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狂魔 第54节
至少余家村的败家子们,已经阔气的不做饭了。
并且见人就让烟,最低都是10块钱一包的泰山、一支笔,或者小熊猫。
“狗窝里放不着油饼!”
余阳虽然嘴上骂着,心里却挺欣慰。
因为只有消费,才能拉动经济。
如果全都藏着掖着,谁来余家村做买卖?
没人做买卖,各方各面就起不来。
一路思索。
不知不觉来到村子最东头。
泥泞的胡同里,村长的堂叔正拿着20块钱一包的小中华-软八喜,招呼一群菜贩子到家里取货。
当初余家村集体投入豆苗产业,有的贪图省事,把火炕交给三元农业,每個月拿固定收益,全家老小再跑塑料大棚忙活,多赚几份收入。
也有的把豆苗留在手里,只交纳1500块钱的技术支持费,然后联络菜贩子,亲自售卖。
于是村长堂兄就做起了二手菜贩子买卖。
比如某个菜贩子急需大量豆苗,但需要排队两天才能从三元公司拿到货。
怎么办?
村长堂兄找到对方,确定数量后,以每筐加5块,甚至加10块的价格,达成一致。
然后从村里改造火炕后,不愿跟随公司出货的农户手里收购。
借此赚取差价。
但这只是二手菜贩子雏形。
等对方拥有了一定资本,估计会把村里的火炕,从三元公司手里接过来,算是有个样板。
然后从塑料大棚批发散装豆苗,再从塑料厂批发保鲜盒。
等运回家中,男女老少齐上阵,把豆苗撕扯成小规格,贴上自己的标签,倒卖给急需豆苗的菜贩子。
辛苦是辛苦了点,却能赚更多。
这也是余阳决心组建菜贩子协会的原因之一。
毕竟越是赚钱的买卖,越会让人铤而走险。
三元农业保鲜盒,比筐装规格小三分之一。
二手菜贩子的保鲜盒,估计会小了一半。
如果再过一段时间,说不定他们敢在保鲜盒里掺野草。
所以,需要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
对豆苗成色、质量、规格,甚至大豆种、培育过程、使用农药种类等等,全都做出严格规定。
这不是限制自家发展,这是限制别人发展。
当然,对于村长堂兄的做法,余阳持欢迎和支持态度。
因为这跟茅台镇没什么区别。
余阳从村东头,沿着扩宽到6米的土路,回到小洋楼。
瞧瞧时间。
下午3点。
刚打算睡一会,坐院子里晒暖的老支书,吆喝着来客人了。
余阳出门一瞧,竟然是个大光头。
对方西装革履,盘着一串油光锃亮的楠木珠子。
“余老板,生意兴隆啊。”
“你是?”
“鄙人在隔壁南河做生意,凑巧手里有几个门头和几家餐馆,老家泛县距离这边也挺近,打算从您这定期批发一些豆苗。”
“原来是范老板。”
“哎呦,鄙人的姓,能入余老板的耳,何其幸哉!”
余阳察言观色,明白对方应该是南河那边的大哥,“既然是朋友,那咱们就好说了,只要你们那边不拦我这边的车,也不打轮子、燃油和人的主意,咱们可以做生意。”
“那是那是,咱做的都是正儿八经的生意,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您放心,出了事找我。”
光头胖子说完,向后招招手。
其两名下属连忙从皮卡车厢内,抬出一块长达两米五,足足一米宽的大板茶台。
看木纹和材质,像极了黑檀木。
“余老板,开业礼物,来的晚些,不要嫌弃。”
余阳同样招招手,小堂弟立刻带人送来新制作的5盒火锅蔬菜大礼包,“回去尝尝,可以的话,接收预定。”
光头胖子透过礼盒正面的透明塑料,看清一样样放在保鲜盒里的蔬菜,“哎呦,余老板,这确实是稀罕玩意。”
“别嫌弃就好。”
“那咱们回头联系。”
“不送。”
大堂弟已经找菜贩子,打听了光头胖子的身份,目送对方离开后,凑到余阳身边。
“三哥,这是混迹濮阳的范涛,家中兄弟四个,涉及各行各业,他在南河有三家酒店,两个大型商场,早些年也是风云人物,现在洗白了。”
“洗白了也改不掉这身匪气,你看我,多正?”
“你身子歪了。”
“很正啊!”
“真的,往左歪。”
“我看伱是眼瘸了。”
余阳点支烟,同样目送南河大哥离去,脑海里却认真回想自己在另一个时空,有没有接触过范家兄弟。
就在这时。
老妈打来电话:“三元,你爸要出来了。”
“那我去趟县城,把你们一块接回来。”
甭管范家兄弟是干啥的,反正老余不能跟董建搅合在一起。
否则。
这个爹不要也罢。
第45章 董建、老余
镇西关看守所。
被关在这里的,基本都是犯罪嫌疑人,不是罪犯。
因此警官不喊编号。
并且平东县比较穷,需要自备衣服和被褥。
“董建,余建军,收拾一下个人物品,半小时后释放!”
“收到!”x2
董建手里握着市三建,另有众多独立的分包公司,家大业大,自然不会留着现有的东西。
甚至想着等会下属来接,直接到洗浴中心泡一天,去去晦气。
老余这半年来,只见过几次律师,聊的内容大多关于官司,尚不知儿子闯了一番大事业。其想到自己还欠了一屁股债,本着能省则省的道理,把被褥和衣服捆扎成了行军包。
而最近这段时间,哥俩相处的很不错。
或者说,看守所过于无聊,房间里只有俩人,总得做点什么。
于是董建讲建筑,老余讲养猪。
互相交流交流心得,一来二去,哥俩倒是把两个行业吃透了。
然后一个自诩建筑界卧龙,一个被誉为养猪界凤雏,并建立了深厚感情。
“老余啊,虽然咱们聊了那么多,但我还是建议,你来搞建筑,养猪真没啥出路。”
“总要再试试。”
“你有关系吗?你有人支持吗?你有政策倾斜吗?啥都没有,做個屁。”
“……”
“并且你养猪,跟部队里养猪不一样。
部队里养猪是内部消化,无需承担风险。
你养猪就不一样了,一旦遇到病害,甚至遇到经济危机……
幸亏你上次卖的早,买了砖窑,否则赶上亚太经济危机,猪肉大降价,你还不得血本无归?”
老余收拾个人物品的动作微微一顿,没说话。
董建点支烟,“伱看我这行,改开之后,经济上行,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各地区也都有了资金,以后修的路,造的桥,我跟你说,咱们数都数不清。
我手里有市三建,等吞了市二建,泰市路桥行业就是咱的天下。
然后我爹也该升了,到了省里,咱更不愁项目,甚至有可能改组成国字号的十几建,又或者铁什么建。
多有前途?
再就是,人们兜里的钱越来越多,但许多地方都不分房了,听说以后官企和普通公务,也不再提供住房。
咱们拿着修路造桥的利润,趁机跑马圈地,囤积地皮,多搞几处房地产开发,到时候肯定大赚特赚。
上一篇:御兽:能看到进化路线的我无敌了
下一篇:四合院之十分快乐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