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14节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出了这样的主意,等于是跟叛军彻底割裂开了,皇帝当然到时候也不会难为杨恭仁。

  杨恭仁虽然可以免罪,甚至可能高升,但日后定然是名誉扫地,遭人唾骂。

  毕竟杨素是他族伯,对他们这支人也是很照顾的,这也是为什么杨恭道会从关中去往黎阳投奔杨巡。

  这两兄弟,这是分开下注了啊。这就是世家的生存法则吗?

  不过看着杨恭仁的表情,真是如丧考妣啊.

  没有人觉得这主意不合适,毕竟对待叛贼,没什么情面可讲的。

  慕容颌更是兴奋道:“杨县尊虽然也是弘农杨氏,但为平叛大业出谋划策,本王定会如实上报陛下。”

  杨恭仁低头泣声道:“戴罪之人,不敢求功,惟愿朝廷从速平叛.”

  慕容颌也从兴奋之中恢复正常,然后也叹了一声:“杨县尊也不必自责,为国尽力而已,今日之后弘农杨氏可以保全,都是你的原因啊。”

  议事之后,众人散去,李元徽将行文放在书案上,慕容颌看都没看直接用印。

  然后道:“四郎做事勤勉,有乃父之风。”

  李元徽拱手道:“都督过誉了,我天资平常,只能以勤勉补拙。”

  慕容颌对他的称呼从李小郎君,进来以及变成为四郎了,一般都是长辈称呼晚辈的,而事实上慕容颌还真算他的长辈,就是亲戚有点远。

  慕容颌的长兄,魏王的王妃,是李元徽的姑祖母。

  也就是跟他爷爷一辈的。

  而慕容颌是已故魏王的幼子,生他的时候老魏王都快六十了,没多久就故去了。他自幼就是被长兄和长嫂抚养长大,十几岁之后进宫担任宿卫,与当时的太子慕容英交好之后,才开始一路平步青云,因此对李家也是格外有好感。

  而李元徽实际上也有几年没见过那位姑祖母了,这几年他一直跟家人待在洛阳,而姑祖母则一直居住在长安。

  长安还有不少亲戚,包括李元徽的姐姐姐夫,大舅,二舅,姑父,姨夫.

  无一例外,都是高门显贵。

  聊了几句家常,李元徽告辞离去,回到自己办公的东厢,赵二还在埋首案牍。

  虽然跟同样是太宗的二哥比起来,赵二差出了十万八千里。

  还因为高粱河的“壮举”在后世成了著名车神。前世短视频刷过的一个的段子。

  《宋史太宗本纪》:帝深沉英断,概然有削平天下之志。

  伟人注曰:但无能。

  虽然跟那些个天花板级别的人没法比,但李元徽还真是不敢小看这位。

  回忆了一下这些时日,这赵二处理各种文书和杂务,包括在军中接人待物,居然没有任何的错漏之处。

  不愧是真正带领大宋完成基本统一,又巩固了赵宋根基的人。

  有点东西。

第21章 弘农宫

  来自后方的军情战报一封接一封,如同雪花一样落在杨氏兄弟等人的心头。

  明明是炎炎夏日,心里如同三九寒天。

  征东大将军慕容定,正在率军围攻虎牢关。

  而这封战报是三天前,也就是说现在虎牢关还在不在叛军手中已经是未知数了。

  毕竟慕容定所领的大军,可是部分中军加上幽州镇戎军主力,全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根本不是留守东都关中这些老弱病残能比的。

  至于起兵之初的黎阳,已经被镇东将军高晃攻下了,留守黎阳的杨巡心腹周善兵败被俘。

  此外,辅国大将军率领的中军已经到收复汲郡,也就是杨巡之前渡河地方,现在应该已经快到洛阳了。

  也就是说,他们没多少时间了。

  偏偏这时候,弘农的父老开始前往叛军,带去了犒军的牛羊和粮食酒水,请求杨巡率军攻下弘农宫在走。

  杨巡有些心动了,但还是在杨邃等人劝说的下,准备继续奔向潼关。

  但随后官军射来的檄文,让杨巡怒不可遏,直接放弃了去攻潼关的计划,立即下令挥兵弘农宫。

  檄文所写的内容大概就是,你杨家世受国恩,你爹杨素位极人臣,他坟头土都没干你这不孝子就造反了.这些言语本来杨巡也不是不能忍受,自从造反以来听骂听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

  但檄文还说了,我们把伱爹从墓里请出来,让他看看你这不肖子孙是如何灭亡的.

