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267节
依老夫看来,现在京城里没有给山西宣大三镇下达新的军令,辽东战事应该是打得不差。至少我军没有吃亏。
大明没有吃亏,那肯定是察哈尔部吃亏了。开春后,道路恢复,俺答汗收到消息,恐怕就没有那么开心了。”
汪道昆想了想说道:“依学生来看,俺答汗内部问题重重,他年纪大了,花甲之年,在漠南来说已是高寿。
偏偏以前身负孚望的长子辛爱黄台吉,没了。他的那几个儿子,甚至是弟弟和侄子,窥位之心,我这个外人都能看得出。”
王崇古猛地站定,“你是说土默特部可能会有内乱?”
汪道昆答道:“这只是学生推测。世事无常,终究会怎样,谁也说不好,学生只是提醒鉴川公,早做准备,省得事情突发,措手不及。”
王崇古听出来,汪道昆在提醒自己,但是由于他身负密令,又没法明着说出来。
他想了想,又问了一句:“太函兄,你出使土默特,与他们权贵多有往来,你觉得,土默特局势,关键之人是谁?”
“三娘子!”汪道昆毫不犹豫地答道。
王崇古点点头,“与老夫想象的一样,要想平衡土默特局势,关键在于此女。”
汪道昆没有出声。
要想搅乱土默特局势,关键也在此女。
他转移话题,指着那个煤炉子问道:“鉴川公,这炉子学生此前没见过,新近打造出来的?”
王崇古答道:“太原工厂里打造出来。大同一带多煤,用起来十分便利。此物据说是西苑兵仗局最先早打造出来,后来在京畿、山西、辽东等地普及开了。
太函兄这些年在江南,肯定是不多见。”
“此物甚好,过冬无忧了。”
“是啊。此外还有一物,就是热炕。外屋烧火,热气通到里屋砖砌床底下,再对开一烟道,里屋一点烟气都没有。有此物,再储备足够的木柴煤炭,再寒冷的冬天也不怕。
热炕在辽东尤其深受欢迎。谭子理此前给老夫来信,说起此事。说睡了那热坑,他在东南落下的风寒腿,不再怕过冬了。”
汪道昆欣喜道:“如此神物,可助我大明百姓在辽东地开垦拓地了。”
“是啊,老夫有时候觉得,太子说得这个工业,妙用无穷啊。只是出来的太晚了,要不然,辽东战局一点都不用担心。”
“鉴川公为何出此言?”
“大明九边,自正统年后,千疮百孔,沉疴日久,太子殿下竭力弥补,需要时日。而今东攻西和的战略,在稳步推行,也是需要时日。希望这一次,上苍能站在我们这边。
只要这次能在辽东顶住图们汗的进攻,开春之际就是我军大举反攻的时候了。”
汪道昆看着王崇古黝黑的脸,猛然想起一件事,似乎太子重用的人,除了中枢那几位,其余的脸皮肌肤都黑,没有几个白。
天天在外奔波,风吹雨淋,怎么白得起来啊!
汪道昆答道:“太子英明,布局深远。而今大明局势,一步步在扭转,加以时日,定会中兴,重复辉煌。
上苍赐下太子,就是眷顾我大明啊。”
“没错。”
“鉴川公,学生明日就要回京,你明日要出去巡边,我们就此别过。”
“留你也留不住啊。”
“重任在身,需要回京复命,冒雪也要回去。鉴川公不是也要冒雪巡边吗?我们就此各别东西,各自珍重!”
“好,你我都有使命重任,就不矫情了。以此热茶代酒,老夫祝你一路平安。”
“谢鉴川公。祝鉴川公安康顺意。”汪道昆举起茶杯,大声道:“祝大明,煌煌如日月!”
王崇古欣然举杯一起说道:“祝大明煌煌如日月!”
第344章 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
北方大雪纷飞,南方艳阳高照。
殷正茂站在一艘官船甲板上,看到周围的战舰商船,往来如织。
远处,香江港码头上,桅杆如林,船帆如城,密密麻麻停了上百艘船。
这些船都有两千料以上,嗯,现在行新衡量法,是六百吨以上。它们从上海、宁波、葫芦港、大沽运来粮饷军械,源源不断,如山如海。
这才是打国战的样子。
船长过来,拱手说道:“官老爷,前面要进香江港了,引航船过来了。”
“好。”
船很快靠在码头上,有四名军校早早等在那里。
“请问是广西巡抚殷老爷吗?”
“正是本官。”
“在下是总督衙门中军营军校,奉命前来迎接殷老爷。”
“请带路。”
“殷老爷请!”
殷正茂钻进一辆马车里,他的随从们抬着行李钻进后面三辆马车里,随着一声马鞭响,马车启动,军校们翻身上马,护着四辆马车,离开码头,向内地驶去。
坐在微微摇晃的马车里,殷正茂突然想起前些日子里,自己在《皇明朝报》隆庆二年十二月
里面有特别提到坐轿子的陋习。
“你坐着里面摇摇晃晃的是舒服,可是太耽误事了。百姓出了大事,等着你这个官员去处置,火急火燎,你却坐着轿子,慢慢悠悠的,像什么话?
太祖皇帝明令各府州县俱立戒石于衙署堂前,上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爱民如子,从何做起?
