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180节

故而,相比较李修的雷厉风行,一系列大动作,朝堂的动静,则明显小上了许多。

更多的,则是局限于整个京城以及北直隶的人事调动。

对朝堂的动静,李修也没投下太多关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武人的身份,注定了他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文官群体之间,都难有太强的根基。

在如此情况下,既然选择了这些部堂大臣,那就干脆放手让其施为。

更何况,对目前的李修而言,整顿清理好大明卫所这个基本盘,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大明数百卫所,星罗密布般的遍布整个大明,以卫所独特的军民一体特性,完全可以说,只要将卫所这个基本盘清理好了,事实上,这场国运之惊天豪赌,就可以说稳操胜券了!

而到了那一步,吏治,改革新政,赋税,事实上,便已是大势所趋了。

但显然,成功之后的收益越大,迈向成功的阻力,自然也是更大!

书房之中,那一副大明舆图,亦是清晰标明了李修对大明数百个卫所的谋划。

毫无疑问,大明军事,以九边为首!

而九边之中,唯蓟与辽,堪为重中之中。

如今,辽镇,早已化为辽贼,九边去其一,为八边重镇,当然,经多番布局,纵使辽镇已失,但山海建镇,为山海重镇,还有登莱建镇下辖登莱,东江,旅顺,铁山一代,同样也是一方强镇。

准确的说,如今已不是九边重镇,而是十大边镇!

蓟镇早在掌握,宣化同样也是如此,大同因与宣化入陕平贼,同样亦是在影响之中,山海,登莱,京军皆为骨干,自然也在掌握。

如此,大明十大边镇,已有五大边镇,可以说是握在手中。

而其余五边,延绥因那一次居心叵测的兵变,可以说已经名存实亡。

而随着周遇吉改任陕西三边总督,主持陕西平叛之事,延绥,甘肃,宁夏,三镇,亦是随着战争的进程,被纳入了掌控。

如此,大明十大边镇,已有八座重镇,是在掌握之中。

如此大势所趋,可以说北地边疆,已经是稳若泰山。

而且,如今大明之内忧外患,不管是辽贼,建奴,蒙古,亦或者陕西四川之民乱,作战主力,皆是这十大边镇之兵力。

内外皆系边军镇压,这整军的第一刀,自然不可能落在十大边镇之上。

准确的说,这整军的第一刀,不在边镇,甚至,不在北方,而是直接落在江南!

整支巡查队伍,包括护卫的八千禁军,总人数达到了一万有余。

而其余两千余人,则尽是李修精心挑选的巡查人员,其中大半皆是武院培训而出的军中汉子,也有秦国公府招募的一些精通算数之人,当然,必不可少的便是五军都督府的官员,以及锦衣卫的存在。

两千余人,被分为了二十支巡查队,每支队伍,皆是有这几类巡查人员的存在,起到最大的平衡监督之效,以免上下串通一气,同时,各有专长,亦是能起到最大的清查效果。

同时,按李修对巡查队伍的规定,每一个人,皆有密奏秦公府的权利,且,按李修之规定,密奏有功者,官升两级!

如此,虽谈不上万无一失,但,巡查队伍与地方卫所串通一气的可能性,无疑是降到了最低!

当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李修,对办事者,从来不吝啬赏赐,早就制定好了一系列详细的评功论赏的章程。

若此次巡查之任圆满完成,大明,多上一批勋贵,多上一批官升数级的存在,将是必然。

至于那随行的八千勇卫营禁军,这支起家的部队,李修虽也有布局,但最大的作用,还是在于护卫二字之上。

毕竟,狗急跳墙这四个字,李修可是深有体会。

那两万已经开拔至金陵的京营大军,同样也是为此。

当然,还有之前的落子布局,不管是锦衣卫,亦或者对各个要地卫所重镇的掌控,同样也是为此。

毫无疑问,李修已经磨刀霍霍,甚至,还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看谁……先跳出来,让他来个杀鸡骇猴!

……

第两百六十七章 堪用与否

破虏山,武院。

凌晨,夜幕尚在,隆隆的战鼓声便撕裂了夜空的寂静,喧嚣骤起!

规模庞大的营寨之中,兵将飞奔,集结, 整齐划一且铿锵有力的操练呼喝声,亦是很快便响彻了夜空。

而此刻,在距离破虏山不过数十里之地,一队铁骑,亦是飞奔而来,为首者, 俨然正是如今正处风暴中心的秦国公, 李修!

一路策马奔腾, 一路明哨暗哨的监视阻拦检查,无处不显示着这座武院的戒备森严。

很快,营寨大门洞开,一队人马策马而出,朝李修所来的方向奔腾而去。

“末将参见将军!”