  这杨巡要是能忍就怪了,立即下令全军直扑弘农宫。

  杨邃在看了这檄文之后,只能长叹一声道:“我们都将死在此地了。”

  而慕容颌庞令勋率七千兵进驻弘农宫后立即开始布置防御。

  弘农宫作为皇帝的行宫,本身就是一座拥有城墙的宫城。

  在战前,慕容颌还特意拿出了一封书信宣布,朝廷的援军三日之内就会来支援。

  他们只需要据守三日就能立下大功。

  而杨巡也没有给他们太多时间,到达弘农宫的第二日,叛军的就已经赶到了宫城之外,并立即架设树皮都没来得及剥下的梯子就开始攻城。

  杨巡对部众声称弘农宫里有皇帝慕容英搜罗的美人和珠宝,还有堆积如山的粮食,等到打下宫城,这些都是他们的,这极大的激发了叛军的士气。

  战斗在刚开场就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叛军凭借兵力优势,对弘农宫城进行了三面围攻,每一个方向都有两万人投入战斗,杨巡带领剩下万余人作为预备队。

  叛军士气高昂,正门处,在顶着宫城上守军箭雨的威胁下,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冲到了护城河边上,跳进搭建浮桥,随后就有数百士卒举着大盾,抬着巨木撞击城门。

  对此城上的守军到没有太多的担心,守城物资还是很充足,直接放下了早就布置好的夜叉擂。

  重达百斤的夜叉擂带着破空声呼啸而下,当场就砸死了数名架着盾牌的叛军士兵,同时不断砸下的石头也给叛军士卒造成伤亡,第一队冲过来的叛军士卒很快就横尸门前,撞城木也落了地。

  而叛军立即就涌上了第二队,继续撞门。

  同时,叛军的浮桥也架设而成,负责主持正面宫门的杨善才立即命令叛军扛着长梯过河,蚁附攻城。

  接下来的战斗就更加残酷了,叛军的精锐战兵顶着箭雨冲过护城河,然后把树皮都没来及刮掉的长梯架在城墙上,然后高叫着踩着梯子向上攀爬。

  守军则是通过垛口,向下投掷石头,许多攀爬的士兵纷纷被石块砸中,跌落而下。

  一时间,战场上充斥着喊杀声和哀嚎声。

  而叛军也发动了弓箭手,在攻城部队后面对着城头进行抛射压制,这也给守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双方你来我往,死伤人数在不断的增加。

  李元徽所在的地方正处于宫门正中的城楼上,连甲胄都没穿,就躲在城楼内小心的观察战场局势。

  这场攻城战,比起他上次在东都经历的叛军试探性的攻城,要惨烈的多。

  叛军各部直接轮番攻城,几乎是不留余力,没有任何试探,直接就是强攻猛打。

  这一点在军中待了一个多月的李元徽也能看的明白。

  “叛军不对劲的,哪有这么攻城的,一上来就不管不顾的全部压上,这种攻势持续不了几天的”一旁的表兄窦羡君还有些疑惑。

  一旁的赵二道:“昨日高阳王拿出的那份书信虽然是假的,但朝廷主力的确应该到达洛阳周边了,杨巡没有多少时间,数日之内大军必至,他若是在不能短时间内攻下弘农宫,就是必死之局,所以他现在不会考虑几天之后的事了。”

  窦羡君道:“想当初楚公杨素还在世的时候,弘农杨氏何等风光,门生故吏遍及朝野.不过短短数年而已,就是这般光景了。”

  窦羡君家是扶风平陵窦氏,与弘农杨氏,扶风马氏,京兆韦氏,京兆杜氏,并称“三辅五家”,从两汉时候并立至今,渊源极深。

  所以对于同样是关中世家的弘农杨氏,面对如今的遭遇也是有些兔死狐悲之感。即便是皇帝不会将整个弘农杨氏杀光,但在大燕,杨氏最少几十年内都翻不了身了。

  杨巡自有取死之道,但皇帝要真的容得下,未必会反。

  赵炯闻听却道:“时也命也,杨巡不应该反的.”

