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103节

  在古代封建朝代里,从唐朝开始,明黄即是皇帝专用颜色。

  黄者,君之服也,它是皇权的象征。

  黄袍一直是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

  唐高祖李渊以黄袍为常服,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意味着登上了帝位。

  满清时期,龙袍、龙椅、龙旗、圣旨、琉璃瓦盖皆为黄色。

  直至现在,它和红色都是能代表华国的主色调。

  民窑即使可用金彩,也不可以用黄釉瓷。

  即使在叛乱不断的嘉靖时期,也严禁民间使用。

  所以,在雍正单色釉瓷器中,黄釉算是比较名贵的品种。

  “曹兄弟,拍卖行的东西都不能百分百保真,你怎么一眼就肯定这黄釉杯大开门呢?”范阳听到曹子建的话,不由开口问道。

  他想知道,曹子建到底是真有本事,还是听着自己刚才和张林民的对话,胡乱说的。

  “这对黄釉杯呈色亮且白,无娇嫩之感,显然是在烧制的时候加入了玻璃白。”曹子建缓缓答道。

  “而玻璃白是清代才开始使用的。”

  “加上雍正黄釉,不像康熙朝那样在素坯的涩胎上施釉,而是在烧好的白瓷上施低温黄釉,所以给人的感觉十分洁净。”

  “就如同面前这对黄釉杯一般。”

  随着曹子建的话音落下,张林民适时开口道。

  “范阳,别看曹兄弟年纪比咱们小,但对于瓷器的理解,真的一点都不比咱俩差。”

  范阳点点头,道:“我现在已经有点期待曹兄弟带来的到底是什么杯子了。”

  曹子建没有废话,直接将盒子打开。

  将那件底部有小冲线的雍正斗彩鸡缸杯取了出来。

  看到这杯子的样式,范阳和张林民双眸都是一亮。

  无论从造型设计,还是纹饰布局,色彩搭配以及填彩工艺,都符合雍正斗彩鸡缸杯的特点。

  “这..这..你管这叫上不了台面?”范阳忍不住开口道。

  “如果品相完美,我就不说什么,只是...”曹子建欲言又止,“算了,还是你们自己看吧。”

  说着,曹子建将鸡缸杯放到了茶桌上。

  张林民率先将鸡缸杯拿在手中,仔细打量了起来:

  “看着品相完美阿。”

  说着,便是将杯子翻转了过来。

  顿时,他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紧接着,便是露出肉疼之色道:“可惜,太可惜了。”

  “别说了。”曹子建何尝不肉疼呢。

  如果这雍正斗彩鸡缸杯不贵也就罢了,但按目前市场价,品相完好的雍正斗彩鸡缸杯起码价值700w。

  但现在,撑死350w。

  直接少了一半的钱。

  “可惜什么阿?”范阳没看到那条冲线,所以听得有些云里雾里。

  “你自己看吧。”张林民叹了口气,将鸡缸杯放到了茶桌上。

  范阳早就在一旁等的迫不及待了,这就拿在手上端详了起来。

  趁着范阳鉴赏的功夫,曹子建也没闲着,拿起范阳带来的那对黄釉杯,从茶桌上起身,来到了窗边。

  张林民还以为曹子建是想看这对杯子的透光程度,也就没在意。

  【叮,检测到储物戒指内存入一对雍正黄釉杯。】

  【奖励重复,现变更奖励。】

  【恭喜宿主,储物戒指扩充0.4立方米。】

  【恭喜宿主完成任务:在现实世界扩充储物戒指3立方米。】

  【奖励:储物戒指空间扩大十立方米。】

  “按照这扩充速度,马上就能带飞机大炮回去了。”曹子建暗道。

  随即,重新回到了茶桌边上。

  此时,范阳已经将鸡缸杯重新放了回去,脸上带着浓浓的失落之色。

  “我的杯子,怎么感觉你比我还难过阿?”曹子建见状,笑道。

  “曹兄弟,他难过的并不是你杯子的品相问题。”张林民笑着解释道:“而是他没想到自己一对品相完好的黄釉杯在价值上居然还不如你这底部有一条冲线的鸡缸杯。”

  曹子建闻言,露出恍然之色。

  虽然同是雍正时期的杯子。

  但毫无疑问,雍正斗彩鸡缸杯无论是从工艺难度,还是艺术造诣,都远超雍正单色釉瓷器。

  即便是底部有小冲线,价值也在这对黄釉杯之上。

  “曹兄弟,这鸡缸杯准备多少出手阿?”张林民问道。

  “你觉得呢?”曹子建笑着将问题抛给了对方。

  “350w?”张林民试探性的问道。

  “差不多。”曹子建点点头。

  “我要了。”还没等张林民开口,范阳抢先道。

  曹子建没有说话,而是看向张林民。

  毕竟张林民才算第一个买家。

  只有张林民决定不要,他才好卖给范阳。

  “给他吧。”张林民开口道。

  范阳闻言,原本失落的表情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笑容。

  随即,问来了曹子建的银行卡号,进行转账。

  不多时,曹子建就收到了三百五十万入账的信息。

  “收到了。”曹子建开口道。

  之后,张林民也是取来了店里的清三代的瓷器供曹子建鉴赏。

  三人这就在茶室里就瓷器,闲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古玩摊捡漏的一些趣事。

  最后,张林民提议,三人这会去古玩街逛逛。

  毕竟今天刚好是周末,是古玩街最热闹的时候。

  曹子建对此并不抗拒。

  他也想在现实世界找些能够以假乱真的赝品。

  虽说国人不骗国人,但拿来糊弄一下外国人还是可以的。

  其实,曹子建不是没想过利用系统奖励的烧造各种瓷器工艺去做一些仿品。

  但烧造瓷器需要准备诸多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烧出来的。

  所以这事只能一步一步来。

  咸阳,古玩街。

  曹子建,范阳,张林民三人目光在两旁的摊位上扫视着。

  忽然——

  曹子建停下了脚步,目光落在身侧的一个摊位上。

  在那有着一副圆框,铜制的眼镜。

  镜片是水晶的,不过已经裂了一道口子。

  可能是因为时间长了,边孔已经已经开始生绿锈了。

  曹子建之所以会被这副民国时期的眼镜所吸引,并不是这眼镜如何珍贵,材质如何特殊。

  而是这副眼镜让曹子建看到了一个商机。

  视力问题,自古就有之。

  实际上在清末,眼镜已算不得什么新奇的东西了,在宣统之前,就有皇帝有过戴眼镜的历史。

  早在明朝时,就已经有了“单照“镜。

  只是那时由于技术的限制,只能加工成老花镜,常常是皇帝赐给老年大臣们的御品。

  到了清朝嘉庆年间,矫正近视的眼镜开始出现。

  据说雍正就是个大近视眼,在还未登上皇位时,就得了一副水晶眼镜。

  自此之后便再也离不得眼镜。

  不过留下来的画像中,却是没有一张是戴眼镜的。

  因为眼镜在当时属西洋玩意,所有人都认为,皇帝戴眼镜,有失礼仪。

  乾隆同样也是近视,不过对于眼镜,他却是万分抗拒。

  在乾隆看来,作为君主,若不能凭自己的眼睛去明察秋毫,还需借以外物,这岂非成了昏庸之君?

  所以当时宣统要提出配置一副眼镜时,还遇到了前朝遗老们的阻拦。

  虽然后来的宣统配了两副眼镜,但在出席重大场合时却不被允许佩戴。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当时国运衰竭,内心仍有不甘,对于西洋来的东西,先带了十二分的排斥。

首节 上一节 103/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华娱:重生了,还逼我做渣男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