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184节
第412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
老人家笑骂道:“嘴里没一句实话,你多大人了,你还玩?”
既然要检测新材料,那么首先看一看新材料的微观结构,老人机让人拿着新材料去电子隧道显微镜下进行检测。
没多长时间,那位检测的人就飞奔回来:“不可能,这不科学?”
“一惊一乍的。”老人家不满的说:“有什么不科学的,存在即合理,新材料的物理结构怎么样?”
“只有一层,那就不是个三维结构,是个二维结构的材料。”
老人家忽的一下站起来,他也是万分震惊,因为在此之前,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行了大量的研究,最终认为,在常温下基本上不可能存在二维晶体。
“看清楚了吗?”老人机激动的问:“你眼睛没花吧?”
“七八双眼睛都看清楚了,他们现在还在实验室里面发呆呢。”
老人家抬脚就往实验室走:“我也去看看,难道还真有二维结构的材料存在?”
从这个世纪40年代开始,就有人提出了石墨烯的概念,但是通过计算认为不可能在常温下稳定存在,60年代的时候,小东洋也做过研究,制备出了接近单层的存在,但是单层结构一直没有制备成功。
现在刘华今天用这么简单的方法就把它制作成功了,那绝对是开天辟地,也绝对是震惊世人。
来到实验室,老人让家戴上眼镜儿,然后仔细观察屏幕上面的影像,只看了一眼,老人家就已经笃定了。
“刘华,你创造历史了。”老人家感慨的说:“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常温下制备二维材料,就凭这个发现,你可以拿诺贝尔奖啊?”
刘华摇摇头:“诺贝尔奖是个歪屁股的,我才不拿,给我我都不要。”
“你管他是不是歪屁股的,他给你你就拿呗。”老人家笑着说:“你了解真相,普通国人不了解,真要能拿一个炸药奖的话,对于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也是好的。”
“因为是歪屁股的,所以不可能给到我。”
整个实验室都轰动了。不管是上面的权威专家,还是到底下的跑腿儿小研究员,都来看稀奇。
就连研究院里面负责行政的那些管理人员也跑过来看,虽然他们是负责行政的,但是多少也知道一点科学界的事情。
这是前人从未达到过的高度,就算不能参与,也能看看热闹。
老人家挥挥手:“行了,不要乱,给我全员动起来,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能够制作的第一款二维材料,给我全面测试它的性能。”
整个研究所都动起来了,刘华拿过来的材料够多,好几十米呢,这个实验室分一点,那个实验室分一点。
检测结果很漫长,但是二维材料制备的事情很快就震惊了学界,这个消息是断然封锁不住的。
第三天就有全国各地材料学方面的专家赶到北京城这边,他们很想知道刘华是怎么把这种材料给制造出来的。
当他们看到,就是用胶带纸在石墨上面反复的粘粘,感觉有一点崩溃了。
从四十年代到现在,人类使用了各种各样高科技的方法,结果得出的结论都是失败。
学界都流出了三维世界根本无法制造出二维材料的结论,结果就这……
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简单的材料,制造出了人类最无法想象的东西。
一周以后,国外材料学方面专业的专家都已经听说这个事情,当然他们只知道新材料,还不知道怎么制备。
已经有相关方面的专家往种花家这边飞了,他们急切的想要拿到第一手的资料。
刘华在跟国内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刘教授,这个新材料,你是基于什么原因进行制备的。”
“新能源电池。”刘华笑着说:“我们公司在研究锂离子和钠离子的电池,进度不错,但是我认为还不够,就想到了碳,这玩意在地球上存量多,而且安全。”
“哈哈,世界上伟大的发现,往往都是最美丽的意外。”
自然杂志的主编亲自飞到种花家,跟刘华约稿,想要第一手的石墨烯论文。
刘华很烦恼,他基本上就没有写过论文,更何况这次还得写英文的论文,他不是不能写,只是不愿意。
当年为了毕业,写论文写的那叫一个天昏地暗,他的毕业是在天临元年以后,查重查的那叫一个够够的。
所以这辈子能不写论文,他是坚决不想写的。
但是上级单位找刘华谈心,希望刘华写这篇论文,希望刘华为国争光。
“一篇论文就能为国争光了?”刘华反问道:“更何况,我也只是无意之间发现这种新材料的制作方法,我对于这种新材料不比其他人多了解多少。”
“您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全世界没有人相信,一个在多个方面有着伟大建树的科学家,会无聊到在实验室用胶带粘石墨。”
全世界还是聪明人多,一眼就看穿了事情的真相。
“至于说一篇论文能不能为国争光,那自然是能的,我们现在在开放,论文可以展现我们的科技实力,我们的科研实力越强,那些有钱人才越放心给我们投资。”
这个任务最终还是落到刘华身上,两个月之内,要拿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刊登在自然杂志的首页。
刘华也最终不得不接受这个任务,原本想着自己闭门造车,把论文写出来交差就完了。
但是这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身处在名利场中,到哪里得不得安宁。
公司这边告诉刘华,很多西方的基金和资本想要投资太一,哪怕回去都没有用,他们最起码想要见刘华一面。
没有办法,刘华只能专门抽了两天时间,一一拒绝了那些想要投资的基金和资本。
对于刘华的拒绝虽然让人感到沮丧。但是这些基金和资本也没有做什么过激的行为,毕竟人家是求财的,和气才能生财。
但是马槽里也会钻进一只驴嘴来。
这位进来趾高气昂的说:“刘先生,我们基金会愿意无条件赞助你的研究。”
这是刘和碰到第一位只谈投资,却不要任何回报的人,但是事出反常必有妖。
第413章 响当当
“Business is business.”刘华说了句英文:“一个资本家跑过来跟我说,愿意无条件的赞助我研究,这违反常理,我不敢相信。”
“我们基金会的宗旨是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共享。”
这位笑着解释,只是刘华觉得这个笑容当中多少有一些个俯视的意味,让他感觉非常不舒服。
“前面都是废话,最后四个字才是重点吧。”刘华调侃的说:“就说嘛,资本主义哪有做慈善的,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刘华看了一下他的名片,笑着问道:“你们基金会的股东都有谁呀?”
