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388节

  此前兰州等州府属于陕西。这次划分二十一省布政司,把临洮府、洮州合并为兰州,连同巩昌府、平凉府一并划给了甘肃。

  兰州府以前只有黄河以南,大明此处的边关也是沿着黄河一直延伸到宁夏,北边以前属于蒙古河套西套地区。

  与俺答汗议和,大明把庄浪河与黄河之间的大小松山地区拿了回来,设永泰等堡,并入兰州县。

  从固原西北的西安所(海原)苦寒贫瘠之地,迁徙了三百七十户在这里,以畜牧为主。还动工挖掘两条河渠,引庄浪河水,在东边入黄河,沿途灌溉草地,同时给人马牛羊饮用。

  梅国桢一边每家每户地走访徙民,询问安置实情。

  一段段地实勘河渠,了解工程进展。

  他时不时地向西眺望,希望西边的官道上有急报传来。

  可惜,一连三天,西边寂静无声,只有一行行的马队驼队,慢慢悠悠,在铛铛的驼铃声中,披着阳光,东来西往。

  明天就是一月之期的最后一天,西边官道上依然听不到急促的马蹄和铃声,也听不到“奉军令急递,阻挡者斩!”的喊声。

  梅国桢有些失落。

  曹邦辅跟他说的那些话,确实很有道理,但他还是希望霍氏兄弟能回来。

  因为霍靖霍边能回来,就意味着大明对于漠南漠北的蒙古人而言,意味着新的希望。他们愿意不顾一切地依附大明。

  如果两人不愿回来,说明漠南漠北的蒙古人,对大明还没有归心。

  梅国桢忍着心头的失落,转头对随行官员说道:“李推官,我们继续往下看。”

  李推官就是李治彬。

  身穿棉布衫裤,腰间扎了条布束带,发髻包了块布,蹬着一双厚底布鞋,皮肤黝黑粗糙,仿佛村头田间普通的庄头。

  全无朝阳门五义,皇史宬三子的风采。

  他指着前方说道。

  “好,梅府尊这边看,此南渠西起南通子山口堡,向东开挖了六十一公里,也就是此前所说的一百二十二里。水渠宽四米,深三米。引庄浪河水向东再延伸一百二十六公里,直到靖虏卫(靖远)入黄河。

  北渠自乌鞘岭向东开挖,蜿蜒二百七十九公里,至黑风峡入黄河。

  梅府尊,此两渠一成,庄浪河可穿流大小松山,这片贫瘠的土地会变得水肥草丰,还可修筑堤坝,种植树木,抵御北边的沙丘南移。

  此两渠之间,可安置一千户百姓”

  梅国桢听着李推官的话,连连点头,忍不住感叹道:“李兄辛苦了。”

  他以前为东宫伴读时,经常去皇史宬查阅资料,认识李治彬、周秉洲、袁咸安三人。

  李治彬淡淡一笑,“这是李某本职之事。”

  他转身右手搭在额前,眺望西边的官道:“时辰不早了,怎么还没动静啊。”

  梅国桢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道:“正志兄也关心此事。”

  李治彬哈哈一笑:“下官也关心此事,下官也盼着霍氏兄弟能回来,我们这些做实事的,总不能被那些袖手一边,满口清谈的人看了笑话。”

  梅国桢抿着嘴点点头:“没错,那些满口清谈的人,不做事自然不会有错,就理直气壮地笑话我们这些多做多错的人。

  希望苍天看眼,不要让我们这些做实事的心寒。”

  突然有位随从指着西边说道:“你们看!”

  梅国桢和李治彬闻声转头过去,看到残阳下,西边尘土飞扬,滚滚如一条黄龙,自西向东,仿佛是从远处的祁连山钻出来,飞舞着向这边而来。

  梅国桢几个箭步,冲到一匹坐骑旁,抓起辔头和鞍桥,翻身上马,扬鞭策马而去,几位随从慌忙上马,紧追了上去。

  李治彬右手搭在额头上,心里默念道,苍天会开眼的!

