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478节

  点灯点蜡烛?

  你这知道这些油灯蜡烛多贵吗?

  你开一次早朝,要耗费多少民脂民膏?

  败家子!

  大明王朝,行的就是光明正大之事,就在黎明时分,大明皇帝在朝阳初升时,举行早朝。

  早朝时间推迟了,但朝会时间要缩短。

  皇上规定,文武百官朝拜皇帝后,朝会只进行以下几件事。

  一是接见外藩使节,接受外藩国书。

  二是宣布开战和停战、封爵授勋、公布新历法和新律法、任命从三品高级文武官员等重要事宜。

  三是各省三司正使、巡抚、总督,以及驻外宣慰使、经略使、观国政使等文武官员,赴任前正式辞陛。

  有简旨着立即赴任者不在此列。

  四是皇上特旨在早朝上进行朝议的其它事宜。

  除此之外,其余军国大事在朝议上评议决定。

  王崇古捋着胡须说道:“皇上迟迟未定朝议章程,有时还援太极殿旧例。朝中许多人坐立难安啊。

  老夫记得王凤洲上了一份奏章,有写到。

  ‘窃惟我祖宗功德莫盛于太祖高皇帝,德莫盛于孝宗敬皇帝。孝宗皇帝简素恬穆,后宫无偏私声艳之宠。

  节俭敦谨御极十八年,贡献裁损殆尽,行辛稀简,昧爽视朝,退御经筵,咨询治道以故圣聪日启、万几益练。’”

  方逢时嘴巴撇了撇,没有出声。

  王国光眉头一皱,“凤洲老夫子还是老调重弹啊。孝宗皇帝行辛稀简,昧爽视朝,退御经筵,咨询治道。呵呵,在他们眼里,孝宗皇帝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仁君。

  可是而今的大明,不需要无为而治的仁君,需要的是革旧鼎新的雄主明君。”

  跑题了!

  张居正轻轻咳嗽一声,“四位,请继续看皇上拟定的《资政局及朝议会评议决策条目》,下面就是相关朝议之事。”

  潘晟四人低头继续看。

  第二条是资政局研究和决定提请朝议的议题和议程。

  第三条是资政局讨论关乎大明全局的军国大事,并作出初步决策。

  第四条在紧急情况下,如来不及召集朝议大会时,资政局讨论和决定本应朝议大会评议和决定之事,及时提交朝议大会以予确认。

  第五条资政局按《国律》、上谕和相关流程推荐、提名和任免文武官员,以及审定都察院、中军都督府给予文武官员的惩戒处罚。

  人事即政治。

  提到重要的官员任命流程了。

  哗哗,室内响起潘晟四人翻页的声音。

  他们快速翻到后面,找到推荐、提名和任免文武官员的流程。

  以文官为例。

  任免官吏分推荐、提名和任免。

  正九品以下官吏,不需要以上三个流程,直接招录和任命就是。

  正七品以下官吏的推荐、提名和任免,全部下放给各省布政司和六部诸寺,但需要报备给吏部。

  中枢和地方各衙门根据光禄寺核准的官吏编制,一个萝卜一个坑,需要增补编制,按照流程上报,光禄寺最后核准。

  考试的终点是编制!

