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694节
这是镇抚司京畿局的一处院子,案子里有些事不便让稽查局知道,三人就在这里商议。
任博安问道:“人救出来了吗?”
“救出来了,已经妥善安置。任局长,你找到证据了?”
“找到了,用铁盒子装着,四本账簿,三本是钱银往来流水帐,还有一本记录的是郭应墉交办的事情,时间地点人物,完成得如何,全有详细记录.”
杨贵安和陈荣华惊喜地对视一眼,终于找到证据了,赵俊海的案子总算可以结案了。
“赵俊海的案子结了,现在就剩修齐广的案子。有证据,但证据在哪里?”
“任局长,赵俊海说修齐广极有可能藏在家里。”
“我们今天去了,到处被翻得乱七八糟的,就差挖地三尺。徐文烁的人有没有找到修齐广留下的证据?”
这个还真不好说。
杨贵安和陈荣华沉默不语。
过了一会,陈荣华说道:“任局长,杨科长,我们可以去修齐广妾室住的地方看看。”
任博安眼睛一亮。
杨贵安琢磨了一会,欣喜地说道:“对啊,我们以为宛平县城那个小院是修齐广的家,西城安置妾室的那个院子只是个摆设掩护,可实际上也是修齐广的家。
那里是修齐广故意放在外面掩人耳目,早早就被镇抚司京畿局派人暗地里监视,徐文烁也知道,所以想去翻找也不敢轻举妄动。
那里一直没有什么动静,如果修齐广把证据藏在那里,那一定还完好无损地保存在那里。”
任博安当机立断道:“走,快去西城。”
三人马上叫上人,直奔西城,进了修齐广两位妾室居住的三进院子里,到处翻找,挖地三尺,终于在前厅的一块匾额后面找到了一个木盒子,里面有两本账簿,记录着支付大量银钱给徐文烁的流水账。
还有一本记事本,全是给徐文烁办事的记录。
好了,有了这三本证据,修齐广的案子也能结了。
三人回到稽查局,把账簿交给刘东阳,又抄了一份总账,拿着赵俊海和修齐广的记事本,来到顺天府衙时,已经天黑了。
沈万象闻讯出来,见到了三人。
“有什么急事?”
“修齐广的案子也结了,我们把两案的总账和记事本拿来,向潘府尹禀告。”
沈万象眼睛一亮,“走,我带你们去见潘府尹。”
往府衙里面走的时候,沈万象问道:“这么晚了,你们还往府衙里来,不怕扑个空吗?”
任博安答道:“潘府尹勤勉治事,京师地面都知道的。平日里不到晚上八点以后,潘府尹是不会离开府衙的。”
沈万象笑了笑。
来到签押房院子门口,沈万象先进去禀告一声,再带着三人入院子,进到签押房里。
见过礼后,任博安说道:“潘府尹,卑职任博安、杨贵安和陈荣华,不负府尹的重托,已经破了修齐广、赵俊海的案子,查出他们幕后真正的主使者。”
说完,把证据呈到桌子上。
“辛苦了,三位先坐,待本府先看看这些证据。”
潘应龙迅速看完,把三本册子,两张呈文放下,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转出书案,走到任博安三人跟前。
三人连忙站起来。
潘应龙拱手道:“三位劳苦功高!本府定会向苏镇使为三位请功!”
任博安三人连忙答道:“潘府尹客气了,这是卑职们应该做的。”
十分钟后,沈万象送完任博安三人,回到签押房,看到潘应龙坐在书案后面沉思着。
“府尹,学生送任都事他们出衙了。”
“嗯,千鹤,明日一早,你去稽查局,把卷宗和账目抄一份回来。”
“是。”
“坐!”潘应龙往下挥了挥手。
沈万象在旁边座椅上坐下。
“千鹤,你是不是很疑惑?”
沈万象答道:“学生是有些疑惑。”
“有些疑惑?”潘应龙笑了,他端起茶杯,抿了两口,“以前秋闱春闱拜房师和座师,师生之情,是官场上的惯例。
不过本官觉得,那个师生情有些牵强了,反倒是皇上钦定的令史制,更像是官场上的师生。
七品以上正堂官,才配令史。令史是主官亲自挑选出来,带在身边,日常做些秘书文字工作,交办各种琐事,可谓是最亲近的人。
更重要的是,主官的治政理念,影响着令史。日夜在身边,看着主官如何处理政务,如何迎来送往,如何与上司同级和下属打交道,潜移默化,有时还悉心指点。
这才是师生啊!”
