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496节

  于是有了今天这么一出。

  只是这些内幕,万记者、邓记者和大部分围观官民都不知道,只有袁咸安等少数几位官员大致猜到了一二。

  三十分钟后,警员先把人犯押了进来,依旧跪倒在公堂上。

  袁咸安和两位同审官从后堂转出来,坐回到各自的桌案后。

  咳嗽一声,袁咸安连拍惊堂木,啪啪声响后,公堂又变得安静。

  大家都知道,主审官要宣判了。

  这就要宣判了?

  还要怎么样啊?

  难不成还要给被告人犯请几位讼师,进行无罪辩护?

  朱翊钧觉得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对于大明的司法制度已经是一个质的飞跃,就算拿到整个世界范围,也是非常炸裂的。

  不要看欧罗巴天天念什么《罗马法典》,他们真正的司法制度是伴随着断头台和挂路灯出现的。

  现在欧罗巴还在玩宗教裁判所,一直要等新教开动发明的铅活字印刷机,把宗教裁判所黑得比煤炭还要黑。

  然后新教徒输掉了跟西班牙的军事战争,却打赢了宣传战,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号称是人类灯塔的西方司法制度,这才在从封建贵族手里争夺权力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朱翊钧却开始让大明丝滑地向司法独立方向进化。

  这就是皇权至上的某一方面的好处,只要拥有至高皇权的朱翊钧想做,他就一定能做得到。

  等众人安静下来,三位书记官站起来,大声说道。

  “全体起立!”

  公堂上除了六位跪着的被告人犯之外,大家都起来,包括袁咸安三人。

  前廊坐着的记者和家眷等人也在警员的提醒下,全部站起来。

  前院的人本来就站着,无所谓起不起立。

  袁咸安拿着一份文书,满脸严肃地大声念道。

  “经本官与两位同审官合议,现判定如下。”

  他悄悄地看了看一张窄纸条,看看自己的判词是不是与窄纸条有出入。

  这张窄纸条这是郭乾悄悄塞给他的,说是来自西苑。

  他今天宣读的判词,会成为大明司法制度的典范,被记录在青史上,也会成为后辈们引援的范例。

  所以他必须按照西苑拟定的典范例词来说。

  “林有才被毒杀一案,经京师警政厅侦办结案,人证物证俱全。并经刑部中央检法厅检法复核,以谋杀罪名提请公诉。

  经法庭公诉人公开陈述,传唤证人,当众展示证词证物并给予被告人犯充分畅述之机会

  本官与同审官审议公诉方提交的所有证词证物,以及被传唤证人当堂证词记录,确认真实有效无误。

  且被案侦办程序合法,公诉程序合法本官现根据审理实情,判决如下。

  黄怀璧、贾友山、关海平谋杀罪成立,根据《刑律》

  万记者和邓记者对视一眼,跟在场大部分人一脸蒙蔽。

  这判词念得什么意思?

  谋杀罪成立!

  这个听懂了。

  黄怀璧三人判绞刑,听懂了。

  吴有麟三人判劳役若干年,也听懂了。

  大明法定有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判劳役就是徒刑,确实算轻判了。

  不过徒刑服刑之前,需要加杖刑。

  半年杖十下,自己算。

  不过这个附加杖刑不会一次性打完,可以分期,原则是保证你活着服劳役徒刑。

  这褫夺政治权利终身和若干年,又是个什么意思?

  有没有人出来解释下?

  念判词的主审官袁咸安才不会给大家解释,他自己都是在律政院和台基学院突击学了两天,才明白这些法律新名词的意思。

  想弄明白,到律政院和台基学院找老师去。

  袁咸安继续念道:“本判决书正式下达后十五天,被告人犯可向大理寺提请上诉。若自愿放弃或逾期提请上诉者,均视为放弃上诉,本判决书届时执行。

  如提请上诉,最终判定由大理寺裁定.”

  袁咸安念完后,一拍惊堂木,大声宣布:“林有才被毒杀一案,本官审理判定完毕!退堂!”

  人犯被上脚铐,由警员和警卫兵押送走,家眷们哭天喊地,全部被警员拦住。

  公堂上的官员们也三三两两离开,前廊的记者们也三三两两议论着,跟着前院听审的百姓们,往衙门大门走去。

  邓记者忍不住问道:“师哥,你听过的审案多,以前都是这样的审案吗?”

