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183节

  马山知道了之后,感觉浑身不得劲:“刘华,我是空军。”

第410章 步战车

  “你们空军的飞机要是能一百万一架,那我就生产飞机。”刘华调侃的说:“现在的飞机动辄上千万一架,配备发动机都得大几百万,上千万,我们就这三亿的资金,我们得先找点儿业务壮大自己啊。”

  马山也无言以对,没办法,空军和海军那都是烧钱的买卖,空军一架飞机就上千万甚至以后可能到上亿,海军一艘舰艇那更是昂贵十数亿都有可能,唯有陆军性价比最高,换不起装备可以换鞋。

  刘华找孙光明借调了一批少壮派的科研人员,这些人都是暂时还没有崭露头角,但是绝对潜力远大的科研人员。

  刘华作为项目的总师,直接就开了三天会,这三天里,就是跟大家讨论要设计一个怎样的步战车。

  三天统一思想定下了基调,接下来刘华就是领着一批数学比较出色的研究员开始建立模型。

  顺带着就把步战车的大概给定了下来,刘华带着几个人领了发动机的任务,其余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刘华在引领发动机小组的同时还要兼顾其它小组科研项目。

  既然全部都由自己做主,刘华也就不藏着掖着了,从系统当中兑换了轮式步战车的设计方案。

  有了具体的方案以后,刘华开始在各个小组之间来回查看,只要遇到卡壳儿的地方,他就会上去一顿开导。

  这些年轻的科研人员发现一件事情,只要经过刘华开导,他们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

  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不对劲,研究速度实在太快了,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已经确定了草图,刘华还把模型在超级计算机当中模拟了一个够,最终完善各个细节。

  当大家开始准备松口气的时候,所有人才发现,整个时间进度才过去四个多余月,不到五个月。

  这时候他们都想起来,借调之前,他们的导师跟他们说过刘华的传说,一旦开始研究,刘华的项目基本上顺顺利利直到结束,用时少,还节约经费。

  以往他们在各自的研究所里面,也就是打打杂、跑跑腿的工作,这回第一次挑大梁,竟然这么顺利。

  当然,他们也知道,之所以能够这么顺利,全是因为带头人领的好,他们简直要对刘华顶礼膜拜了。

  工厂虽然还没有整修完毕,但是已经有几个车间可以用,这帮年轻人要带着十二万分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每天泡在车间里,跟工人们一起研究工艺问题,他们希望尽最快的速度把自己所设计的杰作变成实物。

  四个多月的时间,几辆崭新的轮式步战车就已经停放在厂区的仓库里。

  前前后后也就十个月的时间,刘华就向孙光明报告,他们的新式轮式步战车新鲜出炉。

  总后的领导都惊呆了,这速度也太快了,他们现在立个项,短则五六年,长则十多年,不打一场艰苦卓绝的长期攻坚战,是不可能拿出成绩来的。

  十来个从京城军区挑选的步战车教练员接到了新任务,测试新式步战车。

  要知道他们现在用的、教的步战车,是前几年刚服役的八八式,全军都还没有完全服役呢,竟然来了一款新式步战车,可把他们给高兴坏了。

  “轮式的,不是履带的。”

  刘华点点头,对着这些兵王说道:“咱们国家的基础建设越来越好了,将来再打仗,城市的战场要比荒野战场多得多,轮式战车机动迅速,比较有优势。”

  孙光明听的一愣一愣的,但是仔细一思考,又觉得刘华说的很有道理。

  他把刘华拉到一旁:“你不是说你不会考虑这些未来战争的需求吗,现在设计这个步战车,你怎么考虑到未来的战场应用了,当初那个狙击榴你怎么不考虑?”

