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24节

  刘备却出言打断,一脸茫然道:

  “伯温,你说那鹰…鹰派,鸽派又是何意?”

  赵云和关银屏亦是一头雾水。

  萧和又组织酝酿了片刻,才解释道:

  “所谓鹰派,也可以叫主战派,这一派以周瑜为首,多为武将。”

  “这一派顾名思义,自然是主张以武力夺取荆州,主公也好,刘琦也罢,谁拦着他们夺取荆州,他们就跟谁开战。”

  “哪怕是强如曹操,周瑜这帮鹰派也毫无所惧,开战就开战。”

  呷一口酒润了润嗓了,萧和继续说道:

  “这鸽派嘛,也可以叫主和派,以张昭为首,多为文官,其中包括了不少江东士家豪姓。”

  “这帮人认为曹操已一统北方,踏平南方一统天下只是早晚的事情,主张孙权当顺应大势归降曹操,以换取保住身家性命,得一个荣华富贵。”

  前两派说完,萧和开始加重语气:

  “至于这个鲁肃,则属于务实派。”

  “所谓务实,既是讲求实际,既不畏曹如虎怯战投降,又不盲目自信轻启战端。”

  “以荆州现今形势,倘若我们为曹操所灭,纵然孙权打下江夏,紧接着就要直面曹操十五万大军,感受到什么叫唇亡齿寒。”

  “故从务实的角度来看,此时并非是孙权染指荆州的时机,最明智的选择是与主公结盟,让我们顶在北边,帮他挡住曹操兵锋。”

  “待曹操这个共同的大敌退走后,再根据现实情况,决定是否与主公翻脸,以夺取荆州。”

  听到这里,刘备脸上掠起了豁然明朗之色,其中还夹杂着深深惊叹。

  江东的豪杰人物,他自然是耳熟能详。

  周瑜,张昭,程普…乃至于这个名气不太响亮的鲁肃,亦是有所耳闻。

  也仅仅是耳闻。

  萧和却竟将这些人分门别类,划分出什么鹰派,鸽派,务实派。

  甚至对这些人的立场理念,竟皆是了如指掌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没想到,伯温不光对荆襄了如指掌,对江东亦是洞若观火,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刘备心神澎湃,再次打量起了萧和,越发觉得深不可测。

  半晌后。

  刘备心绪方才稍稍平伏,便又问道:

  “那依伯温之见,那位江东之主孙仲谋,又属于哪一派?”

  问及孙权,萧和只冷笑一声:

  “这个孙权嘛,哪一派也不属于,他自成一派,叫作投机派。”

  投机派?

  刘备刚刚明朗的眼神,再次浑浊起来。

  “所谓投机,便是投机取巧之意。”

  “依和所知,孙权此人毫无立场理念可言,开战也好,结盟也罢,求和也好,怎么有利他就怎么来。”

  “如今曹操十五万大军南下,号称要踏平江南,一统天下,于孙权而言,眼前之利就是赶走曹操,先守住自己的江东一隅。”

  “那么孙权的心思,便正好与鲁肃的务实想契合,两人必是一拍即刻。”

  “这便是和敢断言,孙权定会主动找主公结盟共抗曹贼,也一定会派鲁肃前来出使的原由。”

  说罢萧和是长吐一口气,仰头连灌了两杯酒。

  总算是首尾呼应,自圆其说了。

  “听君一席话,备茅塞顿开,终于对江东主臣了然于心了。”

  刘备眼中疑云尽散,眼中皆是奇叹之色。

  “伯温,你到底是如何…”

  刘备原想问萧和,到底是怎么做到,身在山野隐居,却对千里之外的江东洞察秋毫。

  是当真有一身未卜先知,能掐会算的神仙手段?

  还是身在深山,却眼观四方,时刻监察着天下之人?

  “孔明军师曾言,伯温身怀异才,深不可测,既是有意避而不谈,我问了也是白问…”

  念及于此,刘备便索性压下好奇,只问道:

  “既是这鲁肃是奉孙权之命,前来与备联手,那依伯温之见,备当如何回应?”

  萧和又假意呷起了酒。

  有偷袭江陵,背刺美髯公的血淋淋例子,得有多傻才把孙权当盟友?

