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655节
还有这火柴,一分钱一盒,总共五十根,跟香烟搭配着一起卖,方便百姓们抽烟”
朱翊钧开口了,“金水,不是还有一种打火机吗?”
杨金水转头答道:“回皇上的话,滦州精密机械厂造出来了,用的是转轮燧石加火油棉花,就是有些贵。”
杨金水说着,挥手示意,一位小内侍捧着一个木盒子走了进来,放到桌子上又走了出去。
打开木盒子,杨金水从里面拿出一个打火机。
“皇爷,四位老先生,这个打火机是精钢打造,上面还镂有花纹,你们听。”
杨金水把上面盖子打开,铛一声脆响,就像铜罄一样悦耳,再在转轮上一转,火星一闪,一团火在灯芯一样的棉花上点燃。
胡宗宪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打火机,“这个多少钱?”
“这个十圆一个,限量版,上面刻有编号,一种花纹款式只出五百个,然后模具废弃,以后再也造不出一模一样的。”
“十圆一个!”胡宗宪一脸的不敢置信,“就为了点个火?”
谭纶在旁边说道:“还有听个响。这声音清脆悦耳。”
“那它也不能十圆一个啊!知道隆庆二式滑膛枪多少钱一支吗?它一个打火机这么小一个,售价都赶上我一支枪了。
杨公公,你可真是财神啊。”
杨金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呵呵笑道:“好说,好说。
四位老先生,这个贵,但是还有更贵的,黄金白金打造,一个上百银圆,咱家就不拿出来献丑了
当然还有便宜的,这个铜的,五圆一个,这个三圆,这个最便宜,一圆一个。不过打火机还需要定期加火油,换火石,以及维护。”
等杨金水把东西都亮完了,朱翊钧说道:“金水把东西都亮出来,现在我们转回正题。香烟产业,朕寄予厚望。
中烟集团也叫中华烟草集团,上月才成立的。
目前也就开了两家厂子,一家北京卷烟厂,一家天津卷烟厂。国内市场要做,国外市场也要做。中间有很多问题,被杨金水带着人解决得七七八八。”
朱翊钧拿起一包香烟,指着内层的油纸。
“比如这香烟最怕潮,一潮就变味,根本就没法吸了。其它环节好说,运输环节最不好说。
杨金水带着卷烟厂的师傅日夜攻关,用特制油纸做内包装纸。然后设计了蜡封不透水的铁皮外包装箱,专用于长途运输。”
杨金水趁着朱翊钧端起茶杯喝茶,连忙补充了一句。
“原本卷烟厂还研制了锡箔纸做内包装,那个防潮效果更好。只是风俗习惯,锡箔纸内包装暂时不便在国内市场用,用在国外市场。”
张居正不是很明白,“锡箔纸内包装为什么不能用在国内市场?”
一旁的谭纶淡淡地答道:“自两晋南北朝开始,大家就用锡箔纸银箔纸和金箔纸做元宝,烧给先人。
到了国朝初年,太祖皇帝为了避免浪费,下令禁止使用金银箔纸,只准用锡箔纸做元宝。”
锡箔纸做元宝烧给先人?
那做成香烟内包装纸,确实会有人很忌讳。
原来如此。
张居正恍然大悟。
朱翊钧放下茶杯,继续说道:“朕计划把香烟,与酒、茶、糖和盐一样,归为牌照专卖产品,统一由户部盐业专卖局管理。嗯,现在它可以叫盐糖烟酒茶专卖局。
要想生产和销售香烟,必须申请专营牌照”
事到如今,张居正四人也清楚朱翊钧早在嘉靖四十一年提出的牌照专营制度的本质,为了方便收税!
想想这香烟成本才一两分钱敢卖五分一角,几分钱敢卖两角五角,纯纯的暴利。
这样的产品肯定要专营专卖,才能把生产、运输、批发、零售整个环节掌控住,不让暴利从手指缝里流走。
胡宗宪现在有些相信朱翊钧所说的,大明陆海军军费,可以从这烟草中来。
这香烟看上去跟酒一样,属于男人的专爱,给予他们适当的刺激。当然了,女人想抽烟朝廷也不拦住。
跟酒不同,还抽不醉,可以一直不停地往下抽。
一包二十根,根本不够抽啊。
就算一个人一天抽一包,一包多少钱?
五角和两角五分的没有多少人买得起,就按一角来算。一人一包就是一角钱。
国内卖,国外也卖,要是一百万人抽烟,一天一包就是十万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三千六百五十万圆。
胡宗宪感觉自己要窒息了,要被巨大的惊喜震撼到无法呼吸。
这才一百万人。
天底下喝酒的人只有一百万吗?
远远不止,那抽烟的人也远远不止一百万。
如果是五百万人呢?
