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 第614节

  放在小说里面,当真是光宗耀祖了。

  “对了,不扬神,震旦上课讲什么?”

  “其他我也不会,就讲网络文学。”

  “哇噻噻,我想来听课,可不可以?”

  “要是真想听,到时候我来安排一下,应该可以。”

  “听了能不能成为大神……”

  “哈哈哈,或许有机会。”

  陈扬笑着回答。

  至于有没有机会,这个真说不准。

  毕竟网文这东西。

  要想成为大神。

  天赋,气运,努力……三者当中,你必需满足两个。

  但对于大部份人来说,三者当中,很多人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

  甚至其中一个条件,也不见得就达标了。

  所以成神,一直是无数作者的梦想。

  但要是陈扬讲课……那就令当别论了。

  这可是网文第一人的课。

  这可是中原五白之天下第一白的课。

  就算是听了他的课不能成神,对于一众作者来说也是受益无穷。

  ……

  陈扬成为震旦大学课座教授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震旦。

  震旦这一边行动也很快。

  陈扬前往震旦之前,一系列的手续就给陈扬给办好了。

  还给陈扬安排了办公室和教授公寓。

  另外也早早的就给陈扬安排了《网络文学发展史》的课程。

  这个课程不算是震旦的必修课。

  你可以当他是一门选修课。

  或者不选也没有关系,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听,没兴趣也可以不去。

  为了不占用太多陈扬的时间,学校方面给陈扬一个星期安排了一节课。

  但虽然是一节课。

  可是震旦这一边将课程排好,几乎震旦大一至大四一众学子亦是纷纷报名。

  甚至还有不少研究生,博士生……都想来听陈扬的课。

  再加上还有一些圈内作者也想来听课。

  好在震旦这一边限制了人数。

  暂时只允许200人。

  至于为什么要限制人数。

  毕竟陈扬是讲课,不是搞演讲。

  搞演讲越多人越好。

  但上课,还得人少一些。

  最好的话,陈扬觉得100个人以内。

  这样他才有更多精力与一众学子互动。

  当然。

  至于其他没有报名的,这一边学校也会录好视频。

  要是感兴趣,可以下载陈扬的上课视频。

  而要实在是等不及,震旦这一边也安排了直播。

  ……

  一个星期之后。

  陈扬在震旦的《网络文学发展史》课程正式开始。

  陈扬一进场。

  一众同学都是兴奋的站起来,异口同声的说道:“老师好。”

  “同学们好,请坐。”

  陈扬不知道其他的大学会不会一直按着传统。

  反正震旦一直坚持从小学上课的礼法。

  每当上课的时候,都是一众学子起立,向老师问好。

  老师点头之后,一众同学这才座下。

  “各位同学,好久不见,我是陈扬,此前几年也在震旦上学。但一恍时间,毕业已经多年。接到苏校邀请,想让我在震旦开几节课。我呢,虽然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不过,要我讲汉语言文学,那实在是没资格。好在写了这么多年的网络小说,对于网络文学倒是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接下来这一段时间,我将与大家一起分享网络文学。”

  “不过,上课之前,我看了看名单。我很奇怪啊,你说学中文,学文科类的一众同学对于我的课感兴趣。怎么学理科的,学工科的……对于网络文学也这么感兴趣?”

  这让现场众人大笑。

  其中一位工科博士站了起来:“陈扬老师,我虽然学的是工科,但我一直有一个成为作家的梦。”

  另一位也站了起来:“我也是。”

  “我也是。”

  不少人都是举手。

  可以说。

  不管是学文科的,还是学理科的。

  成为作家,可能很多人都曾经想过。

  可惜后来因为种种,最后成为不了。

  但哪怕如此,大家内心其实对于写作,对于成为作家还是很期待的。

  毕竟。

  作家就像上帝一样。

  每一次写作,作家就像上帝造梦。

  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职业啊。

  陈扬也是微微笑了起来。

  他其实也是啊。

  只不过。

  他比不少人更为幸运一些,能成为作家。

  而且还能靠这一行吃得上饭。

  “看来大家都想成为作家啊。不过,我研究了一下。不管是我们震旦还是北大更或是清华,都没有专站培养大家成为作家的课程。甚至,都没有一门培养大家怎么写小说的课程。就拿我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讲的也是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文学评论……等等。”

  “很多时候不少人会怀疑,讲这些有没有用,讲这一些好像与能不能成为作家,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但事实上,写作这种东西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工式,我们只能通过对于其他一系列与文学相关的理解,最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写作道路。”

  “不过在网络文学这一块来说,我觉得稍微会比传统写作更为清晰一些。或许,听完我的课程之后,大家对于网络文学,以及如何写网络小说,就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

  和大家稍微互动了一下。

  陈扬便正式开讲。

  “说起来,网络文学的历史很短。我们目前普遍定义的网络文学元年,是1997年痞子蔡写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当然,在他之前,有没有网络文学?当然也有。不过,那个时候可能大家还不是特别将这个文学定义为网络文学,直到他出名之后。”

  “有没有同学能够说一下,什么是网络文学?”

  陈扬提了一个问题。

  很快就有学子举手回答:“发在网上的作品,就是网络文学。”

  陈扬点头:“说得非常好。”

  陈扬继续说道:“理论上来说,发在网上的作品就是网络文学。但,他只是网络文学1.0时代。在当时,虽然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我们知道了他是网络文学。可是,当时的网络文学与我们现在的网络文学并不一样。”

  “在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只要我把作品发到网上,那他就是网络文学了。于是,因为这个概念,当时产生了第一代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

  陈扬一边说,一边打开PPT。

  “大家也可以搜索一下这个网站。”

  “这个网站站长叫朱威廉,他是一位美籍华人。创建网站的时候,他也没有太大的想法,就是他喜欢写点东西,网上又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于是他就创建了。并且,在创建之初,榕树下也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并吸引了很多现在我们都能叫得出名的一众作家。”

  “比如李寻欢,安妮宝贝,今何在,郭小四,韩韩……等。这一些作家,有一大堆还活跃于目前文坛,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作家当时成名,真的是天赋亦禀吗?”

  此时。

  直播间处。

  一众网友,以及一众圈内的作者也是议论纷纷起来。

  “是啊,这些作家不就是有很强天赋吗?”

  “李寻欢,韩韩……他们肯定有很强天赋啊。”

  台下一众同学也是这般认为。

  陈扬却是笑了笑:“要说天赋,多少有一些天赋。但真正让他们成名的,不是他们的天赋,而是载体的不一样。”

  “陈扬老师,什么是载体?”

首节 上一节 614/6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东京:开局养成邻居丰满太太

下一篇:诡异婚配:我诡帝,老婆软糯校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