至两队人马相遇,武院所出之将士,利索下马,半跪在地,朗声高呼。

“起来吧。”

李修眺望一眼远处已经清晰可见的武院大寨,随即策马而动,众将士连忙翻身上马,紧随在队伍之后,朝武院而去。

“那些地方将领表现如何?”

策马前行之间, 李修随口一问。

“回禀将军, 起初还挺不老实,现在表现还可以……”

李修点了点头,没再多说,至破虏山下军寨大门, 李修直接翻身下马, 步行而入。

虽有武院之名,如今这武院,却非传统书院私塾之布局,而是以连环军寨的形态存在于这破虏山上。

外围四寨,则是有一营京军驻扎于此,负责守卫武院重地。

内八寨,则是分为左院四寨,以及右院四寨。

分别对应着兵与将两个阶级。

破虏山十二寨,便组成了整个武院。

自武院成立,这座距离京城不算太远的破虏山,便成了朝野文官的眼中钉肉中刺。

只不过,纵使再如何不顺眼,再多的暗中阻挠,这座武院,依旧茁壮的成长起来。

从如今仅仅局限京蓟一代,到现如今,已经囊括了整个大明的军事体系。

甚至,对李修而言,这座武院,事实上,才是他整顿大明军事体系的第一步,如今那一支庞大的巡查队伍,只能说是顺着武院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行而已。

没有武院的存在,李修也没有如此雷厉风行的底气。

毕竟。时至如今,武院左右两院,入学学子已达两千人!

除了其中小半是从各地卫所抽调,以进修名义卸下兵权外,其余皆是自那一次大规模升迁调任之后,从京军禁军及边镇选拔的精干兵将。

事至如今,已经培训进修大半年。

而这些人,才是支撑此次清查卫所的底气。

清查,自然意味着,会有一大批不堪用之人,会被卸下职权,乃至送下地狱。

而武院左右两院这些进修的兵将,则可及时补充空缺,稳住局势,乃至于贯彻他李修的意志,从而彻底抓住清查卫所之后的胜利果实。

由此便可见,武院进修的这些兵将,在目前局势之下,其重要性之大!

毕竟,杀了一批饿狼,若无堪用之人,再补上一批饿狼的话,无疑就是白忙活一场。

如此之重要性,李修自然不会忽视,事实上,这大半年来,已经不是李修第一次来这武院,基本上每月都会在这武院逗留数天。

或在各院传授兵家之术,或巡视各寨,观察着每一个武院兵将。

事至如今,不说对每个武院兵将都了如指掌,但其中孰优孰劣,堪用与否,在李修心中,俨然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脉络。

“将武院所有进修兵将的名册档案皆拿过来。”

入武院之后,李修却是少有的没有和往常一样四处巡视,而是在嘱咐一声后,直接步入了中军大帐之中。

“末将遵命!”

将领拱手应声,随即立马出了大帐。

没过太久,数个大木箱,便摆在了帅帐之中。

一本本名册,皆是清楚记载着武院之中进修的每一个兵将之档案。

出生何地,家属几何,从军历程,乃至武院表现……

一本本名册翻阅,一道道信息,亦是映入李修脑海,与心中的那一个大概的脉络相合,乃至补充壮大。

事实上,从始至终,李修对个人的忠诚与否,都并没有太过重视。

忠诚,这两个字,对人性而言,太难确定了。

当初在勇卫营初掌军,他靠得,就是阶级制度来掌控麾下兵将。

后掌京营亦同样如此。

而如今,辅国理政,盘子扩大至整个大明,要求每个人皆无比忠诚,那自然是天荒夜谈。

以制度约束,以威望驭之!

便是李修向来的用人策略,对他个人忠诚与否,并不重要,只要堪用,有用即可!

当然,这其中,定少不了最重要的监察,失去监督的权利,那就只能靠人心,而人心……是最不可靠的。

当卷宗翻阅完毕,李修合上最后一本名册,轻抚一下额头,心中的用人脉络,已然愈发清晰。

事实上,这片土地,自古至今,都不缺人才,沛县一地,囊括了大汉一朝几乎大半的开国功臣。

淮西一地,同样也是囊括了大明的几乎所有开国功臣。

由此可见,人才,真的不缺。

缺的,只是发现人才的伯乐,以及,给予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

武院两千学子,除去那数百以升迁进修卸下兵权的地方将领,其余皆是从十大边镇,京军,禁军,如此庞大的基数之中挑选而出,再经大半年的培养进修。

毫无疑问,这些学子,能力,肯定是有的,人才,也绝对算得上!

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堪用与否?

“来人!”

其余之间,李修朝帐外唤了一声。

“末将在!”

“按这个名册,将这些学子皆集结过来,一个个入帐中,本将要亲自见一见!”

首节 上一节 180/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四合院:从贾张氏怀孕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