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545节

  张居正接过来看完后,脸色微微一变。

  “湖广又起波澜了。”

  “有些人总是不消停。”朱翊钧转头问道,“冯保,殷正茂和凌云翼还在京里等着辞陛吗?”

  “是的,四川总督殷正茂和湖南巡抚凌云翼,已经领了吏部执照文书,资政局也循例跟他们谈了话。

  现在在京里等着皇上御驾回京。谢恩辞陛的奏本,已经呈到司礼监了。”

  听着冯保低着头垂眉答道,张居正心里有些激动。

  冯保一回来就接过司礼监的权柄,听他答话,说明又恢复对司礼监的掌控。

  好啊,我张叔大再也不是孤军奋战,我在内廷也有人了。

  “召殷正茂和凌云翼到天津城,朕在那里等着他们。等辞陛后,他俩直接南下去赴任。”

  “遵旨。”

  冯保接过张居正递回的那份急报,两人目光在空中交织,会意地淡淡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冯保自去拟旨,朱翊钧指着胡如恭说道:“张师傅,你的地方改制,正好在直隶试点。直隶大佬在这里啊。这是他的地盘,凡事你可以先找他商议。”

  张居正笑着答道:“皇上英明,一下子就给臣指了条明路。”

  胡如恭笑着答道:“皇上发话了,张相只管发话。但是下官只能先听着,具体怎么办,还要回去后跟三司商议。”

  他这话里有很委婉的意思,张相你吩咐的事,我必须先看看,合适的我就支持,不合适的我们再说。

  张居正心里有些不爽,但也无可奈何。

  他可以对直隶布政司指手画脚,把布政使、左右参议训得跟孙子一般。因为这些人的官帽子握在他的手里。

  对按察司和兵备司也可以指手画脚。

  你要是不听招呼,他可以找御史台和戎政府掰扯,赵贞吉和胡宗宪多半会看顾他的面子,把下属的按察司和兵备司训一顿,圆一圆内阁总理张相的面子。

  因为大家的钱袋子在他手里捏着,必须给几分薄面。

  戎政府还好些,有少府监这个内库当外援,多少可以接济些。

  御史台就完全靠国库拨款,靠“财政”吃饭,御史们可以一身傲骨,但是肚子一饿,就体虚无力了啊!

  巡抚和总督不同,人家直属皇上,奏本直接递到司礼监,官帽子不归你管。人家的衙门小,属员也不多,一年那点开支随便哪里都能抠出来。

  再说了,你亲儿子布政司还在他手里捏着,政绩要不要了?前途要不要了?

  扪心自问,你敢扣他经费吗?

  所以巡抚和总督对内阁总理张居正可以是客客气气的,但是你叫人家对你言听计从,如臂使指,那是不可能的。

  张居正把地方官制改革方案细说了一遍,裁并地方各分巡道、分守道、兵备道;全面取消巡按御史,把它从御史台都察院管辖,改为巡抚衙门督查室管辖。

  胡如恭听到这两点,高兴了,“好,那些什么道,早就该撤了。因事设职,冗官冗职,这些分巡道、分守道和兵备道,全是在养闲人。

  还有那些巡按御史,都是些啥事都不做,捣乱抬杠他第一的家伙。啥都不懂,偏偏装作什么都懂,凡事都要指手画脚一番。

  到一地方,正事不做,就只知道揪地方官员的小辫子,或敲诈勒索,或打压呵斥。不问实际政绩,先问你是谁的门生。

  不分是非,先分师门,这样的巡按,我早就想裁了。”

  张居正笑着说道:“胡抚台鼎力支持,那是好事。接下来是裁并的卫所之事。”

  胡宗宪执掌戎政府,最重要的事就是裁并卫所。

  其实从嘉靖四十五年开始,到隆庆年间,借着编练新军的名义,全国卫所可用的军官和士兵,全被抽调一空,编入到陆海军。

  早在隆庆元年,二十个一都司就移权给兵备司,都司成了集结边军,准备出征才用的名字。比如戚继光出征土默特部时,组成燕北都指挥使司,燕北都司。

  两个留守司,中都留守司改为凤阳皇陵留守司。兴都留守司改为安陆皇陵留守司。专司护陵,以及对两处皇陵的日常维护修缮。

  内外卫四百九十三个,守御屯田群牧千户所三百五十九个,到隆庆二年都成了空架子。今年被全部裁撤。

  从太祖、成祖传下来的世袭小旗、总旗、百户、千户、指挥使等军官,能打仗的基本上都被抽调出去,名册归在二十六军或海军诸水师名下。

  然后世袭武官职,百户以上朝廷都认,不过得改。

  百户和试百户合并为百户,正、副千户合并为千户,卫所镇抚、指挥使佥事和指挥使同知、指挥使合并为指挥使佥事、指挥使同知和指挥使,总共五级。

  全部转到左右千牛卫名下,继续领干饷。

  不过朱翊钧怎么可能让他们继续占便宜。

  军律规定,世袭武官家中子弟必须有一人考入陆海军士官或军官学校,以士官或军官服役三年以上,才有资格继续传袭。

  如果军功足够,还可以往上升一升。

  自从,军人为大明出生入死,犒赏之一就是世袭官爵。

  最低的就是五级世袭武官职,中间是六级勋爵,类似于此前的都指挥使佥事以上的世袭武官职。

  再往上就是公侯伯子男五封爵。

  军功封爵都是世袭罔替,意思就是他只要自己不作死,爵位就能一直传下去,与国同体。

  勋爵和世袭武官就需要再一辈接一辈地努力,必须有子弟入伍从军,为国效力,才能延续这份优待和荣耀。

  朱翊钧保持世袭武官的用意,就是继续保留一块现役军官的“优秀生源地”。戚继光、俞大猷、李超等大明海陆军大部分高级将领,都是世袭武官出身的。

  要把这个传统发扬光大,要让这些世袭武官们与因军功被敕封的勋爵们一起,成为东方骑士和军事世家,为大明海陆军源源不断地提供优秀军官,同时也成为保证大明国本和皇权的一块重要基石。

  至于各卫所保留下来的小旗、总旗以及军士,全部转给兵部。打仗不行,那你们还是老老实实当农民或工人吧。

  这些人被诸多工厂选走了一批,又转业去铁道工程团一批,剩下的这些真的只能当农民了。

  “内阁的意思,戎政府转过来的这些裁并卫所田地和人口,全部改为农场和牧场.”