那一年香烟销售额就是一万八千二百五十万圆,里面有八成都是利润.
瞬间,胡宗宪感觉坐在正中间的皇上浑身上下金光闪闪,后脑勺还有一个闪亮夺目的光圈。
朱翊钧继续说道:“说了半天,我们转回正题,高屋建瓴。
王一鹗、殷正茂在前面改土归流,我们在后方要殚精竭力想一想,如何造福云贵川百姓,让当地的经济提上去。
只有让云贵川百姓,归流后的日子过得比土司治下时强,没有怀念土司时的生活,那我们的改土归流才算取得历史性成功。”
张居正答道:“皇上,云贵川改土归流的地方,都是山区,地少山多,百姓多困苦,如何提高当地经济,内阁也很头痛。
就算进行财政补贴,那么大的窟窿,内阁就算砸锅卖铁,也补不了多少,有心无力。”
是啊,皇上从嘉靖四十一年开始,在世宗皇帝的支持下,大兴工商,暗地里进行财税改革,终于让大明财政摆脱以往的困顿情况,可是还没有富足到可以把云贵川包养起来的地步。
“张师傅说得对,关键是云贵川要有自己的造血功能,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
那如何让云贵川有自己的经济基础,如何能自我造血?”
朱翊钧环视一圈,四人面面相觑。
老规矩,皇上你说我们听。
在搞经济方面,我们对你是十二万的服气!
太高瞻远瞩了,太匪夷所思又非常有效。
看着熟悉的场景,朱翊钧有些啼笑皆非。
“好,那朕就简略地说一说.”
第702章 朕给你们指出一条发财之路
朱翊钧先喝了一口温茶,润了润喉咙。
这一讲起来,就不是那么简略了。
“首先朕觉得,经济农作物,如这烟草,就是一项很好的振兴地方经济的手段。”
“经济农作物,烟草?”
张居正四人有些明白朱翊钧的用意。
“对,在贵州、云南大量种植烟叶,那里的气候和环境适合种植烟叶。
再在贵阳、昆明、长沙、成都建立四家卷烟厂,生产出的卷烟,不仅供应当地,还可以远销其它地方和海外。
刚才朕说到了经济农作物,四位师傅,你们能理解经济农作物的意思吗?”
张居正四人齐刷刷地摇头。
“朕认为,便于进行工业生产,从农产品摇身一变成为工业产品的农作物,就是经济农作物。
烟草可以做成香烟,算;玉米土豆可以酿酒,算;桑树可以养蚕吐丝,算;葡萄可以酿酒,算;棉花、麻可以纺纱织布,算。
农作物变成工业产品,最大的好处有两个,一是高附加值,就是原本不怎么值钱,经过工业生产,值钱数倍十几倍。
二是便于运输。农作物易腐烂,存放有期限,不利于长途运输。变成工业品,可以放一年、两年、好多年,就非常便于运输了。
便于运输就便于流通交易,就能运到远地,卖出更高的价格,从而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张居正捋着胡须,不停地点头。
“皇上一席话,让臣恍然开悟。农作物确实有以上毛病,不便运输,卖不起价,百姓们只能多种粮食,先果腹填饱肚子再说。
粮食够吃,但是缺钱啊,极度地缺钱。
内阁的一条鞭法财税改革,迟迟无法全面推行,只能在数省试点,就是因为百姓缺钱。
皇上教诲得极是,我们推行改革,新政必须利民益民,不能害民,改到后来居然给他们增加负担。
这是万万不可取!
现在皇上指点我们,各地可以试行经济农作物,真是让臣等拨开云见天日!”
张居正转头看向胡宗宪、赵贞吉、谭纶和杨金水,感慨不已。
“内阁也知道兴办工业的好,赚钱!朝廷赚钱,商贾赚钱,劳工赚钱,就连转运的民夫也赚钱。
正如皇上所言,一家工厂,不仅仅看它工厂里的劳工,还要看它上下游形成的产业链,各处提供的赚钱机会。
可以说,一家有规模的厂,可以带活一个地方。滦州上海为何如此财大气粗,如此兴旺,就是厂子多。
但兴办工业也是有条件的,不可能遍地开花。云贵川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兴办工业真是妄言。
不兴办工业,如何让百姓们挣到钱?
经济农作物!
今日得皇上一番点拨,臣又被推开一扇商户。
真是让臣跳出桎梏了。以前臣是趴在地上寻找强国富民之策,被皇上教诲后,臣终于知道站到楼顶上去寻找,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犯只顾眼下利益、损害长远利益的毛病。”
朱翊钧和众人哈哈一笑。
“张师傅又在夸朕了,难得啊。记得嘉靖年间,朕在西安门书堂读书,很少听到张师傅夸朕啊。”
众人笑得更开心了。
张居正边笑边在心里嘀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