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狂魔 第53节
虽然砖窑内部的种植面积不大,但在67位农夫的照料下,五天时间,各类蔬菜依旧分别产出上千斤。
以油麦菜为例。
1斤可以分成10个50g,也就可以构成10盒大礼包。
10斤,100盒。
100斤,1000盒
1000斤,1万盒。
其它同理。
如果按照50元一盒的售价计算,砖窑五天产量可以为自家带来50万收益。
可惜比不上豆苗产业的日入22.5万。
并且砖窑这边需要更多人力分装、打包、运输,加上蔬菜种类繁多,存储也不方便……
余阳决定让67位哥哥撤离砖窑。
然后把这里交给三元大食堂的嫂嫂们打理。
当然,对外宣传方面,砖窑依旧是三元农业的核心。
什么蔬菜培育基地。
什么野生种子试种中心。
什么县级科研项目。
什么污染整治示范区。
这都是扯了横幅,挂了牌匾的。
尤其今天老韩他们的车队装车,还挂上了:
“出口俄罗斯!”
北上东北,不就是奔着俄罗斯去的吗?
半路被喜欢涮锅的东北大哥,哄抢的一干二净,俺们也没办法啊!
毕竟那边比十里营都乱。
上午11点。
县主管乘坐崭新的小红旗,抵达砖窑。
此次北上,老韩带队,张海随行,县主管和县武部陪同。
县主管抬头瞧了瞧大烟囱上的红旗,又看了看碧绿碧绿的砖窑,然后面向‘出口俄罗斯’五个字。
“小余啊。”
“在呢。”
“你比我懂噱头。”
“要不要上电视新闻?”
县主管想了想,本打算否定,但瞅到一心上进的乡长,最终咬咬牙,“我让人开个外贸订单,你公司接收一下,等到东北,再取消外贸订单,出口转内销。”
“还是领导想的周到。”
余阳当即拿起小喇叭,“上英文标签,出口俄罗斯!”
“不应该用俄文吗?”不知何时跑来的老支书,张口就是一秃噜听不懂的话,“瞧我这正宗吗?”
众人皆惊,“您会俄语?”
“不会俄语,看不懂他们的战车维修手册啊。”
第44章 巡村
老支书的俄文,写得还是很不错。
字符紧凑,线条刚劲,整体简洁的像个将军。
并且写速极快,只消片刻,便将原标签翻译出来,并拓印在油纸上。
负责印刷的人员,将油纸铺进一米长宽,用于印刷试卷的木头盒内,再盖上粉色的空白纸张,推动滚轮,一版粉底黑字的标签就做出来了。
然后裁剪、分发,用透明胶带粘在礼盒上……
“漂亮!”老支书端详自己的杰作,很是自豪,“我这一手俄文,毛子都能把我当成自己人。”
余阳本打算恭维一番,把老爷子供起来。
却猛然想起自家有电脑,有打印机。
其快步走进砖窑办公室,找到买来的电脑,连接各种线路,再对接打印机。
开机,点亮屏幕,创建文档,编辑字体,排版校队,保存,然后把电脑设置成俄文,重启。
等再次开机,打开文档,直接打印。
老支书看着打印出来的俄文标签,满头问号。
余阳点支烟,微微后仰,“老爷子,时代变了!”
老支书一生要强,挑刺道:“你这是逐字翻译,语法不对。”
“您能看懂吗?”
“肯定可以。”
“那不就对了,俄文要啥语法?”
“……”
就在这时,二哥一溜烟跑出去,紧接着又抱着小霸王学习机冲回来,满怀期待:
“大当家的,你把我的电脑也改成俄文吧?”
“……”
“不改也没关系,帮我连接打印机怎么样?”
“……”
“大当家?”
“二哥,实话讲,我水平有限,你不如打电话问问厂商客服,那边会教你。”
“好的!”
……
第二天一早。
不怎么开心的二哥,点燃了鞭炮和二踢脚。
29辆斯太尔半挂,满载豆苗和礼盒,在电视台的镜头下,排着长龙一般的队伍,从砖窑小路驶入省道。
然后在小洋楼,贴上路政和高速管理共同颁发给余阳的通行证,直接上了高速。
跟在后面的县主管,累了,睡着了。
等到了高速,方才清醒。
“这么快咱们就从拳铺高速上下口,跑过来了?”
“是啊主管。”秘书回应道。
“有个上下口,确实挺方便。”
可惜十里营的这条高速,由东山省主导,沿途各地市出资,再由各地市管理。
他一个县主管,压根插不上话,更别说给十里营设置上下路口。
……
此次北上,老韩带队,张海随行,县主管和县武部陪同。
送走车队之后。
余阳与岳东来一起回到余家村。
俩人在四海通达农贸公司闲聊许久,确定了今后供货数量,又制定了创建菜贩子协会的章程。
等吃过午饭。
余阳略带醉意的回到小洋楼,左右瞧瞧,感觉无事可做。
干脆揣上保温杯,巡视自己领地。
一周过去,在人多力量大的掩盖下,停车场的围墙已经建成,仅留一南一北两个大门。
从省道跨过路沟,迈入南门。
长约300米,宽约200米的空地上,西边坐落着一排民舍,足足20座。
一部分用于办公,一部分租赁出去,用于汽车维修、快餐住宿。
东边同样是20座民舍,全部被改造成宿舍。
一部分交给员工,一部分对外租赁。
中间则是停车场。
包括农机停放区、私家轿车停放区、大型半挂停放区、临时车停放区。
而走出北门,前方便是余家村。
西侧院落转租给菜贩子,用于合租、办公。
东侧院落暂时留在村民手中,不然人们没地方住。
主干道两侧,则多了许多门头。
商店、水煮面、壮馍摊、包子铺、羊汤馆、五金电器、钢材电焊、私人加油站、轮毂轮胎、充气补胎、轴承三角带、农机农具…………
隐隐约约还能看见一家沙县小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搬来的。
而收入增加,村里的消费水平也有所提升。
上一篇:御兽:能看到进化路线的我无敌了
下一篇:四合院之十分快乐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