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241节

  “在这份简报上,简单概述有欧罗巴诸国在南洋的势力分布,像此次北上抵达天津的西班牙海商,其在吕宋的势力很强,不过也绝非不可敌的,在万历十六

  年西班牙与英国的海战上落败,这使得其海上势力遭到重创……”

  曹文耀嘴巴张的很大,陈奇瑜所讲的这些,对于他而言就像是听天书一般,根本就没有太大概念。

  从天津卫戍提督署正式筹设,何可纲赴任天津卫戍提督,其便回归天津水师任职,与陈继盛一起执掌天津水师,所做更多是训练麾下水师,在先前的日常操练中,曾多次乘船赶赴金州卫海域,可对于大明之外的海上力量,几乎是没有太多了解的。

  “这就是本官为何要让他们登岸进城的原因。”

  看着眼前的曹文耀,陈奇瑜轻叹一声道:“作为天津水师的游击将军,都对大明之外的情况,几乎没有太多的了解,就更别提其他群体了。”

  “倘若说有一天,在南洋地区活跃的欧罗巴诸国海上力量,要进犯我朝沿海地带,那该如何面对呢?”

  “末将明白了。”

  曹文耀闻言表情严肃起来,“请兵宪放心,末将定会跟那帮西班牙人斡旋好,尽可能多的打探些有用的东西。”

  陈奇瑜回道:“通译给你准备好了,别觉得人家什么都不懂,能一路北上赶来天津,而东南诸省却没有任何消息北上,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曹文耀重重点头。

  说起来,朱由校明确天津对外开海通商,不止是想要通过海贸赚钱,他更要以这种方式刺激造船业,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倒逼着大明海上力量成长,不用这种方式的话,那大明何时能介入大航海啊。

  对于该时期的南洋地区分布,包括活跃的那些欧罗巴诸国海上势力,朱由校了解的其实并不多,仅限于他知晓的那些皮毛,像各国的军事、经济、贸易、实控地等等,根本就没有精准的数据支撑。

  所以在很早之前,朱由校便命李若琏所领鸾卫,秘密谴派一批暗桩奔赴壕镜,以此来搜集对应情报。

  大明今后要明确海外移藩,要开启对外大航海,首先要清楚周遭势力情况,内部存在那些矛盾,各国海陆军事力量……倘若连这些都搞不清楚,便想要趁势去抢占战略要地,无疑是痴人说梦的。

  “陛下,西夷海商真的登岸停靠,天津开海这一国策,对大明究竟是福是祸呢?”

  看着曹文耀离去的背影,陈奇瑜却囔囔自语起来,“万一这些北上的西夷海商,是欧罗巴诸国海上势力的伪装,知晓我朝实况的话,那我朝该如何面对。”

  在西班牙海商没有北上来天津前,陈奇瑜对待对外开海通商一事,并没有过这样的担忧或思虑,而是按着朱由校所颁密旨行事,遴选地址筹建天津港,加快官营造船厂建设,筹设天津海关等等,这些事情都快叫他忙的焦头烂额了。

  更别提天津十三行成立后,还要跟其背后的在京勋贵博弈,以确保天津地区的秩序稳定和快速发展,陈奇瑜根本没心思去想别的。

  可直到见了西班牙海商船队,特别是那两艘四桅帆船,对于陈奇瑜的冲击太大,这也让他开始真正审视此事了……

第378章 整批列装

  大明躺在功劳簿上的时间太久,沉醉于上朝天国的傲慢下太久,或许说奴儿干都司的裁撤,具有一定的现实问题,但是交趾布政司、旧港宣慰司、三宣六慰等裁撤或放弃,无不体现出大明国力的持续削减。

  事实本就这样残酷。

  要么进,要么退。

  可是对于大明而言,兜兜转转的倒退让步,换来的是更艰难的环境与困境!

  朱由校内心深处的大明,是要先构建秋叶海棠格局,继而在初步解决内部积弊与矛盾,再设法构建起完整的汉文化圈。

  朱由校考虑的问题更深远。

  持续对虏展开平叛攻势,除了起到磨砺明军的作用,更有刺激军工产业的设想,待到建虏叛乱解决后,便要对北疆各部展开攻势,这其中便包括恢复奴儿干地域统治,继而横扫土默特、吐鲁番、叶尔羌等部,实现大明西北、东北等域的极限扩张,这是大明陆军今后要走的征程。

  明确对外开海通商国策,除了要通过海贸赚取钱财,更有刺激内部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也为让大明更好的去了解海外,配合海外移藩策略,逐步在南洋诸国重建绝对主导地位与威仪,继而恢复旧港宣慰司,彻底将欧罗巴诸国驱赶出马六甲海峡,待到真正实控住中南半岛,便可扼马六甲要地以虎视南亚次大陆,这是大明海军今后要走的征程。

  一条腿走路终归是不稳当,但是两条腿走路的话,只要走的足够稳当,一陆一海交替前行,配合科技的稳步攀升,朱由校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大明必将能走一条全新的路。

  或许征程是艰难坎坷的,但朱由校愿意去拼一次。

  宁背一世之骂名,也要让子孙后代享福!

