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

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 第128节

“不光四周有强敌环伺,而且朝中依旧如此,我等近臣已经被架空久矣,陛下只闻司空尽力辅佐,但却不曾知晓,这皇城附近全是曹氏之兵,我等兵马皆只能在外,而曹操拥兵自重,早已将自己当做了董卓!他表面上尊敬陛下,实际上却只当自己为天子也,其兵马之众,远超当年董卓,且军权在握,随时可以推翻大统!”

“住嘴!”刘协眼神忽然一凛,目露精光威势赫赫紧盯着董承,且在痛骂时候冠冕抖动,“尔等进言,还是只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说司空拥兵自重,不尊大汉之政!可现在在外有篡汉逆贼的时候,是谁当即带兵去剿贼!?”

“司空在外行军作战,为我大汉讨逆,尔等在朝中进言,居然是为了诽谤其心!!当真令朕太过失望!若是如此,朕取缔三公,让你

董承来做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伱是否就满意了?!这样那所有人都是忠臣?!如此你也不会做董卓之行,是也不是!?”

董承愣住了,听完之后直接跪伏在了地上,匍匐在刘协面前瑟瑟发抖,一直以来,他所认识的刘协都是仁厚温和的,至少绝对不会在人前这么发火。

这等威势,是何时有的?又是与谁人学的,他好似已经有了天子的威严,不再是长安那个任人宰割的如玩具般的汉帝。

董承的内心,第一次出现了恐惧。

他或许真的说错话了?!

但曹操一定是有贼心的,难道天子不知现在军中大权几乎都在曹操手中,他自己有粮草钱财调配的权力,除却天子的礼度之外,他已经完全和拥有大权的王公没有区别了。

“陛下……”

董承伏首在地,“是臣言辞不对,但此情不得不防,陛下当思权臣把控权势,如今陛下已经逐渐成熟,当控权于掌中才是。”

刘协冷然不语,面色十分不悦,更是直接看向了杨彪,此刻这园内凉风吹拂,池水荡漾,侍卫们同样以目光看了过来,如此态势,令杨彪也是不寒而栗,不自觉的匍匐下去,颤抖不敢有所动。

而此刻,刘协叹了口气,道:“诸卿,即便朕要司空还政,当徐徐渐进,朕疏于天下多年,不少政事需要博学而多思,方可有所建树,否则日后理政一样没有好处。”

“你们可知晓,郭孟誉?”

董承和杨彪趴着对视了一眼,微微点头同声道:“知道此人。”

刘协表情板正严肃,不曾有动容之语,只是淡漠的道:“他勤学之名,许都皆知,日夜勤于读书而不辍,有所得则乐而忘形。他非是重要大吏,依旧如此勤学,为何朕不能?”

“这位郭卿曾与朕说过,当以学为主,且放权于真正忠臣,再待日后逐步收回皇权,如此也是一段君臣佳话。”

董承听完这句话,头皮顿时发麻,脑子直接仿若遭了捶打重击一样,更加大声呐喊起来:“啊?!陛下,这个人也信不得啊!!”

“这郭孟誉,乃是曹操的女婿,两人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定是以此诓骗陛下,这绝对信不得呀!!”

我的苍天,陛下身边奸佞如此之多,简直是……防不胜防!!!如此下去这皇权也丢了不说,您还要帮着他们数钱呐!

日后定是恨不得把皇位都禅让了还要夸赞曹操是千古忠臣,如此态势根本就不对了,郭孟誉也是个奸贼来的!

刘协一听这话直接气笑了,“哈哈……哈哈哈!!”

“果真如此,果真如此啊!!两位当真是忠君之臣也,朕早已看出来了,当真是天底下最贤良的臣子了,领兵作战之人乃是奸贼,高洁贤士忠于学识的也是奸人,那郭孟誉连执金吾、少府、光禄勋等官职皆是断然不受,却也是

你们口中的奸人,如此朕还不明白吗?普天之下,忠臣唯有董爱卿,与彪耳!”

杨彪听见这话,心里一下发寒。

完蛋了,今日也是被董承多次请求,说是定有办法说动天子趁着曹操不在而稳固朝纲,方才肯用人脉,带他来请见天子。

我这般待你,你就这么回报我的?!

