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98节

第151章 打得一拳开

  “诸卿为何都不说话了?”

  当最后一次兵棋推演结束,口干舌燥的朱由校,看着神情各异的众将,将所持长棒递给曹变蛟,伸手轻拍在旁站着的李鸿基,“去,叫刘若愚他们,准备些茶水过来。”

  “喏。”

  情绪不高的李鸿基抱拳应道。

  “陛下,还能说些什么啊?”

  紧攥着所持长棒的曹变蛟,此刻低落的说道:“即便将可以考虑的有利因素,都悉数考虑在内,国朝真在辽左前线的战场上,与来势汹汹的建虏展开激战,取得了最终胜利,可也是惨胜啊。”

  “曹变蛟!你怎么对陛下说话呢!?”

  曹文诏紧皱起眉头,瞪眼看向曹变蛟喝道。

  “呵呵…心里是怎样想的,那就怎样讲出来嘛。”

  朱由校却摆摆手说道:“朕从不搞什么一言堂,尤其是在军事层面上,即便个人思维再怎样强,那也强不过整体。”

  集体观念,这是朱由校要在军中推行起来的。

  不可否认的一点,在大明所辖的众多军队中,的确存在一批精锐强军。

  只要给他们发足饷,给足粮,那战力还是很强悍的。

  可惜这遮掩不住派系林立的事实,而像边镇将门势力,隐隐已有势起之苗头。

  这是抱团取暖的人性使然。

  朱由校心里也很清楚,即便能将集体观念推行起来,这种趋势也无法彻底扼杀,山头主义这种现象无法杜绝。

  不过强调集体观念,可以维系整体性的意识平稳,树立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观念,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军改不是乱改。

  不能按着个人喜好去调整,一切要围绕打仗和准备打仗,去进行成体系化的谋改。

  诸如家丁制度、卫所制度、兵源混淆、建制混乱、文官指挥、内监监军、军需各管、军备各管等诸多不合理之处,都是朱由校要逐步取缔的。

  只是谋改的前提,要有足够的资本和底气才行。

  “陛下,末将有一事不明。”

  去而复返的李鸿基,此刻眉头紧皱道:“为何适才进行的兵棋推演,皆是围绕建虏进犯我大明而展开的?难道我大明就不能主动出击,先行向建虏展开攻势吗?这样一来的话……”

  “小子,你将战争想的未免太简单了些。”

  童仲揆眉头紧皱道:“就现有的形势来看,扼守辽左前线的要地要隘,戍守辽地的诸军尚有能胜的希望。”

  “而一旦放弃仅有的这些优势,选择主动出击深入建虏腹地,且不说建虏之决心怎样,就建州三卫复杂多变的地势,便注定出战的大军必然分散,你在勇卫营期间,难道把此前剖析萨尔浒之战的利弊都忘了?”

  “末将没忘。”

  李鸿基回道:“末将就是觉得一味地去被动防御,对于我军而言太过不利了,所以就觉得……”

  “伱觉得?”

  性情直爽的满桂

  皱眉道:“你一句你觉得不当紧,真要按着你所说的那样,本将就问你一句,出战大军的后勤供应如何保障?”

  “别忘了,时下就辽东一地而言,内部职权混淆,从关内向辽地输送本就困难,出战大军规模小了,对建虏造不成任何影响,规模大了,向前线输送一斤口粮,期间需要消耗数斤粮!”

  刘若愚领着数十众宦官过来,敏锐的觉察到气氛略有不对,而自家皇爷则负手而立,静静的聆听着。

  “皇爷~”

  刘若愚将所捧茶盏递上,朱由校接过后便喝了起来,反观在场一众将校,根本就没有接的意思,那些宦官只能将茶盏放到桌案上,随后便跟刘若愚低首退下了。

  “那要是一路正面进攻,以稳扎稳打之势吸引建虏主力,一路迂回杀至建虏老巢,以求破掉建虏后方呢?”

