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656节
皇上,你心里就没点数吗?
你例行交给世宗皇帝的作业,还是臣帮你做的,你只是抄一遍。
那会臣真没那么厚的脸皮夸你啊!
朱翊钧继续往下说。
“徐贞明和徐渭正在西北大力推广玉米和土豆,兰州农科所不断培育新的良种,在甘肃、陕西西部和宁夏,种植这两样作物的土地越来越多。”
“土豆?”赵贞吉很好奇地问道,“皇上,这又是什么新作物?”
“这也是西班牙人在巽洲发现的农作物。葡萄牙人把它带到了天竺和满剌加,我们的人把它带了回来,择优培育。
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耐寒耐旱,适合砂质土地,产量高。跟玉米一样,都是西北最适合的农作物之一,就是吃起来稍微麻烦一点,需要削皮,发芽发青的要去掉”
朱翊钧看到赵贞吉点点头,又继续说道。
“西北种植土豆和玉米,除了可以补充口粮之外,就是用来酿酒,杂粮酒口味虽然很一般,但是便宜,几经蒸馏,可以酿出高度酒来。
高度酒啊,草原高原等苦寒地百姓们的最爱之物。
朕的设想是,西北种植土豆玉米,还有葡萄、药材等农作物做辅助。西南广种烟草、土豆、玉米和红薯等经济作物。
西北用土豆玉米酿酒,西南除了烟草之外,也可以大量酿杂粮酒这些酒的市场是哪里?漠南漠北草原,吐蕃旧地乌斯藏以及西域。
当年俺答汗千方百计想跟大明开边互市,最渴望得到的就是茶叶.草原食肉较多,又少瓜果蔬菜,茶叶可以帮助他们消食,必不可少。
不仅漠南漠北草原,乌斯藏也是如此国朝立朝以来,为何对茶叶极其重视,严禁走私?”
张居正答道:“回皇上的话,国朝可以通过茶叶羁置乌斯藏,羁置漠南漠北草原。我朝通过茶叶,安抚住了乌斯藏,也从漠南草原和青海买回不少急需的战马。”
“张师傅说得对!这就是强有力的经济手段。
我们除了茶叶,还有棉布、糖、盐、粮食等羁置手段,现在又可以多一个酒,多一个烟。
漠南漠北草原和乌斯藏百姓的物资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来好,那他们对内地,对中央的依赖就越重。
事关切身利益的经济羁置手段,朕觉得效果要比政治、军事羁置手段强,还能落得好名声。
这是阳谋,大明王朝,煌煌帝国,就该用如此阳谋。”
张居正欣然道:“皇上圣明。云贵川三地,除了农作物就是矿产。目前大力开采矿产,不现实。只能先从农作物下手。
云贵川,每年向外贩卖的,也多是板材、树漆、桐油等山货农作物。
农作物有多种,其中稻谷小麦是大家的口粮,百姓离不开它。云贵川那点田地,种植稻谷都不够吃,更不用说向外贩卖换钱。
既如此,只能从皇上说的经济农作物下手。土豆、玉米、红薯等杂粮,既能弥补口粮,又能酿酒,成为赚钱的好玩意。
现在皇上又给他们找到一条新财路,种植烟草。不过皇上,臣担心,推广烟草之事,不容易啊,地方官府,可能难承其责。”
朱翊钧笑了,“张师傅对地方官府的能力是有清楚认识的。
现在地方官府,能把秋粮夏税收齐,维护好地方治安,就实属非常称职了,想再多做一点事情,不要指望他们。”
张居正连忙说道:“皇上,是臣失职了,没有管教好地方官府,让皇上失望了。”
朱翊钧摆了摆手,“不,朕没有失望,朕反而觉得很满意。张师傅推行考成法三年,能把中枢六部诸寺,管教成这个样子,实属不易。
朕知道,张师傅现在正对地方推行考成法,万历元年下半年已经在江苏、浙江、福建和两辽试行。
今年开始在两湖、两广和西北试行。脚步虽慢,但走得很稳。
治大国如烹小鲜。
中枢和地方是有区别的,冷热感受是不同的。往往中枢一个举措,府县下面就是鸡飞狗跳,到了百姓就是天崩地裂。
所以说我们不是要固守不动,而是要看准,做好充分准备。
号准脉,看准要害,凝神屏气,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管它是鸡飞狗跳也好,天崩地裂也罢,只要能根除积弊,就值得!”
张居正答道:“臣谨记皇上教诲。”
“好。前些日子,朕下诏给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两湖抚台藩司、四川抚台藩司、云南抚台藩司以及镇守沐府,给他们出了个题,叫如何振兴当地经济。
同时朕也把这个题目,给到了南北国子监,金台等几所大学,叫教授学子们,给原籍家乡的经济振兴把把脉。
他们陆陆续续交了答卷,朕叫通政司都整理了一遍,都在那里。”
朱翊钧指了指靠窗户桌子上厚厚一叠的文卷。
“四位师傅,我们一起评论一下地方官员的答卷。看看这些地方父母,对治下是不是心里有数,对如何振兴当地经济有没有谱。
我们然后再看看国子监等几所大学学子教授们的答卷,集思广益,看看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也算是一场头脑风暴.
看完这些答卷,我们再进一步讨论,如何振兴云贵川三地经济,提高当地百姓生活水平,用经济手段巩固改土归流的成果.”
“遵旨!”
