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双穿:这个三国有龙气

双穿:这个三国有龙气 第248节

  另一方面,季秋始终很小心的控制着龙气三国世界的基础物资数量。

  将数量控制在满足势力所需一个月内。

  这是为了保证整个势力,始终处于他的控制之内。

  小心使得万年船。

  虽然到了今天,他对麾下势力的控制力已经非常强大,远远超过龙气三国世界其他诸侯的控制力。

  但他还是坚持这么做。

  因为他不允许发生任何意外。

  当然,这么做也会产生一个缺点。

  就是季秋会成为整个势力的最大弱点。

  一旦有一天,他被突然带走的话,那他这个势力,最多坚持一个月,就会轰然倒塌。

  不过那又怎么样?

  季秋从来不是一个特别高尚的人,他有善心,但却不会让善心凌驾于自己之上。

  如果他的事业成功了,但却不是成果在他手上,那将毫无意义!

  第二项基础工作,便是每日前往关陇地区和出云岛,运送那些被招募的关陇百姓过来。

  如今季秋控制区域内的百姓搬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

  北海郡内,目前已经拥有五百万常驻人口。

  而这里除了一座北海新城外,还有六座刚建好的百万级城池。

  能够容纳的总人口是九百万!

  所以需要大量人口来填充城池。

  与此同时,关陇地区的百姓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董卓在放弃洛阳,迁都长安后,就彻底放飞自我了。

  如果说洛阳时期的董卓,还有着些许雄心壮志,想着平定天下,建万世之功的话。

  那迁都长安的董卓,就彻底躺平了。

  此时他已经完全不想什么兴复汉室,平定天下了。

  一心只想着享乐。

  这种情况下,他是根本不在乎百姓死活了。

  不仅不约束自己的部曲,甚至还带头以虐待百姓为乐。

  简直不当人。

  关陇百姓生活在董卓的统治下,也就只比地狱好上那么一点而已。

  这种情况下,季秋本着人道主义关怀精神来招募百姓,简直是仁义无双。

  每日都有大量百姓投奔过来。

  而这项工作,同样要每日耽搁他一个时辰的时间。

  两项基本工作以外,就是出云岛这项重点工作了。

  这是他今年的重点工作,一定要在今年之内,将出云岛彻底解决掉!

  不过相比两项基础工作,这项重点工作反而是最省心的。

  在对荀攸充分放权后,荀攸将出云岛的各项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在出云妖族各部中挑拨离间,分化瓦解,让他们战火烧的越来越猛。

  配合情报部和宣传部发动的底层动员计划,已经在出云岛北方建立起了一个根据地。

  最重要的是,直到今日,居然都没有任何出云妖族,发现他的存在。

  简直恐怖!

