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106节
我们这次先找到那座岛,摸摸底,拿出些好东西,诱使当地人来换,然后就可以摸清楚他们的金银从哪里来的。从岛外流进来的,还是在岛里山上捡到的?”
薛易笑了,树了个大拇指,“这种事,陈六哥是行家,大家听你的。”
两人嘀嘀咕咕时,有三艘大海船缓缓驶进港口,马上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陈科言好奇地问道:“易哥儿,这谁啊?这么大阵势?”
薛易看了一眼,继续吃东西,嘴里嘟囔着:“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等处的张居正张先生。”
陈科言更好奇了,“啊,张侍讲做了山东巡抚?他怎么不走陆路?”
“山东巡抚还兼管着辽东。而山东与辽东往来最便利的,就是登州泛海北上的海路。张先生说,既然如此,他就要亲身体验一下海路的艰辛。”
陈科言看着缓缓靠岸的三艘大海船,摇了摇头,“张侍讲也是进士出身啊,是翰林院的清贵,怎么做起亲民官,行事风格跟那些官老爷大不相同了。”
薛易嘿嘿一笑,“要不然他怎么是太孙殿下身边待得最久的侍讲老师呢?”
陈科言点点头,“有道理!”
第135章 威海卫里藏着好东西
登州港出发的快船,一路顺风顺水,赶在太阳下山前,来到威海港。
这里成了北海水师的主驻地,船舶往来如织,港区桅杆如林,船帆如羽。
港口陆地,远远看去在大兴土木,十分地繁忙。
快船靠了岸,卢相在候着。
卢相三十多岁,由于常年在海上,皮肤黝黑,长相沧桑,看上去跟四十多岁一样。
坚毅勇壮,相貌身形跟卢镗有六七分相似。
“薛使,陈副使,卢某奉海军局钧令,前来接驾。”
“卢统领客气了,这次勘察测绘任务,还要全仰仗卢统领。”薛易拱手答道。
“职责所在,卢某不敢懈怠。”
“北山公可好?”
听到薛易询问自己父亲,卢相连忙拱手答道:“薛使客气了,家父身体大好,只是不巧,他率威海营巡视辽东、朝鲜去了。”
“可惜啊。上一回北山公进京述职,薛某在督办处见过北山公一面,高山仰止,敬佩不已。以为这次能再见到北山公一面,倾听教诲。”
“薛使真是客气了。”
寒嘘几句后,卢相带着薛易、陈科言等人回到驿馆,吃饭休息。
第二天一早,卢相带着薛易和陈科言来到军营。
“薛使,陈副使,这里是陆战营的军营。”
一队队军士在列队操练,刀牌手,长矛手,鸳鸯阵,三才阵,杀声震天。
薛易突然想起一件事,忍不住问卢相:“太孙殿下一直抱怨,说我大明官军编制混乱,卫所军按小旗、总旗、百户、千户来论。
边军又有边军的编制。永乐等年间,大致还能一样。正统年后,改来改去,改成了一锅粥,宣大镇跟辽东镇的编制不同,山西镇与宁夏镇的又不同。
后来元敬将军编练剿倭新兵,组建陆战营,又搞了队、旗、司、局、营编制,更乱了。
这次带川公以兵部尚书,掌海军局,协理京营戎政督办处,太孙殿下就希望他帮忙把我大明官兵编制,理顺统一。
听说带川公意欲以陆战营为试点,理顺统一编制,卢统领,你部可有开始试点。”
卢相看了薛易一眼,点头答道:“北海水师陆战营,是带川公最先试点的所在。”
“能不能给在下讲解一二?”
“没问题。”卢相欣然道,“陆战营编制,其实也是戚将军编练新兵所定的规矩。以鸳鸯阵为根基,每一队十二到十五人。
带川公结合新军营实战的情况,与太孙殿下商议好,定的新编制为十二到十五人为一什,三什为一哨,三哨以一队,四队为一营,三营为一备。
太孙殿下把名字稍微改了一下,改什为班,哨为排,备为团。依次为十二到十五人为一班,三班为一排,三排为一队,四队为一营,三营为一团。”
薛易点点头,“卢统领所言,你部所改,跟新军营差不多。新军营编制为步兵团、骑兵团和炮兵团。步兵团如你们陆战营一样编制,四队中,编有多少鸟铳手、长矛手和刀盾手,还在争论。不过目前暂定为两队刀盾手,一队长矛手,一队鸟铳手。
骑兵团每团三营,每营四队,其中有子母炮队一队。
炮兵团每团三营,每营四队,配置九斤重炮队一队,六斤野炮队两队,子母炮和臼炮队一队.”