张居正四人欣然应道。
朱翊钧即位后,对于大明国策以及其它军国方针政策的决策,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套路。
他先和四位资政开闭门会议,把方向和大纲讨论出来。
草案再由通政司发给各朝议大夫,让他们做好功课,再预期召开御前朝议会议,大家就这些方向和大纲展开讨论,再讨论过程中,把决策条目细则,一一确定下来。
最后会议达成一致,或者朱翊钧拍板,做出决定。
再以诏书等形式公布,指定具体执行人、监督人,开始执行。
吃了中饭,几人继续讨论,终于在下午两点多,拟定出一份条目草案来。
朱翊钧看了一遍,“好,司礼监正式行文,发给通政司,叫通政司发给在京的各朝议大夫,四天后还在紫光阁,召开御前朝议会议,讨论这份西南经济振兴计划。”
“遵旨!”
环视张居正四人一眼,朱翊钧继续说道。
“趁着四位资政师傅都在,我们把几件悬而不决的事情定下来。”
见四人无异议,朱翊钧先说第一件。
“府改郡,以及两个直隶州。
国制已定,地方分三级,省、郡、县,其中郡由此前的府改过来的,知郡、同知等官职和郡一级机构不变。
省一级设承宣布政司、司理按察司、提督兵备司,主官分别为布政使、左右按察使、提督。布政司副职为参议一员。布政司分六曹,主官为参政,六曹分管各厅,厅主官为厅长.”
在新的调整中,参议为布政使第一副手,类似常务副升长,参政是分管一摊的副升长。然后下分厅、局、科,主官直接加长就好了。
“按察左使兼大司理官,掌一省司理详刑。按察右使兼佥都御史,掌一省监察弹劾.郡、县分设政事府、监察署和司理院、兵备署,主官分别为知郡知县,郡县御史和司理,郡都监和县尉.”
按察司比较特殊,跟御史台一样。按理说应该分拆开为司理院和都察院,但是目前的现状,行政效率低下,没有必要分得那么细,先打包在一起,把工作做好就行了。
“县以下,乡镇设乡镇公事所,为县政事府派出单位,设乡镇长;设司理所,设断事若干;设派出所,取代此前的巡检司,维护乡镇治安;设民兵营,为县兵备署管辖.
这次地方调整的依据,是内阁在试点省推行考成法一年,总结诸多经验教训的建议。尤其是设乡镇三所,直接承担起兴农、水利维护、纠纷诉讼、社会治安以及田赋缴纳等工作。
事情繁杂,在很多人眼里微不足道,但是朕觉得非常重要。
农村农民,大明目前最重要的根基就是农村,就是农民。这块重要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要被乡绅们占了去。
他们包税揽讼,瞒上欺下,掏空了大明的根基啊!以前我们没有那么多人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胡作非为。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了大批人才,足以覆盖各地乡镇,现在可以把这一块抓起来。”
张居正四人心里跟明镜似的。
把朝廷的势力向下延伸,首先就是拔除此前扎根乡镇的大树。
江南三大案、湖南乡试案,还有其它各地的大案,打击的多是缙绅士林,他们的根基就是遍及乡镇的乡绅。
连根铲除了旧势力,朝廷的人手才方便深入进去。
“滦州、上海升中枢直辖的直隶州一事,御前朝议会议定了,目前唯一纠结的就是上海申请自己不叫沪州,而是希望叫上海市,好彰显它以商贸立城的与众不同之处。
来回扯,扯不清楚,耽误事。朕拍板了,整个松江府改为直隶州,叫沪州,上海县改名为上海市。
永平府改为滦州,此前的滦州县改为永平市,开平中屯卫改为开平市。直隶改为河北,新建秦皇岛港的山海卫改为秦皇岛市,天津卫改为天津市,都归河北管辖。
至于太原,近期争议非常大,有的希望它直升直隶州,有的希望它留在山西.
朕再三考虑,决定.”
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长
张居正有些紧张地看着朱翊钧,心里揣测着。
作为内阁总理,他当然希望太原升为直隶州,直接归内阁管辖。
太原煤铁齐全,煤铁产量不输给滦州。
它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在海边,运输不便。所以大部分工厂都被开办在滦州,太原只有一部分工厂,远不及滦州。
就算如此,太原也是一块大肥肉。
张居正现在算是看明白了,工业赚钱的能力比农业太强了。
自己苦哈哈地督促下面把秋粮夏税缴足,背负了无数的骂名,结果还不如人家上海滦州一年随随便便给户部税政司缴纳的税。
自此他的治政理念有了重大调整。
不是说农业不再重要,它依然是大明的根本,大明亿万百姓能不能吃饱饭,还得靠它。
只是张居正把强国富民的希望放在工业和商贸上,不再想着靠田赋来实现这些梦想。
太原是大明唯二的工业重地,内阁自然想把它归为直管。
但是王崇古、王国光为首的晋籍官员,却极力反对太原升直隶州,希望太原继续留在山西。
张居正知道其中的原因。
京畿没有滦州还有天津,还有秦皇岛。江苏没有沪州还有苏州、扬州。
山西要是没有太原,还有个毛啊!
王崇古、王国光一是刑部尚书,一是户部尚书,深受皇帝器重,其中王崇古曾经在东南剿倭,属于根正苗红的东南一脉。
两人是自己的重要盟友,他们的意见,张居正必须重视。
朝堂上关于太原要不要升直隶州,来回争论了大半年,滦州、上海升直隶州的事都被拖累耽误。
现在也到了下决断的时候。
只是张居正不好下这个决断。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