几句话把我们两个的官职都快给革除了?!

他是真的不该信任董承这个混账,当初董承亲自举荐的曹操,在天子面前极尽谄媚,说了不知道曹操多少好话。

不少人都暗地里猜测他收了曹操钱财,故而如此尽心尽力。

现在又这样进言,非要夺回权势,杨彪知道董承不想以后地位卑微,被曹氏窃取了所有扶汉之功绩,也不想天子之朝被曹氏慢慢侵蚀篡夺,但是现在,曹操一定还是个忠臣!

因为在外有伪帝在造反叛乱,而出兵讨伐的诸侯只有曹操一人,光是这件事,他就足以标榜自己为大汉忠臣!

旁人要在这个时候进言,那只能是谗言!

“陛下!”

董承发抖得更加严重,满头大汗在地上趴伏着,“臣,臣并没有此心,而是实在进言,这两人的确包藏祸心。”

“你还在说!”刘协直接拂袖而走,双手背于身后,对远处赵温道:“将他们叉出去!”

“喏。”

赵温面色一喜,招手叫来了侍卫,而后在驱赶之中将董承和杨彪直接赶出,慌乱中,有人用兵刃的钝处狠狠地敲打了董承的背部,而他虽然吃痛但是也不敢呵斥,只能忍着不说,被人推搡出大门。

而他们走后,刘协气冲冲的回到了院内,气喘如牛,面色铁青,但很快也强行将自己的心情平复了下来,深思今日董承所说的话。

虽说这话的确有在诽谤的嫌疑,可实际上,现状也的确是如此,只是刘协心里明白,现在司空在外行军,即便是有所怀疑,想要收回一点权力到手中,也决不能是现在。

必然是要等他领兵回来方才能商量,所以很快,刘协心里也有了注意,同时心慌意乱了起来。

“等司空回来,大事安定的时候,便向他提出此事,到时候是忠是奸,一眼便可分辩出来。”

“但,若是因此激怒了司空,会不会从此以后便会撕破了脸皮,让他变成第二个董卓……”

由此,刘协心里也在不确定的慌乱着……

“还是,等待寿春大捷后,再做打算吧,现在除却此篡汉逆贼,方才是大事,”刘协想了半天,还是叹了口气。

连一直被誉为世间大族,为汉室中流砥柱的袁氏都开始篡汉自立,还有什么忠臣呢?!

……

大殿外的广场上,董承和杨彪正在一同出宫去。

期间杨彪一句话也不想说,面色低沉看着石板铺就的道路,平稳淡定的向前走着,但董承一直在喋喋不休。

“怎么会这样?!若

是我们进言都已没用,便说明曹贼与那郭谊时常来见陛下,以言语蛊惑之,刻意让他疏远我们!”

“我在外还有几千甲兵,屯于雒阳附近,若真能得调令,将其再靠近一些,便能混入许都来,在皇城救援天子!”

“在我看来,天子定是身陷囹圄不敢出言,他因惧怕曹氏之威,或者已经受到了威胁,所以才会不敢听我们进言!你看那赵温,身为常侍却如此目光闪躲诡异,仿佛宵小一般,或许便是因为他和曹操已经暗中联合,听从曹氏的吩咐,所以今日侍卫之中有曹操的内应,因此陛下不敢多听,只能高声呵斥,把我们驱走!”

“但如此,不也是从另一处,告知我等他如今情势危急吗?!只能屈身被曹贼监视,我们更不该背弃天子,太尉——”

“滚!”

杨彪实在是受不了了,直接大吼了一声,左手直接放在腰间长剑上,方才在后园那是解了剑,不然这个动作都不知道已经做了多少次了。

现在他恨不得一剑把董承串死在这广场上,大汉若是真的被人篡夺,日后似这等趋炎附势,左右逢源而起的小人,定然是罪魁祸首!!

董承身为外戚,不识大势,不察人品,引来了曹操,现在曹操侍君如此诚恳恭谦,在外则尽力带兵伐逆,怎么看都比我们像忠臣。

比那些诸侯像忠臣。

而且,若无他讨逆,现在不知多少人在外要继续篡汉自立!!大汉许多地方,早已经是自立武装,不奉天子之政了,只是没有宣告而已!!