  “在其位谋其政。”刘华乐不可支的说:“那时候我只是业余的,现在我是专业的,我当然得从战场应用角度来考虑呢。”

  “你这是扮猪吃老虎啊。”

  刘华故意装傻:“什么猪什么老虎的,我听不懂。”

  讨论一个武器是否需要大规模装备,这是一个严谨而又漫长的过程,除了需要长时间的测试以外,还需要凭从战场角度进行评估。

  但是,刘华万万没有想到仅仅只是过了两个月,上面就决定了,先不管陆军是否需要,武警先装备一部分。

  于是让刘华改了改,务必更加适应武警的作战需求,先下了一百辆的订单。

  于是刚刚开张的不足一年的企业,立刻就迎来了订单,这可是上亿的金额。

  武警们也高兴,三军大比武当中,他们武警是以特体力见长,比装备,他们在所有军种当中永远是最差的,现在竟然给他们配备了先进的步战车,这简直是破天荒的惊喜。

  另外就是咱们现在也开始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了,于是帝俊又收到了一笔订单,维和部队装备五十辆步战车,后续视实际需求,可能还会增加。

  刘华设计的新型步战车动力强、火力支援充足、而且结构简单,方便维修,战士们是爱不释手,后来通过维和部队在外面的展示,竟然收获了不少海外的订单。

  当然了,只是作为警用装备出口的,现在国际市场军火份额大头是让大老美和大毛熊占着的,一般国家不会轻易更换自己的装备体系,但是警用装备不在这行列。

  为此刘华还特地改造了警用装备出口版,收获了一大笔订单,为研究航发奠定了基础。

  当然,刘华忙活着帝俊的业务,并没有放弃通太一,太一新材料T1000以上强度的碳纤维也快投入量产了。

  大老美嗅觉最为敏锐,刘华甚至都怀疑,这家伙是不是在自己厂里埋人了,要不然也不会自己这边刚刚生产成功,那家伙就已经过来了。

  除了国内需要的那一部分,刘华是好说歹说为汉斯国留下了一些份额,也是幸好T1000强度的碳纤维汉斯国并不是很需要。

  因为这玩意儿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上,现在世界上就是大老美这方面技术最强。

  刘华冷酷的自言自语:“别看你现在买的欢,将来要给你拉清单的。”

第411章 无聊

  大老美买的越多越好,不单单赚你的钱,还能把你的基础工业给废了,甚至赚钱都是次要的,废了你的工业才是目的。

  刘华甚至都有想法,现在就把水军搞出来,在大老美的网络里使劲的鼓吹美元金融化,让大老美看家不顾一切的去使用金融霸权收割全世界。

  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收割的越狠,对自己损伤越大,当所有的活钱都流向九龙以后,那么基础工业会得不到投资,其结果可以想象。

  之前调来的百十来个研究人员,被刘华留下了三十多个,研究所方面是相当恼火的,我好心好意把人借给你用,结果一去不回头了。

  孙光明居中协调,可谓是好话说尽了,才让人家消气。

  为此刘华请孙光明喝了顿大酒,把这家伙喝美了,才算把这事给揭过去,既学到了知识,又容易出成果,对于这些满怀初心的年轻人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完美的事情了。

  留下的人是一片欢喜,走了的人是老大的不愿意。

  跟着刘华搞科研实在是太爽了,不管你有什么难题,刘华都能给你解释。

  刘华把这三十多个人集合起来,给他们分配了新的任务研究航发,一个新航发,光靠这三十个人是远远不够的。他让厂长继续招生。

  甚至拜托了孙光明,让他从大毛熊挖角,看看能不能搞到米高扬或者苏霍伊这类大的设计局里的人才。

  当然刘华也不忘一件事,那就是让孙光明去挖二毛熊的墙角,马达西奇后来成了那个鸟样子,反正最后也是浪费了,不如挖过来留作己用。

  孙光明果然不负众望,给刘华发来了很多人才,当然,刘华也知道,最好的那一批研究人员,最后都进了国字头的研究所,能落到他手上的基本上就要么是年轻要么是二流。

  但是刘华也不介意,好歹是充实了自己的人才库,要是光靠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招聘,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累积到如今这么阔气。