卢相沉吟了一会,“太孙殿下的意思是,新军以后多用火炮火枪?”
薛易左右看了看,都是心腹自己人,便轻声道:“东南办杨公公,去年重金从海商手里,购得十五枝鲁密国(土耳其)的精良火铳,十分犀利,比佛郎机、东倭火铳以及我们自己造的鸟铳,打得都远。
太孙殿下下令火器监仿制,年初仿制出三十枝,十分精良,加上改良的火药配方,比鲁密铳还要打得远。
殿下又手绘了草图,改火绳扳机为燧石扳机,只是火器监那边磕磕绊绊的,正在改良。一旦燧石火铳改良成功,就更为犀利简便,将是我大明扫虏伐夷的利器。”
卢相大喜,“自嘉靖四十一年,太孙殿下暗地里接过剿倭事宜后,我大明火器是一日千里。火铳如果能如薛使所言,当为新的利器。
我们水师感受最深的,还是火炮。引入西洋技师,再鼓励大明工匠献技献策,我们的炮是越铸越好。炮壁变薄,同样重量的火炮,口径更大了,打出的炮弹更重,更有威力。
听说火器监在为我们水师,试铸二十四斤,三十二斤火炮,还配置四轮跑车,绳索复位我等真是翘首期盼啊。这样的火炮,装上我们的新海船,试问天下四海,谁是对手?
永乐年间,三宝水师纵横无敌的盛世,会在我们手里重现啊!”
众人幻想未来,忍不住心绪澎湃。
激动万分的卢相,干脆把薛易等人拉到港口后面的山丘上。
这里是防备要地,修有三处炮位,正在修建中。
“这里地势险要,是扼守威海港重要的地方。北海水师提督府在这里安排了三处炮位,装六门七十二斤长炮。”
“七十二斤长炮?”陈科言听得咋舌,“乖乖,这么大的火炮?”
卢相答道:“是啊,这是专门用来镇守要塞的大炮,整个炮身重达一万五千斤,足足一百五十料。光是要把这六门炮从开平运过来,再拖上来,就得耗费半年时间。”
“一万五千斤?”陈科言想起卢相刚才说的话,忍不住问道:“卢统领,伱刚才说火器监要给你们水师铸造三十二斤火炮。七十二斤火炮都有一百五十料,三十二斤火炮,怎么地也有八十料吧,怎么装得下?”
卢相哈哈一笑:“陈副使有所不知。这要塞的炮,其实跟陆师所用的野战炮一样,属于长炮,炮管长,所以打得远。
我水师所用的舰炮,跟长炮不同。海上对战,海浪颠簸,超过两百五十步,基本上就打不准了。所以两船对轰,基本上在两百步以内。舰炮不需要打多远,只需要打得猛。
我水师所用的三十二斤舰炮,跟二十四斤、十二斤舰炮的炮身一样长,都是八尺五寸左右。只是炮口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
火器监的样炮,三十二斤舰炮,炮身在五千斤左右。当然了,这么重的火炮,四千料的海船都用不上。”
卢相指着港口码头上停泊的十几艘海船。
“那些海船是我们这次勘察测绘的主力船,这样的船,装三十二斤舰炮,就是乌龟驮大象。”
众人举目看了一会。
出过十几次海,在东南有过见识的陈科言问道:“这船有点意思,跟佛郎机船有点像,跟福船和广船也有点像。”
卢相笑道:“陈副使目光锐利,这是吴淞船厂新近造出的新船,吸收了佛郎机船以及福船、广船的优点,装得多,跑得快、造价也不贵,海商们很喜欢,用来跑辽东、朝鲜、曰本到上海,以及上海到广州、安南、占城这些不长的海路商道。
我三海水师也采办了一批,是各营主力船只。”
薛易看着这些有些怪异,屁股像鸭屁股的船只,拱拱手说道:“哦,还请卢统领给我们解说一二。”
第136章 山东巡抚张居正
“无妨!”卢相欣然答道,“吴淞船厂,嘉靖四十一年年底开始,奉太孙殿下密令,仿造佛郎机人的海船,嗯,叫什么卡瑞克帆船。
仿制出六艘四千料的卡瑞克帆船,载着十几位老船匠,二十几位老船首,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航行了一段时间,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
