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9节

  “臣张维贤拜见陛下。”

  从他睡醒进行完锻炼,就命王安传召张维贤进宫。

  允准重修皇极殿奏请,不无增

  强天子威仪的考虑,但是浮于表象的天子威仪,哪有实实在在的天子威仪好啊!!

  将重修皇极殿耗费的粮饷,用来整饬京营,抓住眼前的军权,不比去修一座建筑群,要实际的多吗?

  朱由校是很务实的,让他去用宝贵的内帑银,去修一座只具象征性的建筑,这等蠢事他才不会做。

  张维贤忙作揖再拜道。

  在王安思索之际,朱由校撩了撩袍袖,眼神平静的看向张维贤,“朕昨夜御览几封奏疏,别的还好,唯独对这个辽事有些疑虑,所以召英国公进宫奏对。”

  昨夜御览奏疏的朱由校,将涉及午门廷杖的奏疏留中,其余奏疏皆再发回内阁,多数没有做任何批示,唯独有封奏疏朱由校做了批示,即重修皇极殿诸事一疏。

  别看史料中对张维贤着墨不多,不过在泰昌、天启、崇祯三朝皇权更迭时,皆有此人的身影,且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从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大明勋贵群体就渐渐退出权力中枢,此前把持着的军权,也渐渐从五军都督府过渡到兵部手里,换言之,大明现有的文贵武贱之风,文官具有对军权的指导意见,就是从这一时期逐步形成的。

  朱由校收敛心神,开口道:“给英国公赐座斟茶。”

  打量着眼前的老者,这位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的大明勋贵,论眼界和城府绝对属于顶流。

  作为大明勋贵之一,张维贤对辽事是了解的,不过受身份的影响,却从没有发表过任何言论。

  表面来看,朱由校是想要将皇极殿重修,直扩至三大殿重修,实则却是想有效拖延重修一事。

  朱由校不明白这是什么骚操作。

  在御前服侍的王安,余光观察着新君,不时瞥向沉默的张维贤,他不清楚新君为何传召张维贤。

  恰恰是这件事情,让朱由校深刻领悟到一点,大明皇帝必须一手紧抓钱袋子,一手紧抓枪杆子,不然想去跟文官群体掰腕子,玩手段,那是何其可笑的事情。

  朱由校批示如下:三大殿乃国朝社稷之象征,仅是涉及皇极殿重修,尚不足以彰显出皇明之威,工部应选派能臣干吏,就三大殿重修着手准备,今早明确三大殿规模、图样诸事,呈递御前再议。

  是。

  拖字诀,就是朱由校要去做的。

  “老臣叩谢天恩。”

  奏对?

  辽事?

  东暖阁响起的声音,让思绪万千的朱由校回归现实。

  张维贤猜不透新君召他进宫所谓何事。

  ‘到底是老牌勋贵啊,定力真够稳的。’

  “英国公,你对于辽事是如何看的?”

  在朱由校的眼里,朱常洛就是蠢材!

  在御极登基之初,面对辽事初崩、财政乏力、拖欠军饷等复杂局面,不想着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居然同意外朝有司呈递重修皇极殿的奏疏。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制定的那套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统治体制,被败家子叫门皇帝撬了根基,自此大明后继之君,为了能制衡住文官群体,开始逐步重用内廷太监班底,这也让明初定下的基调被逐步破坏。

  “英国公是有何顾虑吗?”

  见张维贤不言,朱由校继续道:“那要是这样的话,朕打算让英国公提督京营戎政,卿家岂不更加顾虑了?”

  一定要追读啊,关系到后续推荐,别把书养死了,拜谢!

第12章 你在教朕做事?

  朱由校的声音不大,但却让张维贤心生惊意,提督京营戎政,这是何等重要的差事,新君竟有此等打算?!

  张维贤坐不住了,径直从锦凳上起身,朝着朱由校行跪拜之礼,“陛下所言提督京营戎政之职,臣已老迈,恐无法担此重担,况泰宁侯赴任以来并无差错,倘若……”

  看来是猜到什么了。

  朱由校的神情看不出喜悲,看着跪地的张维贤,事实上所谓的提督京营戎政,唤作总督、总理京营戎政也行,不同时期下叫法不同,但都属京营名义上的统领者。

  这一职务倘若放在明初时期,绝对是非常显赫的要职,非天子信赖之重臣不可得。

  但是从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大明勋贵群体遭受到重创后,折损大批精锐之师,很多事情就变了味道,除了五军都督府掌控的权力,大明勋贵群体于各处军权也都丢了,其中就包括戍守京畿的京营实权。

  大明的文官群体,不允许其他成分的群体,可以在朝堂对他们形成威胁和制约,所以下了很多功夫。

  诸如戍守京畿的京营,名义统领者是提督京营戎政,实际统领者却是协理京营戎政,一般由兵部尚书兼任,当然也会被朝中重臣兼领,也称之为戎政尚书。

  比如现在的协理京营戎政,就是刑部尚书黄克瓒兼领。

  彼时的东暖阁。

  戍守京畿一带的京营,广义上是三大营,即神枢、神机、五军三营,不过从狭义上来论的话,亲军上直二十六卫亦隶属于该范畴下。

  徐家什么殊荣?

  一门两国公啊!

