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358节

  像是天津这种靠着海的城市还好。

  一些城市的物质运输要依靠陆地的,要补充这么多粮食进来,运力不足的问题是随处可见的。

  兰芳省兰东府吉峰县县令——应该是前任县令陈仲良乘坐的官船是在六月份进入了塘沽港的。

  在兰芳上船的时候,是一家三口。

  在天津下船的时候已经是一家四口了。

  虽然来往于兰芳和内地的这种货船足够宽大,但在船上生产还真的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还好许红霞身子骨好,体魄强健,是能提着十几斤的火枪在密林里面狂奔十几里的女超人。

  所以在船上医生的帮助下很顺利的完成了生产。

  惊得陈仲良到现在还在阿弥陀佛。

  等到了天津下了船,他才重重的舒了一口气。

  随后又开始埋怨了起来。

  “我说了我一个人来就行了,你非得跟着来,还带着两个娃娃。”

  许红霞眉毛一挑:“别以为我不知道,戏文里面都说了,书生进京就容易抛弃糟糠之妻另取富家大小姐!”

  陈仲良闻言耷拉着脑袋,把包袱背好,又从妻子手里接过了二儿子陈海生——这小家伙是在船上出身的,所以叫做海生。

  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叫船生。

  大概是因为叫船生不好听吧。

  又牵着大儿子陈兰生,在港口的官府驿站,出示了自己的调令后,驿站人员安排一个四轮马车送着他们就一路前往天津知府衙门了。

  按照上面的命令。

  陈仲良在抵达天津之后第一时间就要去知府衙门报道,然后天津知府衙门会安排他的食宿。

  然后就等着皇帝接见了。

  在进入了天津城后。

  陈仲良的眉头就没有松下来。

  什么叫做遍地难民啊。

  这就是!

  道路两侧的店家都基本上关了门了,因为这些天难民的涌入让城市的治安变得空前恶化起来。

  而天津知府衙门这些天都在忙着给难民登记,雇佣了一批人去修河堤和官道,但涌入天津的难民实在太多,所以根本就顾不过来,这道路上沿着街墙搭建起来的帐篷密密麻麻的,看得陈仲良头皮发麻。

  他是广州人,在广州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场面?

  后来在兰芳,如果这时候有GDP统计的话。

  也许兰芳现在是大明人均GDP最高的省份就是兰芳了。

  虽然兰芳现在只是个主要生产稻米、香料的农业省。

  但架不住兰芳现在人少地多,人均耕地面积要碾压内地。

  所以兰芳人现在基本上都是阔佬。

  兰芳作为稻米生产大省,什么时候见过这种饥民遍地的场景啊!

  本以为大明朝马上就是要进入煌煌盛世的时候,没想到大明北方的形势竟如此的....严峻。

  “夫君,这天津府不是北方名城么,怎么到处都是窝棚和流民啊?”

  许红霞也被这个场景吓到了。

  她紧紧的抱着怀里面的陈海生,手已经不自觉的摸到了腰间。

  那里可有一把六连发的左轮手枪.....

  陈仲良看了看马车上挂着的日月旗和写着“天津知府衙门官车,劫掠者死罪”的旗子,不由得稍微安心了一些,但也已经把放在包袱里面的一柄刺刀和一把手枪掏了出来。

  “看来中原经过战乱....形势很不乐观啊,难怪前些日子那么多官船到兰芳运米.....”

  陈仲良呢喃着说道。

  饥民挤入城市,流民遍地,治安混乱,百业不兴....

  这可是王朝末日的景象啊....

  陈仲良放下马车的帘子,脸色也变得空前凝重了起来。

第258章 是不是太大明特色了?

  陈仲良当然有理由担心了。

  他已经在大明朝做到了知县了。

  而且不到三十岁的知县大人,即使是在现在这个奉行了“官员年轻化”的新大明,其实也算是年轻的了。

  而且这一番皇帝紧急招他入北都,怕是也有大用。

  陈仲良当然是想要在大明这里大干一场的,而且他还有个当广州知府的族叔——只要他到内地做官,这族叔分分钟就是亲叔!

  所以既有野心,也有后台的陈仲良现在正是事业心爆棚的时候。

  如今看到这大明朝北方的危机,心情也难免有些沉重起来。

  要知道,前明可就是在内有流民,外有建虏的情况下,逐渐被掏空,最终轰然倒塌的。

  现在大明朝虽然武力强盛。

  但要是遭遇到了前明末年的那种景象,能顶得住几年可不好说。

  尤其是现在大明朝南方,北方,西方,都有敌人啊!

