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 第615节

  “就是承托文字的物体。”

  陈扬说道:“最早文字的载体可能就是大地,岩石……我们的祖师拿着石头或者是树枝,在大地上画画,在石壁上创作。但是,时间一长,这一些字或图都会消失。后来,我们的祖先就想到了在龟甲上面刻字,于是就有了甲骨文。”

  “再后来生产力更为先进了,我们的祖先就在织物,如布,绵,锦……上写字。再到后面,就是到竹子上写字,于是有了竹简。再后来发明了纸……直到互联网出现之前,我们一直都是在纸上写字。”

  “当然也不完全是。在发明纸之后,我们的载体也有过一些变化。比如,我们出现了一些杂志,报纸,期刊……等等,这一些载体虽然也是纸,但每一个载体的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拿最早的甲骨文来说,因为龟甲很硬。要想刻在上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祖先所刻的甲骨文并不多,每次刻字都是几十个字,一百多个字左右,有的甚至就只有几个字。”

  “而到了织物,竹简时期。写字就更为容易了,但也只是相对容易。写在布上容易是容易,但布太贵,穿都不一定有这么多衣服来穿,更不用说拿来写字。于是更多的是写在竹子上,可写在竹子上其实也不方便,至少在携带这一块不是很方便。既然写在竹简上不方便,所以很多写在竹简上的文字一般也不长。”

  “比如说道德经,只有5000字。论语也是1万多字,易经也只有几千字。为什么他们不写长,因为写长一来携带不方便,二来也不容易传播与复制。最长的就是写在竹子上的史书了,如汉书,大概有70多万字。但这70万字,也是作者花了40年的时间才写成。要是换成我,70万字,高峰时期,我一个月搞定。”

  “噗……”

  冷不防的陈扬一句我一个月搞定70万字,却是让众人目瞪口呆。

  随后则是掌声疯狂袭来。

  直播间内一众同行作者乐不可吱,没想到不扬神在上课的时候都来了一个装逼。

  不过装逼是装逼。

  但人家一个月70万字是真的。

  当时陈扬在写《我有一个装逼打脸系统》的时候,就疯狂的更新过。

  你不服都不行。

  “直到纸的出现,我们所写作品的长度,这才多了起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载体的不同,对于书写内容有着非常大的限制。甚至就是有了纸之后,也不是你想写长就写长。一系列的作品除了受到纸的约束之外,还会受到当时印刷条件的约束。有很多先贤写的经典,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与印刷,也就没有流传下来。”

  “我们回到榕树下这一个网站。可以说,榕树下为代表的网络平台做为网络文学的载体,他又与传统的纸质有了很大的区别。

  这让大家在上面所写的内容,可能不再是与传统纸质出版的那些作品一样。

  之前没有纸的时候,是字写得少,每一句都像微言大义。

  有了纸之后,作品写得长了,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了。

  于是出现了小说,戏曲……等在当时并不当文学的类目。

  再到近现代。

  又有了散文,现代诗,小说,剧本等。

  那么。

  由纸再到互联网。

  他又有了一个巨大的变革。

  初期1.0版本的变革,他还是那么的巨大。

  他的变革是写作手法的不一样。

  他的写作手法更为的天马行空,更为的富有想象力,更为的接地气,也更为的语言多样化。

  随即。

  大屏幕上,陈扬例出了“今何在”的名言: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我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我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第321章 你真的懂什么是网络小说吗?

  这句名言一出,一下子就让全场一众学子沸腾起来。

  “悟空传,好经典。”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我要这地……”

  不只是现场。

  直播间内,这一句一出,更是掀起了无数人的热潮。

  “当年我就是看了悟空传,然后才看的网文。”

  “我也是,哪怕十几年过去了,我还记得这句话。”

  “今何在,悟空传……这已经是一个传奇。”

  网络文学为什么值得研究。

  倒不是现在研究出了多少的文学价值。

  光是能引起这么多人追读,这已经是一件极为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陈扬也是点点头。

  说起来,他也受到过悟空传的影响。

  只是当年他看悟空传的时候,当时还不知道悟空传是网络小说。

  等他知道之后。

  今何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传说。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相信大家对于这句话一定很熟悉,这样的经典的句子,我们可以说,在传统纸质书籍当中,我们很难看到。不是大家天赋不够,也不是大家的才华限制,他就是因为载体的不一样。”

