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629节

  杨偏刀不以为然地说道:“李参军是督宪的令史,可不就什么都知道。”

  李明淳看了看他,“事到如今,我也实话实说,这两年我以督宪令史的身份,一直在施州各地奔走,奉命协调,参与改土归流之事。

  去年年底,张长官你们四人去卢溪城拜会督宪,学生不在,说是留在长沙城,协助凌抚台,实际上那时我在石柱。”

  众人惊讶地看着他。

  你小子藏得够深啊!

  张瑢和杨偏刀对视一眼。

  老杨,我跟你说过,这小子不简单,你看他到思南城后,对我们的情况和习性非常熟悉,尤其是钓杨兆龙时,那就是钓鱼高手,把人家的心思摸得透透。

  现在你清楚了吧,人家除了特别聪慧之外,跟我们这些土司打交道的经验也非常丰富,我们的心思,杨兆龙的心思,杨应龙的心思,都能摸得准准的。

  丘弃浊抱胸摸着下巴说道:“第四师和第一师都直奔播州宣慰司,他们道路都熟悉吗?不会迷路吧。”

  罗昇深以为然地说道:“是啊,贵州这边,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左边是山,右边也是山。

  要是不知道路,在山里打转,可能一辈子都转不出去。”

  任博安答道:“第四师的向导是姚丙周姚都事,第一师的向导我就不知道了。”

  姚丙周姚都事?

  张瑢和杨偏刀对视一眼。

  我们就说,为何这次来思南城负责协调联络的,偏偏放着最熟悉情况的姚都事不用,非要用不熟悉这边情况的任都事。

  说姚都事到处有熟人,会被认出来,只是借口。人家是有更重要的任务而已。

  果真,你们这些汉人真狡诈,连自己人都骗。

  不过张瑢和杨偏刀能理解,自己人都骗到了,更不用说敌人了。

  “姚都事做第四师的向导,那就没问题了。他在川黔湘边地往来奔走了十几年,足迹遍及各个土司,道路人情,比我们都要熟。”

  李明淳解释了一句,“第一师的向导可能是石柱那边的人,还有姚都事收买的杨应龙的一位将领,专门负责北面一线巡哨,非常熟悉那一带的请。

  不知什么原因得罪了杨应龙宠妾的哥哥,被谗言构陷,姚都事刚好遇上,想法子把他救出播州。”

  战局现在完全明朗了,杨兆龙带着主力,被思南城这块诱饵调了出来,困顿城下。朝廷王师趁机出击,第二、三师负责占领镇远、石阡、铜仁,对播州形成包围。

  第一师和第四师趁着播州兵力空虚,分别从北面和东边直捣老巢。

  太厉害!

  制定这个计划的王督宪真敢想,也真敢做!

  杨偏刀有些疑惑:“第四师在保靖,第一师在武隆,离我们思南城都很远,怎么知道一起动手,配合得这么默契。”

  张瑢目光一闪,捋着山羊胡子答道:“那一千乔装的播州土兵是关键。老夫想,那一千土兵到了常德城,都司就给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师送去信。

  大家掐好日子,这一千播州土兵什么时候能到思南城,再等个三五天,等思南城外的火烧起来,把杨兆龙引动了,严阵以待的他们就开始发动。

  老杨,你没察觉吗,这一千播州土兵,行程非常准时。说什么时候到辰溪就什么时候到,说什么时候到铜仁就一定是那个时候。”

  杨偏刀一拍大腿,“没错!就是这样的。滚单说他们三月二十五日到思南城,嘿,那天中午就看到了他们在城下驻扎了。”

  “督宪和汤都使都是谨慎的人,从思南城到常德城,水陆兼进,需要多少日子,他们暗地里叫人不知道来回测过多少次,心里有数。”

  杨彦摇了摇头,“可我还是觉得有点玄。思南城一个点,其余四个师分路并进,要是中间出点差池,那可不是小事。”

  李明淳答道:“你担心的督宪和汤都使他们都考虑过。都司参谋局把督宪的设想讨论了无数遍,最后拟定了四个方案。

  最坏的方案是思南城失守,我们只能退守铜仁和镇远最好的方案是杨应龙亲自率兵攻打思南城,被我们半路伏击,全军覆灭。

  目请这个情况,跟我们预想的不好不坏的方案差不多,只是细节上有部分差异。这很正常,打仗那有可能完全按照我们方案来走的,只要方向一致,关键节点都能对应得上,就可以了。”

  丘弃浊连连啧声,“听子明这么说,好像很简单,可我还是觉得王督宪、汤都使和参谋局真是厉害,运筹帷幄,庙算于千里之外。”

  大家欣喜地议论一番,都忍不住看向西北播州方向。

  “你们说第四师咬上杨兆龙所部没有?”

  “应该咬上了。第四师走湄潭,守住杨兆龙回播州的要路,守株待兔就好了。”

  “那有这么容易。这山峦重叠,一个山谷就是一条山路,不知道杨兆龙走哪条山路,不好伏击啊。”

  “杨兆龙又不是一个人,一百个人。他从思南城离开时还有一万人马。一万人,漫山遍野,瞎子都能看到。从湄潭回播州宣慰司城的要道,就那么几条,应该不难守。”

  大家众说纷纭,任博安说道:“我派杨贵安去第四师联络,这会正跟随第四师行动。过不了几天,他应该会回思南城复命。到时候问问他详情就好了。”

  “杨贵安去了第四师?”