  “农场和牧场?”

  “是的,前些年高公执掌户部,清丈田地,重点是清查卫所被侵占田地。光是大同、蓟州、宣府、辽东、宁夏、甘肃边镇卫所,就清得田地两千八百一十万亩。

  其中蓟州和宣府卫所的不少田地,就在你直隶辖下。他们一部分改为农场,一部分改为牧场,以后都会归你们地方管辖。”

  朱翊钧此时插了一句,“皇庄有官田三百七十五万九千五百四十六亩,各藩宗室名下庄田或侵占的田地,合计二千一百六十万亩,退还卫所和百姓等外,被除藩没为官田有二百一十九万亩,继续为各藩庄田有二百五十六万亩。

  这八百五十万亩田地,全部改为官田,朕交给少府监管理,成立两到三家农垦总公司,下面分设若干农场和牧场,再进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

  胡如恭惊讶地问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617章 朕不参与,你们自己解决!

  “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朱翊钧答道,“此前皇庄,包括宗室王庄,都是由内廷和诸藩派人去管,有庄头、旗校、田头等人,多为内廷貂珰亲眷、王府外戚等人。

  到了皇庄,为非作歹。皇庄和王庄佃户们,除了缴纳朝廷赋税,还要缴纳内廷和王府定租,除此之外,还要给庄头等人好处,几乎平白要缴纳三份租税。”

  没错,朕可以告诉你,大明王朝的皇庄和王庄都不免赋税的,只是田赋和皇租之间十分玄妙而已。

  想想自家老祖宗朱元璋有多抠,他怎么可能留下那么大个漏洞。

  可地方官员怎么敢收皇庄的田赋,先紧着把入内库的皇租收足了,还有庄头、旗校等管理人员的个人好处,也不能落下。

  皇庄的田赋怎么办?

  转嫁呗。

  久而久之,州县自耕农背不动这么大的摊派,只能再往官绅名下的田地里摊派一部分。

  这怎么能行,这不是鱼肉百姓,祸害乡里吗?

  士人儒生、御史清流们纷纷上疏,皇庄如何如何不好,应该废除,把田地分给百姓们。

  大明皇室由大明万民供养,还怕缺口吃的吗?

  历朝历代先皇,包括仁孝闻名的两位,其它的都好说,从朕的兜里掏钱出去,那不行。

  一直到了嘉靖初年,大礼仪中大获全胜的皇爷爷,踌躇满志,在大臣们的建议下,推行嘉靖新政,其中一项就是所有皇庄管事全部召回,皇庄改官田交给地方管理,除了田赋,折银收租。

  佃租为上等耕地一年每亩三分银子,中等地年亩两分银子,下等地年亩一点五分银子,这也叫子粒银—皇上仁德,官田免费给百姓们耕种,收点种子钱意思意思就好了。

  子粒银由地方州县征收,官府征收上来后再转运给内承运库,供皇室挥霍。

  可是新政几年下来,皇爷爷发现,朕还挥霍个毛线啊!

  内承运库穷得连老鼠都连夜搬家。

  问百官,从户部到州县官员,都是一脸的悲天悯地。唉,百姓们太苦,又是连年天灾,我们真不忍心催收子粒银。

  皇上你是大明万民君父,你也不忍心的是吗?

  好吧,朕也不忍心,那你们总得从国库里拨银子给内库,朕也有一大家子要养啊。

  百官一摊手,国库困窘啊,文武百官都在勒紧裤腰带,艰难度日。

  呃.你怎么打个嗝全是海鲜味?

  皇上,这个不重要,要不我们群臣集资,给你打造一件祖传之物,金碗?

  皇爷爷傻眼了,说好的你们养我的?

  翻脸就不认账了?

  渣男!

  皇爷爷重新派内侍们下去接管“官田”,督收子粒银。

  自此皇爷爷看清楚了文官们的真面目,夏言等力行嘉靖新政的大臣们,也埋下了杀身之祸。

  皇爷爷也很难再相信户部的账簿,开始化身为大明总会计师。

  现在朕主政,手里的官田,包括宗室的藩田,就要重新来个新玩法。

  朱翊钧继续说道:“朕下过诏,也请李师傅在律政院正式编入国律中,皇庄官田,少府监商铺公司,都一并纳赋缴税。

  少府监收拢所有的官田和藩田后,以两三家农垦公司统一经营,分设若干农场或牧场。牧场放牧,农场耕种。

  田地直接以一户承包,百姓承包农场田地,在农场农科站指导下放牧耕种。

  内地主要是按照农科所推荐的四圃轮种法进行耕种每户人家足额缴纳田赋后,余下的全归农户所有,不需要再额外缴纳子粒银以及其它摊派杂税。这就叫家庭承包责任制。”

  胡如恭一听,那皇上这不是在做大善人吗?

  不可能,怎么可能?

  有杨金水掺和,怎么可能不赚钱呢?

  他灵光一闪,皇上开始时说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才说的却是家庭承包责任制,还差了个联产。

首节 上一节 545/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