  万记者摇摇头:“完全不同。原本我以为此案关系重大,朝廷慎重对待,想不到它是全面推行新制的第一起案例啊。”

  旁边有位记者说道:“老万,没想到吧。”

  万记者摇摇头:“真没想到。”

  “我此前听都察院一位朋友说,赵中丞奉皇上旨意,在进行什么司法制度改革,马上见真章了。

  我原本还不信。

  审案有什么好改的?上千年,历朝历代不都是这么审的吗?”

  另一位记者凑过来说道:“还真别说,前唐、前宋审案制度,还真不大一样。我朝的司法改革,有吸收了前宋鞫谳分司,又自创了许多新制。

  一时没看明白,还需要慢慢琢磨。”

  “好家伙,内阁张相在改革,推行新政。想不到都察院赵中丞也在悄无声息地改革,大明上下,哪里不在改革啊。”

  “新朝新气象,不过现在看,改得欣欣向荣,蓬勃朝气,我喜欢。”

  也有记者摇头:“律法繁剧,错综复杂,就算是读书人都被绕得晕头转向,一般老百姓,更得绕晕死过去。

  我觉得,律法还是简白得好,就如汉高祖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最好不过。”

  “切,都什么年代了,还约法三章。那是权宜之策。汉高祖立汉朝后,还不是沿袭秦法?秦法啊,战国六国中最繁剧复杂的.”

  “切什么切,我就是觉得,律法简单明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百姓一听就明白制定那么多繁琐律法条例作甚?”

  “你那叫普法教育,听说刑部正在做的。制定律法,那是因为年代在变,世事变得越来越复杂,总要与时俱进”

  这些记者都是读书人出身,又见多识广,争论起来各个都有一套,但一时半会也很难说服对方。

  不过大家也不是特意争论此事,都是跑新闻,写故事,赚稿费。

  互相之间有意无意的争论,更多是发掘不同视角和论点,头脑风暴,然后寻到自己拿手的,又有噱头的论点,作为自己编写审案报道文章的主题。

  《法繁好还是法简好,观林有才案审判有感!》

  不怕有争论,就怕没争论。

  争论越大,自家的报纸卖得越火!

  刚走出顺天府衙没多远,许多记者心里已经打好算盘了。

  邓记者也是聪明人,很快悟到精要。

  不过他是个实诚人,把自己拟定的标题跟师哥说了一下,还提出自己的思路。

  “师哥,刚才那几位前辈的争论,给我极好的提示。我想着以林有才案为引子,写一篇关于司法制度改革的报道。要是写得好,可以连续写,深入深入再深入。”

  方记者笑着说道:“你小子有做记者的天赋,脑子活,目光敏锐。我也有类似的想法。”

  “啊,师哥,那我跟你撞车了?那我换个方向吧。”

  “傻啊,方向一样,观点一致,写出的文章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啊。有时候,一家之言激不起太大的风浪。

  多几块石头砸向池塘,能砸出大水花来。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去拜会一位神仙。”

  “神仙?我们要去道观拜神扶乩吗?”

  “少问话,跟我来。”

  万记者带着邓记者,来到大路边,看到远处一辆马车驶过来,连忙招手。

  等马车停住,两人钻进去。

  “太白酒楼。”万记者说道。

  “正好要吃午餐,师哥,我请你。”

  “好啊,不过我还有位朋友,你一起请了。”

  “没问题。我刚拿了报社的安家费,囊中颇丰。”

  万记者哈哈地笑了起来。

  两人到太白酒楼,定了一间包间,坐在里面等万记者的朋友来。

  等了半个小时,伙计敲门。

  “请进!”

  包间门开了,伙计让进来一人,邓记者一看,顿时傻眼了。

  怎么是他?

第576章 移风易俗 再立教化

  来者正是太常寺正八品录事梁巍,另一个身份是太常寺正卿蔡茂春的令史。

  大明新官制,长史是一署衙门的秘书长,令史是衙门长官的秘书。故而梁巍在太常寺的身份十分微妙。

  邓记者认识他,因为他被招录进《滦河报》后,按例参加太常寺举办的《报纸从业人员培训班》,梁巍有代表太常寺在班上讲过一次话,上过一次课。

  “如春,你今天怎么大方,居然在太白楼请我?”梁巍比在顺天府大牢时胖了一圈,笑呵呵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496/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