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无上国师,开局给朱棣算卦

大明:无上国师,开局给朱棣算卦 第212节

至于劳民伤财的问题,苏晨也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苏晨作为穿越者,基础卫生知识还是懂一点的,只要在工地里全面普及基础卫生知识,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人的福利待遇就可以避免工人因工殉职的问题。

在苏晨的解释下,朱棣终于勉强同意修筑驰道,只是还很担心地说道:“那么,苏先生,这样改善工人的待遇,降低劳动强度难道不会把原本就浩大工程的工期进一步延长吗?”

苏晨呵呵一笑:“陛下莫慌,且听我道来。”

苏晨提出了一种方法来加快工期的同时减少材料的浪费。

没错,就是密切合作化和标准化。

以往,由于工匠被视为奇淫巧技导致工匠人数少,产品更是难求。

但是如果统一标准,让每个人只生产一个产品的零部件的话,根本不需要多长时间培训,现用现学也来得及,产品自然将会变得极为廉价。

再然后,把各个工人统一在一起,让他们彼此密切合作,也将会导致某一生产的边角料能够作为另一个生产的主材料被直接使用,减少浪费和路途上的消耗。

这样一来,工人生产的效率将会大大提升,各种材料的价格也将会很轻松的降下来。

由此,苏晨也方便为以后的经济改革进行实验,毕竟工业化也是在密切合作的手工业基础上的,很多问题可以互通。

根据苏晨的推测,这样的工作虽然工人的待遇提高了,但是产品的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这次工程的成本将会被降低到一次中等规模的驰道修筑. 0

除了制度上的改进以外,苏晨还在技术上进行了革新。

苏晨知道一些建筑过程总的难度:山道险阻、雨天泥泞等等。

于是苏晨把火药的升级版,硝/化/甘/油的配方和制作流程写了出来,用这种东西爆破开路可比以往手背肩扛快多了。

不知道苏晨多年以后得知参与制作这种东西的人日后落草为寇用这种东西炸开了城门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至少现在苏晨是在积极推广这种技术。

除了这种技术以外,苏晨还把混凝土和模具等技术也都拿了出来,这些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在建筑上非常实用的技术一定可以加快工作的进展。

“陛下,如果能涌上这些技术,改良这些制度,修筑驰道只不过是一件小事。”

朱棣看着苏晨手里这本厚厚的册子,上面密密麻麻是各种蝇头小楷,详细地记载了每一个环节的处理方法,看来苏晨为了自己提出的方案,还真是下足了功夫。

既然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朱棣也打消了疑虑:“先生考虑得这么周全,那么想来是想要胸有成竹,就这样去做吧。”

“遵旨!”

苏晨赶紧跪倒。

此时的他对朱棣非常的感慨:有这样一个愿意3.2改变的君主,何愁大明不兴!

历史上的无数君主都担心改变会带来不可控制的结果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朱棣看到自己提出的技术以后却想到的不是抵触而是研究,足以证明他有超越其他皇帝的能力。

也许是祖传基因?毕竟明末还有一个木匠皇帝来着……

咳咳,这种事不再苏晨现在的讨论范围之内。

苏晨拟定了修筑驰道的政策方案,刚刚通过科举上位的年轻书生立刻满怀希冀地前去执行。

一场浩浩荡荡,足以和长城以及京杭运河媲美的超大型工程在这一刻正式拉开了序幕,多年后的西洋人来到大明,无不赞叹大明四通八达的驰道和往来串流的人群车马.

223:解禁!(求订阅)

“这里应该这么做!”

苏晨把自己绘制的图纸摆在工部尚书韦欣德的桌上,对其中一个细节非常详细地讲解着。

韦欣德是通过新科举入朝为官的学子,他对于这个国师抱有很深重的感激之情,可是国师摆出的这些东西实在是让他看不懂了。

“国师,这个钱币一样圆形的东西是何物?”

“此乃滑轮,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要是加上滑轮组……”

苏晨前世对这方面了解不多,但是对于理论还是懂点的。

现在要开始修建驰道了,苏晨几乎要把前世自己知道的所有相关知识全搬出来。

韦欣德对于这些事情并不了解,他在一边虚心的听着。

苏晨国师会法术的事情已在大明各地传开,韦欣德只把苏晨讲的当成是一种法术。

“只要用滑轮组,配合杠杆,然后再加上……”

苏晨绞尽脑汁,思索着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最后看向韦欣德:“你明白了?”

韦欣德对上苏晨的眼神,心想:不愧是国师,10讲的每一个字我都能听懂,但是合在一起就不知道了,难道这就是国师话中暗藏的玄机?