  梅国桢迎着那条黄龙一路狂奔,一刻钟后见到一行骑兵直冲过来,大约百余人,为首的正是霍靖。

  “忠明,你终于回来了。”

  “梅府尊。是的,我回来了,末将担心曹公等得焦急,干脆亲自快马跑一趟。”

  “好,曹公在兰州等着你。”

  “那梅府尊?”

  “本官在这边巡视置民和水利之事,顺便等你兄弟二人。”

  “哈哈!”霍靖仰头大笑,他满脸尘土和汗水,灰糊糊的肮脏不堪,但笑容却无比地灿烂。

  梅国桢也跟着大笑起来,笑容里满是欣慰。

  两人很快过黄河,进到兰州城,直奔总督衙门。

  见到曹邦辅,霍靖扑通跪下,朗声说道:“曹公,忠明不负所托,把原部带了出来。”

  曹邦辅上前去,双手扶起了霍靖,扬声道:“上茶,不,端一碗参汤来。忠明,你人都回来了,不着急,润润喉咙,喘口气再细说。”

  霍靖喝完参汤,搽了搽嘴巴,详细讲述起来。

  “曹公,我和靖边把三百随从留在后面,自己乔装打扮,带了二十来人,潜入亦集乃城。前些日子,阿勒坦派了一个那颜和两个千户来,带着几十人接管了末将在居延海一带的部众。

  只是这些人仗着是阿勒坦派来的,骄横跋扈,无恶不作,部众们都暗恨他们。但是也有部众投靠他们。

  末将摸清楚情况,派人悄悄联络心腹,传达消息,趁着阿勒坦的那颜和千户举行晚宴,一举将他们,连同党羽数百人全部杀了,然后连夜带着部众拔营,沿着张掖河南下,现在暂时安置在白城山以南,黑河河畔。

  有部众三千六百帐,骑兵四千四百人,都是末将在金山一带降服的瓦剌土尔扈特部众,跟随末将四处征战,值得信任。”

  曹邦辅高兴地说道:“忠明智勇双全,胆识过人,好!老夫为你们上疏表功,争取把你们所部列为一翼,安置在青海湖一带。”

  霍靖答道:“谢曹公。青海湖一带有一部,被唤做青海土默特部。嘉靖二十八年,阿勒坦羡青海富饶,率部西越祁连山,逐卜孩儿部,占据了青海一带,留下其子丙兔领一部留守,也被称为委兀慎部。”

  曹邦辅马上说道:“丙兔现在被俺答汗召去漠南大青山,委兀慎部群龙无首!”

  丙兔的消息是督理处通报的。

  霍靖眼睛一亮,“曹公,正好,马上要入冬了,末将立即进攻委兀慎部。丙兔就算知道了,大雪封路,他也赶不回来。等到春暖雪融他再回来,末将已经帮大明克复了青海一地。”

  “好!”曹邦辅捋着胡须慨然道,“行军打仗之事由忠明做主,粮草军械克生的粮台尽可支应。

  老夫只要青海!”

  京城,被八百里加急召进京的兵部侍郎、谍报侦查局指挥使汪道昆,在四方馆洗漱一番,换上一身官服官帽,拿着文卷,坐马车来到西苑南华门,递牌子求见。

  很快,司礼监秉笔太监李春出来接住汪道昆。

  “汪先生,殿下在等着你,请跟咱家来。”

  李春把汪道昆带到勤政堂,等他行完礼,朱翊钧迫不及待地说道:“汪先生,你把俺答汗的情况,与孤细说一遍。”

第484章 给俺答汗安排上!