  朱由校的政治暗示再明显不过。

  久久不语的朱由校,从龙椅上起身,朝跪地叩首的张维贤走去,讲出的一句话,让张维贤直接心惊肉跳起来。

  综合上述种种考虑,朱由校想让张维贤提督京营戎政,一个是想转移部分注意,一个是想整饬京营。

  这话太狠了。

  被踹翻在地的王安,脑袋蒙蒙的,但听到朱由校所言,心下大骇,慌张的爬起跪地道。

  朱由校停下脚步,弯腰去搀张维贤,低头之际,朱由校声音很低的说了句话,却让张维贤愣住。

  但张维贤的变化,王安却瞧见了。

  “卿家无需这般。”

  “老奴不敢!”

  泰宁侯陈良弼的政治底蕴,终究是比不过英国公张维贤!

  朱由校说的话,在张维贤耳畔不停环绕,以至张维贤离开东暖阁,快走到乾清门时,内心都有些惊意。

  大明传承两百余载,内部已生腐败堕落,更形成一批既得利益集团,文官群体中有坏人,勋贵群体里同样也有。

  而让张维贤这样的,不是朱由校要颁中旨,而是朱由校讲的那句话,徐家之殊荣,张家能得否?

  王安拱手作揖,向朱由校规谏道:“此事涉及到的还是提督京营戎政之事,此事不经内阁

  、兵部等有司商榷,就让英国公就任此职的话,恐在朝野间会议论纷纷,何况御马监谴至京营的……”

  朱由校真被王安的行为气笑了,总是喜欢这样的自以为是,一个太监,就算领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缉事厂,什么该插手,什么不该插手,这等简单道理都闹不明白?

  朱由校拍案怒起,朝王安猛踹一脚,“难道你现在假借规谏之名,实则不想将这道中旨颁布,就不是有损朕的天威吗?”

  在大明勋贵群体里面,侯爵一抓一把,不过国公就那么几位,而既能拥有政治底蕴,又能让朱由校相对放心的,独英国公张维贤一人。

  “英国公就这么不愿帮朕分忧吗?”

  “老奴死罪!”

  “老臣死罪!”

  余光瞧见新君走来,张维贤忙开口道:“老臣绝无此等意思,老臣……”

  面对大明历朝传承出现卫所逐步崩溃的既定事实,以及政治方面的层层加码,使得现阶段的京营范畴,真正听命于天子的就是锦衣卫和御马监四卫营,这也是朱由校为何启用魏忠贤,出任御马监掌印太监的重要原因。

  不明情况的王安,见张维贤神情有些不自然,眉头不由微蹙,适才朱由校说的话,王安没有听到。

  万历朝时期的几次京察大计,搞的双方都红了眼。

  眼下唯一对朱由校有利的,就是东林党和齐楚浙党等派间的政治矛盾,已经到了无法调停的程度。

  “够了!”

  ‘陛下,您到底想做什么?’

  “卿家,朕今日会颁一道中旨,擢卿家提督京营戎政,授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会同协理京营戎政的黄卿,着手整饬京营,为朝分忧和减负,同时,朕会命御马监所派京营诸太监暂撤回内廷,三个月后,朕要巡察京营,愿不愿奉旨行事,到时就看卿家之意了,朕绝不强求,卿家先退下吧。”

  “徐家之殊荣,张家能得否?”

  “皇爷,对外颁中旨一事,是否要再考虑下?”

  行至乾清门时,张维贤停下脚步,神情复杂的转过身,望向那座乾清宫,他愈发看不透这位天子了……

  “王大伴,你在教朕做事吗?”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看向王安,语气淡漠的说道。

  想要和大明文官群体掰腕子、玩手段,就必须要先弄清楚现实,别管眼前的外朝有这个党、那个派,不过在某些事情上,一旦触碰到所有人的利益,出现政治妥协也不是不可能的。

  王安扑通就跪在地上,“老奴是觉得此事关系重大,倘若内廷颁布这道中旨,遭到外朝的反对,那就有损皇爷天威,更何况皇爷还要……”

  只要你张维贤愿意听朕的话,愿意为朕分忧,似徐家的这等虚荣,朕在合适的时候,也能敕封到你张家身上!

  用成国公朱纯臣?

  用定国公徐希皋?

  除非朱由校脑袋叫驴踢了。

  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即便城府极深的张维贤,一时都不知该说些什么。

  朱由校当然知道王安明白,但过去的荒唐事出现的多了,以至于王安觉得他讲的话,就是忠君行为。

  但这不是朱由校想要的。

  王安死期迈向倒计时了。

  连颁布一道中旨,就有这等呱噪声音,朱由校要是继续留着王安在身边,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由校做的事情越多,让外朝的一些大臣知晓,天知道会闹出何等事情来!

  求追读!求推荐,求打赏!

第13章 仆欺主,杖毙!

  “御马监、锦衣卫、京营,这几步的人事调整,想要在外朝形成绝对震慑和反制,是极其脆弱的。”

  朱由校看着那张宝座,静静的立于原地,“倘若想有效干预和制衡朝堂,使得朝局能够渐稳下来,仍需文官对付文官,这一核心谋划若想落实,就要让外朝的文官群体,不管是东林党,亦或是齐楚浙党等派,再或是无党派京官,都能感受到朕的威仪才行。

首节 上一节 9/2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