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465节

  青龙水师本来就抱着笼络的心思,所以在交易上尺度放得很松,属于半卖半送的性质,自然让土著喜出望外。

  消息十传百,百传十,短短十几天,消息不仅传遍楚马什族,还传到附近的波莫族、托洛瓦族、米沃克族等土著部落。

  于是有数百上千的土著,从附近不同的地方出发,背着鱼干、肉干,走在通往太平城的路上。

  太平城官署签押房里,李超在做笔记。

  “经过六次反复测量,确定松门湾太平城的经纬度为东经一百二十二点六度*,北纬三十八点五度。

  按照钦天监公布的算法,经度十五度相隔一小时,松门湾比京师要早八个小时。

  测量官经过六次正午和北极星测量,核准了太平城时间。现在是下午三点二十三分,那么此时京师还是早上七点二十三分。

  经过半年的航行,我深刻地意识到,天下变成了地球。皇上英明,值此千年大变局,我们的目光从天朝变成了世界”

  “报!”副官在门口报告。

  “什么事?”

  “南下探索队刚刚回来,吴队正要向你禀告详情。”

  “快叫进来。”

  带队南下的仙居号护卫舰船长兼南下探索队队正吴关海,匆匆走进来。

  李超抢先问道:“吴队正,找到阿卡普尔科?”

  吴关海马上答道:“总兵,卑职带队摸到了阿卡普尔科,不过在外海遇到了巡哨的西班牙船。

  我们干脆一不做二休,上去把那艘西班牙船击伤打跑,然后突入阿卡普尔科港,转了一圈,发现里面有西班牙海船大小十一艘。”

  “才十一艘?”

  自己带了十二艘乙级战列舰,十一艘护卫舰,七艘巡航舰,两艘通讯舰。中途遇到风暴,一艘通讯舰失踪了,十有八九是沉了。

  除去北上探索队的一艘护卫舰和一艘巡航舰,现在松门湾还有十二艘乙级战列舰、十艘护卫舰、六艘巡航舰和一艘通讯舰。

  打西班牙人的十一艘帆船,是不是太欺负人了?

  欺负人就欺负人!

  我们大明海军的制胜理念是同安伯俞大猷提出的:“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

  以多欺少,是我们的传统。

  *明制经纬度,以紫禁城中线为子午度,实际紫禁城为东经116.4度,旧金山湾为西经122.25度,经度跨越121.35度,加上当时测量误差,松门湾的明制经纬度是东经一百二十二度。

  纬度正常。

第550章 归我大明者永安于中华

  李超继续问道:“你们在阿卡普尔科转了一圈,西班牙人有什么反应?”

  吴关海嘿嘿一笑:“肯定是气得半死。”

  这倒没错,要是西班牙人船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在松门湾转一圈,自己的肺都会气炸了。

  “然后呢?”

  “我们跑出了阿卡普尔科港,西班牙人的船纷纷扬帆起锚,跟了上来,不过我们跑得快,走一会,停一会,轮流引着他们一直向北来。

  大概相隔六个小时的路程,青龙巡六号巡航舰在引着他们过来。”

  “现在只剩下四个小时。传令下去,青龙水师全体出动,陆战营谨守太平城。”

  “是!”

  西班牙新西班牙总督区西北舰队指挥官兼阿卡普尔科城主路易斯.德.桑塔利亚,站在旗舰“七月玫瑰”号艉楼上,忧心忡忡地看着前方的海面。

  西班牙国王分设了两个总督区,新西班牙总督区和秘鲁总督区,管辖它在新大陆庞大的殖民地。

  新西班牙总督区设立于1521年,首府设在墨西哥城,辖区为巴拿马地峡以北的地区,包括加勒比海群岛和委内瑞拉。

  秘鲁总督区设立于1544年,首府设在利马,辖区为巴拿马地峡以南,除委内瑞拉的广袤地区。

  随着新大陆的开发和发展,还会在1718年和1776年分设新格兰纳达和拉普拉塔两个总督辖区。

  新西班牙总督区的核心地区是墨西哥南部,巴拿马以北的中美洲,加勒比海群岛。

  成立新西班牙总督区后,西班牙人向北探索的主要路线是从古巴出发,沿着密西西比河和佛罗里达半岛北上。

  因为西班牙人相信墨西哥印加人的传说,佛罗里达有长生不老的泉水,南卡罗来纳有一座钻石山,德克萨斯有格兰奎维拉王国,亚利桑那有七座充满财富的城市。

  当然了,还有就是把上帝荣光传遍新大陆,建立上帝赐予虔诚西班牙人的天国。

  金子、上帝、光荣(Gold、God、Glory),这是西班牙人在新大陆四处乱窜的动力。

  地处西北的阿卡普尔科城就十分尴尬。

  没有金银矿,没有肥沃的土地,以前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终于在重新打通菲律宾航线,运回来一船船价值不菲的明国丝绸、瓷器和茶叶,以及香料后,阿卡普尔科城进入到许多人的视线里,尤其是新西班牙第四任总督路易斯.德贝拉斯科。

  德贝拉斯科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上任,他当机立断,支持此前一直讨论不决的重新打通菲律宾航线,进而有了嘉靖四十四年,米格尔.洛佩斯.德.莱加斯皮的远征,对苏禄群岛的占领,以及宿务城的修筑。

  德贝拉斯科的考量很简单,降低通货膨胀。

  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政策就是极尽压榨殖民地,以供养西班牙王室和贵族的奢靡生活,满足王国的开支。