  有了这些毛子科研人员的加入,发动机的研制速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年底的时候,刘华看了新能源公司这一年的研发总结,总的来说,锂电池和钠电池都有进步,但是想要用到电驴子或者电车上,还远远不够。

  突然刘华想起一件事,还有一种材料,也是电池的好材料,只不过现在还没有被发现。

  上一辈子,一直到零四年,约翰国的曼彻斯特大学有两个很无聊的人,他们把胶带粘到石墨上,然后就这么撕。

  最终他们得到了一种二维的新材料,这玩意儿叫做石墨烯,是二十一世纪材料学的一个大热门。

  于是太一新材料实验室里,所有的研究人员就看见刘华拿了个胶带,无聊的在玩石墨。

  贴上去,再撕下来,贴上去,再撕下来。

  有人大着胆子问道:“老师,请问你在干嘛?”

  “玩胶带呀。”刘华笑着说:“这不是无聊吗?”

  所有人都摇摇头,他们绝对不会认为刘华会无聊到在实验室里面用胶带玩儿石墨。

  刘华笑着说:“还真是瞒不过你们,我在制备一种新材料。”

  呼的一下,所有人都围了上来。

  “老师,什么新材料?”

  “老师,你教教我吧,我帮你弄。”

  “这还用教吗?把胶带粘到石墨上,再撕下来。”另一个取笑道:“这么简单的过程,还用老师教你吗?”

  刘华把粘着薄薄一层石墨的胶带交给这些研究员:“用你们所有的手段,去检测一下这个胶带上的石墨。”

  “老师,难不成这个胶带上的石墨就是新材料?”

  “是不是,等你检验过了,拿数据说话?”

  这些科研人员都是一头雾水,刘华让他们检测,却没有做检测哪一方面,这就有点头疼了,所以干脆把实验室里面所有能用上的手段都用上了。

  没过两天,刘华看见很多人都在实验室里面拿着胶带粘石墨。

  “怎么样,检测结果有什么好消息吗?”

  “好消息实在太多了。”实验室的负责人拿着报告说道:“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做完全的检测,但是已经检测出超高强度、高弹性,高电导率、高载流能力,热导率也很高化学,化学稳定性也很好。”

  刘华点点头:“不错,但是还不全面,我们实验室的器材不够先进,找个更权威的实验室,做全方位的检测。”

  这帮学生里面有京城大学的,有华清大学的,有北航的、北理的,纷纷拿着胶带往自己学校跑。

  刘华则带着新材料来到了国家级实验室。

  “吆,老刘,今天刮的什么风啊,你怎么有空来我们这?”

  说话的人是刘华的老相识,是国内材料学方面的权威。

  “我发现了一种新材料,想让你们全面的检测一下。”

  说完,刘华把胶带还有那张文件递过去了。

  “这是我们在自己实验室里面做了一个初步的检测。”

  老科学家没有接过胶带,而是拿过文件仔细看了看,不可思议的说:“这是什么新材料,这简直是超级材料。”

  说完,他一伸手:“材料了,给我,我亲自检测。”

  刘华把胶带放他手上,老人家生气的说:“你这玩笑开大了,我们很忙,没空陪你瞎闹,这透明胶带是新材料啊?”

  刘华笑着说:“这个新材料还得再加上一个特性,高透明度,谁敢跟您瞎闹啊,材料在胶带上面。”

  老人家把胶带举到眼前,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发现胶带上面有一层高度透明的,但是通过光线折射,又有一种淡淡的黑灰色的东西。

  老人家笑着问道:“这是什么材料?你怎么制作的?怎么会在胶带上面?”

  刘华笑着说:“给我来一块石墨,拿一卷胶带。”

  很快东西被拿来了以后,刘华如法炮制,胶带上面又被粘上了一层石墨烯。

  老人家笑了笑:“这不会是你们家姑娘玩儿的时候,被你偶然间发现的吧?”

  “还真不是,是我玩的时候,偶然间发现的。”

首节 上一节 183/2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