  “载体的不一样,这也让作者写出了与之传统纸质作品不一样的句子。或许,连他们当时在写这一些句子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些句子会这么经典,甚至十几年后,大家仍能提起。”

  陈扬并不是天生做理论研究的。

  但写得网文多了,看得网文多了,本身他对于网文就已经有了很高的见解。

  或者也不是什么见解。

  他就是将自己对于网文的看法说出来而已。

  “网络这种全新的载体,让一众写作者们在网上畅所欲言。他们不被传统所束缚,他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于是,自然而然,他们就与传统纸质写作区别了开来。这就像当时竹简上写字一样,因为竹简携带的不方便,所以大家在竹简上写作,必然希望用最少的文字,记录最多的知识。于是,道德经,论语……就这般出现了。如果换一个载体,换成网络。我想,道德经可能不是5000字,他会是5万字,50万字,甚至是500万字。”

  说到这里。

  有善于思考的学子举手提问:“陈扬老师,如果这样的话,那岂不是代表网络写作随心所欲,想写多少字就写多少字,这样一来文字不够凝炼,也会太过于小白。”

  “理论上来说,会的。”

  “那这样的小白文是否会比不上传统经典作品?”

  “这个怎么说呢,文学这东西非常不好比较。因为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就如唐诗宋词一样,唐诗显然比之宋词更为凝练,但拿宋词去比较唐诗,认为宋词比不上唐诗,这也不是一件比较公平的比试。”

  “随后还有元曲,明清小说……从表现方式上来说。时间往靠近我们,词句越不凝练,这是时代的发展。但并不代表明清小说比不上元曲,元曲比不上宋词,宋词比不上唐诗。相反,太过于凝练,反而会阻碍文学的传播。比如很多人可能看不懂唐诗宋词,但他看得懂网络小说。”

  “再比如《春秋》这一部史书。因为这部史书写得太过于凝练,往往几个字就代表着一件很大的历史事件。可这样的史书,很多人直接就看不懂。后来就有人给春秋做解释,于是就有了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所以光是凝练这个标准,并不能评价文学高低。”

  当然。

  文学评论本身上就不是物理化学一样的有公式。

  一千个读者里面,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的评价又不一样。

  “其实这里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鄙视链,比如写诗歌的看不上写小说的,写小说的看不上写散文的,写散文的看不上写其他的……而网络文学,恰好是在鄙视链最低端。但实话实说,文学类型没有高低之分,只要写的好的作品,他就是好的文学作品。”

  陈扬是写网文的。

  同样。

  他在很多时候,都在做很多提高网络文学影响力的事。

  虽说此前网络文学在市场上赢得了大众。

  但。

  其实很多人内心里面,仍并不是看得起网络文学。

  陈扬知道。

  这需要时间。

  不过。

  既然陈扬在做网络文学的研究,那他便要扭转大家对于网络文学错误的看法。

  此前陈扬讲的载体,只是其中之一。

  接着。

  陈扬继续开讲。

  “刚才我问过一个问题,什么是网络文学。有一位同学回答,在网上写作的作品,他就是网络文学。虽然这有一定的意义,可是,我们来看看当年容树下的这一些作家。李寻欢,安妮宝贝,郭小四,韩韩……这里面除了今何在之外,绝大部分人,我们媒体都不会再称他们是网络作家……这是为什么?”

  这一说。

  众人一愣。

  对啊。

  为什么。

  他们不是在网络上写小说成长的吗?

  按理来说。

  他们是第一代网络作家,还是网络名家。

  他们应该是网络作家啊。

  可他们现在的身份,却并不是网络作家。

  “陈扬老师,会不会有一些作家认为网络作家拿不出手,不好意思称自己为网络作家。”

  有一位学子举手回答。

  陈扬赞赏的说道:“没错,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陈扬虽然是想提高网络文学的地位。

  但他也不会随便瞎扯。

首节 上一节 615/6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东京:开局养成邻居丰满太太

下一篇:诡异婚配:我诡帝,老婆软糯校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