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429节

  可惜,此时却来了皇命,叔大去了西苑,要是趁机把此事密奏于皇上,达成默契,那就是一场惊天大案啊。

  你我恐怕真要青史留名了,只是这名是美名还是恶名,不好说了。”

  曾省吾目光闪动,脑子里不知转了多少圈圈,突然改了主意,咬了咬牙,狠狠地说道:“怕什么!青史留名,青史是胜利者编撰的,我们只要大获全胜,以后肯定留下美名。”

  潘晟和王国光很是奇怪,“三省,你怎么突然转了念头?”

  曾省吾咬着腮帮子说道:“水濂公、疏庵公,他们的手段,我们都见识到了。天降异象,要是让我们扛下来,死路一条啊。

  现在朝争斗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上次要是他们获胜了,会大仁大德放过我们?

  既然已经生死相搏,就不要再想着留三分余地好日后相见。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还有什么好相见的!”

  张居正急匆匆地来到紫光阁,朱翊钧见到他,开门见山地说道:“张师傅请坐。刚收到急报,江苏右参议蔡国熙,在官衙里自缢了。

  生前,他托江苏兵备使方一质转呈的遗疏,也被方一质用六百里加急,送到京师,刚刚送到朕的手里。

  张师傅,你看看。”

  祁言从朱翊钧手里接过那份遗疏,转递到张居正手里。

  蔡国熙在遗疏里说得直白,说他出任江苏布政司右参议,就是高拱运作,目的之一就是盯住江苏的田地清丈和人口普查。

  天下财赋在东南,东南在三吴。

  上任之前,高拱切切交代了蔡国熙,一定要把苏州、松江、常州这富庶三府的清丈普查工作办好,立下大功。

  同时也借着田地清丈、人口普查一事,把徐府和徐阶好好收拾一下,让受过其辱的两人出一口恶气。

  蔡国熙在遗疏里说道,他到江苏布政司就任,上下左右都知道他的目的,于是设下了重重阻碍,让他举步艰难。

  蔡国熙自陈道,他完全是靠了高拱的鼎力支持,咬着牙坚持,这才慢慢见到了曙光。其中艰辛,难以言语。

  可是高拱被斥贬的消息传到扬州,蔡国熙如同被雷击。

  而知道他失去靠山的江苏官场,迅速变脸,处处给他难看,甚至连布政司的小吏都敢给他脸色看,故意下套刁难他。

  最后蔡国熙接到从临清顺着运河传过来的高拱死讯,他万念俱灰,顿时萌生了死意。

  在遗疏里,蔡国熙控诉江苏官场,上下与地方世家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不仅肆意巧取豪夺,还上下联手,一起隐匿田地,逃逋赋税。

  陷害忠良,欺瞒君上.

  在遗疏最后,蔡国熙血泣道,他是被江苏官场和地方世家,联手逼死的。

  他死不足惜,只是可恨江苏官吏和地方世家,上下联手,为非作歹,是天下最大的一伙硕鼠!

  他现在以死明志,以遗疏的形式把江苏的详细情况向皇上禀告,请皇上派遣钦差,整饬江苏吏治,打击豪强世家,澄清东南。

  张居正看完后,后背不由地冒出几滴冷汗。

  他意识到,蔡国熙之死,跟自己的恩师徐阶脱不了干系。

  徐阶是江南世家领袖,门生故吏遍及东南。又有好几位门生在朝中大用,比如自己这位内阁总理门生。

  江苏官场上,谁要给他面子。

  以前蔡国熙还有高拱罩着,江苏官场多少给几分面子。现在高拱自己都塌台了,谁还给他面子?

  落井下石!

  要是追查蔡国熙一案,搞不好就要查到恩师的头上。

  可是不查,朝廷的威严何在?

  自己刚上任内阁总理,大行考成法,却坐视这种事情发生却不追究,地方各省,以后谁还鸟自己的部令和政令?

  张居正心中迟疑不决,朱翊钧看着他脸上的神情,猜出一二,也不着急催,拿起御案上另一份奏章看了起来。

  过了几分钟,张居正微微嘶哑着声音说道:“皇上,前些日子,前阁老兼户部尚书高拱,在临清驿站暴毙,臣奉诏派遣了专案组下去查办,现在又出现江苏布政司右参议被同僚和地方世家豪强逼迫自缢。

  两件案子看似有关联,又不像一体。且案情复杂,看得云山雾海,臣也有些糊涂。”

  张居正停住嘴咽了咽口水。

  皇上,这两件事太大了,背后又牵扯太多,还涉及到臣,臣真得扛不住,也不知道怎么办。

  他噗通跪在地上,颤声说道:“臣恳请皇上明断!”

第520章 恩师,我们各安天命吧!

