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182节

  现在高拱也老实了,专心政事,不再搞东搞西。

  他这样强横自傲的人,都认理低头,你们怎么还不服气啊!

  没吃过西苑的铁拳,心有不甘是吧!

  徐阶在值房感叹着,有小吏在门口禀告道:“老先生,刑部黄尚书求见。”

  “快请。”徐阶马上应道。

  刑部尚书黄光升坐下来,开门见山地说道:“元辅,报恩寺的事,你知道了吧。”

  “知道了。”徐阶捋着胡须,不慌不忙地说道。

  “没听说贤妃娘娘好佛啊,怎么突然想着要带三皇子去报恩寺烧香礼佛?”

  徐阶笑了,“葵峰,你也不信!”

  黄光升身子往前一倾,压低声音说道:“西苑那位的手段,元辅和在下都是知道的。真要是有那个想法,三皇子活不到现在。

  拙劣啊,拙劣地让人啼笑皆非。”

  徐阶点点头:“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心知肚明,偏偏有人还在那里自作聪明。”

  “元辅,他们啊,唉,难说是什么心思,总有点损人不利己的意思在里面。”

  徐阶站起身来,背着手,在值房里慢慢踱步,“葵峰,老夫倒是有点理解那些人。二十年寒窗苦读,终于科场上一跃龙门。

  可是仕途艰难,必须得熬,得争,得博。你我年轻时,不都是那样过来的吗?当年你我同科,有多少人也是如此,只不过你我幸运,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黄光升非常赞同地点点头:“少湖公说的极是。如此一看,确实能理解这些晚辈的心情。再回想当初我们的手段,似乎比他们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徐阶转过头来,笑着说道:“不是他们没有长进,而是西苑那位,把朝斗政争的手段拉高了!”

  黄光升听得目瞪口呆,还有这么一说?

  徐阶反正是等着退休的人,心态好得很,背着手饶有兴致跟黄光升聊了起来。

  “葵峰,你说太子为世子,入西苑陪伴先皇时,让我们刮目相看的亮相是什么?”

  黄光升想了想答道:“倒严党,保胡宗宪,设统筹处。”

  “没错。严嵩父子,那些年在朝野上下积怨极深,朝堂百官们都放下成见,以倒严为第一要务。”

  “是的。士林要倒严,清流要倒严,晋党要倒严,我们要倒严,裕王府也要倒严,满朝除了严党,都在倒严。偏偏先皇一直扶着不让倒。”

  “所以太子出来了。他说能帮大家倒严,条件是他要保胡宗宪,要设统筹处。”

  黄光升捋着胡须答道:“保胡宗宪,继续东南剿倭,这是国策;设统筹处,帮先皇弄银子,好能让他下定决心舍弃严氏父子。当时想来,也是能接受的。”

  徐阶一摊双手,“是啊,当初老夫也是这么想的。却不想一个胡宗宪,帮太子抓住了兵权;一个统筹处,帮太子拿到了财源。

  有钱又有兵,他那位世子站得比裕王殿下还要稳。那时老夫才明白过来,先皇为何对太子如此赞不绝口,甚至不顾什么二龙不相见的忌讳,一定要带在身边。”

  黄光升也听明白了,“先皇与朝臣们相争,说白了只是略占上风,还没到威压折服的地步。但是太子殿下.”

  黄光升不想说了,说多了全是泪,满朝百官们的泪。

  好不容易熬走了老的,结果来了更狠的。

  这日子怎么过啊!

  徐阶哈哈大笑,只是黄光升能听出,他的笑声中带着几分苦涩。

  笑着笑着,徐阶长叹一口气,在座椅上坐了下来。

  “少湖公,这件大案恐怕会被发到刑部,届时学生怎么处置?还请少湖公指点一二。”

  徐阶摇了摇头:“这件大案,到不了刑部,顶多在锦衣卫审理定案。这件案子事关后宫内廷,干嘛要外朝扯进来?”

  “就怕那些人不甘心。”

  “不甘心又如何?上奏章弹劾,弹劾谁?弹劾锦衣卫、御马监还是东厂?”

  这些衙门都属于内廷,外朝根本管不到,只能上奏章弹劾。

  你上多少弹劾也没用,太子大不了把这些人挪个地方就好了。

  再说了,太子可不是能轻易被弹劾奏章能打动的人。

  当初胡宗宪在东南剿倭,弹劾的奏章如雪花一般涌进司礼监,统统留中,西苑地方大得很,你把全天下的纸都用来写弹劾奏章,那里也装得下。

  还时不时在邸报上明发胡宗宪率部在某处剿除倭寇,斩获首级多少,直接跟你打起舆论战。

  太子的“政治定力”,连先皇都赞叹不已。

  黄光升想了想,确实如此。

  只要太子死咬着这一点,把凶犯扣在锦衣卫,让锦衣卫和东厂去查,查完了再对外宣布一下结果,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只是那些人会就此罢手?

