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英伦文豪

英伦文豪 第151节

  过了好一阵,他才说道:“有如此的国际主义精神支撑,难怪陆教授能写出《我有一个梦想》那样的演讲稿。”

  萧伯纳说:“我之前就想纠正你来着,陆受邀去剑桥演讲,主题是翻译。《我有一个梦想》为即兴所作,用以回答剑桥的部分学生提出的刁钻问题。所以,《我有一个梦想》刚开始并没有演讲稿。”

  即兴!?

  高尔基惊得下巴掉到地上。

  就在这时,不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惊呼,

  “快看!”

  旅客们都被吸引了视线。

  伴随轰隆隆的巨响,多佛白崖上一块巨大的岩体脱落,直直地砸在海面上,溅起高大的水柱。

  周边的人们兴奋地交流起来。

  有人甚至架起了相机,准备守株待兔,拍一张照。

  萧伯纳喃喃道:“没想到还真的见到了。”

  这就叫一语成谶。

  陆时伸个懒腰,说道:“校监先生,该看的也已经看到了,咱们回客舱吧?”

  萧伯纳便“嗯”了一声。

  两人准备离开。

  一旁的高尔基却上前一步,说道:“陆教授学术超前,而且擅长写作,我有一篇小短文,希望您能帮我看看。”

  他一边说,一边摸出硬皮的笔记本,

  “其实,这篇散文本该两周前就发表在《知识》上,但我觉得相比起陆教授的《我有一个梦想》,这篇短文还是有所不足,所以才远赴剑桥,希望拿到授权。”

  高尔基将笔记本一直往后翻,

  哗啦啦——

  纸张发出轻响。

  萧伯纳笑道:“让陆教授给你们出版社当编辑?他收费可是很高的。”

  高尔基动作停顿,

  “啊这……”

  他没想到对方会这么说。

  萧伯纳又道:“再说,对于不熟悉的语言,阅读和写作完全两码事。陆能读《复活》、《战争与和平》,说明他懂俄语,但是用俄语写作又截然不同,他不一定有指导的能力。”

  高尔基说:“抱歉,是我想得不够周全。”

  他在船上偶遇陆时和萧伯纳,有些过于兴奋了,所以提请求时没过脑子。

  陆时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

  “对了,你拿去《我有一个梦想》,准备刊发在《知识》上,是准备用英语?还是翻译成俄语?”

  高尔基回答道:“诚然,用原文能更加准确地表达,但还是用俄语吧。唯一的问题是,我不知道以自己的水准能不能翻译到位。”

  萧伯纳轻笑,

  “那你应该听一听陆《信、达、雅》的演讲,里面对翻译一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高尔基说:“刚才我就一直想问,陆教授擅长翻译的话,对俄语是否有把握?”

  陆时摸摸鼻子,

  “这个……”

  其实有些不确定。

  在他的印象里,俄语经过了多次简化,20世纪初的俄语和现代的俄语有些许不同,所以需要比照。

  陆时看了眼高尔基的笔记本,说道:“可否借我一观?我对俄语了解不深,想找一篇范文。”

  高尔基一愣,满脸欣喜地递出,

  “陆教授请过目。”

  陆时翻阅,随后便发现了自己所想的果然没错,

  就比如高尔基使用的某些单词中有字母“”,但这个字母在现代俄语中已经被“ф”取代,

  类似的,还有:

  “”被“e”取代;

  “”和“i”被“и”取代。

  以陆时的俄语水平,看懂是没问题的,

  但让他英译俄,可能会出小纰漏。

  陆时将笔记本递回去,

  结果,他还没说话,高尔基便抢先问道:“陆教授,我这散文写得如何?”

  陆时满头黑线,

   ̄□ ̄||

  刚才只顾着研究俄语正字法改革,注意力全放在单个单词上了,没注意高尔基写的文章内容。

  他重新翻开笔记本,一目十行地阅读。

  散文叫《春天的旋律》,是个短篇,统共不到六千个单词,

  在散文中,高尔基将鸟儿加以“人格化”,并对其中某些鸟儿加上官衔和称号,讽刺、挖苦之意扑面而来。

  陆时点点头,

  “有趣,把鸟类的叫声和讽刺巧妙地结合起来,鲜明地刻画了保守派的群像。”

  一语中的!

  高尔基仿佛找到了知音。

  他说:“我就知道陆教授能理解。”

  陆时交还了笔记本,同时说:“高尔基先生,这篇散文的立意颇高,写作水平也在线,我没有什么好指点的。”

  萧伯纳问道:“如何?”

  他几乎不懂俄语,所以需要翻译。

  陆时便简单地讲了讲。

  萧伯纳听了个大概,不由得皱起眉头,说:“这就完了?”

  陆时反问:“从结构上看,这篇散文已经很完整了,不结束还能怎么样?又不是按千字收费的长篇连载通俗,没有水字数的必要,该完结就得完结啊。”

  萧伯纳摇摇头,

  “我不是说结构的问题,而是风格的问题。”

  他读过《随笔与短篇集》,尽管是译作,但里面的短篇也远比《春天的旋律》精彩。

  另一边的高尔基说:“萧先生知我!不错,这篇文章确实还有一部分内容,但我认为写得不够完美,所以有些犹豫。”

  他指指笔记本,

  “陆教授,请从后往前翻。”

  陆时直接翻开最后一页,潦草的字迹映入眼帘:

  “

  在花园的角落里,在老菩提树的树枝上,坐着一群金翅雀,其中有一只带有鼓舞力地、正向同伴们唱着他从什么地方听来的一首关于海燕的歌。

  ”

  陆时咋舌。

  难怪之前觉得有些熟悉,原来《海燕》节选自《春天的旋律》。

  他又往前翻了一页,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确实是《海燕》。

  高尔基苦笑,

  “没发表《春天的旋律》还有另一个原因。本来,这篇散文我是准备发给《信使报》的,但《信使报》害怕引火烧身,不敢作为。所以现在只能考虑《知识》,但我担心……”

  后面的话没有明说,陆时和萧伯纳却都能意会。

  文章有很多的革命成分,更是将抵制沙皇进行到底,一个操作不好,容易出大问题。

  事实也确实如此,

  历史上,高尔基在《信使报》碰壁后,将《春天的旋律》寄给了圣彼得堡的《生活》杂志,《生活》没有刊载全文,而是将结尾的《海燕》单独发表在当年的四月号上,

  结果就是,《生活》杂志遭到查封。

  现在,高尔基考虑将《春天的旋律》刊载自己主编的《知识》,难免瞻前顾后。

  萧伯纳捅捅陆时的腰眼,

  “你念给我听听。”

  陆时点头道:“好,我用英文念。”

  他用一个相对平稳的声线朗诵道:“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随着朗诵,诗歌渐入佳境,

  陆时的语气也变得急促,直到**处,声音不自控地提高,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有感染力的诗歌就是这样,让人会不自觉地代入。

  萧伯纳击节叫好,

  “精彩!”

首节 上一节 151/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