  这就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所以天津兵备道的加急密奏在呈递进京后,朱由校便谴派人手赴津传旨,着陈奇瑜全权负责西夷海商诸事。

  朱由校清楚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这些欧罗巴诸国海上势力,开始跟神秘的大明产生更多交集后,除了会给大明带来更多财富外,同样也会带来不少威胁。

  毕竟大明太富饶了,太辽阔了,这些野蛮的掠夺者怎么可能会不眼红呢,不过想倒逼着大明海上力量变强,有些风险就必须要冒!

  甚至朱由校已经在想,何时应该谴派一批人手,趁着荷兰没有入侵东番前,在这块宝岛站稳脚跟,此事要尽快落实才行。

  不然真等荷兰占了一部分,再想去派人站稳脚跟,恐海上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军备清吏司的成果斐然啊。”

  东暖阁内,朱由校坐在宝座上,御览着所持奏报,露出淡淡笑意道:“所辖的枪炮、火药、火器、制弓、刀剑、被服等诸厂产能,相较于半年前翻了数倍,诸厂的工匠学徒规模突破数万众之多,看来批量换装的重担,

  军备清吏司是能承担起来了。”

  王徵、毕懋康、宋应星、焦勖、孙元化、茅元仪等军备清吏司高层,在听闻天子的赞许后,无不流露出骄傲的神情。

  因为他们做到了!

  在少府所辖的诸清吏司中,军备清吏司无疑是耗资最大的,被人戏称为销金窟,大把的金银砸进去,有时真就连个响都听不到。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吧,少府内部构架趋于完善,这使得军备清吏司迎来大发展,所辖诸厂相继竣工投入生产,甚至还搞出不少分厂,为的就是能达到天子的要求。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撞击式燧发枪在研制出来后,最初产量仅仅能实现每月1000杆,而且还不能刻画膛线。

  可现在的第一枪炮厂,月产量便达到3000杆,并且每杆皆能刻画膛线,如此撞击式燧发枪的射程、精度、威力等都得到不小提升。

  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王徵、毕懋康、宋应星、焦勖他们,废寝忘食的钻研全新生产工艺,攻克原始车床技术,研制手动钻膛机等核心,大明的科技人才一点都不差,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底气和时间,就没有什么是搞不定的。

  集约型手工制造业的好处,在于更高效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多劳多得的方式,从而激发从业群体的积极性。

  王徵努力克制内心激动,上前面朝天子作揖道:“陛下,若是可以再给军备清吏司些时间,等到那几批学徒悉数出师,以及那几批新厂竣工投产,只要能解决各式铁料、各式木料等耗材供应,臣敢向陛下立军令状,不管军备清吏司接到多少订单,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品质保障,将所需各式火枪、火炮、火器等分批交付。”

  王徵的潜意思很明确,等到军备清吏司完全调整好了,只要对应的配套产业链可以足额供应,那军备清吏司下辖诸厂就能满足各项需求,而这些都需要大批金银砸进去。

  “口气倒是挺大的,不过朕喜欢听。”

  朱由校露出笑意,伸手对王徵说道:“这个订单,朕会让有司明确划分的,该内帑拨付的,该国库拨付的,还是分清楚些好,毕竟内帑的银子,要花在刀刃上才行。”

  从调整京城京畿卫戍警备体系之初,朱由校便明确要批量换装,特别是更先进的火枪火炮,要在今后的数载间完成不低于五成的装备率,大明陆军必须要逐步朝热武器时代前行才行。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要砸进去的银子便是笔天文数字,仅以皇家近卫都督府、五军营、神机营、神枢营来论,兵力总规模便不低于27万众,倘若要达到五成的装备率,就需要13万5千杆,按单杆3两银子计,仅此一项的造价就是405000两。

  如此还尚未算上改良的虎蹲炮,回旋炮,大将军炮等轻中重型各

  式火炮,想要达到这种装备率,只是枪炮开支便不会少于120万两。

  何况真要列装一批火炮,还必须要配有相应规模的车马,这轻型火炮还好说,像中型火炮、重型火炮单靠人力去推,根本就不可能有效进行运输,推动骡马化部署又是笔不小的开支。

  这账朱由校都不敢算下去。

  想要实现他设想的批量换装,仅靠内帑那点家底不够,还要想方设法的捞银子,不然别说数载了,即便是时间再久一些,恐怕也很难实现啊。

  毕竟接下来这数年间,你不可能只干这一件事,建虏叛乱不平了?地方灾情不管了?官营诸厂不建了?水利设施不修了?

  不过要真能实现这一构想,别说是建虏叛乱了,即便再算上各部蒙鞑联合起来,大明也敢与之硬撼了!