  等进入了天津知府衙门安排的住处,安顿好家小之后。

  陈仲良独自一人走到了天津大街上。

  在一处报摊上买了最近这段时间的报纸后匆匆返回住处。

  从报纸上没怎么看到流民的信息,反而都是在歌颂各地的土豪们给灾民捐款的消息。

  不过陈仲良还是看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北都朝廷现在在招募东北的移民。

  前往辽地屯垦。

  陈仲良若有所思。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陈仲良顿时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什么啊?”

  敞开胸怀喂奶的许红霞问道。

  “我知道皇帝让我来北都的用意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哈!哈哈哈哈哈!我陈仲良真的要发达了!”

  他猛然站了起来。

  “娘子,这几天劳烦你辛苦带着孩子了,除了饭点,别的时候都不要来打扰我!”

  “你要干什么?”

  “闭关!”

  陈仲良钻进书房,眯着眼睛,回想起这一两年在兰芳各地主持屯垦、开拓的种种经验,教训。

  这些,都是他的进身之阶啊!

  .........

  “微臣陈仲良,拜见吾皇万岁!”

  养心殿,御书房。

  朱皇帝正在爱不释手的翻阅手中的【兰芳屯垦得失疏】,还频频点头。

  “免礼平身,请坐。”

  朱道桦面带微笑道。

  这个陈仲良是广州知府陈廷选向他推荐的人才。

  还真的是举贤不避亲啊。

  不过这陈仲良在兰芳的种种举措,恰好契合了朱道桦对于东北开拓的一些想法。

  而且,这一份【兰芳屯垦得失疏】,很是详细的总结了大明在婆罗洲屯垦开拓的经验和教训。

  而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未来都可以用于东北、西北、北美的屯垦开发啊。

  陈仲良小心的坐在了一旁。

  就听到朱皇帝客气称着他的表字问道:“子器,你在吉锋县干得很不错,兰芳拓展速度最快的县就是你治下的那个县了,说说看,你是怎么想到要打散宗族、地域乡亲的界限的?”

  陈仲良急忙道:“回皇上的话,是因为微臣在兰芳,也时常受到宗族的桎梏,许多事情都办不了,而且宗族内都是大房欺压小房,宗族外是大宗欺压小宗,在兰芳这样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开拓的地方,这种不公平的村寨形势,实在是不利于团结众人。”

  朱道桦微微点了点头。

  是啊。

  在婆罗洲这样的地方,若是不能团结,如何能开拓,如何能驱赶土人,如何能保卫自己的劳动果实。

  而要团结,宗族内外固有的剥削和利益分配不公,就不可能让所有人团结起来。

  而要开拓殖民,尤其是要有大明特色的真正把民殖出去的开拓。

  就必须要上下一心的团结。

  “所以臣才想打散宗族,不再以宗族为单位,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组织村寨,另外....卫所的制度也不适合在兰芳这种地方实行,因为屯垦需要考虑得利,若是无法得利,或者说得利被卫所长官拿走大头,那也不可能有什么团结的,更何况...卫所隶属于大元帅府下,派来的长官都是武夫,怎么懂得经营农庄,但如果长官不管,让下面的军户自己去折腾,在熟地还好,要是碰上要兰芳那种时刻要和土人战斗的环境,这单个家庭的军户也无法与之对抗。”

  “所以一方面,屯垦村内,利益分配要保障公平,以团结众人,另外一方面,规模也不能太小,一个屯垦村至少要有一百户甚至更多,因为在生地拓荒,还需要配备大夫、教师、账房,最好还要官府定价统一收购种地所得,再提供商品供应,另外像是耕牛、马匹等刚牲畜,单个的家庭是无法承担的,最好应该是集体所有,共同使用,就像是...就像是...”

  “公司?”

  “对!皇上说得对,就是公司!要有利可图,就必须要把这农庄当成是公司来经营,不能任由下面的庄户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最好是官府来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这一般小农如何能懂得市场价格,所以这价格还要官府来统一规定才好....”

首节 上一节 358/6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从红楼开始的大黄庭

下一篇:隋唐:订婚李秀宁,开局大雪龙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