  朱翊钧起身,绕出御案,走到张居正跟前,伸手扶起了他。

  “张师傅,请安坐。”

  “谢皇上。”

  看着张居正惶惶不安地在座椅上坐下,朱翊钧心里感慨万千。

  中外古今,任何一位改革者都不容易。

  生前异常凶险,死后背负骂名。

  历史上的张居正,对大明狠狠砍了两刀,一是考成法;二是清丈田地,实行一条鞭法。

  两刀下去,大明被割除了部分腐肉,突然又精神了,续命几十年。

  可他死后,保守派的反扑异常疯狂。

  家人被关在家里待查,活活饿死了好几人。长子张敬修被清廉刚正、名满天下的清官丘橓严刑拷打,追索张居正生前贪墨的脏银。

  编造的金额没有达到清官认定的贪官标准,继续严刑。

  求死不得的张敬修,只好胡乱攀咬,说把脏银藏于张居正重要党羽府中,金额高达两三百万两银子。

  大清官丘橓这才心满意足地上疏结案,说自己刚正不阿,又为大明挖出一只大硕鼠,为民除了大害。

  历史上张居正的改革,在自己看来,还只是触及皮毛,就遭到了疯狂反扑和清算。

  现在自己身居幕后,由张居正主持的改革,会深入保守派的灵魂,不知道会引起多么疯狂的反扑。

  敢反扑?

  呵呵!

  朱翊钧理了理思绪,缓缓开口。

  “高公之死,很蹊跷。虽然说满腹积怨,一腔悲愤,但临出京时在送行酒宴上,豪饮数斗,把李师傅、赵师傅和张师傅你都点名怒斥了一顿。

  声音洪亮,满脸红光。

  结果出京几日,才到临清驿站,突然就暴毙,确实令人生疑。”

  “现在朝野议论纷纷,有的说他遭了朕的毒手。说朕恨他入骨,偏偏碍于先皇情面,只能放他出京,却下令东厂锦衣卫细作暗桩,不让他活着回到新郑。

  于是东厂用了大内密药,什么五更迷魂散、十更丧命散、清风悲悯酥张师傅,你听听他们编的这些名词。以前的丹顶红、孔雀胆,都落伍了。

  朕听了后,都怀疑紫禁城什么时候成了大明毒仙门总舵了?”

  张居正勉强笑了笑。

  朱翊钧继续说道:“有的说他遭了张师傅你的毒手。说你花了重金请来江湖术士,还有什么隐门方士。

  下蛊,下的是什么苗疆金蚕蛊,天下第一毒,无色无味,中者毫无异常,三日后闻鸡鸣而丧命。

  千里摄魂术,还有什么钉头七箭书。

  在一偏僻处立一台,结一草人,人身上书高拱姓名,头上一盏灯,足下一盏灯,脚步罡斗,书符结,印焚化,一日三次拜礼。

  至七日之午时,高拱的三魂七魄就会被拜散,再射箭到草人上,如射真人本体,草人和高拱都会喷出血来,一命呜呼。

  杀人于无形,防不胜防。

  可是朕翻了翻,发现此钉头七箭书,跟市面上流行的《封神传》里的情节很像啊。”

  张居正实在忍不住,苦笑着说道:“陛下,这些人喜欢如此编排,越是神怪离奇,坊间百姓们越爱听。”

  “这就是宣教手段。百姓们喜闻乐见的,自然就听得进去。听得进去,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信了。一旦信了,假的也就成了真的。

  朕把这些话本给了新任太常卿蔡茂春看,叫他跟太常寺宣教局的官员好好学习研究一下。朕跟他们说,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学习。

  民间艺人,靠这些手段吃饭。吃饭是第一大事,所以他们会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找到百姓喜欢的方式和内容。

  宣教局要放弃以前那些文人名士们高高在上的态度,要多写白话故事,多写百姓喜欢听的章回,再把道理融合在里面,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张居正默默地听着。

  他知道六部诸寺有两个衙门,自己轻易不要去干涉。

  一是兵部,二是太常寺。

  这两处更多的听从资政局秘书处的指令,也经常得到皇上的面命耳提。

  朱翊钧看了一眼张居正,端起茶杯,“张师傅,请喝茶。这是湖南宝庆府的新茶。”

  “谢陛下!”张居正也端起茶杯,小口抿了几口。

  “皇上,这湖南的茶不错,清香甘甜。”

  “湖广是要地,是块风水宝地。

  前宋有言苏常熟,天下足。说得就是三吴之地。只是开发到现在,三吴包括浙北,都成了熟地,荒地几乎开垦完了。

  富足盛天下。但是大明要强国富民,不能只有一处苏常。我们需要湖广熟、天下足;东北熟、天下足;安南熟、天下足。

  这样熟足的地方越来越多,大明就自然而然地民富足国强盛。”

  张居正知道皇上这样闲谈,一是在宽慰自己的紧张不安,二是在交底他的治国理念,让自己心里有数。

  君臣知心,内阁理政时不要出现与西苑国策相冲突的错误。

  张居正连忙说道:“皇上圣明,为了大明社稷和黎民百姓,竭精殚虑。”

  “朕是大明天子,张师傅是大明总理,我们君臣自然要好生当好这个家。”

  “皇上敦敦教诲,臣铭记在心。”

  “朕知道,张师傅是真正把大明社稷和黎民百姓放在心上,有担当有抱负的臣工,所以朕才把心里的一些想法,说与张师傅听。

  一人计短,多人计长。”

  “臣洗耳恭听,请陛下垂训。”

  “王一鹗出任湖广总督,已经到了长沙。湘桂边境的那伙跳梁小丑,被汤克宽的兵马剿除大半,剩下的余孽,正在徐徐清剿。

  剿除逆贼是一件事,但更重要的是开发两湖。张师傅,你说开发两湖有什么好处?”

首节 上一节 429/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