  此时的西班牙国王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费利佩二世。

  他正在试图建立一个庞大的天主教帝国。

  费利佩二世先是帮助妻子,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重新把英格兰变回天主教国家,后因玛丽一世的去世,失败。

  接着他跟法国人作战,终于在1559年签订了对西班牙有利的和约。

  然后费利佩二世把宫廷迁至马德里,把它作为西班牙永久首都,并开始加以扩建。

  1565年,奥斯曼帝国海军围攻马耳他,开始向塞浦路斯渗透。

  为了捍卫安全遭到极大威胁的基督教世界,费利佩二世请教皇出面,与威尼斯结成同盟,正在努力地扩张海军,准备与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的海军决战。

  这一切都归到一个根本,钱!

  许许多多的钱。

  墨西哥和智利出产最多的就是金银,正好满足了费利佩二世的需求。可是西班牙大帆船运回去的金银,造成通货膨胀。

  为什么造成这个原因?

  因为欧罗巴此时的生产力低下,生产出的货品不会因为金银货币变多而变多。

  潮水一般涌进来的金银,疯狂地推动着欧罗巴的物价上涨。费利佩二世和西班牙贵族们惊讶地发现,自己手里的金银虽然变多了,但是能买回来的东西却没有增加多少。

  怎么办?

  虽然此时还没有人懂什么叫通货膨胀,但作为非常有经验的行政官员,德贝拉斯科觉得这个时候应该开通新的贸易路线,用墨西哥和智利的金银买回大量的货品,投入到西班牙市场去,应该能够降低物价。

  1566和1567年,从宿务岛沿着太平洋闭环路线运回来十七艘帆船的货物,全是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白糖以及玻璃器皿等威尼斯“特产”。

  运回到阿卡普尔科城后,通过陆路运到墨西哥南部半岛东端的韦拉克鲁斯港,再次装船,运回西班牙本国,极大地抑制了西班牙的物价。

  费利佩二世“龙颜大悦”,褒奖了德贝拉斯科,授予他侯爵爵位。

  德贝拉斯科大受鼓舞,指使接替莱加斯皮担任阿卡普尔科城主的桑塔利亚,扩大菲律宾航线的交易量,还出面协调,从加勒比海和智利总督区调了十几艘帆船到阿卡普尔科城。

  可是从1568年后,这些开往菲律宾的帆船,都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1569年,船队还是没有回来,桑塔利亚又派了一支船队去菲律宾,结果还是渺无音讯。

  桑塔利亚安慰自己,万里海路,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稍微耽误一下,风向潮流期过去,又得等一年。

  再说了,船队到了菲律宾,那边还需要采购。

  西班牙是“世界第一强国”,它的需求量也是世界一流,肯定把明国的出产买空了,莱加斯皮需要时间去凑集货物。

  只是他再怎么想,也不敢想象莱加斯皮已经一命呜呼,西班牙的三支船队,都被明国海军全歼,再也回不来。

  船队迟迟未回,在墨西哥城的德贝拉斯科三天两头派人来催。

  没法子,马德里尝到甜头的费利佩二世催促德贝拉斯科,德贝拉斯科只能催促桑塔利亚。

  桑塔利亚被催得头都大了,这年头也没无线电什么的,万里之外的菲律宾到底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啊!

  见了上帝的莱加斯皮等人也不知道托个梦。

  桑塔利亚天天在港口等,扳着手指头算。

  船队一般在儒略历六月从菲律宾出发,航行六个月到达阿卡普尔科城,也就是儒略历的二月中下旬,大约等于大明一统历的三月下旬和四月上旬。

  也就是这段时间。

  今年船队的归期该到了,桑塔利亚无比期盼着船队的帆影能在天边出现。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两艘不知国籍的帆船突然出现在阿卡普尔科城外海,击伤了巡逻的战舰,还闯入了阿卡普尔科港区里溜达一圈,然后向北逃窜。

  桑塔利亚询问了被击伤的战舰船长,他说这两艘帆船是从北边出现的。

  顿时觉得不好了。

  北边?

  菲律宾的船队也是从北边回来,现在突然冒出两艘不知国籍的帆船,是不是船队有危险?

  桑塔利亚马上召集了所有的船只,跟着北上,一路上在逆风中你追我赶,十来天后来到了松门湾。

  看到那艘船钻进了松门海峡,桑塔利亚迟疑一下,怀疑其中是不是有诈。

  可是西班牙海军的荣誉让他迅速打消了疑惑。

  我们可是世界第一的西班牙海军,谁敢在老虎头上拿大鼎?

  追!

  桑塔利亚下令道,十一艘西班牙战舰鱼贯驶进松门海峡。

  李超早就下令,太平城做好了伪装,包括扼守海峡的炮台也用树木枝叶遮挡住,瞒住了桑塔利亚等人眼睛。

  进入到海湾地区,桑塔利亚接到前卫船的报告,失去了敌船的踪迹。他四处看了一圈,发现这里岛屿众多,水文比较复杂,心里生起不好的预感。

  这里是个口袋,敌人要是从后面某处冲出来,自己这支船队就要全交代在这里了。

  桑塔利亚还没反应过来,只见一支“庞大”的舰队从身后斜冲了出来。

  这支舰队的主力舰有十二艘之多,每一艘的船型都比自己主力舰要大得多。

首节 上一节 465/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