  其实他想说杨巡不应该此时反,时机不对,若是在观望一下,等到辽东大战陷入焦灼之后,或者在等几年?情况会不会不一样呢?

  但对于反不反的问题,他却不觉得杨巡有什么问题。

  虽说是流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但有机会问鼎,那个世家能拒绝这种诱惑呢?

  不过多数世家面对乱局,都会做两手,或者多手准备,鸡蛋自然是不能放在一个篮子的。

  李元徽则心中暗想,不知道赵家现在有无问鼎之心,现在应该很多明眼人看出大燕快玩玩了吧?

  李唐对赵宋,基本应该是碾压局。自己那个二哥不是一般的能打,那可是“自古能军者无出其右”。

  但是,再能打,也不排除意外情况发生。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得跟赵家兄弟打好关系啊。万一是飞龙骑脸怎么输的局面,到时候也能有个旧情可念,要求不高,给个富家翁就行。

  当然,要是咱老李家拿了天下,那就满足他赵二哥的愿望,跟老爹说给他当个光禄卿好了。

  这点面子,应该还是有的。

第22章 弃子

  弘农宫这边打的难解难分,洛阳这边的形势就明朗的多。

  杨巡留在金墉城、洛口仓、虎牢关等地的队伍多少还是发挥了一些作用,但在慕容定、段义弘、高晃等人率领的大燕主力大军精锐的猛攻下,也就只能做到给杨巡争取一些时间。

  好在这些地方的守军都明白,即便是他们放下武器投降,以皇帝慕容英的脾气也绝对饶不了他们。

  而这些叛军将领,都是高门显贵出身,他们的父祖长辈不少都是在慕容英身边,或是统领大军在围攻叛军。

  这些人心中更是清楚此刻必然已经成了弃子。是杨巡的弃子也是家族的弃子。

  所以即便是这边杨巡已经领兵去关中了,他们也是咬着牙硬着头皮执行军令,全力坚守洛阳周边的城池险地,给主力攻取关中,多争取一些时间。

  只有杨巡成功了,他们才有后路可退。

  如此一来,燕军主力也是在攻灭这些叛军的过程之中,消耗了一些本就非常宝贵的时间。

  因为他们麾下的精锐再是能打,想要突破黄河和虎牢关这样的天险,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无论如何都得在攻城攻坚之前准备船只和攻城器械。

  其中高晃和段义弘两路官军还好些,东都守军牵制,金墉城也不敢出兵阻拦他们的队伍渡河,段义弘所领中军在北岸很轻松的征调了足够的船只,在孟津渡过了黄河,随后就迅速直扑金墉城,与沿河而上的高晃所部汇合,发起攻城战事。

  征东大将军慕容定所部就多了许多波折,他的大军需要攻打虎牢关这样雄关要隘,并且得不到洛阳城的物资协助,只能就地取材,花了三天的时间来打造攻城器械,然后又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攻下了这座雄关。

  驻守虎牢关的叛军是杨巡旧部赵怀节,在无法坚守之后迅速逃出关城,率领残兵数百人逃往洛口仓。

  洛口仓对于大燕来说,非常重要,共有三千口粮窖,每窖存粮八千石,在这个粮食无比贵重的年代,可以称之为大燕的国家储备银行了。

  仓城内,赵怀节、杨怀恩,杨守信,裴赋,周子仲等叛军将领聚在城头上,看着外面黑压压的大军,一个个的脸上充满了绝望。

  “段字旗,高字旗,还有慕容.嘿嘿嘿,我等还真是有幸,能够劳动这么多大燕名将,值了哈哈哈哈”

首节 上一节 14/2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