  李鸿基想起适才兵棋推演期间,天子不止一次的看向某处,在一些将校不满的注视,壮着胆子说道。

  “比如被建虏窃据的宽甸诸堡,如果前线主力能缠住建虏精锐,而这路偏师则杀进宽甸诸堡,设法迂回至赫图阿拉,那……”

  “小子,你这是想拿多少人命来填?”

  尤世威略带不满道:“亏你能想的出来,且不说你这计谋是否可行,就开原、铁岭、抚顺关等地悉数被建虏窃据,你可曾想过这路吸引建虏的主力,需要多少兵马吗?

  这他娘的不是你撒尿和泥玩!

  你说吸引建虏主力,那就吸引建虏主力了?建虏就他娘的这么听你的话?那要是这样的话,那一战国朝岂会惨败?

  行!

  就按你所说的来办,负责吸引建虏主力的大军,需要调遣多少军队?该抽调那些地方的军队?被抽调的地域如何确保安稳?”

  尤世威一个个的反问,说的李鸿基憋闷之际,为何都这样针对他啊!!

  他就是提出一种可能啊!

  只是李鸿基不知道的,当尤世威讲这些反驳时,一些将校的眼神变了,有意无意的瞥向战争沙盘。

  “那如果建虏麾下的主力,多数被吸引到辽左前线呢?”

  朱由校将手中茶盏放下,笑着看向尤世威道:“而李鸿基适才所提之策,不以主动出击而吸引建虏主力,但仍调遣偏师精锐杀进宽甸诸堡,继而设法迂回杀奔赫图阿拉,卿家觉得是否可行?”

  “陛下…末将觉得不可取。”

  尤世威脸色凝重道:“宽甸诸堡此前是属辽地统辖,可是被李成梁舍弃后,那治下的民心……”

  “不一定不可取。”

  一直沉默的戚金,此刻却皱眉道:“既然在适才的兵棋推演中,建虏不止一次想通过闪击沈阳,以达到破坏辽左前线的形势,那我军完全可以复刻这一思路。”

  “不过这一思路虽好,却也存在诸多问题。”

  陈策此刻也开口道:“这一偏师精锐真要谴派出去,那就是孤军深入,粮草供应如何保证,行军如何保证,路线如何保证?

  最关键的一点,是当下的辽地苦寒,纵使再过数月,恐不少地带都是大雪覆盖之势。

  如此艰苦的环境之下,倘若上述这些问题不能解决,哪怕真能杀进宽甸诸堡,击溃建虏在该地所驻兵马。

  可万一迷失了方向,没有充沛的后勤保障和御寒之物,该支偏师精锐非但不能起到应有成效,甚至有极大可能会覆灭于此。”

  朱由校笑着看向眼前众将,语气平静道:“那朕要是说…可以把这些问题解决呢?诸卿心底的顾虑是否能打消呢?”

  ……

  以后更新固定在十二点,三章保底,若是有加更,将不定期,不定时间发布,最后求一下月票,求打赏咯,请大家多多支持本书!

第152章 天子尚武

  “末将斗胆,想问陛下一句。”

  陈策朝朱由校抱拳行礼道:“陛下所言谴偏师精锐杀奔宽甸诸堡,择有利战机迂回至赫图阿拉,是以丰台和西山大营主力悉数出战,待到攻破赫图阿拉,继而设法实现与辽前诸军夹击建虏之势,以促成镇压建虏叛乱之构想吗?”

  童仲揆、戚金、秦邦屏、何可纲、马世龙、满桂、曹文诏、黄得功、周遇吉、尤世威等一众将校无不屏气凝神,神情严肃的看向天子。

  甚至在一些将校的心底,开始为陈策暗捏一把汗。

  “朕也想要一战解决建虏叛乱,不过卿家觉得这现实吗?”迎着众将的注视,朱由校笑着摇起头来。

  陈策听到此处却是暗松了口气,让数万大军直奔宽甸诸堡,根本就无法展开有效的攻势,这一地域复杂的地势地形,去的人越多,造成的负担越重。

  朱由校继续道:“在此前进行的兵棋推演下,朕与诸卿推演了很多次,期间辽东存有哪些问题,也都逐一的进行戳破。”