譬如川蜀,那还是同宗之人,照样没有任何朝奉!!问就是路途遥远,不便朝奉!

但说白了,就等同于告诉天子,“我就在川蜀等你,有本事你来取呗”,这是什么态度!

有曹操在,好歹想要篡汉称帝的人还必须要掂量一下,会不会被讨伐!!

你现在拆他的台,是想他直接弑君自立吗!

“滚啊!!”

思绪复杂万千,杨彪现在觉得和董承再说半句都嫌多,只能用拇指抵出了长剑半寸以示威胁。

董承一愣,表情也顿时警惕不敢做声,然后后退了几步,面露讪笑的离去,却连一句道歉之语都不敢说。

完了,真完了。

董承疾走而出宫的时候心中还在不断思索着对策,“如今天子蒙难,该当如何,我等臣子应当再设法相救才是,奈何太尉杨彪怕死,不敢对立曹氏,日后恐怕要另寻他人相助了,但忠汉之人终究还有,定还有机会……”

“我当再寻他人耳。”

董承暗下决心,他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局势,但是总觉得自己很危险,从当年被汉帝倚重,到现在谁也不理,又加上没有家底在身,感觉前途无光。

或许是危险,也或许是知道自己不被曹操感谢,只是当做一种用具而已,心中略有不忿。

但无论如何,若是曹操兵败回来,便有机会再暗中行事了。

董承想到这,心情忽然就期待起来。

对!

若是曹操兵败!那就完全不同了,那可是袁术!袁氏之人,拥有助力之众非是寻常家族可比拟,且家学渊源,不至于连曹操都赢不了吧?!

又或者,即便是赢不了,他也能大大耗损曹操的军力才是!

董承高兴了起来,因此脚步都逐渐变得轻快。

……

九江。

袁术派出兵马突袭,也曾进入了汝南与曹操交战,但全部被刘备、夏侯渊、曹纯击退。

然后只能据险而退守后,于三日前,被同时反攻,强攻破关口,关口连连丧失,大军节节败退不敢扎营相据。

而此时,张勋和纪灵都发现了一个很恐怖,但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那就是每当兵败时,兵士都不会奋力抵挡,只要见到败局已定,会马上投降以换取活命。

这种状况下,他们根本没法抵挡。

甚至还想去投降。

若非是家小在寿春,又没有得到劝降拉拢,不知投降之后命运如何,可能早也就不打了。

如此曹操大军在十月底的时候,开始踏入九江境内,攻进了扬州,开始收拢当地百姓,建立粮道,步步为营。

其势,不可当也。

第124章 你怎么不去问神奇海螺?

曹操将兵马开赴到阳泉,屯于寿春西侧,相距不到百里之地,已经算是剑拔弩张的对峙。

在这个时候袁术不敢再将兵马分出去,于是撤回了不少本来打算攻打徐州的兵力,但是他这里一退,那鲍信就毫不犹豫的进军,直接占据了义成。

在龙亢屯军的关羽奉命带兵而来,将淮水渡口直接牢牢把控,屯军于西曲阳外,顺带也把郭谊等所在兵马都保护了起来。

淮南本来有不少兵马,但因为袁术要抵挡曹操大军进攻,所以尽数撤回,不敢再守,于是逐渐移动之下,定远、凤阳等要地全部被占据,这也就导致了淮南实际已经不属于袁术。

他能够重兵把守的地方,唯有寿春四周了。

而这个时候,曹操在阳泉终于等来了自颍水赶来的军师,由荀彧力荐之人,荀攸。

荀攸当年曾为内务官吏,侍董卓时候,有过刺杀之举,但还未起事就泄露,然后下狱在雒阳。

董卓迁都的时候,因为仓促未能将狱中罪犯全部斩首处死,所以荀攸得以逃出,出来之后就回到家乡,不再出仕,恐怕是在狱中已窥见大汉气数,不愿再冒险。

当然,也可能是生死之际心中惧怕,不肯再去做冒险之事。

各种缘由,曹操不知,只听闻过此人乃是博学之辈,乡里不少人评价为王佐之才,有如此才学者,定然高瞻远瞩,于今时的战事正好得任用,他也好立功稳住身份,等回到许都,更添助力也。

首节 上一节 128/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