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墓中讲课,始皇挖地道偷听

大秦:墓中讲课,始皇挖地道偷听 第191节

但道德经也并没有错,因为【弱者道之用】谋求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循环往复之法。

而极限的霸道,注定不可持续。

因此。

大秦二世而亡,便是一个天定的结果。

尹尚授道传承,欲为大秦国祚延续和改命,就相当于逆天而行。

“【柔弱】之法,终究还是得退让……”

嬴政剑眉微蹙,他敬重尹公的智慧。

只是他仍旧有些无法接受用道德经中的【柔弱】之法去处事。

嬴政的霸道性格摆在这里,他可以玩一些政治平衡,也会在某个关键时刻选择退让。

但如果让他一退再退……

嬴政还真做过一次!

当年长信侯嫪毐仗着太后宠幸,在咸阳绝对是嚣张的都没有边了。

甚至嫪毐在一次醉酒的场合,大肆宣扬自己乃是秦王的假父。

即便如此。

嬴政也并没有立即发作。

而是让长信侯嫪毐去膨胀,去失控,造反……

最终。

嫪毐叛党作乱被镇压。

嬴政以此为由,横扫涤清了整个朝堂,嫪毐夷三族,吕不韦贬往封地,太后赵姬被驱逐出咸阳王都……

综上。

嬴政虽然嘴上非常不喜【弱者道之用】中的【柔弱】之法。

但他当年夺权之时,无意中也做出过最为遵从事物本质规律的选择。

或许这就是天生帝王,具有着上天所赐予的政治嗅觉。

旁侧。

荀况和孔白两人面面相觑。

他们两人肯定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始皇能够更加的【柔弱】一些。

事实上。

儒家的王道,就十分符合【弱者道之用】的核心主旨。

不过儒家原本就是脱离于道家。

所以王道大同的本质规律,会朝着道家靠拢,这实属正常。

忽然。

嬴政若有所思的道:“两位,你们说尹公最后的【守虚】,不会也得建立在【柔弱】之上吧?”

嬴政现在很纠结,他知晓【弱者道之用】确实很有道理。

可他若是发自内心的排斥的话。

那他这回听完尹公【大一统国运篇】的第八章,收获将会十分有限。

这肯定远远没有达到嬴政的心理预期。

他还是想要从尹公讲解道德经的过程中,听到一些他以前从未想过的角度与思想。

不是所谓的【无为】。

也不是所谓的【不争】。

更非所谓的【柔弱】……

嬴政本能的想要一些更加玄妙,却又经世致用的方式方法。

“回禀陛下,天道是不会去强求的。”

荀况想了想,便给出了确切的回应:“草民以为,尹公无论怎么解读道德经,核心一定都是【不争】、【无为】与【柔弱】。”

嬴政:“……”

始皇闻言只觉头顶被浇了一盆冷水。

看来还是他的预期太高了。

是啊!

天道无非就是顺应世事,很难再变幻从别的角度……

……

此时此刻。

竹屋前。

尹尚再度小酌了几杯美酒。

扶苏则在记录着各种关键词。

半晌后。

尹尚才望着天边的皓月,继续道:“之前我们说到过战争礼仪,需要出师有名……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

“但是当我们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个案例时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越是求【名】,反而就越会触发【反者道之动】。”

“比如,商鞅的斩首记功方式,的确可以提升己方战斗力,并震慑住敌人。可当敌人发现无论投降与否,皆难逃一死之时,他们一定会困兽犹斗,誓死不退!”

“如此一来,秦军便时常会无缘无故的碰到几场硬仗,平添伤亡。”

“再比如,像文化自信这种东西,一般都是由内而外的油然而生,倘若有一天你生出了证明的念头,就说明你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文化自信。”

“还有……追求女孩子的时候,相处最为和谐长久的一对,必定是互相吸引和喜欢的。至于那种一方靠着猛烈的追求,去意图打动另一方,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结果。”

“因为那是一种压迫式的求爱,只会把心爱之人,越推越远。”

……

尹尚一口气举了三个例子。

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越求【名】,便越触发【反者道之动】。

这种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扶苏沉思道:“求而不得……”

“若想在不触发【反者道之动】的方式,去求取所得,唯一的方法便是【无名】!”

尹尚给出了定论。

国与国的外交和战争之中,必须得出师有名。

可我们作为人的个体,却可以试图去摒弃【名】的限制。

没有我不求【名】,自然也就不会触发反者道之动了!

“真正的文化自信,便是我们整个民族的蓬勃向上,面对外邦的些许非议,我们也可以一笑了之,根本无需在意。”

尹尚顿了顿,道:“追求女孩之时,我们也没必要抱有太强的企图心,或者是太过于明显的需求感。我们只需做好自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至于斩首记功之法什么的,也注定会被更加人道的记功方式所取代,这是必然的大趋势。”

“综上,当我们不再去苦哈哈的证明和强调某些事物,放下了心中所执念的那个【名】,便算是初步达成了【无名】之境。”

“而根据我们之前的【有无相生】理论,完完全全的【无名】等同于【有名】,进而有了道德经的终极核心主旨:【守虚】!”

“那么问题来了,像【守虚】这等玄而又玄的概念,放在现实之中又该如何去理解呢?它跟【无为】与【合道】又有哪些区别呢?”

……

尹尚终于引出了【守虚】之概念,并顺带着抛出了好几个无比深奥的问题。

扶苏单是听着便感觉头皮发麻。

地宫之中的始皇嬴政,也重新拉升起了自己的预期。

嬴政不喜【弱者道之用】,但他对于道家的【无为】、【守虚】、【合道】还是十分想要了解清楚的。

毕竟这三个概念,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说得清的。

嬴政希望能够听到尹公的独家解读。

“首先,在老夫看来……【无为】、【守虚】与【合道】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或者可以说都是互通的。”

尹尚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道:“接下来老夫便详细说一下,身为一个皇帝,究竟要如何达到【守虚】之境,依旧是拿治理大秦进行举例……”

“孝公时期,大秦一穷二白,迫切的需要生产、管理、分配和决策等,各式各样的官吏人才。”

“而当时的大秦,全国上下负责下地劳作的底层农民,大概在三百万上下,他们不仅会耕种粮食,还有大量的工匠擅长打造战甲与秦戈,支撑起了整个秦国的行政运转。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让秦孝公亲自去种地或者是锻铁嘛?”

“自然是毫无必要的,孝公确实是一国之君,但本质上他之前一个人,无论他再怎么擅长种田,亦或者打造战甲和秦戈的速度再快,放在三百万秦人的庞大基数之中,哪一个人的效率快慢,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

“因此就有人说了,孝公没必要亲力亲为,还可以着眼于管理和分配的嘛. ..... 但这些事儿同样有数万秦吏与整个官僚体系,去负责日常的行政管理与分配,同样多孝公一个不多,少孝公一个不少……”

“那么负责安排官吏的具体工作呢?名人事调动各方面……依旧有商鞅等高官在亲自操盘,并且大秦也有详细的官吏考核法,孝公依旧不用亲自去过问官吏的职位变动。”

“如此一来,我们便会发现,秦孝公身为一国之君,让之又让,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

某一个人的力量,注定是十分渺小的。

在尹尚看来。

商鞅之所以能够在大秦变法成功,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秦孝公在把控着天道全局,商鞅负责具体实操的霸道。

天道与霸道并行!

首节 上一节 191/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七进七出入敌营,看呆曹操

下一篇:大明朱元璋:开局见证马皇后之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