  “就辽东当前的这种形势,想一战将建虏叛乱解决,无疑是痴心妄想之事。”

  “朕没有统领大军上过战场,不过此等通俗易懂的道理,朕还是知晓的,有多大的锅就下多少米。”

  “朕说这些话,不是涨建虏之威,灭大明之势,想于战场上击败强敌,你们可以在战略上蔑视他们,但是在战术上必须重视他们。”

  在场众将听到这些话,流露出各异的神情,心底更生出各异想法,有如释重负,有暗生战意,有陷入沉思……

  意识形态这种虚无缥缈的存在,想要实现整体性统一,绝非是朝夕间就能办到的。

  先前进行的兵棋推演,朱由校浪费那么多口舌,将所知种种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灌输给他们,就是想要让陈策这些将校,从心底明白一个残酷事实。

  在辽左前线这处地域,一旦真的爆发了战争,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的想要去依靠谁,谁他娘的都靠不住。

  “说回谴派偏师精锐,杀奔宽甸诸堡,设法迂回赫图阿拉一事。”

  朱由校看着神情各异的诸将,语气铿锵道:“丰台和西山驻扎各部,多数都要奉诏离京援辽,不能打仗,不敢打仗的军队,朕要之何用?”

  “不过主力要奔赴沈阳前线,真要爆发战事的话,该支主力要做的事情,即听从辽东经略熊廷弼调遣,协助熊廷弼扼守辽前防线,将建虏进犯之主力,给朕牢牢吸引在辽左前线战场上。”

  “朕要强调一点,该支援辽主力所需一应供需,皆由内帑直拨输送,不再经朝中有司和辽东有司转运,朕明确的告诉你们,朕现在谁都不信,就信朕委以重任的国之栋梁,你们能让朕信赖吗?”

  “愿为陛下效死!”

  “愿为大明效死!”

  听天子讲到这里

  ,陈策、童仲揆、戚金、秦邦屏这帮将校,有一个算一个,此刻无不是单膝跪地,向朱由校齐声喝道。

  说实话,他们怕死吗?

  只要是人,活生生的人,谁不怕死?

  但他们是大明武将,国朝需要他们奔赴战场,生死就必须抛之脑后,不过他们也怕毫无意义的战死。

  然而在听到天子所言,他们心底的热血在沸腾,斗志在唤醒,因为天子尚武,且不像某些文官一样,是在瞎指挥乱掺和。

  最重要的一点是天子真的看重他们,甚至援辽期间的一应所需,皆由内帑直拨输送,单单是上述这些,还不足以让他们打消顾虑,那趁早离开大明军队吧。

  “倘若在辽左前线真的爆发战争,在前线和来犯建虏展开相持战,会面临着种种风险和威胁。”

  朱由校环视眼前单膝跪地的众将,“打仗嘛,就不可能没有不死人的,朕现在说别的都没用,但朕要提前言明一点,不管是谁,只要为守卫明疆而战死者,家眷朕养他们一辈子,子嗣朕教他们成材。”

  “而相较于奔赴沈阳前线的主力,其实置身险境最多的,却属那支杀奔宽甸诸堡的偏师精锐。”

  “朕现在也可以提前言明,该支偏师精锐恐伤亡会很大,哪怕朕给他们配备足够的骡马、雪橇、虎蹲炮、鸳鸯战袄、棉甲、各式军械、火铳、特制军粮等,可毕竟是孤军深入,谁都不能确保在战争期间会发生什么意外。”

  讲到这里时,刘若愚领着数十众年轻宦官,将列装给偏师精锐的各项军备,都悉数搬到内教场这边。

  “都先起来吧。”

  看着那些被搬来的各项军备,朱由校伸手示意道:“诸卿先去看看,朕为偏师精锐准备的这些吧。”

  说着,朱由校便转身朝一处走去。

  倘若想打赢辽左这一战,就必须先打消援辽参战的诸将顾虑,要是连他们的顾虑,都不能彻底打消,那麾下所统众将士如何敢言战?

首节 上一节 98/2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