  “对。”

  “那等他回来,一定要他给我们讲讲详情。”

  此时的杨贵安,紧张得一比。

  他手里拿着一杆隆庆二式骑兵滑膛枪,蹲在山坡上的树林里,紧张得浑身冒汗。

  玛德,老子是搞谍报的,怎么稀里糊涂地被塞了一枝滑膛枪,就派到战场上来了。

  我是锦衣卫镇抚司调查科的,谍报人员。按照锦衣卫谍报员武昌速成班的说法,每一位谍报人员,都是高精尖人才,朝廷的宝贝疙瘩。

  你们第四师居然让一位高精尖人才,朝廷宝贝疙瘩直接上战场去当炮灰?

  暴殄天物啊!

  丧尽天良啊!

  旁边的忠武副尉看到了杨贵安的样子,低声问道:“你这个新兵蛋子,摸过枪吗?”

  “老子不是新兵蛋子,老子是锦衣卫镇抚司的,谍报人员,专门给你们搞敌方情报的,高精尖人才。”

  “上过战场没有?”

  “没有。”

  “那就是新兵蛋子。”

  蛋你妈个头啊!

  杨贵安怒了!

第683章 老子是高精尖人才!

  杨贵安转头过来,看到了忠武副尉,岔开腿坐在地上,叼着根草杆,斜着眼睛看着自己,下巴微抬,眼神里满是挑衅。

  这家伙一脸横肉,雄壮有力,自己打不过啊。

  “孙副尉好!”

  “他们说你叫杨贵安?”

  “是的。”

  “锦衣卫的?”

  “是的。”杨贵安的胸膛挺了挺。

  “新兵蛋子。”

  “那个孙副尉,我不是新兵蛋子,我受过军事训练。”

  “是吗?那我问问你,你手里抱着的枪,认识不?”

  “当然认识,隆庆二式骑兵滑膛枪。”

  “然后呢?”

  “它属于隆庆二式燧发滑膛枪枪系,有隆庆二式标准滑膛枪,陆军装备的最多。其余的有隆庆二式海军滑膛枪,隆庆二式骑兵滑膛枪,以及炮兵滑膛枪。”

  “书背得不错。”

  孙副尉的脑袋晃了晃。

  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叶投下来,在他年轻的脸上照出点点光斑,依稀看到嘴角的讥笑。

  “什么书背得不错。军事训练射击科目第一课,就是熟悉枪械。

  隆庆二式滑膛枪是枪炮局历练五年,从鸟铳到四十五式滑膛枪,几经实战检验,最后定型下来的。

  标准版全枪长一百五十厘米,也就是一米五长,三棱刺刀长四十厘米。枪管长一百一十五厘米,全枪重四千五百克,口径十八毫米。它与四十五式滑膛枪最大区别就是后膛是冲压的菱形。

  骑兵滑膛枪全枪被缩短为一百四十厘米,枪管缩短为一百厘米,其余口径、扳机、刺刀都没变。

  海军的跟骑兵的尺寸一样,只是为了防锈,它的主要配件都是用黄铜打造的。

  炮兵是专供炮兵自卫用,全枪总长被缩短为一百三十厘米,枪管缩短为九十二厘米。口径和其余不变。”

  孙副尉眼睛里闪过一丝异色,“不错,有点货。继续。”

  “继续就继续!

  隆庆二式滑膛枪,采用定制弹药纸筒,发射二十六克定制铅弹,射击一米八高,六十厘米宽的木靶,一百米上靶率是百分之九十五,一百五十米上靶率是百分之七十,两百米上靶率是百分之四十八。

  以一个排列三队齐射,五个边长两米的正方形靶子,一百米距离一千发命中率为五百三十四发,一百五十米千发命中率为三百二十一发,两百米为二百五十发,三百米为一百四十发。*”

  光斑中,孙副尉的脸上终于浮现出笑意。

  “可以喔,有点门道。”

  “那肯定是的,我们锦衣卫都是高精尖人才。”

  “高精尖?什么玩意,脑袋尖吗?”孙副尉摇了摇头,“这几年,新名词层出不穷。你这个锦衣卫高精尖人才,怎么被踢到老子的队伍里来了?”

  “我也不知道。我是奉命从思南城出来,与第四师联络。联络上以后,在参谋处没待一天,邓师长下令师部各处除必要人员,其余的全部扛枪上第一线。

  我被塞了一把枪,然后就分到你手下了。”

  “哦,侦察队摸到杨兆龙的踪迹,我们要在这里伏击他们。邓师长怕兵力不够,不能把他们全部留下,于是就下了动员令。”

  “在这里伏击?”杨贵安看着前面。

  这里是贵州常见的“坝子”,东西长十四五里,南北宽不到两里。坝子中间有一条三四米宽的河流,水浅缓流,把坝子一分为二。

  北边平坦的地方宽一些,南边平坦的地方窄一些。

  一座石板桥搭在小河上面,河流两边是绿油油的稻田,山风一吹,稻穗晃动,如同波浪起伏。

  苗民特色的吊脚楼修在西边坝子尽头的山坡上,密密麻麻的一大片。

  稻田中间,小河北边,有一条道路,两米多宽,是官道。南北挨着山坡各有一条不过一米宽的小路。

首节 上一节 629/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