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56节
用一块大洋提高他人的工作热情,他觉得很划算。
“谢谢曹少,谢谢曹少。”收下钱后的陈大,连声感谢道。
“不客气。”曹子建笑着摆了摆手,道了一声别后,便是朝鬼市而去。
鬼市。
曹子建提着一个煤油灯,走走停停。
逛了几分钟后,曹子建被一个摊位吸引了目光。
因为这摊位上,除了一些瓷器和杂项之外,还有两幅没有打开的画卷。
瓷器和杂项都很普通,入不了他的眼。
唯独那画卷,让曹子建有些兴趣。
因为看纸张的老旧程度,好像有些年岁的样子。
当即,曹子建抬腿,来到了摊位前,准备看看这画卷的内容。
“您的摊?”曹子建朝着面前年约四十左右,脸庞瘦削,一双小眼睛滴溜溜转的中年摊主问了一句。
“没错,小伙子。”中年摊主点头:“您随便看,随便瞧,这些可都是我祖上留下来的东西。”
“要不是老伴生病需要钱,不然我说什么也不会将这些东西拿出来卖。”
对于摊主的这些话,曹子建完全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因为逛摊看的是东西的品质,而不是听对方讲故事。
哪怕对方将故事说的如何真,如何天花乱坠,只要东西不对,一切都是白搭。
所以,故事是说给那些不懂行的人听的。
“我看看这画。”曹子建指了指身前的两幅画卷。
“小伙子,你可真是独具慧眼阿。”中年摊主一脸夸赞道,而后故意将声音压低了一下,继续道:“我跟你说,这幅画,可是我祖上从宫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带出来的。”
“这可是文天祥的作品。”
“文天祥。”曹子建心头一动。
中年摊主生怕曹子建不知道文天祥是哪号人物,开始滔滔不绝的介绍了起来。
“我跟你说,这文天祥那可是宋朝响当当的大人物。”
“状元你知道吧?”
“古往今来,这么多读书人,状元一共就六百来个,而从状元做到宰相之位的更是只有寥寥数十人,这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一。”
“不仅如此,他还是咱们华国的民族英雄呢。”
“他有句名言,叫....叫啥来着?”
中年摊主说到这,突然卡壳了。
用手挠着头,努力回忆着。
曹子建见对方头皮都要抓破了,这就提醒道:“是不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只是后面的话还没说完,便是被中年摊主给打断道:“不对,不对,不是这句。”
“好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对,对,就是这句。”
曹子建闻言,瞥了中年摊主一眼,心中嘀咕道。
“大哥,我前面那句说完,就要说这句了阿,你到底是不是真的了解文天祥阿?”
“算了,还是看看画的内容再说吧。”
想到这,曹子建伸出手,将书卷拿在了手上,正准备解开其上的绳子呢。
中年摊主再次开口道:“小伙子,这两幅画你要一起看,因为这是文天祥亲题的对联。”
“我要价也不高,只卖100大洋,你买到绝对就是赚到。”
此话一出,曹子建的解绳的手一顿,最后直接将手上的画重新放了回去。
他觉得没必要看了。
因为这两幅画卷,不可能是文天祥的作品。
倒不是因为价钱,而是曹子建了解书画的形制。
对联,别名楹联。
楹联的出现,最早始于五代时期。
当时并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书写于木门两侧。
一直到明代中后期,才开始逐渐演变为书写在纸、绢等媒介上的书法对联。
目前,华国发现最早的纸质对联是明末时期,一个叫德清和尚写的行书五言联。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说自己手里有唐伯虎,文征明,文天祥等明中期之前人物的对联,那百分百就是假的。
因为书画的不同形制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
如果在不该出现这种形制的年代发现该年代的产物,完全可以认定为’“伪做”,不必再考察其他的因素。
就好比别人拿着一个碗底写着‘微波炉专用’的青花小碗跟你说,我这是永乐青花碗。
哪怕对方将永乐青花说的如何稀有,但你看到‘微波炉专用’这五个字的时候。
其他哪里都不用看,就已经肯定这绝对不是永乐青花了。
因为永乐时期,压根就没有微波炉。
同理,明末之前,也没有对联这样的书画作品。
看着曹子建将书画重新放回去,中年摊主不解道:“怎么了?”
“没事,你忙。”曹子建也不说破,起身离开了摊位。
留下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摊主。
“我应该没说错文天祥的什么信息吧?这小子为什么看都看了呢?”
“肯定是我对文天祥表达的还不够清楚。”
“看来,回头还得多找找文天祥的资料,将他夸得在厉害些。”
“对,就这么做。”
(感谢大家的打赏和各种为爱发电,十分感谢,我给大家磕一个,砰砰砰~~~谢谢,谢谢。)
第62章 如山泉出谷,奔腾倾泻不可遏止
在鬼市逛了一个多小时后,曹子建准备回四合院了。
毕竟等会就得早起去东四牌楼的万乾堂。
收东西,尤其是古玩这类,宜早不宜迟。
晚了,好的东西就被别人挑走了。
就在曹子建朝鬼市外走去时。
他看到一个年约三十左右,面容枯槁,身材消瘦,但身上服饰看起来却十分华丽的青年正在摆弄着自己的摊位。
只见这消瘦青年将身后包袱里的书画一幅幅的取出,摆放在铺着麻布的地上。
“纯书画摊,这在鬼市可不多见阿。”曹子建顿时来了兴致。
鬼市虽然也有书画类出售,但都跟曹子建刚才见到的那两幅书画一样。
都是跟其他东西一同摆在一块,搭着卖的。
专门卖书画类的摊位,这还是曹子建第一次在鬼市遇到。
这就快步流星的来到了该摊位前。
此时,摊主还在将包袱里的画往外取。
看到曹子建的到来,头也不抬的简单说了句:“自己看。”
曹子建闻言,这就随意拿起一幅书画,将其缓缓打开。
这幅书画尺寸并不大。
长约35cm,宽约25cm。
画上仅仅只是画了一只墨鸭。
不过曹子建没有细看这只墨鸭,而是在画中找起了钤印和题识。
只要知道画作的署名是谁,那么通过画风,判断是不是出自这位画家之笔就要简单一些了。
在画的左侧,有着一个钤印。
这印相当奇特,是一枚竖长方对称形白文印。
像是四个古篆文的“驴”字在印面上旋转,循环往复,颇具动感。
署名则是: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的作品?”曹子建心头一动。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号个山 、驴等。
是明末清初的画家和书法家。
他是明朝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孙子。
明朝灭亡后,国破家亡、他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其在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
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而这幅墨鸭画上的署名就是这个形式。
上一篇:华娱:重生了,还逼我做渣男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