  因为这样的前提,是大明军工产业达到一定规模,与之配套的上下游产业也形成一定规模,不然根本就不可能批量列装。

  “还有一件事。”

  讲完军备清吏司的事宜,朱由校收敛笑意,表情严肃的看向王徵,“朕打算在少府新设船舶清吏司,统辖天津、登莱等地官营造船诸事,不仅要加快造船厂的建设,同时要研制新型海船,为我大明水师提供优良战船!”

  这……

  王徵、毕懋康、宋应星、焦勖、孙元化、茅元仪他们听到这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不流露出惊疑的神情。

  天子这是想整合地方官营造船诸厂啊。

  “其实在朕的设想中,不止天津、登莱等地,今后船舶清吏司要在金州、宁远、秦皇岛等地,先后筹建起一批官营造船厂。”

  朱由校继续说道:“天津对外开海通商,已有一批西夷海商北上,大明的海上力量太薄弱了,未雨绸缪也好,防患于未然也罢,朕都不希望有任何威胁,王卿,伱愿离开军备清吏司,去亲掌船舶清吏司诸事吗?”

  “臣愿往!!”

  王徵闻言哪有迟疑,当即便上前作揖道。

  “好!这才是大明的肱股栋梁。”

  朱由校不加吝啬的赞许道:“既如此,那王卿便准备准备去天津赴任吧,卿家可以从军备清吏司遴选一批精通火炮的人才,随你一起筹建船舶清吏司,至于其他所需的人才,等卿家熟悉完情况后,将相应事宜递交少府,朕会着有司设法解决。”

  “臣遵旨!”

  王徵低首应道。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便体现在这里,特设一个少府,使得朱由校可以绕开外朝有司,不必理会文官群体的脸色,只要他的钱袋子够充沛,那便可以干他想干的事情,对于所缺的人才吧,便可以在大明各地聚拢,实在是没有的话,那就分批进行培养,只要决心够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第379章 快速反应

  少府下辖船舶清吏司的特设,标志着明帝国在北方的造船产业,自此将迈向一个全新阶段,即统筹管理下的高效发展。

  尽管想让造船船业繁荣起来,至少需要数载时间沉淀,甚至是更久的时间,但是对于朱由校而言,任何事情只要方向正确,铆足一股劲儿,那就不算太晚。

  朱由校有着足够的耐心和时间。

  毕竟有哪一方国度或势力,具备大明这般辽阔的疆域,拥有这般众多的人口,朱由校放眼望去根本找不出一个!

  由王徵这位国宝级大才挂帅,负责船舶建造与研制的诸多事宜,朱由校完全不必去过多插手,将知晓的那点知识告知,指明今后船舶发展的大趋势,剩下的便是解决财政支持,做好后勤大管家的角色就行。

  涉及科技领域的钻研与攀升,最忌讳的便是外行指导内行,朱由校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只要涉及科技领域的,不管是具体哪一学科吧,都是内行掌握绝对话语权。

  甚至为体现出这一点,朱由校还在少府内为他们特设一套行政职务,以体现出对这批人才的重视。

  船舶领域的发展与建设,该明确的事宜皆已明确,朱由校的精力不能只停在这方面,他还有更多的事要布局谋划。

  东暖阁。

  “陛下,倘若独与藩属朝鲜互通有无,则我朝沿海诸地并无太大隐患。”

  在上书房轮值的随员何腾蛟,表情异常严肃道:“可要是活跃在南洋治下的欧罗巴诸国海商,皆响应我朝对外开海之策,臣此前尊奉陛下旨意,清查沿海各地水师情况,从兵部调阅诸多奏疏案牍,发现情况很不乐观。”

  其他几位上书房轮值参赞、随员听到何腾蛟讲到此处,一个个的表情也都很严肃,毕竟这些事情他们都知晓。

  “除却在福建的水师力量外,也就广东治下有部分水船,至于浙江、南直隶等地几乎可忽略不计。”

  何腾蛟继续说道:“而在山东、北直隶、辽东等地,尽管此前陛下颁旨筹设水师,可终究时间过短,即便北地沿海诸省水师募足,可是能确保震慑的水船太少,暂且不说三千料船只了,即便是两千料、千料船只都是极少的。”

  “部分民船改制的战船,尽管体量是足够大的,可终究跟正经八百的战船相比,还是具有一定差距的,用于往返辽东各地转运尚可,但真要在海上开战的话,究竟能有多大取胜把握,是谁都说不清楚的啊。”

  东暖阁的气氛变得压抑起来。

  朱由校表情变得很严肃,尽管何腾蛟的话讲的很难听,可现实就是这样残酷的,伴随着隆庆开关后,东南沿海倭乱逐年减少,中枢朝廷对于水师的力度也跟着渐渐减少。

  毕竟国库的银子就这么多,倘若继续拨给水师银子,对应的其他方面就要削减,

  在这种守旧思维的固化下,也导致大明水师力量没得到发展。

  而何腾蛟的话并没有敢讲太透,比如所谓的福建水师,由于连年欠饷的缘故吧,不止麾下战船有不少没有得到修缮,甚至麾下还出现数起逃户情况,这些都是王象乾上任兵部尚书前积压的军政。

首节 上一节 241/2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