  有了荀攸负责具体事务,季秋最多就是打打下手,听听汇报而已。

  清闲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转眼时间已经来到五月份。

  此时季秋收到长安城中,吕布送来的消息。

  说王允已经第三次跟他密谈,商议刺董之事,他实在是拖不下去了。

  如果再不应允的话,只怕会引来王允的怀疑,破坏季秋的计划。

  早在去年年底之前,王允就开始策划刺董之事了。

  他手上已经没了貂蝉,但作为太原王氏的家主,手中自然不缺美女。

  于是便以另外一位美女施展美人计,试图让董卓与吕布反目。

  只不过历史是有必然组成的,也是有偶然组成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被随意替代。

  貂蝉便是其中之一。

  这位貂蝉的替补者,在这方面的能力显然是及不上原版貂蝉。

  不仅无法迷惑已经被季秋控制的吕布,甚至都无法迷惑董卓。

  让董卓在发现吕布与这位侍女私会后,竟是毫不犹豫的就将她赏赐给了吕布。

  嗯,吕布会去私会这个侍女,也不是因为这个侍女的诱惑力很强。

  完全是因为季秋的命令。

  因为季秋要掌握关陇局势,就必须掌握王允刺杀董卓的进度。

  所以不能让王允对吕布失望,必须让吕布主动去配合王允的计划。

  连环计的第一步就险些走不下去了。

  王允当时就有点绷不住了,险些想要直接逃出长安城去。

  要不是后来吕布主动去靠拢王允,估计王允就放弃刺董了。

  因为有了吕布的支持,王允才能重整旗鼓,继续推动刺董计划。

  不过吕布在给了王允初期的支持后,就开始若即若离起来。

  这自然又是因为季秋的要求,要尽量拖延时间,以便让他能有时间,将关陇地区的百姓都运到北海郡来。

  不过吕布并不能无限期的拖压下去。

  总是要给王允一个答复的。

  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

  王允已经是第三次同吕布密谋商议了,这充分体现了吕布在他心中的地位。

  如果吕布再不回复的话,只怕王允就真的要弃他而去了。

  “也罢,既然王允如此迫不及待,那就答应他吧。

  反正关陇地区的百姓也运的差不多了,这时候刺董虽然不是很合适,但也可以接受了。

  只是刺董事关重大,甚至会影响天下格局。

  却是不能轻忽。

  看来得亲自前往长安一趟了。”季秋心中暗道。

  ……

  长安城。

  城门处的铜钉门环还残留着朱砂痕迹,却被干涸的血迹晕染成暗褐色。

  穿麻布衣的百姓攥着陶罐排队打水,每个人都将脖颈缩在衣领里,仿佛这样能躲避城楼上巡逻士兵的视线。

  提水的绳索摩擦井壁发出吱呀声响,总有人听见后浑身一抖,把半罐水泼在青石板上,很快就被灰白的尘土吸干。

  朱雀大街两侧的商铺虽未完全关闭,却不见往昔吆喝声。

  绸缎庄的老板娘用木杠支着门板,露出半扇门缝。

  但凡有马蹄声由远及近,她立刻“哐当”放下门板,木杠撞击声惊得街边野狗夹着尾巴逃窜。

  布庄柜台积着薄灰,掌柜的捧着账本的手微微发抖,眼睛却总往街尾方向瞟。

  那里是董卓军营的辕门,赭红色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随时要滴落的血。

  巷口茶馆还冒着热气,茶客们却都压低声音说话,连茶碗碰撞声都格外克制。

  突然有人失手打碎茶盏,清脆的碎裂声惊得所有人瞬间噤声,数十道惊恐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声源。

  当发现只是个端错茶的小厮时,众人绷紧的肩膀才稍稍放松,却又不约而同摸了摸腰间。

  那里别着的不再是玉佩香囊,而是用来换粮的碎银,谁都怕被乱兵瞧见。

  暮色降临时,城头的梆子声敲得人心惶惶。卖炊饼的老汉用草席裹住没卖完的饼,佝偻着背往家跑,经过街角时被几个醉醺醺的士兵拦住。

  粗粝的手掌扯开草席,沾满酒气的笑骂声里,金黄的炊饼滚落在地,很快被灰白的尘土覆盖。

  老汉颤抖着想要捡起,却被皮靴狠狠踩住手背,围观的百姓慌忙别开脸,有人偷偷抹泪,却连抽泣声都不敢发出。

  季秋踩着满地卷着灰边的槐叶踏入长安,晨雾里浮动的不是炊烟,而是未散尽的血腥气。

  青石板缝间凝结着暗褐色污渍,街边酒肆的招旗被风扯得只剩半截,褪色的“酒”字在灰白墙面上投下残破的影子。

  卖炊饼的老汉缩在角落里,听见马蹄声便浑身发抖,怀里的竹篮空得能听见回音。

  朱雀大街本该车水马龙的市集,如今只剩几个流民在翻捡腐坏的菜根。

  穿粗布襦裙的妇人攥着孩子的手疾步而过,襁褓中的婴孩啼哭到一半戛然而止。

  她捂住了孩子的嘴,眼神里盛满惊弓之鸟的恐惧。

  季秋望着城楼上斑驳的血痕,那些被董卓军卒砍下的头颅虽已移走,砖石缝隙里却仍渗着暗红,如同永远褪不去的诅咒。

  “昔年十二重楼明月夜,今朝半城灰白半城劫。”

首节 上一节 248/2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下一篇: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推荐阅读