苏晨无奈地扶额叹息:尽管自己放开了科举,但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理化知识似乎不那么在意。

可是苏晨想要快速修筑驰道的话,就必须要有大量懂得技术的基层技术人员。

苏晨只好说道:“这样吧,你在工部选出一批工匠,我直接去教他们,你就只负责统筹谋划就行了。”

工匠对于这种东西怎么着也会比他这种读书人要好吧。

“这……”

韦欣德有些惊讶。

工匠?

他们也配国师大人召见?

韦欣德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流,愿意为大明奉献一生,在他看来,那些工匠需要他去指挥。

怎么国师绕开自己去直接和工匠相会?

韦欣德的不满一闪而过,带着苏晨去找到工部的工匠。

看到自己的道理工匠很容易就听懂了个大概,苏晨满意地点了点头。

几个时辰以后,苏晨再次找到韦欣德。

“韦大人,驰道开始修筑以后,具体的执行就可以交给这些工匠自己来决定,韦大人您只需居中任命,总览整体局势即可。”

苏晨觉得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种浩大的工程应该交给专业的工匠来谋划,工部尚书这种官员只需要打钱和立项。

韦欣德面上领命,心中却已经有不满情绪发酵。

让我做吉祥物?

可是我是官员,他们是庶民,让官员放权给庶民去谋划,这怎么说怎么不合适。

韦欣德从小接受的就是等级森严的宗法伦理秩序的教育,即便他和那些腐儒文人不同,也远没达到后世“人人平等”那个高度。

要韦欣德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没问题,可是要他屈尊放权给工匠,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然而毕竟这是国师的命令,韦欣德也很郁闷。

送走了苏晨,韦欣德一个人在院子里喝闷酒,直到下仆传讯:“礼部侍郎周洁任有请。”

周洁任?

韦欣德直到他是原本就在朝堂上的文臣,只是他为何要来找我?

带着疑惑,韦欣德前往了周洁任府上。

“韦大人,请——”

周洁任摆了一桌小宴,很是热情的招待韦欣德。

“韦大人,可是有什么不悦之事?”

酒过三巡,周洁任突然问道。

“唉,一言难尽!”

韦欣德把自己与苏晨会见时候的遭遇说了出来,很是惆怅的说道:“若要我去治国理政,我万死不辞;可是要我去屈尊于贱民……”

韦欣德觉得自己受到侮辱。

周洁任笑了笑,这种事早就在意料之中。

他当时在朝堂上,看出朱棣铁了心要变法新政,一味的反对自然无用,所以他就表现出了支持。

因此,朱棣的锦衣卫大清洗他也逃过一劫。

他现在蛰伏在暗处,打算搅乱新政的效果,让皇帝被迫收回新政的政策。

周洁任对韦欣德说道:“当今天子对于国师信任有加,我等作为臣子,自然也要服从王命。”

“这我当然知道,只是可怜我十年寒窗,竟然要和一群大字不识的匠人合作。”

“周某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啊,现在礼部尚书与那国师所做之事,一言难尽啊!”

韦欣德大口喝下一杯酒,抱怨道。

周洁任见时机成熟,突然道:“要说这陛下也是,为何重用国师呢?这新政虽有益处,国师本人也不一定是完人。”

周洁任的话让韦欣德深有体会:“然也,我等臣民,食朝廷俸禄,怎能和风餐露宿的匠人相提并论?”

周洁任顺着他的话往下说:“任何人都应当扬长避短,这国师应该也不例外!”

韦欣德一愣,随后道:“你的意思是?”

“国师变法新政倒是可以解决大明的种种问题,可国师840却只懂变法,不懂为官之道,亦不懂礼法,我们应当……”

……

另一方面,苏晨辞别韦欣德,便立刻找到朱棣:“陛下,我有一事求陛下恩准。”

朱棣已经把苏晨真心当成了大明救世主,对他这样的言论深感疑惑:“先生何出此言?国师乃我大明栋梁,有事情只管开口。”

苏晨道:“我想恳请陛下放开对书籍的禁令。”

大明禁止民间私藏有关历法天文和部分工艺方面的书籍,苏晨这次和韦欣德打交道以后才发现这条禁令的影响多么大。

堂堂工部尚书,虽然是个一心文大明献身的忠臣能人,却对理工科一窍不通。

封建王朝的愚民政策,确实可以维持一个朝代的稳定,但是对于整体而言,威胁巨大。

大明想要体面的退出历史舞台,必须要提前开启民智,让技术进步的同时思想也要跟上。

苏晨想要进行教育改革,不过现在大明在进行的焦点已经够多,很难再去执行新的变动。

所以,苏晨只好先为教育改革做出铺垫,等待驰道修筑完成再去考虑教育改革。

“请陛下恩准。”.

224:奇怪的舰队!(求订阅)

就在大明的驰道修筑工作如火如荼的发动起来的同时,海上却出现了问题。

事情还要追溯到水师南巡之时。

首节 上一节 212/2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