  不过以眼下这种局势,有曹操这个共同的敌人大军压境,暂时互相利用一下倒也不是不可以。

  酒杯放下,萧和便不紧不慢道:

  “咱们现下首要之事,才是集中全力,先守住襄樊,击退曹操。”

  “而孙权又想利用我们,来为他抗住曹操,免得他直面曹军兵锋。”

  “既是有共同的利益,暂时与孙权联手,也算是双赢的选择。”

  刘备微微点头,显然也认可萧和主张。

  毕竟手中只有三万兵马,既要抵挡十五万曹军,又要在南面阻挡刘琮的三万荆州兵,压力可谓山大。

  能少一个敌人,尽量就少一个敌人。

  “不过,稍后主公与鲁肃谈判之时,务必要守住一个底线。”

  “孙权的江东军,绝不可派一兵一卒入江夏!”

  萧和又语气极为坚决的补充道。

  刘备眼眸微阖,一时未能领悟。

  “孙权对荆州始终心存觊觎,势必会以助战为由,派兵入江夏协防。”

  “其目的,一方面是若我军形势不利,则迅速派兵沿汉水北上襄樊增援。”

  “另一方面,则是趁势将触手伸入江夏,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江东军一旦驻扎在了江夏,还想轻易将他们扫地出门吗?”

  “他日主公击退曹操,孙权倘若翻脸,随时能夺取夏口,一夜之间全据江夏。”

  “到时江东的精锐水军,两日之内可抵襄阳截断汉水,三日之内可至江陵封锁长江,我们岂非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所以,主公的底线就是:联手可以,江东却一兵一卒不可入江夏!”

第25章 高调一下,给鲁肃点小小震撼

  “江东不得一兵一卒入江夏…”

  刘备站起身来,踱步于城头,咀嚼着萧和所说的每一个字。

  沉吟许久后,刘备欣然道:

  “伯温所言极是,就依你之策,吾必当坚守住底线,不准孙权一兵一卒入江夏!”

  说罢,刘备拉起萧和就走。

  “主公,咱们这是去哪里,这鱼我还没吃一口呢。”

  “自然是去会一会那江东使者,鱼稍后再吃也不迟,我叫叔至他们捉十条送来便是。”

  …

  片刻后,刘备已与萧和闲坐于州府中。

  一位黑衣文士,从容不迫的踏入了府堂之中。

  面色儒雅,体形却是魁伟,与寻常谋士略显不同,倒有几分文人与武夫兼俱的气质。

  “下官鲁肃,特奉我家孙将军之命,前来拜会刘豫州。”

  文士徐步上前,不卑不亢的拱手一揖。

  刘备自然是以礼相待,一番客气话后,将鲁肃请入上座。

  “备久闻子敬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也。”

  接下来的时间里,刘备对鲁肃是各种夸赞,又是上茶又是上酒,却只字不问鲁肃来意。

  鲁肃等了半天,却没等到刘备主动询问,终于开始憋不住了。

  于是干咳几声,问道:

  “我家孙将军本意是令肃来吊唁刘荆州,一并拜会刘豫州,却不想肃在江夏之时,得知曹操大军南下,襄阳剧变。”

  “适才入城时,肃听闻曹操十五万大军饮马汉水,正猛攻樊城。”

  “那曹操用兵如神,兵马又十倍于刘豫州,樊城只怕是危在旦昔呀。”

  “倘使樊城有失,则襄阳定然势危,不知介时刘豫州有何打算?”

  一旁静听的萧和,嘴角微微上扬。

  就知道,鲁肃“老实人”的形象是假的。

  鲁肃这是在循循善诱,想诱使刘备主动提出与孙权联手,求着孙权发兵助战。

  两家谈判,谁先开口有求于对方,谁就落于了被动一方。

  这个鲁肃,坏的很呢。

  “子敬多虑了,吾新得一将,名为霍峻字仲邈,不想此人乃守城奇才,可称门神!”

  “这霍仲邈以五千兵马守樊城,已接连击退曹贼十日猛攻,不使曹军一兵一卒登上城头。”

  “樊城在霍仲邈手中,可谓是固若金汤,吾在襄阳尽可高枕无忧也。”

  所幸刘备也早有准备,用萧和事先琢磨出的话术,将鲁肃的诱导对付了过去。

首节 上一节 24/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