后来太孙殿下又给了一份图纸,叫什么盖伦帆船,说是卡瑞克帆船的改进,不过大家都管它叫世子帆船。
吴淞船厂又仿造了两艘六千料世子帆船,如例出海航行。这一次船匠和船首们大多数都说好,说这艘船最适合远洋航行,一口气从广州跑到东倭平户港,轻而易举。
善海战的武官们坐着世子帆船航行一段时候后,说此船高大,龙骨结实,造船经验积累好,造一万料以上都可以,装载二十四斤、三十二斤的重炮,几十门都可以。”
薛易、陈科言等人听得津津有味。
“经过老船匠,老船首,以及水师武官老水手们合议,最后议定,卡瑞克帆船鸡肋,有优势,但是优势明显不如世子帆船。世子帆船配上重炮,是国之重器,有灭国摧城之威。用在靖海剿贼上,有些大材小用。
而且大明海域,从北海到东海再到南海,水文复杂,风向多变,世子帆船用起来就很吃力。于是吴淞船厂的船匠们,就吸收了世子帆船、卡瑞克帆船以及广船、福船的优点,建造出这款新船,叫吴淞船。
三桅或两桅,主帆用硬蓬帆,船首加斜桅杆,可挂三角帆。操作简单,可逆风行驶,顺风时张三角帆,可提高航速。
采用世子帆船的龙骨和肋骨结构,肋骨较密,内外都有舷板。
主要船舱用福船的水密隔舱。船体修长,船首如世子帆船尖锐。船底浑圆,可抗风浪。艉楼结构用福船方式。船舵用世子帆船的舵架,开孔,可提高船速。两桅船用舵杆,三桅或五千料以上海船,用舵轮
吴淞船一般为两桅四千料,三桅五千、六千和八千料四种。两桅四千料,可顺利航行在珠江西江水面。三桅五千、六千料船,可入长江,逆行到南京一带.
种种优点,各大海商都纷纷下单建造吴淞船。不过按照我大明新定条例,这种海船建造,必须报备市舶分局,拿到蓝印花押纸。所以这吴淞船,也叫蓝印船。
目前大明能造吴淞船的有吴淞船厂,每年能造三百艘。宁波船厂,一年能造一百八十余艘。泉州船厂,一年能造一百余艘。广州船厂,一年能造两百余艘。
现在大沽、乐亭船厂也开始建造吴淞船,但出产暂时不多。”
薛易突然问了一句:“那世子帆船呢?”
“世子帆船是国之重器,太孙殿下传令,把宁波、泉州、广州等能工巧匠,聚集在吴淞、和开平乐亭新船厂,现在能造世子帆船的,只有吴淞和乐亭两个船厂了。
海军局听说要在金州也开一个新军港以及新船厂,只是那边还太荒凉,暂时只是规划。”
“原来如此。”
众人看着繁忙的威海港,看着远处海天一色,一时间心绪澎湃。
他们隐约预感,大明在太孙殿下的带领下,正把目光投往东边和南边,投向更远的地方,而他们,可能是大明第一批看向大海更远处的人。
第二天一早,这支东倭海域勘察绘制船队,从威海卫港扬帆起航,迅速在朝阳照耀下,融入到海天一色之中。
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山东巡抚张居正,坐在八人大轿里,眉头紧皱地看着手里的文卷,思绪却在飘浮不定。
坐船,真不是什么好事。
翻江倒海,晕头转向,张居正在登州歇息了一天才缓过神来。
他知道坐船泛海的辛苦,可是坚持以巡抚之尊,破天荒地坐船泛海上任,震惊朝野,其实是有目的的。
与老师徐阶一番深谈后,他知道自己的底牌所在。
要想实现抱负,中兴大明,必须与太孙殿下牢牢绑定在一起。
太子殿下那边,有高拱,自己是指望不上,只能与太孙同进共退,才能在正治上获得成功。
张居正出任山东巡抚,就是想替朱翊钧,解决九边积弊已久,连胡宗宪都头痛,一直束手无措的马政。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