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219节

  曹子建没想到王大宝这人居然这么实诚,直接承认了自己的不足。

  这就发自肺腑的劝道:“王老板,听我一句话,在你对瓷器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尽量少买吧。”

  “古玩这一行,不是有钱就行的。”

  “起码,你自己要对瓷器有所了解才行,像你这样懂得不多,胡乱出手的话,即便你是千万富翁,也不够你折腾的。”

  “曹老板,所以我想以后有空的时候,多来你这,跟你学习一下关于瓷器这方面的知识。”王大宝开口道。

  “我还没厉害到教人的地步。”曹子建摆手拒绝道:“不过你想学的话,我可以推荐你看几本书。”

  “什么书?”

  “你想了解清代瓷器,那就从清代编史看起吧。”曹子建开口道。

  “这跟我学习瓷器八杆子打不着阿。”王大宝开口道。

  “不,两者关系重大。”曹子建解释道:“因为古玩,就是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历史。”

  “而收藏古玩,就是一种破译历史,二次文化梳理的过程。”

  “纵观历朝历代,不管是瓷器,还是书画,亦或是青铜器,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框架。”

  “这些框架表现在生产力水平以及文化繁荣程度,这也就决定了藏品在材质、质地,色彩以及工艺水平的差异化。”

  “所以,你想了解瓷器,首先要做的就是先了解历史。”

  就这么的,曹子建跟王大宝聊了起来。

  一直到闭店,对方才离开。

  一连两天,曹蒹葭看到曹子建确实是在做正经的生意后,这才放心离开了秦省。

  这天,清晨。

  即便曹蒹葭已经走了,但曹子建还是起了个大早。

  简单的洗漱了一番后,便是朝农贸市场而去。

  他来此,是为了采购肥料的。

  在民国世界虎头沟待得那几天,曹子建发现,那里有很多荒废的盐碱地。

  这种盐碱地在民国属于荒废土地,压根无法种植任何农作物。

  但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即便是盐碱地,只要稍加改善,完全能利用起来。

  比如种植海水稻。

  曹子建现在要做的就是对那片荒废的盐碱地先进行土壤改良。

  其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通过施加腐熟有机肥料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

  等到来年四五月份,差不多就能开始种植了。

  毕竟广积粮,高筑墙的这个策略方针,不管哪朝哪代都十分受用。

  与其在现实世界大批量的购置粮食,还不如因地制宜,自给自足。

  毕竟民国大饥荒,七年后,就要来了。

第227章 事有蹊跷

  来到农贸市场的曹子建,随意找了家专门卖各种有机肥和农作物种子的商铺。

  店老板是一个年约四十,留着地中海发型的中年男子。

  看到曹子建进店,立马打了个招呼。

  “老板,早上好。”

  “你好。”曹子建先是朝对方点了点头,而后拿出手机,点开相册。

  将自己在民国世界虎头沟拍摄的图片给对方看了起来:“老板,劳烦你帮我看看,像这种盐碱地,如果要改善土壤环境,让其能种农作物的话,需要施哪种肥料?”

  正所谓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嘛。

  随着一张张图片被店老板划过,他开口道:“看图片,你这片地,土壤板结严重,首先要做的就是翻地。”

  “不过我不建议你深翻,因为你越深翻,土壤底下的盐分就越高,整地的时候轻轻翻一下就行。”

  “第二个要做的就是洗田,洗田的目的就是压碱,洗盐。”

  “把土壤表层的盐给它冲走,减少土地上这些盐分的量。”

  “最后要做的才是施肥,这你一定要施我家这种有机肥,因为他可以将有机子吸入到土壤当中,和微生物的作用下,他会形成腐殖质。”

  “腐殖质有非常好的缓冲作用,能让土壤变得越来越好。”

  “还有....”

  曹子建耐心的听对方将话给全部说完后,开口问道:“这种有机肥什么价格?”

  “看你要多少。”店老板开口道:“如果只是一袋的话,600。”

  “一吨的话,算你580一袋。”

  “一百吨的话,550。”

  “如果我要一千吨呢?”曹子建问道。

  “要这么多?”店老板先是一惊,而后开口道:“票上给你开550,实际收你530。”

  显然,在老板看来,自己是某个单位的采购。

  毕竟个人谁会在盐碱地上种农作物,那不是吃力不讨好嘛。

  不过曹子建也没多说,留下一句:“行,我回去合计一下。”

  说完,便是出了店铺。

  说是合计,实则曹子建是为了货比三家。

  来到第二家卖化肥的店铺,曹子建按照相同的流程,将自己拍摄的图片给店老板看。

  得到的答复跟第一家差不多。

  就是有机肥的价格,相比第一家要略贵。

  订购一千吨的价格,是590一吨。

  第三家,同样的答复。

  不过有机肥的价格却只用500一吨。

  一连比对了好几家,曹子建最后选择了500一吨的。

  按照一亩盐碱地用到2吨的有机肥,曹子建订购了1000吨。

  付完钱后的,曹子建将自己临时租的仓库告诉了对方。

  老板很有效率,当天便是让人将有机肥运到了仓库。

  而后曹子建找来临时工,让他们将有机肥外面印着各种广告的包装袋去掉,重新装到没有任何广告的麻袋中。

  随着一切弄好,曹子建在现实世界的七天时间差不多也到了。

  。。。。。。

  回到民国世界的曹子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离开虎头沟,朝附近的镇上而去。

  主要是为了买牛车。

  如此,自己那么多肥料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运到虎头沟了。

  同时,牛以后还能作为耕牛使用,一举两得。

  最后,曹子建花了三百大洋,买了五十辆牛车。

  这五十辆不是曹子建的极限,实在是镇上没有那么多牛了。

  等到曹子建牵着五十辆牛头回到虎头沟的时候,张英人都傻了。

  看了看曹子建,又看了看牛车上的那一个个麻袋,

  在她的认知中,这麻袋的作用是储存谷物的。

  好半晌后,才开口道。

  “子建,你从哪弄来这么多粮食?”

  “这麻袋里装的并不是粮食,而是肥料。”曹子建开口道。

  “肥料?”张英面露狐疑之色。

  “将你腰间的匕首给我。”曹子建开口道。

  张英闻言,这就将匕首扔给了曹子建。

  曹子建接过,在麻袋上划出一道口子,将里面颗粒状的有机肥取出一些,递给了张英。

  张英接过,看了几眼后,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

  当闻到一股臭臭的味道后,才确定曹子建的话。

  “你准备这么多肥料做什么?”张英问道:“这虎头沟可没有良田给你种啊。”

  “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曹子建笑道。

  “什么意思?”张英不解。

  “你懂耕种吗?”曹子建反问道。

  “不懂。”张英摇头。

  “那我跟你说了你恐怕也理解不了。”曹子建开口道:“帮会里有没有擅长耕种且值得信任的人?”

  “有。”张英点头:“老林。”

  “他祖上在清朝那会,被朝廷派遣负责管理和监督屯垦活动,所以对于耕种,还是有些见解的。”

  “走,带我先去找他。”曹子建开口道:“顺便让人过来将这些牛车安顿一下。”

  “好。”张英应了一声,这就喊来几十个人,跟他们交代了几句后,便是带着曹子建朝老林的住所而去。

首节 上一节 219/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华娱:重生了,还逼我做渣男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