从小事做起!就从不坐轿子开始。百姓有事,你跑着去,骑着马去,坐马车去,学曹操,说到就到!就是不要坐着轿子,慢慢悠悠地去.”
太常寺革新报纸新闻后,报纸风格也大为一变,《皇明朝报》和《顺天政报》头版和第二版多半会刊登太子殿下的讲话,而且是把太子殿下白话口语的讲话,稍微理顺下,原汁原味地刊登在报纸上。
百姓们读着,或者听宣讲员念,都觉得特别亲切。
不像此前的明诏,骈四俪六,不知所云。很多年纪大的,知道些掌故的乡老们说,以前太祖皇帝的诏书,也是这样的,白话口语,通俗易懂。
百姓们纷纷说,太子有太祖之风。
呵呵,对于文武百官,有太祖之风可不是什么好事。幸好太子殿下似太祖,又不全形太祖。
一路胡思乱想,马车很快就到了总督两广军务衙门的门口。
下了车,到门房验过腰牌和文书,投上名帖,被引到一旁用茶。
过了一会,一位年轻男子走过来拱手道:“请问是广西巡抚殷公?”
“正是本官!”
“学生是南海宣慰使司参谋军事潘应龙,字凤梧,见过石汀公。”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潘参军,老夫久仰大名。”
客气了两句,潘应龙说道:“石汀公,胡帅在签押房等着你,请!”
“请!”
到了签押房,与胡宗宪见礼后,三人依次坐下。
“养实,一路上可还顺利?”胡宗宪先问道。
“汝观公,学生一路上十分顺利。学生腊月二十五从梧州出发,顺西江而下,过德庆、肇庆,正月初六到番禺,然后转船直下香江港。”
“养实,让你从去年奔波到今年,辛苦了。”
胡宗宪开着玩笑,三人都发出轻笑声。
“哈哈,汝观公客气了。”
“好,养实,老夫就直奔主题。腊月中本督召见了刘惟明,面谈了广西军务。
自兴兵以来,已有四月。南海水师右营,已经把安南莫氏水师清剿干净了。陆战营也在右营配合下,先收复了被安南莫氏窃据的永安州(钦州港口区),然后陆续在海门(海防)、新安(先安)、吕州(万吕)、浦阳、东丰等城登陆,广播大明恩威。
最近军报,七日前,吴惟忠和陈璘联手,攻下莫氏东部重镇金阳城,斩杀莫氏党羽三千余,俘获莫氏王室、将军等二十三人。
据谍报侦查局南海分局侦查得知,莫氏伪朝,焦头烂额,他们把主力兵马囤积在升龙城一带,以防御自保。因此总督参谋处拟定了新军略,需要与养实和惟明通报。
凤梧,你与养实说一说!”
“是!”
潘应龙走到签押房,靠里的墙上,拉开布帘子,露出一幅舆图,正是安南国舆图。
“胡公,殷公,学生开始了。”潘应龙在舆图上指点着。
“安南国此前以黎氏为国主,正德年间,莫氏谋逆,弑主自立,占据升龙城一带。黎氏旧臣阮淦在清化城立黎氏遗孤为主,攻伐莫氏。
嘉靖二十四年,阮淦被毒死,兵马权柄被其女婿郑检接手,专权数十年,被称为安南黎朝曹操。
阮淦二子阮潢为求全身,贿赂郑氏,出镇顺化,以为广南。
广南在这里,南边紧挨着占城。据悉,由于我大明对莫氏用兵,清化郑氏坐立难安,把驻扎在广南的兵马北调,等于是把顺化广南交给了阮氏。
升龙城西北宣光府,黎氏旧臣武文渊割据自立,以为宣光镇,拥兵万余。现在宣光镇镇主是武文渊之弟武文密.
以上是当年安南国局势。”
殷正茂听得眉头直皱,“这安南小国,遍地逆臣贼子啊!”
潘应龙笑着答道:“没错,这安南小国,田螺大的地方,分了四家,加上西边其它自立但势力弱小的,有六七家。
现在我军的军略是主攻莫氏、吓住郑氏、拉住武氏、看住阮氏。”
胡宗宪开口了,“老夫出京前,在西苑得太子面授机宜。殿下说,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那有打了北边,不打南边的。
现在莫氏凶焰最盛,那就先打它。但是安南盘子里的其它三位,我们也要看住了,抓住机会一起吃了。”
殷正茂点点头,明白了此次安南用兵的战略目的。
“安南军略第一阶段,首先利用我大明海军对制海权的掌握,屡屡登陆袭扰,削弱莫氏实力,等到时机成熟时,一举荡平莫氏主力,攻陷升龙城。
广西方面,以守为主。趁着莫氏自顾不暇,刘总兵率主力出镇浔州,对浔州、南宁、思恩、太平等府县的山民,剿抚相宜。
先把广西稳住了,再伺机而动。毕竟从广西入安南,真不如从海路入安南便利。所以安南军略,主攻方向在海上。广西以防御为主。”
胡宗宪开口继续:“此前福建、江西剿匪,秉承太子令旨,三分军事,两分政治,五分经济。此次广西绥靖,四分军事,三分政治,三分经济。
刘惟明领精兵弹压冥顽者,养实你要推行改土归流!”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