沈万象马上起身,叉手长揖道:“学生早就视先生为恩师,祛衣受业,不敢有半点懈怠。只是唯恐学生天资愚钝,学不到恩师半分见识,恐有负了恩师的敦敦教诲。”
“千鹤是好学生,为师知道的,坐,我们师生俩坐着说话。”
沈万象心情激动,这是潘应龙第一次承认是自己“仕途授业恩师”。
“是,学生谨听恩师的教诲。”
“其实修齐广、赵俊海,还有那些横行京师街面的恶霸们,背后真正的贵人是谁,是成国公府,还是镇远侯府,又或者永康侯府,武定侯府,与为师来说无关紧要。
为师只需要查到底,查出真正的幕后贵人。因为这案子要递进西苑,呈到皇上跟前。
皇上圣明,明察秋毫,洞幽烛远,案子要是办得不彻底,端着一锅夹生饭去西苑,不仅无功,还会被皇上训斥。”
沈万象有些明白了。
“现在任博安他们的戏唱完了,该为师去西苑,在皇上面前唱一出戏。等为师的戏唱完,就该皇上唱了。”
潘应龙轻轻拍了拍桌子上的证据。
沈万象若有所思地说道:“恩师去西苑唱这出戏,不仅是唱给皇上看的,也是唱给文武百官们看的?”
潘应龙笑了,“对,也是唱给百官们看吧。”
沈万象担忧地说道:“恩师执意做孤臣,岂不是要自剪羽翼?”
“哈哈,梅林公说是做孤臣,他是孤臣吗?刚峰公,天下公认的孤臣,却还是有学生和故吏认他为恩师故主。
千鹤,要记住,羽翼不是你站在地上就能自成的,必须飞上云霄,羽翼才会从四面八方而来。你飞得越高,依附与你的羽翼会越多。”
沈万象连连点头:“恩师,学生明白了。那我们接下来做什么?”
“为师从西苑唱完戏回来,就要在顺天府衙唱我自己的戏。顺天府的地痞恶霸,帮会势力,还有烂透的警政厅,本官要好好收拾一番!扫黑除恶,清净地面,这才是真正的风雷行动!”
第三天上午,潘应龙带着沈万象坐马车来到西苑南华门。
通禀之后,祁言来接。
潘应龙跟沈万象笑了笑,带着一叠抄件进了旁边的值房,例行搜检。
看到他的背影消失在值房里,沈万象抬头看了看巍峨华丽的南华门,心里开始牵挂起来。
老师今日在西苑唱戏,不知唱得好不好?
第733章 《牡丹亭》好就好在艳俗
潘应龙跟着祁言进了西苑,沿着南海湖西侧堤岸的路,往紫光阁走。
“潘府尹,到了紫光阁还要你等一会。”
“祁公公,皇上有事?”
“皇上这会在琼华宫,陪着娘娘们听唱戏。不过皇上的脾性你知道的,到点了一定会过来。”
“皇上一向十分准时,是臣心急来早了。”
“潘府尹这话说的,只有臣等君的,哪有君等臣的。”
“祁公公说得是。”
风轻轻吹来,一股淡淡的桂花香,飘进了潘应龙的鼻子里。
“又到了八月桂花香的时节。”
“西苑的桂树种得多,一到八九月间,满苑的桂花香。”
“我还记得第一次进西苑,当时带路的是黄公公,他刚好出去办事回西苑,顺路带着我去见皇上。
那会皇上还是太子。
黄公公在前面慢慢地走着,那时我也是这般闻到了桂花香。黄公公说,此前西苑没有几棵桂树,太子喜欢闻,于是世宗皇帝就叫人遍寻京畿,移种了上百棵桂树在西苑里。”
祁言在前面幽幽地说道,“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潘应龙眼睛眨了眨,对言道:“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祁言转过头来,看着潘应龙微微一笑,又悠然道:“皇上对奴婢们说过,他闻着桂花香,最喜欢的诗词还是‘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这是衡山公(文征明)的词。”
“对,某一年秋季,皇上召见文长先生,闻到桂花香,文长先生有感而发,念了这阙词。皇上最喜欢这句,还叫文长先生挥毫泼墨,抄录了这一阙词。”
徐渭跟潘应龙同为胡宗宪幕僚出身,两人同心协力辅佐胡宗宪剿倭。
徐渭对潘应龙,亦师亦友,两人私交非常好。
潘应龙父亲出仕后,曾经拜文征明为师,学习绘画和书法,颇有一番渊源。
祁言突然提到徐渭,还提到了文征明,似乎表达出某种善意。
“果真时光如飞。祁公公,听闻黄锦黄公公驾鹤仙逝了?”
“五天前,定国公、杨公公和冯公公带着皇上的钦赐祭品和诏书,去永陵主持黄公公的葬礼,随葬在永陵里。真是天大的恩赐啊!”
两人说了几句话,该表达的意思都表达完了,突然又静了下来,继续沿着林荫道继续往前走。
远处有鸟儿在树上叫唤着,啾啾,悦耳动听,跟湖边上吹过来的风一样,让人舒畅。
祁言把潘应龙带到紫光阁前殿耳房。
等小内侍端上茶杯,祁言客气地说道:“潘府尹请稍坐。”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