  编制非常重要,没有编制,户部不会给你放俸禄和津贴的。

  从六品以上官吏,由各布政司、各部诸寺铨政厅推荐,由吏部初步审查资格,通过后正式提名。

  一般推荐和提名人选比缺额多一到两人。

  吏部尚书主持召开部务会议,评议被提名人选,最后决定任命人选。

  以部议形式上报内阁和司礼监,没有被否决即可任命。

  从五品以上官员,由吏部推荐、初审和提名,内阁总理主持召开内阁会议,评议提名人选,最后决定人选。

  报备司礼监,没有被否决即可让吏部任命。

  从二品以上官员,内阁总理主持召开内阁会议,推荐和提名人选,报资政局,提请朝议。

  一般情况下,正从三品官员由资政局合议,呈请皇帝御准,即可决定。

  从二品以上官员需经过朝议大会评议决定人选,呈请皇帝御准,即可正式任命。

  免职流程差不多,各级提请免职,或者都察院通过弹劾案,按照类似的流程通过免职。

  这只是行政系统的官吏任免流程,武官和御史司法官归戎政府和都察院管,是另外一套,类似又有所不同。

  但最后高级文官和将领的任免,全部归到资政局和朝议大会上。

  如此说来,资政、内阁总理和左右议政、尚书和正卿、地方巡抚;总戎政和五军都督;御史中丞和左右都御史、大理正卿,都需要朝议大会评议决定。

  那朝议大会的权柄非同一般。

  皇上这么精明又爱揽权的人,居然舍得放权了?

  四人面面相觑。

  我们是不是看错了?

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导委员会

  张居正把潘晟四人的神情看在眼里,心里冷笑几声。

  想瞎了你们的心!

  皇上才十六岁,又没老糊涂,怎么可能留下这么大的漏洞让你们钻。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道:“四位,请继续看。”

  哦,后面还有细则。

  潘晟、王崇古、王国光、方逢时连忙低头,继续翻看。

  后面是对朝议大会的规定。

  皇上对朝议大会定义为:

  按照《国律》规定,评议和决定大明关乎全局的重大军国事宜。

  评议和审查内阁、戎政府、都察院和宣徽院年度预决算。

  对内阁、都察院、戎政府提请的从二品或上将军以上文武官员的任免进行评议和决定

  评议和决定简旨指定和资政局提请的其它军国大事.

  朝议大会评议之决定,内阁、戎政府、都察院、宣徽院等坚决遵循无误。

  必要时,律政院需根据定策修改律法。

  既然朝议大会如此神圣,如此重要,就不能让阿猫阿狗随意参加。

  在文中,四人看到备注小字,是皇上添注的注释。

  在这些注释文字里,皇上痛斥了此前的朝议里,务虚之风盛行,不究问题根源,只责道德品行;党同伐异,肆意攻讦.诸多种种,结果当议不议,当决不决。

  原本是评议和解决问题的朝议,凭空制造出更多的问题。

  故而在朝议大会规章里,皇上规定,只有被授予朝议大夫之人,才有资格参加朝议,进行军国大事评议和决定。

  皇上还规定了评议流程,初议时一人一分钟,举手发言

  决定时举手投票,少数服从多数,赞同的人数超过一半即可通过。

  然后皇上有最后的否决权.

  皇上,原来你在这里等着我们啊!

  潘晟四人面面相觑,我们没有眼花看错,皇上还是那位皇上,只是他现在的手段更上一层楼。

  你们不是要朝议公推吗?

  朕给你们。

  但是!

  这朝议公推,必须在朕的控制之中。

  现在关键是怎么才能成为朝议大夫?

  这个不会也要公推吧?

  四人继续往下看,发现皇上在条目里写到,因为是开先例,也不知道如何产生朝议大夫,暂定为皇上直接委任。

  暂定这个词用得妙啊!

  暂,可长可短,什么时候皇上说了算了。

  但是又给你留下念想,总是个暂字,会有改变的时候。

  那到底什么时候?

  时机成熟,皇上发话了就是时候。

  不过皇上并没有完全糊弄人,他详细规定了朝议大夫的条件。

  首先必须是从四品官阶以上官员。

  能理解,以前朝议里喷得最凶、跳得最高的就是七品给事中和监察御史,这些科道官员多半是新中的进士,胸怀壮志,迫切想发出自己的声音。

  更有甚者想踩着别人的脑袋上位的。

  熬到了从四品官阶,多半都在宦海里浮沉,被官场现实毒打过,不再那么冲动,做事比较稳重。

  其次皇上规定,朝议大夫按部门分配,六部每部三位,诸寺每寺两位,都察院八位,律政院和宣徽院各三位。

  戎政府合计二十六位.

首节 上一节 478/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