“都是一些我们大脑美比较知名的企业。”
这家伙列举了一下,包括摩根、洛克菲勒,这些就别提了,这是大脑美的幕后隐形操纵者。
刘华注意到一个基金会的名字,这个基金会名不见经传,但是刘华知道,他上辈子曾经在网上看见过,是大老美国防部的一个智库。
刘华指着对方说道:“我们有句话叫做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其他的都无所谓,你们那个智库公司问题很大呀。”
对方的脸色有一些慌乱,他没想到刘华直指问题的核心。
“这个公司我知道一点点。”刘华笑着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乱七八糟的运动,都是他在幕后一手策划的,现在要来支持我,我简直不敢想象啊。”
“你好好的考虑一下吧,反正我们肯定是不会亏待你的,对于你的科研。我们可以调动你想象不到的资源。”
刘华摆摆手,把名片还给他:“看样子你没怎么仔细调查过我,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就已经明确拒绝了你们大老美的招揽,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我爱我的祖国,不会背弃她,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有改变的,所以你们就不要白费心思了。”
这家伙没有拿走名片,刘华顺手就把名片给了领导。
“这个基金会可不是什么好鸟儿,我看你们有必要查一查,看看我们国内有没有谁接受他的赞助。”
“怎么回事儿?”
“欧美存在大量的这种NGO组织,表面上是为了推动科技、人文、环保、人权、妇女权益等等的进步,其实就是在背后下刀子,唯恐天下不乱。”
“那还真是个问题,需要彻查一下啊,不能让它在我们内部捣乱。”
石墨烯的事情搞的挺大,前前后后沸沸扬扬了一个多月,全世界的材料知名命学者来了不少,也彻底把这件事给炒起来了。
刘华听说,在这之后的两个月里,最起码一百多个关于石墨烯的项目立项,累计投资超过五十亿美元。
大老美的股市上,凡是一个公司宣布成立石墨烯项目组,股价立马能够得到飙升。
没有计划,没有成品,没有结果就能飙升股价,简直是倒反天罡。
别人还在研究该怎么量产石墨烯的时候,刘华已经在考虑该使用哪种办法进行石墨烯的量产。
刘华知道石墨烯量产大概有五种方法,但是现在他能够建立生产线的方法却不多,想来想去,只能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
刘华仅仅只用了半个月,就在实验室里面实现了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来是生产石墨烯。
外面传的沸沸扬扬的时候,刘华这边很冷静,科工委还有人找刘华了解情况。
“刘教授,现在我们有一笔资金可以拨给你,用来研究石墨烯的量产方法。”负责的领导笑着说:“不知道您需不需要我们帮你调配资源,或者说在联系别的实验室联合研制。”
“量产啊?”
“对呀,现在外面闹得沸沸扬扬的,您这位始作俑者反而能沉静下来。”负责人乐呵呵的说:“领导对您还是充分相信的,他们认为这个全世界谁能够第一个实现石墨烯的量产,恐怕也只有您了。”
刘华点点头:“没错儿,领导没看错人,我也有这个自信,会第一个实现石墨烯的量产。”
“那您请问您有什么计划,我们的资金很快就能到位。”
刘华耸耸肩膀:“计划?没有计划呀,我已经在搭建石墨烯的生产线呢。”
这位负责人感觉自己的脑袋好像被绷弓子给崩了一下,当时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不是,你说什么?我没听清楚,您再说一遍。”
“我说,我已经在搭建石墨烯量产的生产线了。”
负责人晃晃脑袋:“怎么可能这么快?现在全世界有一个算一个,还没有哪个实验室有量产的方法。”
“我是谁呀?”刘华一拍胸脯:“全世界第一个实现石墨烯制备的人,没有个三两下的,我能实现石墨烯的制备。”
“我回去汇报一下。”
负责人急匆匆的走了半个小时以后,电话就追过来了。
“刘华同志,我听底下的同志汇报,你已经实现石墨烯的量产了?”
“准确的说,我已经在实验室里面实现了石墨烯的量产方法,但是具体在工厂环境当中还需要调试,我正在搭建生产线。”
领导听的头皮发麻:“一个月之前,你刚刚宣布能够成功制备石墨烯,一个月以后,你就能实现石墨烯的量产,你这个科研速度让人难以置信。”
“这种简单的事情还不是有手就行,当时第一时间我就已经想到了化学气象沉积法,虽然不是最好的,但绝对现在是最靠谱儿的方法。”
科工委有自己的智囊团,撂下电话以后,领导就给自己熟悉的那些材料学方面的专家打电话询问。
“马教授,你觉得用化学气象沉积法能否实现石墨烯的量产?”
“这个想法很靠谱,但是具体怎么量产,我们还需要做实验。”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