  坐下的汪道昆答道:“殿下,十月份,俺答汗以寿诞之名,下令传召蒙古右翼各部贵人汇集大青山。不过他这次主要召集的是子侄孙辈。”

  朱翊钧眉头一皱,“又办寿?去年办寿宴逼反了霍边,弄死了吉囊,搞乱了鄂尔多斯,然后霍边和霍靖投奔我大明

  他在大同名声扫地,威望大减。

  今年还要办寿宴,他想干什么?”

  汪道昆连忙答道:“启禀殿下,臣等接到消息后,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臣传令各暗桩,加紧收集情报。

  只是俺答汗经过经过大同城外一役,变得疑神疑鬼,不再轻信外人。现在他最信任的就是三娘子,其余的近臣,就连伯思哈儿都有些疏远。

  故而我们收集情报变得十分困难。几经波折,收集到一些情报,先排查真假,再对比分析。

  殿下,我们整理和分析的情报,此前已经六百里加急呈报督理处。”

  朱翊钧点点头,“孤收到了。孤前思后想,有些事要与你们沟通商议,所以才急召汪先生进京。”

  “请殿下垂训。”

  “现在丰宁侯戚元敬率重兵进驻丰宁、兴化,时常会同蒙古左六翼兵马在三不剌川一带演练。我军战略机动骑兵六个师,分别进驻大同、宁夏和府谷。

  对鄂尔多斯、土默特和永谢布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不仅如此,辽东总兵萧文奎、海西总兵麻禄,对兀良哈、喀尔喀漠北蒙古诸部接连用兵。漠北诸部,已经降了一半,其余的纷纷向北、向西迁徙逃窜。

  你们说,俺答汗有没有感受大明给他的压力?”

  汪道昆想了想,“启禀殿下,尽管现在大明与土默特部恢复和平,重新开边互市,往来无异。

  但是俺答汗肯定收到来自各处的讯息,知道我大明在步步为营,套在他脖子上的绳索会越套越紧。”

  俺答汗是漠南一代雄主,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

  我大明尽收建州、海西,荡平察哈尔部,东线战略大获全胜。

  辽东辽西尽成腹地,不仅扩展大片疆域,东线的兵力可以抽调一半以上到西线,还多了蒙古左六翼和肃慎军等有力军。

  大同、宣化、陕西、宁夏四边,我大明二十万马步军严阵以待。东边三不剌川,近十万蒙古左六翼骑兵和步军虎视眈眈。

  攻守易势。

  俺答汗只要敢翻脸,我军可三面围攻蒙古右翼,直捣大青山。

  俺答汗想必也知道局势。所以他到底会如何打算?是偃旗息鼓,还是垂死挣扎,臣等不敢妄自揣测。”

  朱翊钧站起身来,对汪道昆说道:“伯玉先生,陪孤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吹吹湖风,说不定灵机一动,把俺答汗的小心思想明白了。”

  汪道昆跟着起身,笑着答道:“是!”

  祁言拿着一件披风,伺候朱翊钧穿上。另一个小黄门拿着一件斗篷,双手递给了汪道昆。

  “湖边风有点大,这件斗篷送给先生了。”

  “谢殿下。”

  披风是直领对襟双袖大衣,可穿可披。

  斗篷是无袖的大衣,有的还带帽子,只能披在身上。

  朱翊钧和汪道昆穿戴好,缓缓走进湖边的小路上。

  进入初冬,西苑日见萧索,树木光秃秃的一片,剩下枝干在空中张牙舞爪。春夏时节的翠绿,早就消逝不见。

  秋天的黄色也渐行渐远,只剩下一片暗灰色。

  湖面上,几艘小舟在缓缓滑动着,内宫监的小黄门分工合作,有的划船,有的伸出长杆网兜,捞着落在湖面上的枯叶树枝。

  “如果俺答汗还年轻十岁,在这种困境下,孤相信他会跟大明拼个鱼死网破。但他年老迟暮,还有多少胆气,说不好。”

  朱翊钧双手笼在披风的大袖里,双目看着湖面,缓缓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388/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