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253节
这些人看在陈庆文的面子上,一个个也是点头示意。
随着介绍完毕,陈庆文便是拉着曹子建在自己左手边坐下。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我作为这场鉴赏会的发起人,就先抛砖引玉了。”陈庆文说着,便是拿过自己面前的画卷,准备将其打开。
而就在这时,一道敲门声的响起,让陈庆文的动作一顿。
“老陈,不是人都到齐了吗?怎么还有敲门的?”有人不解的看向陈庆文。
“我也不知道。”陈庆文回答这人问题的同时,朝着屋外喊道:“进来。”
紧接着,包间门被人推开。
看着门口之人,陈庆文看向一名长衫老者,开口道:“老钱,这不是你府上的管家嘛?”
“管家,你来这作甚?”钱华看着那穿着管家服饰的中年男子,不解道。
“老爷。”管家先是朝着钱华躬身喊了一句,而后继续道:“老爷,有人来府上找您,说手里有一册图录想问您收不收。”
“我知道老爷对于这种东西十分在意,因此不敢怠慢,就将他带到这了。”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包括曹子建,都是露出好奇之色。
图录也称为图谱,是一种文字,图片并茂的特殊类书画作品。
对于这种东西,钱华还是很在意的,当即朝管家道:“你带他过来这里。”
“是,老爷。”
随着管家退出包厢,钱华朝着众人开口道:“诸位,等下如果你们也看上了这本图录,不准跟我抢哦。”
众人顿时齐声应道。
“老钱,这点规矩我们还是懂得。”
“就是,你就放一万个心好了,只有等你确定表示不要了之后,我们才会跟对方询价。”
“对。”
钱华闻言,微微颔首。
很快,管家带着一名看起来四十左右,身形有些消瘦,着一袭粗麻服饰的中年男子进入了包间。
在男子的手中,正拿着一个黑色包布。
对于包厢内有这么多人,男子也没惊讶,而是朝着钱华微微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钱华见状,主动开口道:“听说你手里有本图录要出手?”
“您就是钱老?”中年男子问道。
“正是鄙人。”钱华应道:“贵姓?”
“梁海。”男子答道的同时,将手中的黑色包布递给了钱华:“钱老,您先过目。”
钱花接过后,将其打开。
只一眼,钱华的眉头顿时拧成了麻花状。
众人见状,纷纷凑了过来。
同样的,看着其内的图录品相,众人的眉头都是不约而同的皱了起来。
原因无他。
这图录,品相太差太差了。
单单是封面,众人就看到了各种霉斑和虫蛀。
顿时,一道道惋惜声响起。
“这品相,一言难尽。”
“本来或许能值五百大洋的,但这品相,五十都难!!!”
“是阿,就因为保存不得当,使得价值大打折扣。”
相比起众人的惋惜,曹子建却是目光灼灼的盯着这本图录。
因为其上的四个字,带给曹子建的冲击实在太大了。
《陶冶图说》。
可以说,这是一本记载了当时华国烧瓷独步全球的核心技术。
也是华国第一本完整记录清代景德镇御窑厂制瓷全过程且图文并茂的图录。
乃清代最负盛名的督窑官唐英奉旨编撰而成。
唐英,华国陶瓷艺术史上第一牛人。
翻开华国上千年的陶瓷史,因器出名,因朝代而独具一格的实在太多太多。
但凭借一己之力成就一世斑斓的,自古以来也就唐英一个。
像转心瓶、交泰瓶这种巧夺天工的新奇瓷器,都是经他手创烧的。
凡瓷器中涉及唐英的,都是官窑,且无一例外都是精品。
此时,钱华已经在一页页翻看着《陶冶图说》。
等到看完,钱华华将《陶冶图说》递给了边上的陈庆文,道:“老陈,你也看看吧。”
“我就不看了。”陈庆文摆手拒绝道。
倒不是这图录不对,实在是品相太差了。
让陈庆文没了鉴赏的欲望。
钱华也没强求,将目光看向众人,道:“有谁想要鉴赏一下的嘛?”
众人同陈庆文一样,都是摆了摆手。
“哎。”钱华因为这图录的保存不得当,长叹了一口气。
“钱老,这图录您还要吗?”粱海问道。
第267章 不听老人言,开心好几年
虽然说,因为品相的问题,钱华对于这本《陶冶图说》并没有太过强烈的购买欲。
但怎么说人家这是专门找自己出货,总不可能连价都不问就让管家送客吧?
实在有些不礼貌。
当即循例朝着梁海问道:“粱先生,不知道这本图册您想卖多少呢?”
梁海并没有因为刚才众人对于品相上的问题而有所降价,而是直接道。
“一千八百大洋。”
“这...”听到如此高昂的价格,钱华面露难色。
如果这《陶冶图说》品相完好,一千八百也就一千八百了。
但如此品相,在钱华看来,不值得。
要知道,古玩这一行,不管是书画,还是瓷器。
都看重一个品相。
品相好的作品和品相差的,价值能相差几百倍呢。
不过钱华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送客,而是跟梁海还起了价。
究其原因,还是这《陶冶图说》是最珍贵的乾隆八年本。
其上的字,都是唐英手写,而非刊印。
“梁先生,”
“粱老弟阿,如果你这《陶冶图说》品相完好的话,一千八百大洋我钱华二话不说就掏钱了,可是书画类作品,最忌讳的就是出现破损的情况,所以你这价格我实在收不了。”
“钱老,我也实话跟你说,要不是品相上差了一点,我也不会只开一千八百大洋了。”梁海话里话外,都表明了不会降价的意思。
钱华想了一下,开口道:“这样,一口价,三百八十大洋,卖的话,你将这图册留下,跟着管家去取钱。”
“这价格卖不了。”梁海果断拒绝。
钱华没有选择继续加价,这就将手中的《陶冶图说》重新放到了黑色包布中,重新递还给了梁海:“粱先生,抱歉,让你白跑一趟了。”
梁海接过黑色包布,目光从在场的众人身上一一扫过。
见众人都没有想要的意思,他也没有过多的废话,而是朝着钱华拱手道:“钱老,告辞。”
说着,便是头也不回的往包间外走去。
而就在梁海的脚即将迈出包间的时候,一道清脆且透彻的声音从他身后响起。
“等等。”
梁海闻言,脚步一顿,扭头看向包间内最年轻的那位。
也就是曹子建。
除他之外,所有人也是将目光转向曹子建,眼中充满了疑惑之色。
不明白他喊住粱海做什么。
“诸位,你们既然都不要这图册,那我这会出手,不算抢行吧?”曹子建先是朝众人问了一句。
“子建,这都没人准备入手,你当然不算抢行。”陈庆文开口道:“不过,这品相,一千八百大洋,高了呀。”
陈庆文这话,顿时得到了在场其他人的附和。
“老陈说的没错,这价格,都够收一幅扬州八怪完好的画作了。”
“是啊,小兄弟,你是老陈喊来的,那就是我们的后生,所以我友情提醒一句,三思吧。”
“没错。”
虽然有句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过,这话还有另外一个版本,不听老人言,开心好几年。
曹子建并不是那种不听劝的人,但他深知一个道理。
上一篇:华娱:重生了,还逼我做渣男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