泥土被翻起,几棵小树被连根拔起!

  “好!!!”

  李云龙猛地一拍大腿,兴奋得像个孩子,“柱子!干得漂亮!他娘的,这威力!够劲!够劲啊!哈哈哈!”

  赵刚也露出了笑容,但目光很快扫向身后的新兵队伍。

  只见那些初上战场的新兵们,一个个张大了嘴巴,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和随之而来的激动、自豪!

  “看见没?这就是咱们八路自己的大炮!”一个老兵得意地拍着旁边新兵的肩膀,“不比小鬼子的差!”

  “我的娘嘞……这一炮下去,得炸死多少鬼子啊……”一个新兵喃喃自语,声音带着颤抖,却是兴奋的颤抖。

  李云龙听着新兵们压抑不住的惊叹和议论,看着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心里那叫一个得意。

  把全团拉来看试炮,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为此,他特地让柱子将射击目标挪近,让新兵们好好感受一下爆炸的威力!这比开一百次动员会都管用!

  他摸着下巴,咂摸了一下嘴:“可惜啊,方东明那小子,现在窝在兵工厂里不知道鼓捣啥宝贝疙瘩,人影都见不着。不然,非得把他揪过来好好看看!再灌他几碗酒!”

  李云龙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多好的机会啊,那小子一高兴,说不定又能抠出几十发炮弹来……

  赵刚收回目光,看向李云龙:“老李,炮是好炮,柱子也用得好。但咱们现在最要紧的,是把新兵尽快练出来。仗,还在榆次打着呢!”

  “对!对!”

  李云龙脸上的得意瞬间被急切取代,“他娘的,看着兄弟部队在前面吃肉,老子只能窝在后头练兵,浑身刺挠!张大彪!”

  “到!”张大彪立刻上前。

  “招兵不能停!老兵带新兵,训练给老子抓死!拼刺刀、扔手榴弹、挖工事、练瞄准,一样不能落!

  时间不等人!老子要的是一拉上去就能打的兵!”李云龙的声音斩钉截铁。

  “是!保证完成任务!”张大彪领命而去。

  而在另一边此时的王承柱脸上的兴奋却已迅速褪去,换上了近乎虔诚的严肃。

  他根本没顾上听团长的夸奖和新兵们的议论,那双刚才还精准操炮的手,此刻已急切地拍打着炮身,驱赶着弥漫的烟尘。

  “快!动作麻利点!降温!清理炮膛!”

  王承柱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对着几个炮手吼道,“别让火药残渣锈蚀了膛线!水!湿布!快!”

  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抓起一块浸透凉水的厚粗布,不顾炮管还残留着惊人的滚烫余温,就用力地、仔细地擦拭起来。

  水汽“嗤嗤”作响,迅速蒸发,但他毫不在意,眼神专注得仿佛在擦拭一件稀世珍宝。

  他的动作轻柔又迅速,生怕留下一点污渍或水痕。

  炮手们也立刻行动起来,用长长的炮刷蘸着水,小心地捅进炮膛深处,反复清理着可能残留的火药渣。

  另一个炮手则用油布,仔细地擦拭着炮闩、高低机和方向机上的每一个关节和缝隙,确保没有一丝火药粉尘残留。

  “柱子,急啥?让新兵蛋子们多开开眼嘛!”李云龙看着他那副紧张兮兮的样子,笑着喊道。

  王承柱头也没抬,手上动作不停,瓮声瓮气地回道:“团长!这宝贝疙瘩可金贵着呢!

  打一炮就得赶紧伺候好!炮膛不清理干净,下次打不准!零件不保养好,关键时刻卡壳了咋办?

  那可都是方厂长的心血!也是咱们新一团的大宝贝儿!”

  李云龙看着他那股子认真劲儿,非但没生气,反而咧开嘴笑了:“行行行!你小子,比伺候媳妇儿还上心!去吧去吧,赶紧拉回去好好拾掇拾掇!”

  得到团长首肯,王承柱立刻招呼炮手:“收炮!小心点!轮子底下垫木头!别磕着碰着!”

  他难得拥有这样一门大炮可以给他操作,顿时就像护崽的母鸡,前后指挥着,眼睛紧盯着每一个搬运动作。

  几个炮手小心翼翼地将沉重的炮管复位,用撬棍调整着炮轮方向,在轮子下垫上硬木防止滑动磕碰。

  很快,这门刚刚还发出惊天怒吼的雷霆二型,被王承柱和他的炮班小心翼翼地推拉着,缓缓离开了硝烟未散的靶场,朝着驻地内专门清理出来、相对干燥避雨的角落挪去。

  ………

  榆次前线,阳泉方向,16团阵地。

  这里的炮火声比其他方向更显狂暴和急促。

  空气中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硝烟和血腥味,焦黑的土地上布满了新鲜的弹坑和扭曲的尸体,土黄色占了大半。

  阳泉,这座不久前才被陈旅长指挥16团和新一团狠狠掏过心窝子的重镇,如今成了鬼子心中最敏感、也最耻辱的伤疤。

  夺回阳泉后,筱冢一男咬牙挤出了手头最精锐的部队——2个加强大队,配属了额外的炮兵和战车中队,前去驻守。

  如今出动了大半的兵力赶了过来。

  他们的任务不仅是增援榆次,更是用八路的血,洗刷阳泉失守的耻辱!

  “杀给给——!!”

  “板载——!!”

  疯狂的嚎叫伴随着密集的弹雨,潮水般涌向16团的防线。

  鬼子的进攻几乎不带停顿,一波刚被压下去,军官的军刀一挥,下一波又踩着同伴的尸体嚎叫着冲上来。

  他们的眼神里带着一种近乎癫狂的决绝,仿佛不是来进攻,而是来赴死,用死亡证明自己对天皇的忠诚和对耻辱的洗刷。

  炮弹尖啸着砸落,掀起冲天的泥土和碎石。轻重机枪的火舌疯狂舔舐着前沿阵地,压得人几乎抬不起头。

  然而,在这狂风暴雨般的攻击下,16团的阵地却像一块被巨浪反复拍打却岿然不动的礁石。

  16团指挥所

  团长丁伟举着望远镜,镜片后的目光冷静如冰,嘴角甚至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

首节 上一节 255/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