  黄光升心里觉得,应该还有事情要发生。

  突然有小吏跑来,在门口禀告道:“老先生,五城兵马司传来消息,一人到五城兵马司衙门,向巡城御史投案。”

  徐阶和黄光升一愣,“投什么案?”

  “投案者自称是报恩寺凶犯张二雄兄长张大雄,手持张二雄亲笔书,说张二雄是被人诱骗去报恩寺作案的!”

  被人诱骗去报恩寺作案的!

  徐阶连忙问道:“有说是被谁诱骗去作案的?”

  “回元辅的话,张大雄说要面见巡城御史才肯说,然后被收了进去,外面暂且没有得到消息。”

  黄光升接着问了一句:“今日当值的巡城御史是谁?”

  “杨四知。”

  徐阶和黄光升对视一眼,心里有数了。

  这帮家伙,开始浮出水面了。

第236章 内廷的事先抓一抓

  紫光阁主阁里,朱翊钧坐在座椅上,脸色平静如井水。

  黄锦站在他旁边,脸色凝重。

  冯保、刘义、方良、王诚跪倒在地上,脸上满是惶恐。

  报恩寺三皇子遇袭大案直接责任人,御马监少监、总领禁内净军的方良,磕头禀告道:“奴婢失察,酿成大错,请殿下严惩!”

  “贤妃和三皇子在报恩寺出了事,你就是有责任,这一点,任谁也没法帮你推脱。”朱翊钧沉声说道。

  跪伏在地上的方良脸色一暗,面如死灰,闭上眼睛,心里已存死志。

  报恩寺事情一出,方良就知道自己责任逃不脱。

  宫中贵人出宫,都是由御马监负责护卫工作。

  锦衣卫以及五城兵马司、顺天府都是协助配合。李氏和朱翊镐出事,第一责任人自然是当时领班的御马监珰头,接下来就是方良。

  “你罚俸一年,当时跟值领班的御马监珰头,连同净军,领二十板子。”

  方良不敢置信,抬起头睁大眼睛看着朱翊钧,哆嗦着嘴唇半天说不出话来。

  黄锦忙在一旁说道:“这孩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伱什么都忘记了,就是不能忘记谢恩!”

  方良砰砰地磕头:“奴婢谢殿下活命之恩。”

  “好了,不要磕头了。把这里的地板磕破了,孤还要花钱找人来补。”

  朱翊钧略带开玩笑的话,让房间里刚才十分凝重的气氛,变得轻松一点。

  “都起来吧。”朱翊钧觉得敲打得差不多,挥挥手,示意他们都起来。

  “报恩寺的事,孤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你们啊,有失职,疏忽大意。但是最大的罪责不在你们身上。

  他们以有心算你们无心,就是避着你们来的。孤要是严惩你们,反倒正中他们下怀。”

  “殿下英明!”众人齐声道。

  “好了。责任厘清,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把这件案子查清楚。凶犯在谁的手里?”

  “回殿下,在我们东厂手里。”冯保马上答道。

  “待会朱指挥使和宋副指挥使来了,你们东厂派人跟他们锦衣卫一起会审案犯,找几位审问高手,攻心为上,好生问仔细了。”

  “是。”

  “王诚。”

  “奴婢在。”

  “这个案犯叫什么名字来着?”

  “张二雄。”

  “查查,好好查一查。凶犯不会从土里冒出来的,查查他的家人,他的过往。肯定有人指使他做这件事。

  能让他壮着胆子做这么一件天大的案子,无非是要挟或收买,总是有迹可循。王诚,好好查一查,顺着线索查到人证物证,铁证!”

  “奴婢遵令旨!”

  祁言在门口禀告:“殿下,锦衣卫指挥使朱希孝、副指挥使宋公亮传到。”

  “请进来。”

  “是。”

  两人进来后行礼请安。

  “朱使,宋副使,请起。”朱翊钧挥挥手,直接说道:“报恩寺一案,贤妃闹到父皇那里去了,总得有个交代。此事御马监有责任,锦衣卫也有责任。

  只是这个时候扯责任,意义不大,当务之急就是把此案查清楚。锦衣卫有没有初步排查?”

  朱希孝看了一眼宋公亮。

  宋公亮拱手答道:“回殿下的话,锦衣卫查过张二雄此人,他今年三十岁,顺天府顺义县人士,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常年在通州码头一带讨生活。

  二十岁那年娶过妻,可是没两年妻子就跟一位游方郎中跑了,无子无女。平日里充当打手,帮人看赌坊,收收赌债,有时候还给大户人家看家护院,巡夜守值。”

  锦衣卫果然在京畿耳目密布,这么快就把张二雄的底细查出来。

  “好赌好嫖?”朱翊钧问了一句。

首节 上一节 182/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